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家禪語】諸法分為兩種,輪回與涅盤。教、哲學(xué)與科學(xué)是屬于輪回。盤是超越宗教、哲學(xué)與科學(xué)。法分為兩種,世間與出世間。教、哲學(xué)與科學(xué)是屬于世間。世間是超越宗教、哲學(xué)與科學(xué)。陀的法教有兩種,教法與證法。教、哲學(xué)與科學(xué)是屬于教法。法是超越宗教、哲學(xué)與科學(xué)。
【第2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目標(biāo),就是好好的活過。生活的盡頭,就是認(rèn)真活到底。生活的意義,就是緣分在的時候,一定要想著別人,緣分不在的時候,一定要放下別人。到最后,誰的人生都是一段花開往事,然而誰的故事也會散作云嵐,了無痕跡。
【第3句】:【禪心佛語】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jīng)》中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認(rèn)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惡之人”,而在家如能修善,“即是西方”。也就是說佛法不礙世間法,我們可以在生活中修行,也必當(dāng)在修行中生活,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行住坐臥體安然”。
【第4句】:【心靈禪語】佛學(xué)上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生命就在無知之中開始與結(jié)束,人們無法抗拒宿習(xí)的牽纏,每天都在惆悵、煩惱、憎恨、嫉妒。等無數(shù)重復(fù)交織的心態(tài)下過日子,終究還得交出生命。這就是佛教所說的“業(yè)力”。佛教里面有戒律,世間上有法律。犯錯是平凡的,知錯能改是超凡的。
【第5句】:我們要學(xué)會享受平淡,平淡如同清茶,點(diǎn)綴著生活的寧靜和溫馨;我們要學(xué)會承受平淡,學(xué)會承受淡淡的孤寂與失落,承受那揮之不去的枯燥與沉寂,還要承受那遙遙無期的等待與無奈。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承受。
【第6句】:【禪心佛語】何故我們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因?yàn)槲覀兪枪陋?dú)一人來世間旅行,雖說有親屬、朋友、同事,但并不能互相傾吐心中的一切,我們找不到真正彼此理解的心靈之友,即使是夫婦,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
【第7句】:活生生的往生(注),當(dāng)下即是凈土。(注:死在宗教上來說,為新生命的再啟發(fā);是舍掉舊的、更換新的,走向更好的天地,故日“往生”。)
【第8句】:【禪心佛語】人生短短不過百年春秋,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想更多的事情,去做更多的打算,不能因?yàn)槿松膹?fù)雜而忘卻內(nèi)心的平靜,也不應(yīng)讓煩惱始終纏繞在自己的心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有自己的人生高度,沒有必要和任何人比,和別人比只能是自尋煩惱,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才是人生真正的課題。
【第9句】:【禪心佛語】佛說:人不是壞的,只是習(xí)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xí)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第10句】:【靜心禪語】人之所以煩惱,在于記憶;人之所以心累,在于徘徊;人之所以前行,在于感恩;人之所以快樂,在于豁達(dá);人之所以成熟,在于看透;人之所以放棄,在于選擇;人之所以寬容,在于理解;人之所以為人,在于感情;人之所以充實(shí),在于過程;人之所以成功,在于勤奮;人之所以幸福,在于知足。
【第11句】:【禪心佛語】其實(shí),對于修行人而言,愛心是要照顧好自己的心,我們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yè)、無不是罪,如果沒有顧好自己的心,動了一個惡念,就會招來一分惡業(yè)。所以,我們要時時“愛”好自己的“心”,開頭的一念若“愛顧”得好,自然能生活得安然無恙。
【第12句】:禪宗關(guān)于悟道有一個中心觀念,便是佛性禪心存在于每個人身邊。不僅悟道是這樣,生活中許多事情也是如此,有人終其一生苦苦尋覓的東西,原來就在他的眼前,只是他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畫餅不能充饑,悟道全靠自己。在覺悟真理的過程中,常常是偶然間頓悟。
【第13句】:【禪心佛語】記恨別人其實(shí)就是拿痛苦來折磨自己,因?yàn)椴桓以诿魈帍?fù)仇,所以就在暗地里攻擊,不知不覺間,把自己的人格弄的越來越扭曲,就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小人。所以,無論失去什么,都不要記恨別人,因?yàn)槿松畲蟮拿赖率菍捜荨R牙щy當(dāng)成人生轉(zhuǎn)機(jī),要相信,生活給您關(guān)上一道門時,一定會為您打開另一扇窗。
【第14句】:人最怕的是自大,若是貢高我慢,一定會被人群排斥。因貢高即有藐視他人的心理,而表現(xiàn)出傲慢的態(tài)度,當(dāng)然會成為與人隔離、受人排擠的對象。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生一世,難得糊涂,糊涂難得。活得過于清醒的人,反倒是糊涂的;活得糊涂的人,其實(shí)才是清醒的。糊涂一點(diǎn),才會有大氣度,才會有寬容之心,才能平靜地看待世間的紛紛擾擾;糊涂一點(diǎn),才能超越世俗功利,善待世間一切,身居鬧市而心懷寧靜;糊涂一點(diǎn),才能參透人生,超越生命,天地悠悠,順其自然。
【第16句】:【文案基地經(jīng)典禪語】別把自己看得太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個地球離開誰都一樣轉(zhuǎn);別把自己看得太低,這世上你獨(dú)一無二,無人替代。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用和別人比,人比人氣死人,好好活自己的人生,過自己的日子,你的世界里,只有你自己才是主宰。
【第17句】:生活是一件藝術(shù)品,每個人都有自己認(rèn)為最美的一筆,每個人也都有認(rèn)為不盡如人意的一筆,關(guān)鍵在于您怎樣看待。與其整日被庸人自擾的愁悶所困擾,不如以一種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淡看一切。接受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shí),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困難的第一步。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點(diǎn)豁達(dá),讓一切都順其自然吧!
【第18句】:人生即是一出折子戲,“生”是上場,“死”是謝幕。在舞臺那段時間,只是在演戲。這戲里,有苦情戲、有歡喜戲。無論怎樣,我們只做好演員便罷。切勿入戲太深。
【第19句】:【修行智慧禪語】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將功名利祿看穿,將勝負(fù)成敗看透,將毀譽(yù)得失看破。面對誘惑,付諸一笑;面對朋友的背棄、希望的破滅,坦然處之。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也不為明天是否下雨而憂慮,只是心平氣和地過好今天。因?yàn)榈ǎ詮娜荩灰驗(yàn)閺娜荩詢?yōu)雅。
【第20句】:【一日一禪語】人們常因貧窮而產(chǎn)生惡毒之心,那么貧窮的根源究從何來呢?它就是從貪得無厭而不肯布施修福,以致?lián)Q來貧窮的下場。就像我們雖有很多的錢財,卻不懂得拿去投資、儲蓄、等到山窮水盡時,我們就成了貧窮的俘虜。所以懂得布施,就是離苦的良方。
【第21句】:我于處處經(jīng)中說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貧窮孤老。惡疾重病困厄之人。我諸弟子不解我意,專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寶,悲田者貧窮孤老乃至蟻?zhàn)印4硕N田,悲田最勝。《像法決疑經(jīng)》佛言
【第22句】:才人秋,夏未遠(yuǎn),也不知是因?yàn)樘鞖夂隼浜鰺幔€是自己對時序的感知應(yīng)對出了問題,似乎連一點(diǎn)前兆也沒有,說感冒就感冒了。反正感冒也不是頭一回,也沒有什么大不了,就沒太在意。你不在意它,它卻在意你,這不,我頭也痛了,眼也花了,心也躁了。忽然想,定力這東西不怕大亂卻怕小擾。
【第23句】:欲愛包括食衣住行、男女愛欲,以及親情私愛的追求等。若內(nèi)心對喜歡的人、事、物,永無止境地渴望求取,則經(jīng)常會被“愛”所役使,總是有欠缺的感覺;即使片刻間好像捕捉到什么,終究無法安定落實(shí)。
【第24句】:【禪心佛語】你的社交情況會使你變得習(xí)慣于善業(yè)或惡業(yè)。如果你和耽于惡行的人來往,就會受到影響,將自己也投入制造壓力的活動中,這樣一來,你就會失去心靈的寧靜,并且累積無數(shù)惡業(yè);如果你和一些有善念的人來往,就會習(xí)慣于善行,并且累積善業(yè)...善或惡都不是真正自心的一部分經(jīng)訓(xùn)練也都可以凈除。
【第25句】:【佛心禪語】杯子寂寞,被倒進(jìn)開水,滾燙的感覺,這就是戀愛的感覺。水變溫了,杯子很舒服,想這是生活的感覺。水變涼了,杯子害怕,也許這就是失去的感覺。水徹底的涼,杯子難受,把水倒出。杯子很舒服,杯子也掉在地上摔成一片一片的。發(fā)現(xiàn)每一片上都有水的痕跡,它知道心里還愛著水,想再愛一次水,卻不可能了。
【第26句】:【禪心佛語】立身要高于人,處世要知退讓。世人多半為追逐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見者,則能保持超然的態(tài)度,以行道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別人的見識。處世讓一分為高,退步即進(jìn)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shí)利己的根。
【第27句】:勇于冒險求勝,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能冒風(fēng)險的過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變成激動人心的探險經(jīng)歷,這種經(jīng)歷會不斷地向你提出挑戰(zhàn),不斷地獎賞你,也會不斷地使你恢復(fù)活力。
【第28句】:【禪語人生】知足者常樂。知足者經(jīng)常有滿足感,經(jīng)常有快樂感。渴求是貪的表現(xiàn),我們的心老在渴求中,希望得到這個,希望得到那個,總在焦慮中,總在渴求中,總在痛苦中。有求皆苦,無求自樂。
【第29句】:一毛孔中悉明見,不思議數(shù)無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禮一切世間燈。舉身次第恭敬禮,如是無邊諸最勝。亦以言詞普稱贊,窮盡未來一切劫。一如來所供養(yǎng)具,其數(shù)無量等眾生,如是供養(yǎng)一如來,一切如來亦復(fù)然。供養(yǎng)贊嘆諸如來,盡彼世間一切劫,世間劫數(shù)可終盡,菩薩供養(yǎng)無休懈。《華嚴(yán)經(jīng)》卷三十三,十回向品
【第30句】:【禪心佛語】當(dāng)人什么欲望什么追求都沒有的時候就會變得懶惰變得庸俗,當(dāng)人欲望太多奢望太多就容易迷途就會變得貪婪和低俗,所以別以為沒欲望是件好事,也別讓欲望膨脹得沒個度。
【第31句】:在漫漫歲月中,我們是依憑著什么而生活?容貌?家世?還是錢財呢?人們不斷追求那些自以為能帶來幸福的東西,卻在當(dāng)中迷失本心,造作了無量無邊的罪業(yè)....而佛法,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能洗滌我們久被染污的心,若能靜下心來反思體悟,依佛陀的教理致力奉行,那一定會走出更有意義、更光明的人生!
【第32句】:【禪語人生】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么關(guān)系。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任何人,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讓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內(nèi)心。絕望不是氣餒,它只是“命運(yùn)的歸命運(yùn),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事實(shí)求是的態(tài)度。就是說,它是自由。
【第33句】:【佛心禪語】秋樹之葉因起風(fēng)而飄零,大海之魚因巨浪而離散,生死輪回因業(yè)力而流轉(zhuǎn),蕓蕓眾生因無明而漂泊。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師而解脫,身軀之病因良藥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覺醒。084。
【第34句】:【禪心佛語】人,因無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總是從無到有就歡欣,從有到無則悲苦。其實(shí),有有何歡?一切擁有都以失去為代價;無有何苦?人生本來一場空。有無之間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態(tài)決定苦樂。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閑心品嘗幸福。
【第35句】:一輩子雖然漫長,但過去了也就是彈指一揮。你會不斷的遇見一些人,也會不停的和一些人說再見,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再回陌生,從臭味相投到分道揚(yáng)鑣,從相見恨晚到不如不見。不是每個人都會是你的伙伴,也不是每個朋友都能肝膽相見,無煩或惱,緣到,報之以大笑,緣散,報之以不厭。
【第36句】:【佛心禪語】遍于一切宇宙與生命的真理,稱為世俗菩提心;超越一切宇宙與生命的真理,稱為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是佛教的唯一真理。世俗菩提心,是利他的角度而說,猶如美麗的花朵,給眾生帶來快樂;勝義菩提心,是自利的角度而言,仿佛豐滿的果實(shí),自己成就圓滿。
【第37句】:【文案基地經(jīng)典禪語】活一回真實(shí)的人生,活一回灑脫的人生,不造作,不偽裝,不逃避,不回避,不自卑,不自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安貧樂道,少煩少惱,就是很好的人生,活一回開心,活一回豁達(dá),何樂而不為。
【第38句】:延參法師:生活中的煩惱,本身并不能把生活怎么樣,真正產(chǎn)生傷害的是揪住煩惱不放,甚至增加了生活的曲折,讓心無處安放,真正把人生活成了苦海無邊。清醒的認(rèn)識人生在世總有那些傷感的坎坷分布在旅途,生活的佛法,在于如何去對待如何去認(rèn)識,活出對生活的責(zé)任,讓心地成為一種光明效應(yīng)。
【第39句】:【禪心佛語】人們常用“心有余而力不足”來為自己不愿努力而開脫,其實(shí),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積極的思想幾乎能夠戰(zhàn)勝世間的一切障礙。
【第40句】:人生一場千辛萬苦,需要我們的親力親為,去包容那些失誤,去創(chuàng)造那些簡潔,生活的禪法,它是對生命提供的一種力量,也可以理解為善待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世間一切本來如此,心與境相應(yīng),去修正與規(guī)范自己曾經(jīng)的自以為是。
【第41句】:在易學(xué)中,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萬物都有聯(lián)系,即使是相隔萬里的事物都具有彼此緊密的信息關(guān)聯(lián),你知道嗎?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fēng)。
【第42句】:【禪心佛語】對于沒有到手的獵物,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它抓住,至于口味如何,能不能吃,那是抓住以后的事情。只要有利的,絕不放過;只要無用的,堅決舍棄。
【第43句】:愛心和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和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44句】:【禪語人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個人行善,惟有內(nèi)心沒有善心才是不能關(guān)愛別人的起因。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個人真誠,惟有內(nèi)心的虛榮才是不能真誠的起因。不能行善之人,必缺少真誠與關(guān)愛。不能懺悔和慚愧之人,必難覺醒和渡過福劫。
【第45句】:【經(jīng)典佛語】我習(xí)慣了等待,于是,在輪回中我無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點(diǎn)我不知道,這樣我還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個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還能堅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個結(jié)果?思念,很無力,那是因?yàn)槲铱床坏剿寄?..
【第46句】:【禪語人生】心地清凈行善得福。“福”是從善行來的,行善是因,得福是果,業(yè)障沒除,福也不易得到。先要修清凈心,心地清凈是第一善。心地不清凈,縱然修善,善里有攙雜,不純,業(yè)障消得不徹底。使自己心地清凈,要改過,將心地真正做洗刷的功夫。
【第47句】:【禪心佛語】他人可以侵害你的利益,但是不能侵害你的心;他人可以擾亂你的事情,但是不能擾亂你的心。雖然他人在傷害你,但是你心沒動,就傷害不到你。其實(shí)這都是還債,回向了就有功德了。若是你埋怨、生氣,就等于自己傷害自己,這是顛倒。
【第48句】:【禪心佛語】所謂看破放下是要去除自己的狹隘心、是非心、得失心、執(zhí)著心、嫉妒心、嗔恨心、分別心、貪心、我心。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我們要拋棄的是一切煩惱妄想。淡泊明心放下貪嗔癡,不絕望于人生的苦,也不執(zhí)著于人生的樂。一切唯心造,享受自由自在的人生,就在于心靈的豁達(dá)、包容、寬容、從容。
【第49句】:【佛心禪語】閉上眼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因?yàn)樾母庠锒阍疫^很多事?是不是常為了小事生氣?懂得以智慧、慈悲來處事,不管身在何處,心都能清明自在。心里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
【第50句】:【文案基地經(jīng)典禪語】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yàn)樗擅畹乇荛_所有障礙,不斷拐彎前行。許多聰明人沒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yàn)樽擦四蠅Σ换仡^。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拐個彎,繞一繞,何嘗不是個辦法。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路不轉(zhuǎn),人轉(zhuǎn)。只要心念一轉(zhuǎn),逆境也能成機(jī)遇,拐彎也是前進(jìn)的一種方式。
【第51句】:一個肯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并且能將事情做好的人,必將有不凡的成就。佛家注重悟,更看重“行”。行動勝過語言,在佛看來,一萬句空話也比不上一個有力的行動。面對天下的難事,只有勇于嘗試別人不敢做或不屑做的事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無法企及的成就和輝煌,生命才會變得更加圓滿。
【第52句】:真誠贊美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是一種睿智,客觀贊美和自己比肩的人是一種胸懷,真心贊美不及自己的人是一種美德。總是贊美自己的人非常膚淺,總是批評別人的人缺乏自明,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的人人品極差。身處塵世,與人交往,引朋結(jié)友,不可不察。
【第53句】:【禪語人生】我們之所以要看見自心是為了要看到(明了)我們的心有時被念頭抓住(即心陷入念頭之中無法自拔)。一旦卷入念頭之中,就會不停地增生擴(kuò)散。
【第54句】:【李嘉誠談富翁】每一批富翁都是這樣造就的:當(dāng)別人不明白他在做什么時,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當(dāng)別人不理解他在做什么時,他理解自己在做什么。當(dāng)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dāng)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第55句】:吝嗇、貪婪的人應(yīng)該知道,喜舍結(jié)緣是發(fā)財順利的原因,因?yàn)椴徊シN就不會有收成。布施的人應(yīng)該在不自苦、不自惱的情形下去做,同時也別忘了應(yīng)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別人,否則,就不是純粹的施舍。
【第56句】:欲成就大的事業(yè),必須具有豁達(dá)的人生觀。豁達(dá)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禪指引我們,努力開拓人生,增進(jìn)眾生的福報,但卻讓我們看清楚,沒有一樣?xùn)|西在生命終了時能帶得走,所以要懂得達(dá)觀,懂得放下,不要執(zhí)著。
【第57句】:【禪心佛語】輸不起的人,往往就是贏不了人。不是生活決定品位,而是品位決定生活。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樂觀和悲觀對世界都有貢獻(xiàn),前者發(fā)明了飛機(jī),后者發(fā)明了降落傘。雨驟,打不濕鴨子的翅膀;狂風(fēng),吹不滅螢火的燈光。人最理智的時候,往往是別無選擇的時候。
【第58句】:【寶藏的琢磨】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一處寶藏,與佛陀無異。是佛陀的礦山寶藏經(jīng)過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了狠多發(fā)亮發(fā)光的玉石寶物;而凡夫的礦山雖已開掙,卻尚未加以琢磨。
【第59句】:【佛心禪語】我們并不需要通過算命來詢問將來死后自己會去往哪里,也沒有必要尋求圣者以神通來觀察我們將投胎何方。死后的去向,取決于當(dāng)下是造惡業(yè)還是行善業(yè);死后投胎何處,取決于心中生起惡念還是善念。佛經(jīng)所說:嗔恚投生地獄;吝嗇投生惡鬼;愚癡投生畜生;貪欲投生人道;嫉妒投生修羅;我慢投生天道。
【第60句】:一般人容易為情所困,迷惘煩惱,而菩薩的情是清凈的覺情大愛。因此為人父母者,應(yīng)時時抱著寬大的心胸,以菩薩的智慧來教育子女,用慈母慈父的愛心來關(guān)愛大眾,則子女必然會平安,也能健康地長成。
【第61句】:要得夜明珠,就得下大海。要想闖天下,學(xué)好昔通話。要做本分人,莫做偽君子。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葉落各有期,花開自有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一粒老鼠屎,搞壞一鍋湯。
【第62句】:不要讓你自己迷失于過去。把握眼前,用一顆良善之心去深深感受生命,重要的是活著,并對生命中一切可見到的奇跡保持開放的心靈,這就是正念。正念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把佛眼帶到我們的手上。
【第63句】:【佛道禪語】每一天都會告訴自己要好好控制情緒,不抱怨,謹(jǐn)言慎行,這不是將自己變得懦弱和沒有性格,而是在慢慢地提升自己。凡事不以惡意揣度別人,不因私利給他人添堵,不妄自菲薄,也不詆毀他人,這是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第64句】:【禪語人生】修行改變的不是你的生活方式,而是生活態(tài)度,你不需要因?yàn)樾扌卸淖兟殬I(yè)、朋友,而是不停從生活當(dāng)中去體會無常的存在,改變以往認(rèn)為的一切永恒,因?yàn)樾扌氖菫榱俗寖?nèi)心碰觸真理,而不是讓你的行為迷惑內(nèi)心。
【第65句】:【佛心禪語】看著身邊熟睡的丈夫,她知道白天他也在為賺錢犯愁。她側(cè)過身去給他輕輕的一吻,溫柔地說:“一切都會好的,拜倫,我愛你。”
【第66句】:【禪心佛語】人的毎一個夜晚都是一次死亡,每一天都是一個重生,所以每天都在進(jìn)步。人生若能夠?qū)W會在生活中舍棄和妥協(xié),也就找到幸福了。毎天都要?dú)g喜面對人事物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回報。
【第67句】:【禪心佛語】若能讓自己放輕松,心理上退一步,我們就能開始認(rèn)識到,種種念頭不過是在海闊天空的心中來來去去的現(xiàn)象,而心就像虛空一樣,無論其中發(fā)生什么,虛空根本不受干擾。
【第68句】:痛苦是比較出來的,幸福是珍惜得來的。越是計較,心里越不平衡,越不平衡,煩惱越多,我們也因此變得不從容。煩惱像藤條一樣,緊緊纏繞住我們生命之樹上原本可以更蓬勃、蔥郁的枝蔓,使其不能自然而生,被過分的計較消減掉芬芳和美好。勝過對手的最好辦法,不是去斗爭和報復(fù),而是讓自己比對手更強(qiáng)大。
【第69句】:聞思修慧實(shí)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切痛苦之良藥也,伐煩惱樹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當(dāng)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佛遺教經(jīng)》
【第70句】:【禪語人生】一切能激發(fā)生機(jī)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私,它能使生命的泉水變得渾濁而枯竭,它能使心靈的天空變得狹窄而陰暗。它能使理想的星辰變得昏暗而模糊。努力激發(fā)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發(fā)那無私的愛和奉獻(xiàn)的喜悅。
【第71句】:【佛心禪語】世界上最浪費(fèi)生命的三件事:【第1句】:評論。你未必了解別人的全部,也就無謂妄加評論,論人長短不如取人之長補(bǔ)己之短;【第2句】:責(zé)怪。責(zé)怪人人都會,卻無法改變現(xiàn)狀。共勉好過責(zé)怪,因?yàn)榧忍岣邉e人,也鼓勵自己;【第3句】:擔(dān)憂。準(zhǔn)備不足或無力改變時才會擔(dān)憂,前者需要行動,后者需要放下。
【第72句】:【禪語人生】我們之所以流落在塵世間,是為了將諸苦嘗盡,換來一味甘甜。我們用一生的時間追逐自己的念頭,執(zhí)著它所創(chuàng)造的輪回,在夢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覺。縱然繁華如夢,終歸落定塵埃,卸卻日間的掩飾,如夜沉靜而安寧。經(jīng)年光陰倏忽,當(dāng)時在意得失、計較成敗,都成云煙。回頭便是彼岸,心無近遠(yuǎn)、天地皆寬。
【第73句】:未來即將成為現(xiàn)在,現(xiàn)在也即將淪為過去。一切生生不息交替變化。好壞、成敗、聚散、愛恨,都無所謂,它只是幫你嘗遍人生百味,閱盡世間百態(tài),看淡世事冷暖。無常乃永恒。此生你再無失去,何必畏懼?此生你再無遺憾,何不開心?此生你再無擔(dān)憂,何不豁達(dá)?隨遇而安,淡然處之!
【第74句】:【心靈禪語】路過經(jīng)過就是緣分,不要強(qiáng)求什么。太陽不會因?yàn)槟愕氖б猓魈觳辉偕穑辉铝敛粫驗(yàn)槟愕谋г梗裢聿辉俳德洹C勺∽约旱难劬Γ坏扔谑澜缇推岷谝粓F(tuán);蒙住別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屬于你自己。抬頭時,看天,低頭時,看路。淡泊寧靜,自在從容。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第75句】:【禪語人生】一個精進(jìn)禪修的沙門,不但打坐時要努力持定專注,平時行走坐臥也要盡量“覺知”呼吸。生命維系于呼吸,呼吸停止了,生命也就隨之結(jié)束。只有心專注于呼吸,才能明白活在當(dāng)下的道理,學(xué)會去雜念,斷煩惱。
【第76句】:【禪語人生】我們的內(nèi)在包含了兩個部份—一個是永恒絕對的大我,不生不滅的本體;而另外一個則是小我—自我,它是思考者,享受者和痛苦者。此兩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好比是太陽與它的影子。
【第77句】:【文案基地經(jīng)典禪語】世事滄桑,誰都難免彷徨,難免憂傷,生活絕對不會是一帆風(fēng)順的,也絕對不會一切如意,只是生活一定是公平的,不平的是自己那顆煩躁不安的心。無論生活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都能面對,不驚不懼,不怪不怨。順境珍惜,逆境改變。于其浪費(fèi)精力抱怨,不如珍惜時間努力。
【第78句】:優(yōu)柔寡斷,是人生最大的負(fù)能量。人生沒什么好優(yōu)柔的。從生命角度去看,你人生路徑上的任何一種選擇都是錯誤的,無論你怎么選,都有差錯;因此,當(dāng)選擇來臨,A和B,拿一個便走就是。人生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后的堅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對的。我最喜歡的一句詩就是——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第79句】:堅持是最容易的,因?yàn)槊總€人都可以做到;但堅持又是最困難的,因?yàn)槟軌蜃龅阶詈蟮耐鶝]有幾個人。不能堅持到最后的原因在于,我們總是急于見到成果,而不再注重過程,然而,很多事情在開始行動時不會立竿見影,必須持之以恒,有足夠的耐心才行。
【第80句】:不快樂的人不是困在對昨天的遺憾中,就是活在對明天的迷茫里。其實(shí)每一個人、每一段經(jīng)歷出現(xiàn)的或早或晚都有它的意義,太早錯過的是要告訴你珍惜相遇,相見恨晚的是要告訴你珍惜擁有。無論遠(yuǎn)近遇上的都是運(yùn)氣,無論高低看見的都是風(fēng)景。
【第81句】:【佛心禪語】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功。當(dāng)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xí)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第82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而聰明人會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轉(zhuǎn)化為幸福,不聰明的人會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轉(zhuǎn)化為痛苦。
【第83句】:靜總是暫時的。就像掛在古塔檐角下的銅鈴,無風(fēng)時它們只是一些古色古香的裝飾物,一旦起風(fēng),它們便奏出美妙的音樂,似乎是訴說遙遠(yuǎn)悠長的古老故事。那些真誠睿智的心聲,不會隨世間塵土散失,它們會長久地在人心的海洋中引起共鳴。靜,是一片愛意,一種堅毅,一種超然。(光潛)
【第84句】:佛教微語:給你修路的,是你自己;埋藏你的,也是你自己;幫助你的,是你自己;毀滅你的,也是你自己;成就你的,自然還是你自己。所以自作自受,自信自度。遇到什么,就體驗(yàn)什么,快樂就這么簡單,順其自然。在生命里,我們要學(xué)會放棄評判,讓你解脫,也讓別人解脫。
【第85句】:人人都有修成佛、菩薩的潛質(zhì),這不存在先天條件的障礙,唯一的障礙只是自己的心障:你是否愿意不辭勞苦地行走善道,讓心靈走進(jìn)幸福的家園?
【第86句】:【禪語人生】信仰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xué),息滅貪、嗔、癡三毒,凈化身、口、意三業(yè),這四件事是佛法的總綱,也是我們修行的起點(diǎn)和終點(diǎn)。
【第87句】:你活得快不快樂,重要的是你是否欣賞自己,肯定自己。欣賞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異,或晴空萬里或?yàn)踉泼懿迹谟谀銈€人的選擇!
【第88句】:【禪心佛語】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yuǎn)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yuǎn)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贈。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第89句】:人若簡單,快樂便會相隨;心若詩意,一切皆會美好。無需羨慕他人,自己也是風(fēng)景,留一顆素心在塵世,給流年一個淺淺的回眸,淡看浮塵煙火,細(xì)品歲月靜好,與世無爭、與塵無染,飄然物外,在一朵花開的時間里行走、懷想,讓純凈的念想貫穿一生,寵辱不驚,我自清歡,如此,便好。
【第90句】:每一分鐘的我們都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所以我們并不能活在已經(jīng)成為過去的昨天,也無法透支宏大的未知的明日。宇宙每一瞬都在改變,我們只有一瞬,只活在當(dāng)下。生活從來不在別處,只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第91句】:謂地界、水火空風(fēng)識界,是謂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覺為汝說也。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處,因六處便有更樂,因更樂便有覺。比丘,若有覺者,便知苦如真,知苦集、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中阿含經(jīng)》卷三,《度經(jīng)》
【第92句】:【佛心禪語】怎樣忘記過去和未來呢?蓮花生大師在《直指覺性赤見自解》中說:“過去之跡不追,拋棄過去的觀念。未來不迎,斷絕意識的關(guān)聯(lián)。眼前念起不執(zhí)不取,心如虛空。”
【第93句】:【看透世事的禪語】我很感激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美好的世界里,我一生都在接受人們善意的關(guān)注和幫助,都在感受著愛的溫暖,我也十分愿意為這個世界留下一些關(guān)切和溫暖,只是我做得太少了,少得可能連上帝都看不到,但我還是衷心祝愿這個世界越來越美好。
【第94句】:【靜心的禪語】努力才是人生的態(tài)度。如果,你正在埋怨命運(yùn)不眷顧,那么請你開導(dǎo)你自己:命,是失敗者的借口;運(yùn),是成功者的謙詞。命運(yùn)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埋怨,只是一種懦弱的表現(xiàn);努力,才是人生的態(tài)度。
【第95句】:人生因努力而精彩,結(jié)局如何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每一個過程。經(jīng)歷真實(shí)的人生,可以讓身心得到磨礪鍛煉,心靈得以升華。做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人,讓瑣碎平淡無奇的生活變得風(fēng)生水起,趣味盎然。善待生命,擁有陽光心態(tài),為自己營建一個充實(shí)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做個自信、知性的人。
【第96句】:【經(jīng)典古語賢文-萬世精典】穿衣吃飯量家當(dāng),怕的腌臟臭氣腥。衣服多洗幾盆水,顏色新鮮愛煞人。衣裳笑破不笑補(bǔ),補(bǔ)有針腳莫現(xiàn)形。洗臉梳頭要潔凈,做鞋做腳莫粗心。打油紡線三更睡,楠機(jī)梭管要辯清。紡得布好高位價,做出衣裳一掌平。時勸丈夫做好事,何減齊女賦雞鳴。
【第97句】: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滿,人生不要設(shè)計得太擠。不管做什么,都要給自己留點(diǎn)空間,好讓自己可以從容轉(zhuǎn)身。留一點(diǎn)好處讓別人占,留一點(diǎn)道路讓別人走,留一點(diǎn)時間讓自己思考。任何時候都要記得給人生留點(diǎn)余地,不冒進(jìn),不頹廢,不緊張,不松懈,得到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時不郁郁寡歡,得失之間淡定從容。
【第98句】:法性離言夫第一義不生不滅,不敗不壞,不增不減,文字章句所不能說,不可詮辯,絕于戲論。善男子,第一義者,無言無說,本性清凈,一切圣人內(nèi)自證得,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爾,不減不增。….若無有此第一義諦者,所修梵行皆悉無用,佛出于世亦復(fù)無用。《大乘寶云經(jīng)》卷六
【第99句】:心靈禪語:“養(yǎng)心八珍湯”:慈愛心一片,好肚腸二寸,正氣三分,寬容四錢,孝順常想,老實(shí)適量,奉獻(xiàn)不拘,不求回報。把這八味藥,放在“寬心鍋”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在“公平缽”里研,細(xì)磨慢研,越細(xì)越好,三思為末,淡泊為引,早晚分服,和氣湯送下。可凈化心靈,升華人格,平靜心態(tài),榮辱不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