古時候,有個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家里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沒有一個文化人。他長到五歲了,還從未見過紙墨筆硯。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著向家里人要紙墨筆硯,說想寫詩。他父親感到十分驚訝,馬上從鄰居那里借來筆墨紙硯,方仲永拿起筆便寫了四句詩,而且還給詩寫了個題目。同鄉(xiāng)的幾個讀書人知道了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來看,一致認為他寫得很好。于是這件事很快傳開了,因此,人們都叫他“神童”。由于方仲永的詩文采和立意都很好,并且只要指定題目,他就能立即作詩。因此,很多人想見識見識,紛紛邀請他和他的父親去家中做客,擺酒設宴盛情款待,指定題目,讓方仲永當場作詩。方仲永的父親覺得這樣很風光,因此十分愿意接受邀請,經常帶著方仲永去四處拜訪權貴,參加各種宴會,炫耀兒子的才華,卻從不讓方仲永拜師,花更多的時間看書學習。就這樣,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方仲永一天天地長大,但他的才藝卻仍停留在五歲時的水平,沒有絲毫的進展。當二十歲的時候,他和同齡的孩子沒有什么區(qū)別了,那個“神童”不見了。
小朋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即使天生就有超過普通人的才華,如果后天不學習,不補充新知識,也不會有所成就的。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