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瓜熟自落蒂,水到自成川】(諺)川:河流。瓜熟了,瓜蒂自然就掉落;水涌來,水流自然就成川。比喻時機到來、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辦成。 也作“瓜熟蒂自落,渠開水自流”。
【第2句】:【結發夫妻】“結發夫妻”是指原配夫妻,為什么叫結發夫妻呢? “結發”又叫“束發”。我國古代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此為孝行必須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頭發。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歲把頭發盤成發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經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歲也要把頭發盤成發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長大成人。 這里的“結發”即表示初成年。 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關系,在結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發髻上的絲纓解開,這是“結發”夫妻的一項重要儀式。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記載:“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男左女右,留少頭發,二家出匹緞、釵子、木梳、頭須之類,謂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綹頭發,綰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禮之夜,夫妻二人要“對鏡結紐”,即對著鏡子把頭發束好。唐宋時期婚禮中的這些禮儀,就是由“結發”演變而來。由此,人們稱首次結成的夫妻為“結發夫妻”。倘若再婚,就沒有資格稱為“結發夫妻”了,男方稱為續弦,娶二房稱為納妾,女方則稱再醮了。
【第3句】:【人窮長力氣,人富長脾氣】(諺)指窮人靠肢體勤勞度日,力氣自然越來越大;富人養尊處優,恃財傲物,脾氣自然越來越大。
【第4句】:【大儉之后,必生奢男】(諺)大儉:生活極其儉省。奢男:奢侈淫樂的子弟。指父輩過于儉省,積累下錢財產業,必定造成敗家子的驕奢淫逸。
【第5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慣)從前的人沒有做過,以后的人也做不出來。形容成就卓越,空前絕后。 也作“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第6句】:【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諺)舊時的媳婦是在婆婆的嚴酷管束之下生活的。指媳婦成為婆婆,要付出大半輩子受苦受難的代價。也泛指取得成功必須付出時間的代價。
【第7句】:【無名不知,有名便曉】(諺)指人不出名時,沒有人知道他;一出了名,便誰也知曉。也指人交識很廣,只要是有名有姓的,他都認得。
【第8句】:【喝水的別忘了掏井的】(諺)喝上水的人不要忘記挖井人的恩情。 泛指人在享受生活時不能忘記開創人的功勞。 也作“吃水不忘打井人”。
【第9句】:記住背后是強大的祖國,即使單獨一人也無比勇敢。
【第10句】:【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見“小大姐兒裁褯子——閑時置下忙時用”。
【第11句】:【八兩換半斤,人心換人心】(諺)舊制秤一斤是十六兩,八兩換來半斤,這是公平的交換。指只要誠懇待人,自會換取人們的信任。 也作“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第12句】:【神怕敬,鬼怕送】(諺)舊指神怕對它敬奉,受到敬奉便不好降災;鬼怕對它祝送,得到祝送便不能作祟。比喻對邪惡的人,消極的態度便是敬而遠之。
【第13句】:【既生瑜,何生亮】 釋義:瑜:周瑜。三國時東吳大將,氣量小,忌妒諸葛亮的才干。亮:諸葛亮,三國時蜀漢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諸葛亮!比喻把某人視為仇敵。語出《三國演義》。 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日:“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第14句】:【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慣)比喻耍兩面派手法。 也作“明著一套,暗著一套”。
【第15句】:【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諺)一朝:一旦。一旦執掌大權,即可發號施令。指不掌權則已,只要權力到手,就要充分施展職權的威力。
【第16句】:【失晨之雞,思補更鳴】(諺)失晨:誤了啼鳴報曉。誤了報曉的公雞,很想再有個準時報曉的機會,以彌補失晨的過失。比喻犯了錯誤的人,很想有機會立功補過。
【第17句】:【打要打金剛,壓要壓霸王】(諺)金剛:護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項羽,勇力蓋世。指是英雄好漢就要敢于向強者挑戰,打壓弱者是卑劣的行為。
【第18句】:【好時是他人,惡時是家人】(諺)人在春風得意時,外人自會來百般奉承結識;到了逆境困厄時,全靠自家人扶持關照,共渡艱難。
【第19句】:【鼓不敲是不響的】 釋義:比喻人總要有人提醒、幫助。 例句:我哪里算得上響鼓。俗話說,鼓不敲是不響的,即使是響鼓,也得有人捶打,哪有不捶自響的鼓呢?如果不是海濤捶了我幾下,我也會捅出許多亂子來的!
【第20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兒吃的】(諺)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不能盲目冒進,急于求成。
【第21句】:【年輕的夫妻愛頂磕,年老的夫妻愛啰嗦】(諺)頂磕:頂嘴吵架。啰嗦:嘮嘮叨叨。年輕夫妻容易頂嘴吵架,年老夫妻總愛嘮嘮叨叨。指夫妻不論老少,總不免相互摩擦。
【第22句】:【南人駕船,北人乘馬】(諺)南方多水域,故人們善于駕船;北方多平原,故人們善于騎馬。指不同的生活環境往往會培養人們的特有習性與技能。 也作“北人乘馬,南人乘舟”。
【第23句】:【龜通海底】(諺)指龜潛入水中,可以直通到海底。比喻出入衙門的有錢人,可以打通關節,買通官府,上下鉆營。
【第24句】:【白屋出公卿】(諺)白屋:用茅草蓋的屋,指貧寒人家。公卿:三公九卿,泛指朝廷大員。指朝廷大員往往出身于貧寒人家。 也作白屋寒門出將相才。 卿相出寒門。卿相:公卿宰相,封建朝廷的高官大員。
【第25句】:【怪由心作】(諺)怪異妖魔的景象,都是由人的主觀幻覺產生的。 指人只要心懷坦蕩,光明正大,就不會見神見鬼。
【第26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釋義:比喻各人有各人的愛好。 例句:常言:“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大干世界,盡管人們的喜愛各不相同,但卻很難想象哪一個人會喜歡“失敗”。
【第27句】:【黑貓不捉耗子,還有白貓】 釋義:比喻事情總會有人干的。 例句:我倒覺著對待工作不能心急,胖子不是一嘴吃的。春天必刮東風,伏天總要落雨,黑貓不捉耗子,還有白貓哩!
【第28句】:【啞巴吃餃子——心里有數】(歇)指人雖然不說話,但心里清楚。 也作“啞巴吃餃子——肚里有數”。
【第29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慣)曹營:東漢末曹操的軍營。漢:因劉備后來建立蜀漢國,故用來代指東漢末劉備一方。《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的盟弟關羽在與劉備失散后,被曹操收降,關羽身在曹營,卻心向劉備。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另一方。 也作“人在曹營心在漢”。
【第30句】:【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諺)指要想使自己的技藝達到驚人的高度,就必須下一般人下不了的苦功夫才行。 也作“要練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第31句】:【有愁皆苦海,無病即神仙】(諺)人只要愁煩不斷,那就是陷入了苦海;只要健康無病,那就是過上了神仙生活。指人生最苦的是憂愁,最樂的是健康。
【第32句】:【江河千百條,條條歸大海】 釋義:比喻遲早要歸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 例句:江河干百條,條條歸大海。今日言別,明日重逢,這也是常有的事。
【第33句】:【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慣)十八般武藝:刀、槍、劍、戟、棍、棒、槊、鏜、斧、鉞、鏟、鈀、鞭、锏、錘、叉、戈、矛十八種武藝。 形容武藝出眾,精通每一件兵器。 也比喻人掌握各種技能,什么都會。 也作十八般武藝件件皆能。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
【第34句】:【五百年前是一家】(慣)五百年之前就是一家人。舊時同姓人之間套近乎的常語。 也作五百年前共一家。 五百年前一家人。
【第35句】:碾谷要碾出米來,說話要說出理來。
【第36句】:【會家不忙,忙家不會】(諺)會家:會做的人,懂行的人。指從容應對的必是行家,慌手慌腳的必是外行。 也作會者不忙,忙者不會。 忙者不會,會者不忙。
【第37句】:【老母豬擠在墻角上,還哼哼三哼哼】 釋義:比喻不能任人欺負,要做出反應。 例句:百人百性嘛!老母豬擠在墻角上,還哼哼三哼哼哩!干別的我舍不得,一說和馮老蘭打官司,我鬻兒賣女也得干!
【第38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釋義:佛:佛教修行圓滿的人。放下手里的屠刀,馬上就能成佛。原為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后用來比喻壞人停止作惡,也會變成好人。 例句:佛家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好好改造,政府會對你進行寬大處理的。
【第39句】:【變卦】已定的事忽然改變,被稱作“變卦”。 “變卦”源自《周易》。變卦是占筮兩爻次所得到的兩個卦。如,先占一次得到觀卦,又占一次得到否卦。第二次占卦不是在第一次占卦的基礎上動一根爻,而是重新完整地占一次,占得的卦為本卦或正卦,所變之卦為之卦或變卦。 后來,人們把說話不算數叫做“變卦”。
【第40句】:【狐貍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慣)比喻沒得到好處倒惹了一身的麻煩。 也作“狐子沒打著,倒落一身騷”。
【第41句】:【借東風】(慣)相傳曹操率重兵要攻打東吳,劉備與孫權決定聯合抗曹,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巧借東風,采用火攻,使曹兵大敗。比喻憑借某種有利的條件和時機。
【第42句】:【大路講話,草窩有人】見“路上說話,草里有人”。
【第43句】:【和尚的腦袋——沒發】(歇)發:頭發,諧“法”。指沒有辦法。 也作“和尚的腦殼——沒發”。
【第44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諺)指官府把老百姓逼得走投無路,百姓只得起來造反。 也作官逼民反,民急則亂。 官逼民反民自反。
【第45句】:【照方吃炒肉】(慣)比喻按慣例行事。
【第46句】:【干打雷不下雨】(慣)1比喻干嚎無淚。2比喻光造聲勢,沒有行動。 也作干響雷不下雨。 光打雷不下雨。
【第47句】:【推倒油瓶不扶】(慣)比喻不管閑事或見急不救,在一旁看笑話。 也作“油瓶倒了不扶”。
【第48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歇)農歷三十晚上沒有月亮,盼也白盼。指前景渺茫,沒有盼頭。
【第49句】:【重打鑼鼓另開戲】 釋義:重新敲起鑼鼓,從頭另開演一場戲。比喻從頭再干或另作新的打算。 例句:人們的勁頭又來了,又好像頭年,蕭隊長找著一百二十多個貧雇中農男女,愿意重打鑼鼓另開戲。
【第50句】:【蘇湖熟,天下足】(諺)蘇湖:蘇州和湖州。蘇州、湖州糧食要是豐產,全國就不愁沒飯吃了。指蘇州、湖州素有“國家糧倉”之稱。
【第51句】:【當面鑼,對面鼓】 釋義:當面把話講清楚。 例句:“找文房四寶來!”何大學問大喊,“咱們當面鑼,對面鼓;白紙黑字,立下文書。”
【第52句】:【家有萬千,小處不可不算】(諺)家里縱然有千萬錢財,開支也要精打細算。指再大的家業,過日子也必須節制而有計劃,不可隨意浪費分文。
【第53句】:【馬上吃豬蹄——不知骨頭落哪里】(歇)骨頭:本指豬蹄里的骨頭,轉指人的骨頭。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兒。
【第54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諺)空話:不實的話。豆腐多了水分就多,空話多了誰也不會相信。指說話要取得人們的信任,就必須實話實說,有根有據。
【第55句】:【給個臉,還想往鼻子上抓撓】(慣)形容人得寸進尺,越來越放肆。
【第56句】:【一根藤上的瓜】 釋義:比喻處境、命運相同的人。“一根藤上”又作“一條蔓上”。 例句:我們苗家和漢族是一根藤上的瓜。我們要結成一條心,挖出行動隊,消滅聶玉姣!
【第57句】:【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諺)指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悲苦事情中,生離和死別是最令人難以承受的。 也作世上萬般哀苦事,除非死別共生離。 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過死別與生離。 世上傷心無限事,最難死別與生離。
【第58句】:【有米不愁下不進鍋】(諺)只要有米,自然有辦法下進鍋里煮飯。 指只要具備成功的基本條件,就會把事辦成。
【第59句】:【元】“元”,這里特指貨幣單位。我國貨幣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由于貨幣的質地和形狀不同,計量單位和名稱也不同。用“元”做貨幣的單位,是從明代萬歷年間開始的。當時歐美最流行的“銀圓”開始傳人中國。因廣泛通行的是墨西哥銀圓,錢幣上有鷹的圖案,所以又稱鷹洋。由于它的質地為銀,形狀為圓形,因此叫“銀圓”。一枚就稱為一圓。后來為了書寫方便,就借用同音字“元”來代替“圓”。此后,盡管又使用過多種貨幣,但貨幣單位“元”卻一直沿用下來。以“元”作為貨幣單位,世界多數國家使用,如“美元”、“歐元”,我國的人民幣也是以“元”為單位。
【第60句】:【旋的不圓,砍的圓】(慣)旋(xuan):用刀子轉著圈兒地削。轉著圈兒削成的東西不圓,用刀砍的倒圓。指事情反常,不合常理。
【第61句】:一根木頭難燒火,一扇石磨難磨面。
【第62句】:【閑覺日偏長】(諺)指閑著無事,就會覺得時光過得太慢難打發。
【第63句】:【八個金剛也抬不動】(慣)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為手執金剛杵(古印度兵器)的神。形容某人很難請得動。 也作“八個大金剛還抬不動”。
【第64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釋義:比喻事物小而齊全,可以作為典型代表。 例句:那小飯館可以說是北京市最基層最不起眼,甚而會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視為最低級最不屑一顧的社會細胞。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實整個北京城的陰睛風雨、喜怒悲樂,都能從那小小的飯館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響。
【第65句】:【牽著不走,打著走】(慣)比喻好言相勸不聽,被強制或受到懲罰才肯聽從。
【第66句】:【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兒】(歇)指拿條件類似的人或物勉強充數。有時用作謙語,指勉強湊合著。有時含責罵意。 也作禿子作和尚——將就著。 禿子跑到和尚廟——硬充數。
【第67句】:【老虎推磨——不聽這一套】(歇)套:本指牲口套兒,轉指量詞“套”。指不接受或不理睬別人的一套說法或做法。 也作老虎推磨——不聽那套。 老虎拉碾子——不聽那一套。
【第68句】:【咽下口水吞了自己的話】(慣)比喻話說出去了又反悔。
【第69句】:【散了骨頭架】(慣)形容非常疲憊,渾身酸困。 也作“散了架”。
【第70句】:寧叫心受苦,不叫臉受熱.
【第71句】:【官屋漏,官馬瘦】(諺)官:公眾的。公眾的房有人住沒人修,常是漏的;公眾的馬有人騎沒人養,常是瘦的。指公眾的東西容易損壞。 也作“官船漏,官馬瘦”。
【第72句】:【頭頂著星星,身背著月亮】(慣)比喻起早貪黑,辛苦勞作。
【第73句】:【六枝兒刲癢癢——敷余著一個】(歇)刲(ku-):抓。癢癢:癢。敷余:多余。指多余的人。也指多此一舉。
【第74句】:一年算得三次命,無病也要變有病.
【第75句】:【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諺)發大水之前,魚有反應;起大風之前,水有反應。指水災、風災的到來,在自然界都能觀察到征兆。
【第76句】:【貓認屋,犬認人】(諺)指貓在外能辨識自家的房屋,卻不認自家的主人;而狗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追隨自己的主人。
【第77句】:【高山點燈名頭大】 釋義:比喻有名氣。 例句:三爺,你家大德堂是高山點燈名頭大。當年,張大帥也在你們后花園趴過風,今天我請“老北風”商量大事。
【第78句】:【船到碼頭車到站】(慣)比喻止步不前。
【第79句】:【吃白食】(慣)指吃喝不付錢或不付出勞動。多指游手好閑,靠敲詐勒索為生。
【第80句】:【唱紅臉】(慣)比喻扮演或充當好人。與“唱白臉”相對。
【第81句】:人靠自修,樹靠人修.
【第82句】:【快刀切豆腐——兩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轉指光彩。比喻兩面討好或兩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兩面光。 刀切豆腐——兩面光。
【第83句】:【螞蟻撼大樹】(慣)撼:搖動。諷刺人不自量力。
【第84句】:【初生牛犢不怕虎】 釋義:比喻年輕人敢作敢為,無所畏懼。也比喻人缺少經驗,不知危險,做事魯莽。“怕”又作“畏”、“懼”。 例句:他說:“看來,史文遠把生產K霉素看得過分容易了,這倒是可能的。這個年輕人還是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第85句】:【鋸倒樹兒捉老鸛】(慣)比喻死板教條,不靈活,不知變通。
【第86句】:【清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諺)清酒能使人面色發紅,黃金能激起人的貪欲。指金錢的引誘力極大。 也作清酒紅人面,黃金動道心。 清酒紅人面,財寶動人心。
【第87句】:【捧金飯碗】(慣)比喻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職業,或跟著一個有權勢、有錢財的人做事。
【第88句】:【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諺)教育媳婦,要在她剛過門的時候;教育孩子,要在他剛生下的時候。指施教貴在及早。 也作“教兒嬰孩,教婦初來”。
【第89句】:【不顯山,不露水】 釋義:看不出有山,也看不出有水。比喻沒有顯露出來,不被人注意。 例句:他呀,盡跟我打馬虎眼,哼哼哈哈的,那可真叫不顯山不露水的做派呀!
【第90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釋義:沉迷于酒色的原因在子自己而不在于酒色。 例句:又造百花樓一座,與玉堂春做臥房。隨其科派,件件許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第91句】:【烏龜進了甕】(慣)比喻陷入絕境。
【第92句】:【騎著脖子拉屎】(慣)比喻欺人太甚。 也作騎在人頭上拉屎。 騎到腦瓜頂上拉屎。 騎在脖子上屙屎撒尿。
【第93句】:【豎的好吃,橫的難咽】(諺)吃東西,順著的好下喉,橫著的難下咽。 比喻順耳的話人愛聽,逆耳的話難以入耳。也比喻合情順理的話好接受,蠻不講理的話惹人厭。 也作“順著好吃,橫著難咽”。
【第94句】:【獅子大開口】(慣)1比喻要價或提的條件太高。2形容嘴張得太大,吃東西太快。 也作獅子大張口。 獅子大張嘴。
【第95句】:【耍骨頭】(慣)1指故意調皮搗蛋。 2指開玩笑。3指表示親熱。
【第96句】:【桑樹上脫枝柳樹上報】(慣)比喻把罪名加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第97句】:【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諺)姜桂:生姜和肉桂。指生姜和肉桂越老越辛辣。借指老年人閱歷廣,經驗豐富,待人處世越發精明老練。 也作“姜是老的辣,醋是陳的酸”。
【第98句】:【喝了蜜——嘴甜】(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甜:本指味道甜美,轉指使人感到愉快、舒適。指人嘴上說得動聽。常含譏諷意味。
【第99句】:【放禿尾巴鷹】(慣)比喻借出去的錢和物收不回來。
上一篇:比較有哲理的話,簡短走心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