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諺)縱然樹長到千百丈高,樹葉總還是要落到樹根下。比喻人不可忘記根本。 多指久居外地的游子,到年老時總想回歸故里。 也作樹高千百丈,葉落要歸根。 樹高干丈葉歸根。 葉落歸根,人老還鄉。
【第2句】:【媳婦堂前拜,公婆背利債】(諺)指舊時窮人家要靠借債來娶媳婦。
【第3句】:虎瘦雄心在,人窮志不短.
【第4句】:【上當】“當鋪”是一種買賣,自愿交易,這種商業行為在我國早已有之。“上當”現在的詞義是被捉弄,利益受損。它的來源始于明末清初,與一只花瓶有關。明末時期,北京城有許多當鋪,當鋪的管事人叫“朝奉”。“同仁當”當鋪有個姓張的朝奉,站堂口十余年,見多識廣。不料,這位從不失手的老朝奉被人騙了。一天,忽然闖進一位老者,聲稱有只寶瓶要押當。張朝奉接過瓶子一看,果然是一只“雨過天晴”的寶瓶,堪稱無價之寶。如將鮮花置于瓶內,不澆水不施肥,可保鮮花艷麗長存。老者聲稱家遭大難,急等用錢,開口要價十萬兩銀子,后以八萬兩銀子成交。 老者走后,老朝奉急于驗寶,將一束鮮花插入瓶內,結果三天不到,這花就沒了生機。老朝奉急忙到“寶古齋”鑒定,結果是景德鎮成化年間出產的瓷瓶,連八十兩銀子也不值。老朝奉趕忙回店向東家匯報,二人商議,轉天向諸位同仁下帖,就說“同仁當”由于錯認“寶瓶”傾家蕩產,不得已宣布當鋪關門。第二天“同仁當”在后院請了四桌賓客,老朝奉聲淚俱下講了自己被騙的經過,末了轉身拿起花瓶摔成碎片,眾人看了憤憤不平。這消息很快傳遍北京城。 老朝奉摔花瓶不久,那當“寶瓶”的老者又來贖當。老朝奉變戲法般拿出那只所謂的寶瓶“雨過天晴”,當場清點銀兩,二人錢貨兩清。 原來,這個老者是個老奸巨猾的江湖騙子,專騙當鋪銀子,沒想到落人老朝奉的圈套,引誘他再次上當鋪來贖,如果拿不出押當品,當鋪還要賠償挨罰。那貪心不足的騙子果然“上當”,這事又在北京風傳開來,便有了“上當”一詞。
【第5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 釋義:餓死也不偷盜,屈死也不告狀。舊日寸打官司告狀沒有錢不行,所以窮人冤屈再大也只能忍受,不去告狀。 例句:讓你心甘情愿地給他當牛做馬,所謂“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就是讓你認輸。
【第6句】:【蘿卜上扎刀,不是出血筒子】 釋義:蘿卜_上扎刀,流不出血來。比喻人一毛不拔,是個吝嗇鬼。 例句:到底李鴻云葫蘆里裝的什么藥,一下還摸不準,不要又上了李鴻云的當吧?蘿卜上扎刀,李鴻云也不是什么出血筒子。
【第7句】:【有腿沒褲子】(慣)形容人非常窮困。
【第8句】:【知錯改錯不算錯】(諺)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就不算錯誤了。指任何人都會犯錯誤,關鍵在于知錯能改。 也作知錯能改不為锘。 知錯改锘不算錯,知錯不改錯中錯。
【第9句】:【人面虎狼心】(慣)形容人外表慈善,內心兇狠。
【第10句】:【粳米粉的線條——拉不長】(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沒有黏性。長:本指空間距離長,轉指時間距離長。指某事時間持續得不長久。
【第11句】:【一世破婚三世窮】(諺)指破壞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窮的報應。
【第12句】:【狐貍做夢也數雞】(諺)比喻邪惡之徒無時無刻不在謀劃著做壞事。
【第13句】:木尺雖短,能量千丈.
【第14句】:【炒魷魚】“炒魷魚”怎么成了“解雇”的同義詞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帶,舊時有這樣一個風俗,老板要解聘雇員,并不采用口頭或書面通知,而是客客氣氣地請你吃一頓飯,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魷魚,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請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馬三立說的相聲“離婚上哪吃飯——‘狗不理…。 請人吃魷魚有兩層意思。第一,炒魷魚是檔次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盡主雇之誼。其實,這時候再好吃的飯菜還有什么味。第二,炒魷魚熟后呈卷筒狀,暗示你應該卷起行李另謀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說成“卷鋪蓋卷兒”一樣,蠻形象的。
【第15句】:【老虎不嫌黃羊瘦】(諺)比喻東西只要還有一點用處,就要抓住不放。也指強者對弱者的掠取,是不計多寡肥瘦的。
【第16句】:【有了千田想萬田,做了皇帝想成仙】(慣)形容人貪得無厭。
【第17句】:眾人是桿秤,斤兩自分明。
【第18句】:【未出籠先別現爪】(諺)野獸還沒有從籠中被放出,就不要先顯示自己的利爪。比喻有利的時機未到,不要過早地暴露自己的實力。
【第19句】:【枉披了人皮】(慣)枉:白白地。 比喻人的行為極其卑鄙、惡劣。
【第20句】:【正缺個橋,來個扛板子的】(慣)有板子就可搭橋。比喻來得正好,及時滿足了需要。
【第21句】:【天上的仙鶴,比不上手里的麻雀】(諺)仙鶴再好,那是天上飛的;麻雀再小,卻是握在手里的。比喻大而美的希望,不如小而實惠的利益可靠。
【第22句】:【凈水澤必深】 釋義:比喻人知識淵博,謙虛謹慎,不顯示自己。 例句:凌雪春問:“說我什么?”夏小云道:“凈水澤必深,滿瓶搖不響,精工出細活?!?/p>
【第23句】:【餓狼不吃獵人的羊】 釋義:比喻對有特殊關系的人特殊對待。 例句:漢族有一句話:“打狗還得看主人。”蒙古人也有一句諺語:“餓狼不吃獵人的羊?!彼绿祜w這不有意往自己臉上撒尿,欺人太甚嗎?
【第24句】:【船里不走針,甕里不走鱉】 釋義:船里漏不掉針,甕里跑不了鱉。比喻人或物仍在那里,跑不到什么地方去。 例句:“元帥,你不得知這個法是個掩眼法兒,他走到那里去敢。正叫做:船里不走針,甕里不走鱉。只好在這些船上罷?!?/p>
【第25句】:【不知者不作罪】(諺)指不了解情況而誤犯了別人,應當得到別人的原諒與寬恕。 也作不知者不怪。 不知者莫怪罪。 不知者不為過。
【第26句】:【臉紅脖子粗】(慣)形容人激動或發怒的樣子。 也作“臉紅脖子脹”。
【第27句】:【鳳凰落架不如雞】(諺)指鳳凰如果倒了架子,還比不上雞。比喻失去優越地位的上流人物,境況還比不上普通人。
【第28句】:【兵敗如山倒】(諺)指軍隊一旦潰敗下來,就像大山崩倒一樣無法收拾。
【第29句】:【吃著碗里,望著鍋里】 釋義:形容不滿足,太貪心。 例句:“那薛老大也是吃著碗里瞧著鍋里的?!?/p>
【第30句】:【神一套,鬼一套】(慣)指玩弄手法,捉弄或欺騙人。
【第31句】:【倆山字兒摞一塊兒——請出】見“兩個山字落在一塊兒——請出”。
【第32句】:【豆子不榨不出油,石頭不砸不裂縫】(諺)指豆子要壓榨才能出油,石頭要猛砸才能開裂。比喻對罪犯不施加壓力,就很難使他交代罪行,老實認罪。
【第33句】:【身上有屎狗跟蹤】(諺)狗愛吃屎,只要人身上沾了屎,狗就會跟著來。比喻人自身行為不正,就會招來邪惡分子。
【第34句】:【哪處田園不歇馬】(諺)歇馬:下馬休歇。沒有哪一處田園不可下馬休歇的。指天下到處都可容人落腳安身,不必發愁無處去。
【第35句】:【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 釋義:比喻集體富了,個人也就富了,集體窮了,個人也會受窮。 例句:剛才有幾位素不相識的人來此拜會,給了一點見面禮,大家拿去分了口巴。俗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只要我們同心同德為馬局長效力,他決不會虧待各位弟兄。
【第36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諺)虎穴:老虎的洞穴。指不敢進入虎穴,就不能捉到老虎的崽子。比喻人不冒大的風險,就不能取得大的勝利。
【第37句】:【自屋里做大】(慣)比喻在家里稱王稱霸。
【第38句】:吃過的饃饃不香,嚼過的甘蔗不甜。
【第39句】:【鞋趿拉襪搗蒜】(慣)鞋趿(t。)拉:把鞋幫后部踩在腳后跟下。襪搗蒜:襪子不合腳,走路時老往腳心跑。形容衣著不整齊,不利落。
【第40句】:【常讀口里順,常寫手不笨】(諺)經常讀,嘴巴順溜;經常寫,筆下利索。指學習要勤讀勤寫,自然就學識淵博,文章練達。
【第41句】:做賊瞞不得鄉里,偷食瞞不得舌齒.
【第42句】:【吃拳何似打拳時】(諺)出拳打人雖然痛快一時,遭人拳打卻是痛苦的。指出拳打人時要想到遭人拳打的苦痛,自己克制自己。
【第43句】:【怪人須在腹,相見又何妨】(諺)怪人:對人心懷嫌惡。指對某人嫌惡,只在心里警惕就是了,并不妨礙與之見面相處。
【第44句】:【皇帝】“皇帝”是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號。 “皇帝”這個稱號始創于秦始皇。夏、商、周三代,既沒有“皇”,也沒有“帝”。夏朝稱“后”,商、周都稱“王”。春秋時期,諸侯無論爵位高低,通稱國君;后來,周王勢力衰落,諸侯兼并,齊、楚、燕、韓、趙、魏、秦都先后稱王,甚至中山小國也稱起王來。秦王贏政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紛爭的局面。但贏政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采上古帝位號,號日皇帝。”“朕”成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詞,也是由秦始皇開始的。歷史上雖然對秦始皇褒貶不一,但他確實是“千古一帝”。
【第45句】:【木匠斧子——一面砍】(歇)本指木匠的斧子只有一面開刃,不能兩面砍;轉喻看問題片面,只說一面之理。也比喻處理矛盾糾紛不公正,偏袒一方。 也作“木匠的斧子——一邊砍”。
【第46句】:【貓狗識溫存】 釋義:貓狗知道主人對它的好意。意謂人應有良心。 例句:“再大的牲口,總是個牲口,怕什么?貓夠還識溫存,別說是—匹大馬了?!?/p>
【第47句】:【豹死留皮,雁過留聲】 釋義:人應該留下好名聲或留下姓名。 例句:俗話說,豹死留皮,雁過留聲,人一輩子,能像魯班爺那樣,在世上留下幾座懸空寺、趙州橋,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沒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第48句】:人怕放蕩,鐵怕落爐.
【第49句】:【燈草拐杖——扶不起人】(歇)指自身力量有限,扶助不了別人。
【第50句】:【三斤面粉調好七斤漿糊——稀里糊涂】(歇)本指糊狀物,轉以形容人糊涂,頭腦不清楚。
【第51句】:【希望】“希望”是指人們期望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盼望某種情況的出現,是實現某種目標的欲期。毛澤東曾對青年人說“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其實,“希望”這個詞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滿月圓,并無它義。 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滿月圓呢?這還得從“望”字說起。“望”字的產生與月亮有關。眾所周知,月有陰晴圓缺,造成圓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發光,我們之所以能看見月光,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的結果。月亮繞著地球轉,農歷每月月初之時,月亮轉到地球與太陽中間,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因為照不到太陽,使得我們無法看到它,這就是新月,古人將其稱為“朔”。隨著月亮的轉動,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越來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陽光時,就成了滿月,古人稱之為“望”?!墩f文》解釋:“望,月滿也。”“望”在農歷的十五六,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滿月之后,月亮又逐漸變“瘦”,至完全看不見,新月時期又開始了。就這樣周而復始,永無止境。因此,月相變化的周期,也就是從“朔”到“望”,再從“望”到“朔”的時間。月圓月缺一個周期. 恰好一個月。 正因為“望”是月滿月圓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圓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寫道:“天意將月圓,人心等滿時。已知千里共,猶訝一分虧?!北磉_了人心等滿,愿月滿無缺,花好月圓。圓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詞逐步引申演化為期望達到某種目的,實現某種目標,而達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第52句】:【不食人間煙火】此俗語原意指人有道氣或仙氣。比喻那些自命清高、超凡脫俗之人,實則脫離群眾,與塵世格格不入的人,含貶義;也可以用以比喻詩文的格調超塵絕俗,含褒義。 此典出自《宋史·趙自然傳》:“大中祥符中,又有鄭榮者,本禁軍,戍壁州還,夜遇神人謂曰:‘汝有道氣,勿火食?!蚴谝葬t術救人。七年,賜名自清,度為道士,居上清官?!?趙自然,原名叫王九。十三歲時得了重病,父親把他帶到青華觀,許愿讓他做道士。后來,王九夢見一個身材魁偉、鬢發斑白的人,自稱姓陰,把自己帶到高山上,對他說:“你有道氣,我教給你不吃五谷的方法?!庇谑悄侨四贸銮嗲嗟陌貥渲o他吃。王九醒來后,果然就不再吃五谷,神清氣爽,每當聞到煮熟的飯食就惡心嘔吐,他只吃生果,飲清泉。聽說了這件事,宋太宗召見了他,親自問候,賜予道士服,并替他改名為趙自然。
【第53句】:【年輕的夫妻愛頂磕,年老的夫妻愛啰嗦】(諺)頂磕:頂嘴吵架。啰嗦:嘮嘮叨叨。年輕夫妻容易頂嘴吵架,年老夫妻總愛嘮嘮叨叨。指夫妻不論老少,總不免相互摩擦。
【第54句】:【搶棺材奔命】(慣)罵快跑的人是搶著去死。
【第55句】:【一日相思十二時】(慣)十二時:十二個時辰;舊時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指日夜都在思念。
【第56句】:【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諺)王子:帝王的兒子。王子犯了法,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樣治罪。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位再高,也不允許逃脫法律的制裁。 也作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庶民:普通百姓。 王子犯法,一律同罪。 王子犯法,庶民同例。
【第57句】:【是親必顧】(諺)指只要沾親帶故、關系親近,總不免要徇情顧面。 也作“是親都有一顧”。
【第58句】:【窮家值萬貫】見“破家值萬貫”。
【第59句】:【棗不濟儉】(諺)儉:谷物歉收。 棗不能接濟歉收年。指棗一旦歉收,當年糧食也必然歉收;棗豐收,當年糧食也豐收。
【第60句】:【不吃魚,口不腥】見“沒吃鮮魚口不腥,沒做壞事心不驚”。
【第61句】:【羊在山坡曬不黑,豬在圈里捂不白】(諺)捂:封閉,悶著。比喻人與事物的本質難以改變。
【第62句】:【綿里針,肉里刺】(慣)綿:絲綿。 藏在綿里的針,扎在肉里的刺。形容人外表和善,內心刻毒。
【第63句】:【面和意不和】 釋義:臉面上和睦,內心里有意見。 例句:因他做主管時,得了些不義之財,手中有錢,所居與劉家基址相連,意欲強買劉公房子,劉公不肯,為此兩下面和意不和,巴不得劉家有些事故,幸災樂禍。
【第64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諺)比喻早知道后果嚴重,當初就不該貿然行事。
【第65句】:【腳底蓮花——步步升】(歇)升:諧“生”。指連連升官。
【第66句】:【錢可通神】(諺)錢財可以買通鬼神,極言金錢作用大。 也作錢神有靈。 錢可通神,財能役鬼。
【第67句】:【貧極無君子】(諺)舊指人窮到極度,就不會再顧及道德禮儀。
【第68句】:【一朵鮮花插在牛屎上】 釋義:比喻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嫁給很糟糕的男人。 例句:無論什么人,她都一見如故,毫不在乎,所以大家愿意和她接近,可是暗中又為她嘆息:“唉!一朵鮮花插在牛屎上?!?/p>
【第69句】:【公門好修行】(諺)公門:舊時的衙門。修行:本指學佛學道的修煉,此處指行菩事。指在衙門里供職,固然做傷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門里好修行。 公門好修德。
【第70句】:【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慣)指人雖窮而有志氣,在困難面前不低頭。
【第71句】:【出岔子】(慣)指出了差錯或事故。
【第72句】:【辦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諺)東:東家,主人。辦事如果不按照主人的意旨去做,即使盡心竭力,也沒功勞。指做事必須依照主人的意愿。
【第73句】:【冬至長于歲】(諺)冬至:節氣名,標志著從這一日起,進入嚴寒時段。長(zhang):大。指按照民間習俗,冬至節比過大年還熱鬧。
【第74句】:【官斷十條路】(諺)指官府判案自有許多的手段和法子。
【第75句】:【步子邁得正,不怕影子歪】(諺)指為人處世大公無私,正道直行,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
【第76句】:多鳴之貓,捕鼠必少。
【第77句】:【龍生九子不成龍】(諺)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形狀、性格都不像母龍的原樣。比喻同一母親所生的子女,志趣性情迥然不同。 也作龍生九種,九種各別。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
【第78句】:睡覺不蒙頭,活到九十九。
【第79句】:水落現石頭,日久見人心。
【第80句】:【十年不下雨,也有怨雨人】見“大旱三年,還有恨雨之人”。
【第81句】:【逢橋須下馬,過渡莫爭先】(諺)過橋時必須下馬步行,渡小時不可爭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門上路時要特別注重安全。 也作逢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舟。 臨橋須下馬,過渡莫爭船。
【第82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釋義:公開的打擊容易對付,暗中的襲擊難以防備。 例句:“偷魚的要是個行家,就該從咱們爺兒倆眼皮下把魚偷走,不到那;面\魚塘去?!薄盀槭裁??”“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呀!”
【第83句】:【吃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見“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第84句】:【打蛇不死惹蛇毒】(諺)指打蛇必須打死,不然就會遭到蛇最兇惡的報復。泛指對一切惡類,若除之不盡,必定后患無窮。 也作打蛇不死終為害。 打蛇要打死,不死成罪過。
【第85句】:【情真不言謝】(諺)真情實意的人之間,不說感謝的套話。指彼此感情真摯,就用不著說客套話。
【第86句】:【危難見人心】(諺)在危急艱難之中,最能看清一個人的本質。指人心難測,只有在危難關頭,才能識別人心的善惡真偽。 也作“危難關頭見人心”。
【第87句】:即使自己的祖國貧窮,也不要嫌棄。
【第88句】:【貪小便宜吃大虧】指因貪圖小利而造成大的損失。“貪小便宜吃大虧”這樣口語化的俗語也有來歷嗎?有,而且是大有來頭,它源自大名鼎鼎的《呂氏春秋·權勛》,記述了戰國時,齊國將領達子奉命討伐燕國。出征前,達子要求齊王殺牛宰羊慰勞將士以鼓舞士氣,齊王極其吝嗇,居然沒有答應。 交戰時,齊軍士氣低落,被燕軍打得大敗,達子不幸陣亡。燕軍涌入齊國都城,搶奪了齊國無數的財寶,齊王也被迫逃亡外地。當時人們指責齊王“貪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第89句】:【上爛藥】(慣)指說人壞話,給人使壞。
【第90句】:【吃了橄欖灰兒——回過味來】(歇)橄欖:橄欖樹的果實,吃時先澀后甜。回味:本指吃了橄欖后細品余味,轉指事情過后從記憶里體會。指事后終于醒悟過來。 也作“吃了橄欖——曉得回味”。
【第91句】:【指望公雞下蛋】(慣)寄希望于不可能實現的事。比喻希望必定落空。
【第92句】:【一個槽里拴不了倆叫驢】 釋義:叫驢:公驢:拴到—塊兒要咬架。比喻兩個強手不能相容,不能共處。 例句:俗話說,一個槽里拴不了倆叫驢。哪個得天下的封建帝王不毒不狠?
【第93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釋義:機關:周密而巧妙的計謀。卿卿:舊時對女子的愛稱。耍盡心眼自以為非常聰明,到頭來卻斷送了自己性命。嘲諷人玩弄權術和詭計,最后落得身敗名裂。 例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他這才是自作自受呢!
【第94句】:【貓口里挖鰍】(慣)鰍:泥鰍。從貓嘴里把它吃進的泥鰍掏出來。 比喻事情難度大,辦不到。 也作“貓嘴里挖鰍,虎頭上做窠”。
【第95句】:【買賣不成仁義在】見“交易不成仁義在”。
【第96句】:【雛鳥不練飛,永遠振不起翅膀】(諺)雛鳥:小鳥。指小鳥必須練習飛翔,才能振翅高飛。比喻年輕人如果不在社會上磨煉闖蕩,就不會堅強起來。
【第97句】:【嘴里念彌陀,心里賽毒蛇】(慣)彌陀:即阿彌陀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念的佛號,表示祈禱或感謝神靈。指人嘴上說的是慈悲的話,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98句】:【往腦袋上扣屎盆子】(慣)比喻栽贓、陷害。
【第99句】:【猴屁股坐不住金鑾殿】 釋義:比喻小人物掌不了權,例句:我看他貴發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鑾殿,快沒啥好“戲”唱了!
上一篇:空間留言經典摘錄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