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哪些亮點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2022年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哪些亮點?那么,下面就隨CN人才公文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亮點一:胎兒利益的保護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解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兒尚未出生,原則上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民法總則》為保護胎兒的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在需要對胎兒利益進行保護時,賦予胎兒一定的民事權利,規定胎兒此時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亮點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為8周歲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解讀:在之前的《民法通則》中,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睹穹倓t》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適當降低年齡有利于其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亮點三: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須得到監護
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解讀:《民法通則》把監護的人群分為兩類,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此次《民法總則》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將智力障礙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辨識認識能力的成年人也納入被監護人范圍,這意味著有利于保護這些人,特別是老年人的人身財產權益,更好維護老年人權益,加強了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亮點四:父母對孩子家暴,法院可依法撤銷其監護資格
第三十六條: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一)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二)怠于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并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于危困狀態的;
(三)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本條規定的有關個人和組織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前款規定的個人和民政部門以外的組織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民政部門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
解讀:對未成年人來說,遭受家暴會使其蒙上心理影響,會對未成年人的利益造成危害,持續下去會影響監護制度本身的意義,如果沒有嚴厲的懲處措施,對施暴者的暴行就無法起到震懾作用。此次《民法總則》規定了撤銷監護權的情形,有利于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在極其惡劣的情況下,有關人員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銷監護人資格的`請求。
亮點五:新增特別法人
第九十六條:本節規定的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解讀:特別法人的類別可以彌補《民法通則》將法人按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進行分類的空白?;鶎尤罕娦宰灾谓M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設立、變更和終止,管理的財產性質,成員的加入和退出,承擔的職能等都有其特殊性;合作經濟組織既具有公益性質或者互益性,又具有盈利性。對這些法人單獨設立一種法人類別,有利于其更好地參與民事生活,也有利于保護其成員和與其進行民事活動的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民法總則》給予其法人地位,符合實際、時機成熟。
亮點六:增加個人信息保護
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解讀:在我國目前沒有一部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情況下,《民法總則》的規定無疑為個人信息的保護提供強有力的后盾。個人信息權利是公民在現代信息社會享有的重要權利,明確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對于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使公民免受非法侵擾,維護正常社會秩序具有現實意義。
亮點七:網絡虛擬財產、數據正式成為權利
第一百二十七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解讀:近年來,關于虛擬財產的糾紛層出不窮,同時大數據的運用已經高度嵌入人們的生活,但關于它們的法律性質目前還十分模糊。為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民法總則》對網絡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新型民事權利客體做出規定予以保護,不容侵犯。
亮點八:保護見義勇為
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讀:《民法總則》對見義勇為用法律形式予以鼓勵和保護,正對“見義勇為未果”的尷尬局面,其明確規定見義勇為者不承擔民事責任,免除救助人的后顧之憂。這一條款的確立,有利于通過立法來弘揚社會風氣,引領良好的道德風尚。
亮點九:抹黑英雄烈士需擔責
第一百八十五條: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解讀: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利用歪曲事實、誹謗抹黑等方式惡意詆毀侮辱英烈的名譽、榮譽等,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影響很惡劣,因此,《民法總則》增加保護英雄烈士姓名權等權利條款,以揚善懲惡。
亮點十:訴訟時效由兩年延長至三年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解讀:訴訟時效是為了避免權利人“躺在權利上睡覺”、督促其行使權利而設計的制度,一旦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期間屆滿后,權利則不受法律保護。近年來,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交易方式與類型也不斷創新,權利義務關系更趨復雜,司法實踐中普遍反映的兩年的權利行使時間較短,因此,此次《民法總則》予以適當延長,從兩年的訴訟時效延長至三年。
亮點十一:未成年人遭性侵成年后可起訴
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解讀:現實中一些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中,因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對于“性”意味著什么可能還一知半解而遭到蒙蔽,甚至許多未成年人懾于侵害人的恐嚇而不敢聲張。等到受害人成年后自己尋求法律救濟,卻往往已超過訴訟時效。為了更好地保護受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利益,《民法總則》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作出特別規定。
民法總則草案有哪些看點
民法總則草案有哪些看點?那么,下面就隨CN人才公文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第1句】:六歲兒童“打醬油”也受法律保護
【草案原文】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在法律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簽合同的——民法把簽合同視為一個很高級的社會活動,因此只有心智足夠成熟才可以做,這種“能不能做”的條件,法律上叫民事行為能力。像未成年、精神病人等,就被法律做了一定限制,成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過去,我們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標準是10周歲,只要不到10周歲,除了一些特別簡單的事情之外,基本上都要由家長出面代理。但此次草案下調了這一年齡標準,降到了6周歲。
為什么要這么改?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表示,現在的孩子都心智成熟得比以前更快,這樣的規定是為了更好地尊重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
比方說讓孩子去“打個醬油”,其實在法律上也是個“買賣合同”,如果說以前還對這個合同的效力有點擔心的話,那么草案通過之后,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再去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第2句】:見義勇為反被追責?非重大過失不承擔民事責任
【草案原文】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些年我們見到了不少這樣的新聞:明明自己是見義勇為,甚至在救人時受傷,可到頭來不僅得不到被救助的人的感謝,反而可能被要求賠償,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長此以往,誰還敢為陌生人出手相助?老人摔倒誰還敢去搭把手扶一下?為匡正社會風氣,鼓勵見義勇為的行為,草案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救助人因重大過失造成受助人不應有的重大損害的,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同時草案還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3句】:網絡虛擬財產也將受到保護
【草案原文】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很多人愛上網打游戲,可有時候上線一看,自己的裝備居然不翼而飛了!如果自己的網絡賬號被盜號,里面的虛擬幣、游戲裝備等被人賣了,難道就只能認栽嗎?
如果說虛擬網絡財產還是小事,那么成千上萬人的信息所積累起的大數據到底能不能得到法律保護,就是一個關于國家戰略方面的大事了。
為了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此次民法總則草案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意味著民法典將正式承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法律權利,不容侵犯。
【第4句】:忘了追債錢討不回來?現在又多一年時間
【草案原文】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很多人可能光知道權利,卻不知道在法律上想行使權利有一個“保鮮期”,對此法律稱之為“訴訟時效”。所以,如果你借給了朋友一大筆錢,但是約定還錢的日子過去了四五年還不去“討債”,那就不能再去法院起訴了。
現行《民法通則》規定了兩年的一般訴訟時效期間,但隨著社會生活越來越復雜,交易方式和類型不斷也在創新,很多時候兩年往往不夠用。
根據此次草案,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延長到三年,這樣就更有利于建設誠信社會,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利。
【第5句】:未成年人遭性侵,成年之后還能起訴
【草案原文】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本來法律給權利行使一個“保鮮期”,是為了督促權利人有效行使權利。可是當這個權利人是未成年人的時候,情況就有所不同。
社會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未成年人遭到性侵的事件,可是未成年人因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對于“性”意味著什么可能還一知半解而遭到蒙蔽,甚至許多都是懾于侵害人的淫威而不敢聲張。
民法總則草案規定,此次增加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的特殊起算點,不受原來從受到侵害之日起算的限制,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給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后尋求法律救濟的機會,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
【第6句】:個人信息保護寫入民法總則
【草案原文】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去年,山東一考生因為詐騙電話被騙去了9900元學費之后,花季少女就這樣在憤恨中不幸離世。后來查明,騙子之所以對她的情況了如指掌,是因為她的個人信息遭到了泄露。
為了應對越來越突出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民法總則草案專門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
在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情況下,民法總則草案的這一規定,將為捍衛老百姓的信息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法律后盾。
【第7句】:未出生的胎兒,也可以擁有繼承權
【草案原文】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一個胎兒還沒有出生,父親就去世了,那么這個胎兒有沒有繼承父親財產的權利?現實生活中,涉及胎兒利益保護的情況越來越多。
不過,我國《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胎兒還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自然人,沒有民事權利能力。
與現行的規定相比,民法總則草案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條款。草案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通過這一規定,民法總則草案為出生后的嬰兒預留特定財產,更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禁毒法有哪些亮點
禁毒法有哪些亮點?那么,下面就由CN人才公文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介紹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禁毒法亮點:
第一,明確規定“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確立了“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禁毒工作機制?!督痉ā芬幎ń臼钦呢熑?,同時也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責任,是全體公民的責任,實質上是從立法高度確立了“禁毒人民戰爭”這一指導思想和組織形式。
第二,第一次將禁毒委員會寫入法律,明確規定了各級禁毒委員會的職責,依法確立了禁毒工作領導體制?!督痉ā芬幎ǎ?ldquo;國務院設立國家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的禁毒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設立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禁毒工作”,確定了禁毒委員會的法律地位。
第三,依法明確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并舉”的禁毒工作方針。這一方針更加強調把提高全民識毒、拒毒、防毒意識,作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最大限度地減少新吸毒人員滋生,最大程度地發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禁毒工作;更加強調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文化、教育、醫療、外交等多種手段治理毒品問題,推動禁毒工作從部門行為轉變為政府行為和社會行為;更加強調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工作同步推進。
第四,明確規定了禁毒保障機制。《禁毒法》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總結三年禁毒人民戰爭的寶貴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了對禁毒工作的投入,僅中央補助地方禁毒專項經費就達【第11句】:7億元,補助地方禁毒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有【第5句】:14億元為此,《禁毒法》明確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禁毒經費保障規定,確保禁毒工作有充足的經費保障。
第五,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戒毒工作作出重大改革?!督痉ā妨⒆阄菊呔哂胁∪恕⑦`法者、受害者三重屬性,對吸毒人員要懲罰,更要教育和救治,對戒毒工作作出了重大改革。首次將社區戒毒、社區康復、戒毒藥物維持治療立法,將強制戒毒和勞動教養戒毒整合為強制隔離戒毒,增設了戒毒康復場所等相關內容,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戒毒理念和對吸毒人員的關愛。
《禁毒法》共7章71條。遵循“專群結合”、預防與懲治相結合、教育與救治相結合的原則,明確了禁毒工作方針、領導體制、工作機制、保障機制、法律責任,規范了禁毒宣傳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國際合作等業務工作。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內容:
【第1句】:依法規定了禁毒工作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禁毒法》規定,國務院設立國家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的禁毒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設立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依法明確了禁毒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和職責,確立了禁毒工作的領導體制。同時規定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法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明確了“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禁毒工作機制。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依法確定了禁毒工作保障機制。
【第2句】:依法規定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并舉”的禁毒工作方針。這一方針更加強調把預防教育作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更加強調運用多種手段綜合治理毒品問題,更加強調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工作同步推進,符合毒品問題發展規律、中國毒情和綜合平衡的國際禁毒戰略。在禁毒宣傳教育中,《禁毒法》規定國家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全民禁毒宣傳教育,普及毒品預防知識,增強公民的禁毒意識,提高公民自覺抵制毒品的能力。明確了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有關組織以及學校、父母和監護人針對不同對象開展禁毒宣傳教育的法律義務。
【第3句】:依法規定了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管制的種類、范圍、措施和辦法。《禁毒法》規定,國家對麻醉藥品藥用原植物種植實行管制,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實行管制,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實驗研究、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實行許可和查驗制度,對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購買、運輸實行許可制度,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進口、出口實行許可制度。同時,對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開展毒品查緝、可疑毒品犯罪資金監測、娛樂場所巡查制度、禁毒情報信息等作了規定。
【第4句】:依法規定了戒毒體制和措施。《禁毒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立足吸毒人員具有病人、違法者、受害者三重屬性,對其既要懲罰、更要教育和救治,對戒毒工作作出了重大改革,規定國家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員;廢除了強制戒毒、勞教戒毒制度,將二者整合為強制隔離戒毒;將社區戒毒、社區康復、自愿戒毒、戒毒藥物維持治療立法,增設了戒毒康復場所等相關內容。這些改革,一是遵循科學戒毒原則和戒毒療程規律,從法律層面保障了戒毒治療必經的生理脫毒、身心康復、融入社會三個階段,健全了戒毒康復制度,為建立集生理脫毒、身心康復和融入社會于一體的戒毒康復模式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適應戒毒療程需要,延長法定戒毒期限,規定社區戒毒期限不超過3年;強制隔離戒毒期限為2年,期滿后仍未戒除毒癮的,可以延長1年;社區康復期限不超過3年。特別是將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納入法定戒毒期限,有利于幫助吸毒成癮人員戒除毒癮,鞏固戒毒效果。三是規定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三項措施緊密銜接,使戒毒人員始終受到法定戒毒措施的管束;對拒絕接受社區戒毒、嚴重違反社區戒毒協議和脫管失控的,不論其是否吸毒,可以直接實行強制隔離戒毒。這些制度保障了對戒毒人員的有效管理,有助于解決吸毒人員屢戒屢吸和脫管失控的問題。四是確定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戒毒工作格局,規定了城市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和公安機關、司法行政、衛生行政、民政、人力資源、勞動保障等部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戒毒人員家庭、社會工作者、禁毒志愿者等社會力量開展戒毒工作的規定,有利于從法律上保障各項戒毒措施的落實。
【第5句】:依法規定了加強禁毒國際合作的措施。以專章將禁毒公約要求的國際合作義務法律化,規定根據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公約或者按照對等原則,開展禁毒國際合作;國家禁毒委員會根據國務院授權,負責組織開展禁毒國際合作,履行國際禁毒公約義務;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與有關國家或者地區執法機關以及國家組織的禁毒情報信息交流,依法開展禁毒執法合作;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國務院授權,可以通過對外援助等渠道,支持有關國家實施毒品原植物替代種植、發展替代產業;并第一次將“分享犯罪所得資產”寫入法律。
【第6句】:規定了違反《禁毒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亮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有哪些亮點值得我們關注?那么,下面請看CN人才公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亮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環境保護稅法審議通過。1979年以來,中國對廢氣、污水、固廢、噪聲等4種污染源征收排污費。2022年1月1日起,將按照平移原則費改稅,根據現行排污費項目設置稅目。考慮到車船稅和消費稅已起到節能減排作用,對機動車和船舶等暫免征稅。
對廢氣、污水、固體廢物、噪聲征稅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介紹,1979年以來實行的排污費制度對環境保護發揮重要作用,但存在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門干預等問題,有必要實行費改稅。
現行排污費制度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噪聲等4種重點污染源收費,此次費改稅將實行“平移”:根據現行排污費項目設置稅目,將排污費的繳納人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將應稅污染物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將現行排污費征收標準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
環境保護稅的征稅項目將基本延續排污費的收費項目。據介紹,待條件成熟后,將把有關污染物如揮發性有機物等也列入,擴大征稅范圍。
各省份定具體稅額,收入歸地方
王建凡介紹,為鼓勵地方做好污染防治的`積極性,環境保護稅法有一大變化,中央不再參加收入分成?,F行排污費實行中央和地方1∶9分成,以后環境保護稅收入將全部歸地方,具體稅額也由省級政府制定。
對現行大氣和水污染物的排污費標準,國家只規定下限而未規定上限,各省份可上浮收費標準,環境保護稅額既有上限,又有下限。大氣和水污染物的稅額下限沿用排污費最低標準,即每污染物當量【第1句】:2元和【第1句】:4元。稅額上限則設定為下限的10倍。
費改稅后,征收部門將由環保部門改為稅務機關。但考慮到企業排污監測的專業性,離不開環保部門的配合,環境保護稅法規定“企業申報、稅務征收、環保協同、信息共享”的征管模式。環保部門依法監測管理企業排污,和稅務機關定期交換納稅資料
費改稅后是否增加企業負擔?
環境保護費改稅后,是否增加企業負擔?王建凡強調,本次費改稅實行“平移”原則,就是考慮到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生產經營較為困難司法考試。
環境保護稅法還規定了兩檔減稅優惠,企業少排污少繳稅。納稅人排污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30%的,減按75%征稅;排污濃度低于標準50%的,減按50%征稅。
環境保護稅法還規定對5項情形暫予免稅,即農業生產排放,機動車、鐵路機車、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排放,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國務院批準的其它情形。
為何機動車等排污不收環境保護稅?據介紹,這是因為車船稅和消費稅按排量征稅,對促進節能減排已發揮作用。
相關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于2022年12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環保稅法》全文5章、28條,分別為總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稅收減免、征收管理、附則。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副主任王清表示,制定環境保護稅法的重要原則是實現收費與征稅制度的平穩轉換,根據現行排污費項目設置稅目,將現行排污費征收標準作為環保稅的稅額下限。還要給地方一些授權規定,根據環境治理的需要,在授權范圍之內確定具體的稅額,環境保護稅和其它稅收不一樣,企業履行環保責任,減少污染物排放了,就可以少繳稅。
排污費和環保稅不同點主要是:增加了企業減排的稅收減免檔次。
現行排污費制度只規定了一檔減排稅收減免,即: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百分之五十的,減半征收環境保護稅。立法過程中有意見提出,應當根據減排的幅度確立更多檔次的稅收減免。為鼓勵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參考實踐中一些地的做法,環境保護稅法增設了一檔減排稅收減免,即: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環境保護稅。
現行的排污費實行中央和地方1:9分成,環境保護費改稅后,考慮到地方政府承擔主要污染治理責任,為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擬將環境保護稅全部作為地方收入,中央就不再參與分成了。
按照預算法規定,稅收收入應該納入一般的公共預算管理,統籌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一般不與支出掛鉤。雖然環境保護稅不采取??顚S玫姆绞?,但是不會降低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力度。原來由排污費安排的支出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按照力度不減的原則予以充分保障。
上一篇:企業歡迎客戶標語合集5篇-標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