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欧美_性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_91caoporn超碰最新地址_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资源网_欧美视频精品_91嫩草精品_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97_中文字幕在线2018_久久久综_a级免费毛片_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_国产无遮挡又爽又黄的视频_欧美激情二区三区_久久天天_色老头一区二区_三级网站免费_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_精品日韩中文字幕_精品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美女在线视频

歡迎訪問散文集文學網!

最新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

佚名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一

甪直,古稱甫里。到清代才改稱甪直。甪直;來源于“六直”。所謂“六直”,是指古鎮東邊的大直、小直、直上涇三條河道可以通達六處的意思。而“用”,則是占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吉祥的獨角獸,叫甪端。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尊雕塑上的形象。據說它具有行走速度快和懂各種浯言、信息靈通的特異功能,能夠保證風調雨順,護佑—方平安,所以取“川”與‘‘六’’在吳語中的諧音,將乏;鎮命名為“甪直”,同日寸,把用端作為古鎮的鎮標,立于此地,充分表明廠占鎮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川直古鎮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古鎮面積僅為1.1平方公里。古鎮北靠吳凇江,南臨澄湖,境內水域寬闊,河道縱橫,自古盛產稻、麥、淡水魚類以及席草、菱藕等水生植物,堪稱地道的“魚米之鄉”。

古鎮不僅有豐富的水鄉物產,而且與其它江南古鎮相比,它更有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氣息。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吳王夫差都曾先后在這里營造過離宮。鎮西南的張陵山是西漢丞相張蒼的墓葬處;唐代詩人陸龜蒙曾隱居于古鎮白蓮寺西,至今仍保留著他的衣冠冢。古鎮自元代創辦了甫里書院以來,—直重視教育,培養的秀才文人不計其數。到近代民國初年,古鎮更是率先興辦新學,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以及王伯祥、沈柏寒等均在此任教,為古鎮培養出了不少人才。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為古鎮留下了徐多的歷史遺跡和名人足跡。從古寺、古園、古街到歷史名人的古宅,整個占鎮宛如—座琳瑯滿目的歷史古物館。其中,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不僅能得到文化的滋養。現在古鎮—上保存著古堡圣寺、陸龜蒙詞、叫圣陶紀念館、沈宅、蕭宅、萬盛米行、王韜紀念館等古跡和人文景觀。尤其古堡圣寺中所保存的彩塑羅漢像是江南古鎮中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來古鎮視察后,為古鎮題寫了“神州水鄉”幾個字。今天“神州水鄉”已作為讓鎮人的驕傲,成了甪直古鎮的代名詞。鎮于19q4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同時被列為太湖風景名勝區十三個景區之一。下面就請各位隨我一同進入古鎮去領略“神州水鄉”的獨特風姿吧。

[保圣寺]

甪直古鎮之所以有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鎮上有一處新中國成立后進入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圣寺古物館。至今為止,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江南古鎮,恐怕也只有甪直吧。

保圣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梁天監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和著名的“姑蘇城外寒山寺”一樣,同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歷史上,屢次興廢。宋代是其香火盛期,當時寺內殿宇達五千多間,僧眾有千人之多,寺廟范圍達半個古鎮。到民國初年,寺內建筑幾乎全部倒塌,部分寺基改建成了學校。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大雄寶殿倒塌時,毀壞了殿內西壁的羅漢塑像,后經蔡元培、顧頡剛等著名學者文人的倡修,于一九三二年:在大雄寶殿的遺址上建造了古物館以保護羅漢塑像。解放后,人民政府對古寺進行了整修。現存的古寺山門是—‘九l四年時,按清乾隆年間的山門原貌重修的。山門—卜“保圣寺”三字是當代掃法家費新我先生所題寫的。

穿過題有”輔揚顯秘”的.:二山門,就可看到天王殿立于院子正中。天王殿建于明代,清末同治年間重修,但仍基本保留著明代風格,其昂嘴斗拱結構就是明代建筑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其步柱的覆盆式柱礎,則是北宋遺物。據考證這座天王殿是明崇禎年間在末代殿址上重建起來的。據說,建筑天王殿時未用一根鐵釘,連接處完全以榫頭相接,可見木工工藝之精巧。殿內原有四大金剛泥塑像,抗日戰爭時期均毀于日軍之手。1956年,天王殿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天王殿庭院北面,就是在大雄寶殿遺址上建立起來的古物館。院中有古寺的兩件鎮寺之寶。立于西側的是一青石經幢,它原立于天王殿前東側蟠竿夾石旁,用以驅邪降魔。經幢和夾石均為北宋遺物。其實經幢是從唐代開始出現的一種佛教石刻,一般由蓋、柱、座三部分組成。柱體上刻有佛像、佛名或經咒。現存青石經幢上的字跡已看不清楚了。在庭院東側有一只鐵鐘,高約1.5米,直徑1米,此鐘鑄于明末清初。鐘上鑄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吉祥語。

古物館中有著名的塑壁羅漢。館前廊檐下有廠引任先生所題寫的“保圣寺古物館”匾額。古物館門楣部上的“九羅漢圣跡”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汀所書,:據《吳郡甫里志》記載,原大雄寶殿建于;1013年北宋年間,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八尊羅漢,系唐代楊惠之所摹到之處。楊惠之是唐代吳縣人,是與唐代“畫圣”吳通廣齊名的“塑圣”。由于泥塑作品不象石刻木雕那樣容易保存,所以楊惠之的真跡作品千年不巧,實屬不易。

1918年,史學家顧頡剛應葉圣陶、王伯祥之邀來賓游保圣寺,一堂保存基本完好的唐代圣手之作引起了史學家的注意。到1922年,顧頡剛發現羅漢部委員塑像嚴重受損兵折將,急待保護,于是四處奔走呼吁,要搶救“一千一百年前的藝術品”。后來在胡適、蔡元培先生的關心和倡導下,成立了“保存用直唐塑委員會”,集資并邀請了徐悲鴻、劉海粟、江小鸛、滑田友等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來考察研究,擬訂保存方案。鑒于原大雄寶殿已倒塌,于是決定在殿址上建造一座古物館來保存這批珍貴的藝術遺存。

古物館動工于1930年秋,于1932年秋落成。古物館原為平頂的羅馬式紅磚建筑,由于平頂容易積水,五十年代初發現屋頂漏水,于是對古物館進行了修整,改平頂為坡頂。改成坡頂后,雖能瀉水,但與寺廟整體建筑不協調。于是1987年再次對其進行改造,將屋頂改為歇山單檐式。

進人古物館,迎面可以看到一堂座北朝南的塑壁羅漢。羅漢塑像,在許多寺廟都能見到,或為五百羅漢,或為十八羅漢,但他們幾乎都沒有任何背景襯托,而著這里則不同。塑壁上除了九尊羅漢塑像外,有山石、云朵和浪花,給人一種如臨海上仙山和洞天福地的感覺,九尊羅漢塑像,除兩尊像在討論佛經外,其余均分散而坐,且形態、表情各異,給人以非常形象、逼真和自然的感覺,使整個圖案少了一點宗教氣息,添了幾分人間的親和力。

高居正中的是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因十六羅漢和十八羅漢中都沒有他,所以也有人認為正中的這尊像是梁武帝蕭衍,是他被困臺城時聽天由命的寫照。在達摩洞東面的是迦犀那尊者,也叫“望雁羅漢”,濃眉大眼,一看就是印度人。他的衣飾是眾羅漢塑像中華麗的。

在“望雁羅漢”下,有一對羅漢。東面的是諾矩羅尊者,慈眉善目的,像在講經說法,所以他也叫“講經羅漢”。那么他在講經給誰聽呢?請看西面這一尊,一副認真聽講的神態,這就是“聽經羅漢”,他的名字叫阿氏多尊者。

在“講經羅漢”東面的是跋陀羅尊者。因為他面部表情奇特,所以也被叫做“尷尬羅漢”。

在達摩祖師西面的是難提密多羅尊者。瞧他那心寬體胖、一副超然物外的樣子,人稱“袒腹羅漢”。

在“袒腹羅漢”西面那尊怒目圓睜的是戍博迦尊者。從他怒不可遏的神態上,他被俗稱為“憤怒羅漢”。在他的下方是“寂寞羅漢”蘇蘋陀尊者,一副表情木然的樣子。

在整個塑壁中坐在西頭的是半托迦尊者。他表情深沉,仿佛在思考什么問題,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沉思羅漢”。

我們現在看到的九尊羅漢像,只是原來保圣寺大雄寶殿中供奉于東西兩側的十八羅漢的一半,而且有多處殘損。另外,關于它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唐代“塑圣”楊惠之,史學界從唐末以前沒有十八羅漢,只有十六羅漢以及大雄寶殿建于北宋等方面分析也多有爭議。但不管是出自楊惠之之手,還是末人仿楊的風格塑造而成,它那高超的雕塑藝術向人們展示了我國古代藝術家的智慧和才華,極具藝術感染力和文物價值。因此新中國成立后,它被列入了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羅漢塑壁前,還有兩塊青石雕刻而成的四面石造像,是六朝時的古物。以前一般置于街心,喻佛無所不在,觀照眾生。

[葉圣陶紀念館]

現在各位來到的院子是葉圣陶紀念館。這里初是甫里書院的遺址。1906年興辦新學,把甫里書院改成了甫里小學,后來又改組成為“吳縣第五高等小學。

校”,簡稱“五高”。葉圣陶先生于1917年春,應同學吳賓若、王伯祥之邀到“五高”任教,在這里工作生活了四年多時間。在此期間,他進行了教育改革的實驗,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如:《寒曉的琴歌》、《低能兒》等,都是直接取材于甪直古鎮而創作的作品。因此,葉老一直深情地把甪直比作自己的第二故鄉。1988年2月葉老在北京逝世后,古鎮人民為了表現對他的崇敬和懷念,將葉老當年執教的幾處舊址重新修繕一新,辟為葉圣陶紀念館。紀念館正門門樓上鐫刻的“葉圣陶紀念館”,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題寫的。

院子東側的這幢兩層樓建筑是當時“五高”的女子部。1919年,葉圣陶夫人胡墨林應“五高”之聘,曾在此擔任過三年女子部教師。

院子中部是一間很像方亭的四面廳建筑。這是當年“五高”的博覽室,也就是閱覽室。現在四面廳當中的桌上放著一只花籃,花籃前安放著葉老的遺容面模,供人們瞻仰。

四面廳西側是一間鴛鴦廳。當年是“五高”外地教師的宿舍兼辦公室。靠北的一側現已恢復了當年“五高”教師辦公室的原貌。

院子北面是一字排開的七間平房,以長廊貫通,這就是紀念館的展覽廳。從東邊的序廳開始,分八個部分,以照片、實物、文獻資料等展品向人們介紹了葉圣陶先生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學、出版和社會活動方面的卓越成就。尤其突出介紹了葉老在古鎮的工作和生活初情況。

從紀念館北門出來,我們就來到了葉圣陶墓園。由花崗巖砌成的墓臺坐西朝東。碑墻上鐫刻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葉圣陶先生墓”六個鎏金大字。墓臺東面有座六角亭叫未厭亭。亭中匾上“未厭”兩字是葉老遺墨。葉老早年曾將自己的住所稱作“未厭居”。“未厭”二字就是學而不厭,不斷追求,積極進取的意思。

[陸龜蒙祠]

從保圣寺西門出來,這里有一片空地。它的北面是創建于南北朝時期的白蓮寺遺址。在白蓮寺遺址以西,就是陸龜蒙祠,也叫甫里先生祠。這里原為陸龜蒙的宅園,北宋時建為甫里先生祠。

陸龜蒙是晚唐文學家,蘇州人,別號甫里先生。家世顯赫,祖上出過兩任宰相。陸龜蒙從小刻苦讀書,以期學成報國。然而運氣不佳,應試不第。在這種懷才不遇的情況下,來到甪直古鎮買田隱居了下來。他不顧封建世俗觀念,親自下地干活。這在當時實屬可貴之舉。務農之余,他也經常泛舟出游,出入江湖之間,寫下了許多反映吳地水鄉生活的詩歌。作品有《甫里先生集》、《笠澤叢書》等詩集傳世。他與唐代詩人皮日休為要好,世稱“皮陸”。另外,陸龜蒙對農具也很有研究,他寫的《耒耜經》是研究我國古代農具的重要資料。

陸龜蒙衣冠冢占地約一畝。墓前立有清康熙和同治年間的石刻碑。

衣冠冢邊有一清風亭,意思是稱頌陸龜蒙“清風亮節”的高雅人品。清風亭旁有一水池,這是當年陸龜蒙養綠鴨的水池。因綠鴨善斗,所以水池又被稱為斗鴨池。

清風亭、斗鴨池初建于北宋年間,明、清時曾經重修過。清同治年間重修清風亭時還在亭中掛了“清風亮節”匾,并立了陸龜蒙的塑像。文ge時,再次遭到破壞。現存的清風亭、斗鴨池均為一九八一年以后陸續修復的。其中陸龜蒙衣冠冢和斗鴨池均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斗鴨池東西兩旁種有三棵古銀杏樹,據說是陸龜蒙所植。它們就像三位飽經滄桑的歷史老人,蒼然屹立于此,見證著古鎮的滄桑變遷。

[萬盛米行]

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就是葉圣陶先生的小說《多收了三五斗》中所寫到的萬盛米行。它的原型是萬成恒米行。這家米行是民國初年由鎮上沈、范兩家富商合伙經營的,也是角直古鎮上一家大米行。以前每到新谷上場時,這里門口的河道就會匯集起許多賣谷買米的船,裝谷卸米的熱鬧場面可想而知。

這里五十年代曾改為糧食收購站和糧食倉庫。現在為了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開發古鎮的人文旅游資源,將其重新修葺為“萬盛米行”,向各位游客再現民國年間小鎮米市“前店后場”的風貌。面對河埠的三開間門面是賣米的店鋪。高高的木制柜臺上掛著“萬商云集’’的廣告牌。店鋪后面是一個很大的院子,地上鋪著石板,南北兩邊廊下陳列著各種.種稻用的農具和加工稻米的器具。院后大廳叫“耒耜堂”,“耒耜”原指農具,也借指耕種。

[王韜紀念館]

王韜(1828—1897)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改良主義先行者。他出身于甪直古鎮上的一個書香門第,十七歲就中了秀才。1849年,他接替父親進了美國教會辦的。

上海墨海書館,從事文字潤色工作。—一千就是十三年。正當他乏味于平庸無聊的書館生活時,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他認為這是他出世報國的機會,于是積極上書“平賊”和“御戎”的方略,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賞識和起用,但終究未能如愿。后來他因化名上書太平天國蘇福省一事被李鴻章以“通賊”罪名加以通緝。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逃到了香港。在香港他主要從事翻譯和辦報活動。后來又到美國實地考察了兩年多時間,清楚地看到了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深深感到中國要強大,必須實行改革。1874年,他創辦了我國新聞史上家以政論為主的報刊《循環日報》,并親自擔任主筆。這期間他還寫了許多主張變法維新的論文,在國內外影響很大。王韜的變法主張比康、梁要早二十年,因此,可以說他是近代史上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王韜晚年生活在上海,曾擔任過《申報》的編輯主任,而且還在上海結識了孫中山先生。在上海生活期間,他曾多次返回古鎮。我們從他晚年的作品《淞隱漫錄》、《淞濱瑣話》等都可以感受到他對故鄉那份濃濃的眷戀之情。

現在辟為王韜紀念館的這座清式建筑是王韜去上海墨海書館做事之前的舊宅。占地約800平方米。其中主廳蘅花館是一間面闊三間的鴛鴦廳。所謂蘅花館就是杜衡花。古代常被用來比喻君子和賢達的清高。這里題作館名是要表示主人的高雅志趣。蘅花館正中有高大的木刻屏風,上面刻有王韜的主要生平事跡。屏風前有王韜半身銅像。

蘅花館后有一小巧雅致的后花園,點綴有池水、假山,種有桃、柳、青楓、石榴等植物,給飽經歷史滄桑的古宅平添了幾分綠意和生氣。

[吳東水鄉婦女服飾展(沈宅)]

古鎮上塘街上有一座石庫門宅院,門前有一座青磚裝飾的照壁,上面鐫刻著“漪韻”二字,點出了水鄉枕河人家的清雅風范。這里原來是民國時古鎮名人沈柏寒先生的故居,俗稱“沈宅”。

沈宅建于清末同治年間,占地約2500平方米,共分五進。建筑結構精巧,雕梁也極為精細,具有清代建筑的特點。尤其三開間主廳樂善堂是其精華所在,高大寬敞,梁柱憑欄間遍飾雕刻,而且前后重軒,冬暖夏涼,稱之為古鎮上豪華的古建筑也一點不過分。

沈家在古鎮上是以興辦教育起家的。其祖父沈寬夫于清光緒年間在鎮上重建過甫里書院,而沈柏寒本人年輕時曾留學日本,專攻教育學。回到家鄉后,把甫里書院改為甫里小學,成為古鎮上創辦新學的人。他還曾經為保護保圣寺唐塑捐過善款,受到古鎮人的尊敬。

沈宅第二進現辟為“吳東水鄉婦女服飾展”展廳。吳地水鄉婦女的服飾以手工土布為材料;憑其特獨的裁剪樣式和素樸的顏色搭配,顯得樸素而娟秀,鄉野而淡雅,在江南水鄉獨樹一幟。連穿戴這種服飾的水鄉農家婦女也被戲稱“水鄉少數民族”。

這里展出的服飾,有形狀和系法獨特的包頭巾,有大襟、紐襻、緊袖并且三色拼接的上衣,還有自腰齊膝的短作裙,以及展示水鄉婦女靈巧手工的繡花百衲鞋。這些設計獨特的服飾,既方便婦女的生產勞動,又能體現出一種水鄉婦女健康的美,堪稱獨特的實用藝術品。盡管隨著時代的變遷,水鄉的經濟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人們的審美觀也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而逐步發生著變化,水鄉婦女的傳統服飾正逐步從日常生活中淡出,但不管怎樣,它作為吳地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對研究吳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蕭宅]

古鎮上除了剛才看過的沈宅外,其實還有一處富家宅院,這就是位于中市街的蕭宅。蕭宅雖沒有沈宅那么華麗,卻也有幾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幽深感覺。

建于清光緒年間的蕭宅,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五進之深,是古鎮上現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原為鎮上姓楊的武舉人所建,后來賣給了蕭冰黎,故稱為“蕭宅”。蕭冰黎是鎮上“五高”的教師,還曾與沈柏寒等人一起創辦電燈廠,曾任鄉議會副會長,為古鎮的地方公益事業作出過諸多貢獻。其孫女蕭芳芳是香港電影演員。現在蕭氏老宅中設有“蕭芳芳演藝館”,介紹她的從藝經歷以及藝術成就和社會活動等。

蕭宅自門樓起,茶廳、樓廳、廂樓和飯廳都整齊地按規制建在同一中軸線上。樓廳雖為主廳,但卻不算的建筑。蕭宅的建筑特點之一是從門樓起,一進比一進高,寓意“步步高升”之意。在茶廳和樓廳前還各有一座磚雕門樓,上面分別刻有“積善余慶”和“燕翼治謀”的門額,都是由清末名士尤先甲題寫的。“積善余慶”的意思是積德行善方保五福齊全;“燕翼治謀”則是說要善于為子孫后代謀劃人生。

蕭宅中原來也有不少雕飾,可惜在文ge中遭到了嚴破壞,現已很難欣賞到其精巧的工藝了。

[古鎮水鄉風光]

用直古鎮地處江南水鄉地帶,自古有“五湖之汀”之稱,“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景觀自然是隨處可見。尤其是作為水景觀主體的河道,曲折蜿蜒,宛如血脈一樣,流到古鎮的每個角落,給古鎮注入了幾多的活力和阜無限的生機。河道兩側石駁岸上至今還留有許多雕刻精美的船纜石,也叫系船石。它們不僅具有系纜拴船的實用功能,而且本身也都是一塊塊內涵豐富的石雕藝術品。那栩栩如生的如意、壽桃、蝙蝠等精美圖案至念仍淡淡地透著古鎮昔日的繁華。

與血脈般蜿蜒于古鎮各處的河道水巷緊緊依偎的是一條條古老的石板街以及街道兩邊依街傍水的水鄉民居。古鎮人大多臨水或面水而居,家與河之間也就只是幾步石階的距離。古鎮人從日常的淘米洗菜、漿洗衣物到以舟代步,無一離得開水,似乎一天不下幾次河埠頭去洗洗刷刷,心里就總覺得空落落的。在這里,家與河的共存,人與水的親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如果說石板街是古鎮的“骨架”的話,那么,一座座跨河連街的石橋,便可以說是古鎮的“關節”了。它們不僅溝通了古鎮的陸路交通,而且那多姿的造型、畫龍點睛的橋聯還為古鎮的水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古鎮上現存各種形狀的小橋四十座,均為自宋到清乾隆年間所建的古橋。宋、元古橋一般采用質地松軟的武糠石建造,而明代則采用青石造橋,至于用質地堅硬的花崗巖造橋則是叢明末清初才開始的。造橋石材的這種變化,客觀上反映出古代水鄉造橋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

古鎮上還有多處“雙橋”,即建在河道交匯處,呈“l”形連在一起的兩座橋。因其形似古代的鑰匙,因此也稱鑰匙橋。許多游客一講“雙橋”,就會想到周莊,以為只有周莊才有雙橋,其實不然。雙橋在江南許多水鄉古鎮上都能看到,甪直古鎮上就有五處之多,尤其以古鎮中心的三元橋和萬安橋為代表。雙橋又稱‘‘三步二橋”,即三步跨兩橋的意思。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二

甪[lù]直,地處蘇州城東南25公里。北夠吳淞江,南臨陽澄湖,西接蘇新工業園區,東銜昆山,全鎮面積75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總人口近15萬,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其中本鎮人口6.5萬人。甪直鎮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捷。距工業園區僅10公里,距上海虹橋機場58公里。蘇滬高速、蘇昆太高速、蘇州繞城高速公路、蘇滬機場路穿鎮而過,東方大道直通古鎮,可乘518路公交直達。

甪直與蘇州古城同齡,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鎮,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古鎮甪直豐富燦爛的文化,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水是古鎮的靈魂。甪直地處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縈、水抱水環的澤國典型,素有“五湖之廳”、“六澤之沖”的美譽。甪直水秀,橋也美。在古鎮區5.6公里長的河道上,歷史上曾橫架著形式多異的江南小橋72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石板橋,雙橋、姐妹橋、鑰匙橋、半步橋等。可謂“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七十二半橋”。古鎮依水而建,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眠。漫步古鎮,領略小鎮風光。觀賞古橋駁岸,看看漁船人家,真是別有風韻,讓人回味無窮。

甪直古鎮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物眾多,人文景觀棋布。鎮內的千年古剎——保圣寺建于公元520xx年,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出自唐代塑圣楊惠之先生畢業靈性的半堂泥塑羅漢更是國之瑰寶。“葉圣陶紀念館”已成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些之外,更有萬盛米行、沈宅、水鄉農具博物館、蕭芳芳演藝館、王韜紀念館、出土文物館等一大批歷史人文景觀,讓您在充分領略江南水鄉風情的同時。更多的體味小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甪直水鄉服飾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奇葩: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據裾裙、著繡花鞋。曾經,這是甪直農村婦女勞動時的普通裝束。如今,正成為詮釋甪直水鄉特色和水鄉文化的重要符號,穿著這樣的服飾走在古鎮上。也成了一道別有風味的流動風景。

甪直開發區內基礎設施齊全,載體建設超前,建有兩座11萬伏的變電站,兩座日處理污水能力10萬噸級的污水處理廠,日供汽能力20xx噸的熱電廠,8萬噸級太湖水管網,國家西氣東輸天然氣儲備站,甫澄路、鳴市路、曉市路等鎮區道路全面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甪直鎮招商辦為企業提供工商注冊、稅務登記、海關報關、工程報建等一條龍服務。如今全鎮累計注冊外資企業200多家;分別來自歐美、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其中上市公司投資的有20多家。民營企業1200多家。基本形成了電子、機械、建材、紡織等產業。

20xx年1-11月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億元。增長11.1%;完成財政收入9.6億元,增長12.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3億元,增長14.3%;實交國地稅9.3億元,增長13.6%。興辦民資企業344家。增資項目10只,完成投資14.86億元,增長25%,500萬元以上開工項目29只,注冊資本14.86億元,增長24.7%,到帳資企17.86億元,增長71.3%。民營企業總數達到1840家,累計注冊資本達62.2億元;個體工商戶累計2696戶,注冊資本達3.1億元。引進外資企業12家,完成增資項目13只,注冊外資7775.7萬美元,到帳外資3868.3萬美元。累計外資企業265家。用在古鎮旅游接待游客138.6萬人次,直接門票收入2307.3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0%和39.5%。

甪直鎮先后被評為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中國特色旅游換觀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首家通過is0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鄉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百強鄉鎮和外向型經濟明星鎮等。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三

古鎮因橋多,被冠為“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內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僅存41座。橋型各異,造型獨特,有多孔和獨孔的石橋,也有拱型和平頂橋等大小不一的橋,被譽為“橋梁博物館”實不為過。鎮內橋街相連,河水相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遍布在每個角落。

另外古銀杏也是甪直鎮的一大特色。目前鎮上有銀杏樹7棵。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因愛銀杏,其故后,被葬在四棵銀杏樹(甪直保圣寺)旁,當地政府還專門建了葉圣陶紀念館,以供人們瞻仰游覽。

現在古鎮仍舊留有以卵石及花崗石鋪成的街道,深巷兩旁為黛瓦白墻、木門木窗、寬梁翹脊的古建筑人,多為明清時代所建。古鎮區有58條巷子,最深達150米,較罕見。河床上來往小船,絡繹不絕,井然有序。

甪直婦女的傳統服飾是很有水鄉特色的,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而出名,這種著傳統服飾婦女站在人群里既亮麗又顯眼,被城里人戲稱為“蘇州的少數民族”。

甪直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鄉風格。甪直的農村婦女,她們歷來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服飾。甪直農村婦女上蘇州、去上海特別的顯眼,被城里人稱之謂“蘇州的少數民族”。至今甪直地區仍保留著江南水鄉婦女傳統特色的民族服裝。尤其是該鎮西部地區40歲以上的婦女仍很流行,在鎮上每天都能看到穿著這些傳統服裝的婦女上街趕集,這也是水鄉古鎮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鎮政府傾注了較多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對古鎮進行了大量的修舊如舊工作,恢復了沿街河棚和沈宅、萬盛米行、蕭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歷史景觀,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橋、駁岸,同時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韜紀念館、蕭芳芳影視藝術館、吳東水鄉婦女服飾館等景點,使古鎮的風情、風貌得到了嶄新得體現。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四

甪[lù]直,地處蘇州城東南25公里。北夠吳淞江,南臨陽澄湖,西接蘇新工業園區,東銜昆山,全鎮面積75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總人口近15萬,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其中本鎮人口6.5萬人。甪直鎮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捷。距工業園區僅10公里,距上海虹橋機場58公里。蘇滬高速、蘇昆太高速、蘇州繞城高速公路、蘇滬機場路穿鎮而過,東方大道直通古鎮,可乘518路公交直達。

甪直與蘇州古城同齡,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鎮,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古鎮甪直豐富燦爛的文化,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水是古鎮的靈魂。甪直地處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縈、水抱水環的澤國典型,素有“五湖之廳”、“六澤之沖”的美譽。甪直水秀,橋也美。在古鎮區5.6公里長的河道上,歷史上曾橫架著形式多異的江南小橋72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石板橋,雙橋、姐妹橋、鑰匙橋、半步橋等。可謂“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七十二半橋”。古鎮依水而建,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眠。漫步古鎮,領略小鎮風光。觀賞古橋駁岸,看看漁船人家,真是別有風韻,讓人回味無窮。

甪直古鎮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物眾多,人文景觀棋布。鎮內的千年古剎——保圣寺建于公元520xx年,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出自唐代塑圣楊惠之先生畢業靈性的半堂泥塑羅漢更是國之瑰寶。“葉圣陶紀念館”已成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些之外,更有萬盛米行、沈宅、水鄉農具博物館、蕭芳芳演藝館、王韜紀念館、出土文物館等一大批歷史人文景觀,讓您在充分領略江南水鄉風情的同時。更多的體味小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甪直水鄉服飾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奇葩: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據裾裙、著繡花鞋。曾經,這是甪直農村婦女勞動時的普通裝束。如今,正成為詮釋甪直水鄉特色和水鄉文化的重要符號,穿著這樣的服飾走在古鎮上。也成了一道別有風味的流動風景。

甪直開發區內基礎設施齊全,載體建設超前,建有兩座11萬伏的變電站,兩座日處理污水能力10萬噸級的污水處理廠,日供汽能力20xx噸的熱電廠,8萬噸級太湖水管網,國家西氣東輸天然氣儲備站,甫澄路、鳴市路、曉市路等鎮區道路全面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甪直鎮招商辦為企業提供工商注冊、稅務登記、海關報關、工程報建等一條龍服務。如今全鎮累計注冊外資企業200多家;分別來自歐美、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其中上市公司投資的有20多家。民營企業1200多家。基本形成了電子、機械、建材、紡織等產業。

20xx年1-11月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億元。增長11.1%;完成財政收入9.6億元,增長12.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3億元,增長14.3%;實交國地稅9.3億元,增長13.6%。興辦民資企業344家。增資項目10只,完成投資14.86億元,增長25%,500萬元以上開工項目29只,注冊資本14.86億元,增長24.7%,到帳資企17.86億元,增長71.3%。民營企業總數達到1840家,累計注冊資本達62.2億元;個體工商戶累計2696戶,注冊資本達3.1億元。引進外資企業12家,完成增資項目13只,注冊外資7775.7萬美元,到帳外資3868.3萬美元。累計外資企業265家。用在古鎮旅游接待游客138.6萬人次,直接門票收入2307.3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0%和39.5%。

甪直鎮先后被評為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中國特色旅游換觀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首家通過is0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鄉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百強鄉鎮和外向型經濟明星鎮等。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五

歡迎各位來到甪直古鎮觀光游覽。)u直古鎮位于蘇州東南約25公里處。古鎮周圍湖泊眾多,河網密布,古鎮上“小橋,流水,人家”到處可見。因此,可以說直是—個典型的“水鄉澤國”。

甪直,古稱甫里。到清代才改稱甪直。甪直;來源于“六直”。所謂“六直”,是指古鎮東邊的大直、小直、直上涇三條河道可以通達六處的意思。而“用”,則是占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吉祥的獨角獸,叫甪端。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尊雕塑上的形象。據說它具有行走速度快和懂各種浯言、信息靈通的特異功能,能夠保證風調雨順,護佑—方平安,所以取“川”與‘‘六’’在吳語中的諧音,將乏;鎮命名為“甪直”,同日寸,把用端作為古鎮的鎮標,立于此地,充分表明廠占鎮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川直古鎮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古鎮面積僅為1.1平方公里。古鎮北靠吳凇江,南臨澄湖,境內水域寬闊,河道縱橫,自古盛產稻、麥、淡水魚類以及席草、菱藕等水生植物,堪稱地道的“魚米之鄉”。

古鎮不僅有豐富的水鄉物產,而且與其它江南古鎮相比,它更有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氣息。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吳王夫差都曾先后在這里營造過離宮。鎮西南的張陵山是西漢丞相張蒼的墓葬處;唐代詩人陸龜蒙曾隱居于古鎮白蓮寺西,至今仍保留著他的衣冠冢。古鎮自元代創辦了甫里書院以來,—直重視教育,培養的秀才文人不計其數。到近代民國初年,古鎮更是率先興辦新學,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以及王伯祥、沈柏寒等均在此任教,為古鎮培養出了不少人才。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為古鎮留下了徐多的歷史遺跡和名人足跡。從古寺、古園、古街到歷史名人的古宅,整個占鎮宛如—座琳瑯滿目的歷史古物館。其中,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不僅能得到文化的滋養。現在古鎮—上保存著古堡圣寺、陸龜蒙詞、叫圣陶紀念館、沈宅、蕭宅、萬盛米行、王韜紀念館等古跡和人文景觀。尤其古堡圣寺中所保存的彩塑羅漢像是江南古鎮中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來古鎮視察后,為古鎮題寫了“神州水鄉”幾個字。今天“神州水鄉”已作為讓鎮人的驕傲,成了甪直古鎮的代名詞。鎮于19q4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同時被列為太湖風景名勝區十三個景區之一。下面就請各位隨我一同進入古鎮去領略“神州水鄉”的獨特風姿吧。

[保圣寺]

甪直古鎮之所以有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鎮上有一處新中國成立后進入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圣寺古物館。至今為止,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江南古鎮,恐怕也只有甪直吧。

保圣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梁天監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和著名的“姑蘇城外寒山寺”一樣,同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歷史上,屢次興廢。宋代是其香火盛期,當時寺內殿宇達五千多間,僧眾有千人之多,寺廟范圍達半個古鎮。到民國初年,寺內建筑幾乎全部倒塌,部分寺基改建成了學校。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大雄寶殿倒塌時,毀壞了殿內西壁的羅漢塑像,后經蔡元培、顧頡剛等著名學者文人的倡修,于一九三二年:在大雄寶殿的遺址上建造了古物館以保護羅漢塑像。解放后,人民政府對古寺進行了整修。現存的古寺山門是—‘九l四年時,按清乾隆年間的山門原貌重修的。山門—卜“保圣寺”三字是當代掃法家費新我先生所題寫的。

穿過題有”輔揚顯秘”的.:二山門,就可看到天王殿立于院子正中。天王殿建于明代,清末同治年間重修,但仍基本保留著明代風格,其昂嘴斗拱結構就是明代建筑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其步柱的覆盆式柱礎,則是北宋遺物。據考證這座天王殿是明崇禎年間在末代殿址上重建起來的。據說,建筑天王殿時未用一根鐵釘,連接處完全以榫頭相接,可見木工工藝之精巧。殿內原有四大金剛泥塑像,抗日戰爭時期均毀于日軍之手。1956年,天王殿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天王殿庭院北面,就是在大雄寶殿遺址上建立起來的古物館。院中有古寺的兩件鎮寺之寶。立于西側的是一青石經幢,它原立于天王殿前東側蟠竿夾石旁,用以驅邪降魔。經幢和夾石均為北宋遺物。其實經幢是從唐代開始出現的一種佛教石刻,一般由蓋、柱、座三部分組成。柱體上刻有佛像、佛名或經咒。現存青石經幢上的字跡已看不清楚了。在庭院東側有一只鐵鐘,高約1.5米,直徑1米,此鐘鑄于明末清初。鐘上鑄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吉祥語。

古物館中有著名的塑壁羅漢。館前廊檐下有廠引任先生所題寫的“保圣寺古物館”匾額。古物館門楣部上的“九羅漢圣跡”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汀所書,:據《吳郡甫里志》記載,原大雄寶殿建于;1020xx年北宋年間,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八尊羅漢,系唐代楊惠之所摹到之處。楊惠之是唐代吳縣人,是與唐代“畫圣”吳通廣齊名的“塑圣”。由于泥塑作品不象石刻木雕那樣容易保存,所以楊惠之的真跡作品千年不巧,實屬不易。

1920xx年,史學家顧頡剛應葉圣陶、王伯祥之邀來賓游保圣寺,一堂保存基本完好的唐代圣手之作引起了史學家的注意。到1920xx年,顧頡剛發現羅漢部委員塑像嚴重受損兵折將,急待保護,于是四處奔走呼吁,要搶救“一千一百年前的藝術品”。后來在胡適、蔡元培先生的關心和倡導下,成立了“保存用直唐塑委員會”,集資并邀請了徐悲鴻、劉海粟、江小鸛、滑田友等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來考察研究,擬訂保存方案。鑒于原大雄寶殿已倒塌,于是決定在殿址上建造一座古物館來保存這批珍貴的藝術遺存。

古物館動工于1930年秋,于1932年秋落成。古物館原為平頂的羅馬式紅磚建筑,由于平頂容易積水,五十年代初發現屋頂漏水,于是對古物館進行了修整,改平頂為坡頂。改成坡頂后,雖能瀉水,但與寺廟整體建筑不協調。于是1987年再次對其進行改造,將屋頂改為歇山單檐式。

進人古物館,迎面可以看到一堂座北朝南的塑壁羅漢。羅漢塑像,在許多寺廟都能見到,或為五百羅漢,或為十八羅漢,但他們幾乎都沒有任何背景襯托,而著這里則不同。塑壁上除了九尊羅漢塑像外,有山石、云朵和浪花,給人一種如臨海上仙山和洞天福地的感覺,九尊羅漢塑像,除兩尊像在討論佛經外,其余均分散而坐,且形態、表情各異,給人以非常形象、逼真和自然的感覺,使整個圖案少了一點宗教氣息,添了幾分人間的親和力。

高居正中的是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因十六羅漢和十八羅漢中都沒有他,所以也有人認為正中的這尊像是梁武帝蕭衍,是他被困臺城時聽天由命的寫照。在達摩洞東面的是迦犀那尊者,也叫“望雁羅漢”,濃眉大眼,一看就是印度人。他的衣飾是眾羅漢塑像中華麗的。

在“望雁羅漢”下,有一對羅漢。東面的是諾矩羅尊者,慈眉善目的,像在講經說法,所以他也叫“講經羅漢”。那么他在講經給誰聽呢?請看西面這一尊,一副認真聽講的神態,這就是“聽經羅漢”,他的名字叫阿氏多尊者。

在“講經羅漢”東面的是跋陀羅尊者。因為他面部表情奇特,所以也被叫做“尷尬羅漢”。

在達摩祖師西面的是難提密多羅尊者。瞧他那心寬體胖、一副超然物外的樣子,人稱“袒腹羅漢”。

在“袒腹羅漢”西面那尊怒目圓睜的是戍博迦尊者。從他怒不可遏的神態上,他被俗稱為“憤怒羅漢”。在他的下方是“寂寞羅漢”蘇蘋陀尊者,一副表情木然的樣子。

在整個塑壁中坐在西頭的是半托迦尊者。他表情深沉,仿佛在思考什么問題,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沉思羅漢”。

我們現在看到的九尊羅漢像,只是原來保圣寺大雄寶殿中供奉于東西兩側的十八羅漢的一半,而且有多處殘損。另外,關于它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唐代“塑圣”楊惠之,史學界從唐末以前沒有十八羅漢,只有十六羅漢以及大雄寶殿建于北宋等方面分析也多有爭議。但不管是出自楊惠之之手,還是末人仿楊的風格塑造而成,它那高超的雕塑藝術向人們展示了我國古代藝術家的智慧和才華,極具藝術感染力和文物價值。因此新中國成立后,它被列入了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羅漢塑壁前,還有兩塊青石雕刻而成的四面石造像,是六朝時的古物。以前一般置于街心,喻佛無所不在,觀照眾生。

[葉圣陶紀念館]

現在各位來到的院子是葉圣陶紀念館。這里初是甫里書院的遺址。1920xx年興辦新學,把甫里書院改成了甫里小學,后來又改組成為“吳縣第五高等小學。

校”,簡稱“五高”。葉圣陶先生于1920xx年春,應同學吳賓若、王伯祥之邀到“五高”任教,在這里工作生活了四年多時間。在此期間,他進行了教育改革的實驗,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如:《寒曉的琴歌》、《低能兒》等,都是直接取材于甪直古鎮而創作的作品。因此,葉老一直深情地把甪直比作自己的第二故鄉。1988年2月葉老在北京逝世后,古鎮人民為了表現對他的崇敬和懷念,將葉老當年執教的幾處舊址重新修繕一新,辟為葉圣陶紀念館。紀念館正門門樓上鐫刻的“葉圣陶紀念館”,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題寫的。

院子東側的這幢兩層樓建筑是當時“五高”的女子部。1920xx年,葉圣陶夫人胡墨林應“五高”之聘,曾在此擔任過三年女子部教師。

院子中部是一間很像方亭的四面廳建筑。這是當年“五高”的博覽室,也就是閱覽室。現在四面廳當中的桌上放著一只花籃,花籃前安放著葉老的遺容面模,供人們瞻仰。

四面廳西側是一間鴛鴦廳。當年是“五高”外地教師的宿舍兼辦公室。靠北的一側現已恢復了當年“五高”教師辦公室的原貌。

院子北面是一字排開的七間平房,以長廊貫通,這就是紀念館的展覽廳。從東邊的序廳開始,分八個部分,以照片、實物、文獻資料等展品向人們介紹了葉圣陶先生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學、出版和社會活動方面的卓越成就。尤其突出介紹了葉老在古鎮的工作和生活初情況。

從紀念館北門出來,我們就來到了葉圣陶墓園。由花崗巖砌成的墓臺坐西朝東。碑墻上鐫刻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葉圣陶先生墓”六個鎏金大字。墓臺東面有座六角亭叫未厭亭。亭中匾上“未厭”兩字是葉老遺墨。葉老早年曾將自己的住所稱作“未厭居”。“未厭”二字就是學而不厭,不斷追求,積極進取的意思。

[陸龜蒙祠]

從保圣寺西門出來,這里有一片空地。它的北面是創建于南北朝時期的白蓮寺遺址。在白蓮寺遺址以西,就是陸龜蒙祠,也叫甫里先生祠。這里原為陸龜蒙的宅園,北宋時建為甫里先生祠。

陸龜蒙是晚唐文學家,蘇州人,別號甫里先生。家世顯赫,祖上出過兩任宰相。陸龜蒙從小刻苦讀書,以期學成報國。然而運氣不佳,應試不第。在這種懷才不遇的情況下,來到甪直古鎮買田隱居了下來。他不顧封建世俗觀念,親自下地干活。這在當時實屬可貴之舉。務農之余,他也經常泛舟出游,出入江湖之間,寫下了許多反映吳地水鄉生活的詩歌。作品有《甫里先生集》、《笠澤叢書》等詩集傳世。他與唐代詩人皮日休為要好,世稱“皮陸”。另外,陸龜蒙對農具也很有研究,他寫的《耒耜經》是研究我國古代農具的重要資料。

陸龜蒙衣冠冢占地約一畝。墓前立有清康熙和同治年間的石刻碑。

衣冠冢邊有一清風亭,意思是稱頌陸龜蒙“清風亮節”的高雅人品。清風亭旁有一水池,這是當年陸龜蒙養綠鴨的水池。因綠鴨善斗,所以水池又被稱為斗鴨池。

清風亭、斗鴨池初建于北宋年間,明、清時曾經重修過。清同治年間重修清風亭時還在亭中掛了“清風亮節”匾,并立了陸龜蒙的塑像。文革時,再次遭到破壞。現存的清風亭、斗鴨池均為一九八一年以后陸續修復的。其中陸龜蒙衣冠冢和斗鴨池均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斗鴨池東西兩旁種有三棵古銀杏樹,據說是陸龜蒙所植。它們就像三位飽經滄桑的歷史老人,蒼然屹立于此,見證著古鎮的滄桑變遷。

[萬盛米行]

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就是葉圣陶先生的小說《多收了三五斗》中所寫到的萬盛米行。它的原型是萬成恒米行。這家米行是民國初年由鎮上沈、范兩家富商合伙經營的,也是角直古鎮上一家大米行。以前每到新谷上場時,這里門口的河道就會匯集起許多賣谷買米的船,裝谷卸米的熱鬧場面可想而知。

這里五十年代曾改為糧食收購站和糧食倉庫。現在為了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開發古鎮的人文旅游資源,將其重新修葺為“萬盛米行”,向各位游客再現民國年間小鎮米市“前店后場”的風貌。面對河埠的三開間門面是賣米的店鋪。高高的木制柜臺上掛著“萬商云集’’的廣告牌。店鋪后面是一個很大的院子,地上鋪著石板,南北兩邊廊下陳列著各種種稻用的農具和加工稻米的器具。院后大廳叫“耒耜堂”,“耒耜”原指農具,也借指耕種。

[王韜紀念館]

王韜(1828—1897)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改良主義先行者。他出身于甪直古鎮上的一個書香門第,十七歲就中了秀才。1849年,他接替父親進了美國教會辦的。

上海墨海書館,從事文字潤色工作。—一千就是十三年。正當他乏味于平庸無聊的書館生活時,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他認為這是他出世報國的機會,于是積極上書“平賊”和“御戎”的方略,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賞識和起用,但終究未能如愿。后來他因化名上書太平天國蘇福省一事被李鴻章以“通賊”罪名加以通緝。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逃到了香港。在香港他主要從事翻譯和辦報活動。后來又到美國實地考察了兩年多時間,清楚地看到了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深深感到中國要強大,必須實行改革。1874年,他創辦了我國新聞史上家以政論為主的報刊《循環日報》,并親自擔任主筆。這期間他還寫了許多主張變法維新的論文,在國內外影響很大。王韜的變法主張比康、梁要早二十年,因此,可以說他是近代史上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王韜晚年生活在上海,曾擔任過《申報》的編輯主任,而且還在上海結識了孫中山先生。在上海生活期間,他曾多次返回古鎮。我們從他晚年的作品《淞隱漫錄》、《淞濱瑣話》等都可以感受到他對故鄉那份濃濃的眷戀之情。

現在辟為王韜紀念館的這座清式建筑是王韜去上海墨海書館做事之前的舊宅。占地約800平方米。其中主廳蘅花館是一間面闊三間的鴛鴦廳。所謂蘅花館就是杜衡花。古代常被用來比喻君子和賢達的清高。這里題作館名是要表示主人的高雅志趣。蘅花館正中有高大的木刻屏風,上面刻有王韜的主要生平事跡。屏風前有王韜半身銅像。

蘅花館后有一小巧雅致的后花園,點綴有池水、假山,種有桃、柳、青楓、石榴等植物,給飽經歷史滄桑的古宅平添了幾分綠意和生氣。

[吳東水鄉婦女服飾展(沈宅)]

古鎮上塘街上有一座石庫門宅院,門前有一座青磚裝飾的照壁,上面鐫刻著“漪韻”二字,點出了水鄉枕河人家的清雅風范。這里原來是民國時古鎮名人沈柏寒先生的故居,俗稱“沈宅”。

沈宅建于清末同治年間,占地約2500平方米,共分五進。建筑結構精巧,雕梁也極為精細,具有清代建筑的特點。尤其三開間主廳樂善堂是其精華所在,高大寬敞,梁柱憑欄間遍飾雕刻,而且前后重軒,冬暖夏涼,稱之為古鎮上豪華的古建筑也一點不過分。

沈家在古鎮上是以興辦教育起家的。其祖父沈寬夫于清光緒年間在鎮上重建過甫里書院,而沈柏寒本人年輕時曾留學日本,專攻教育學。回到家鄉后,把甫里書院改為甫里小學,成為古鎮上創辦新學的人。他還曾經為保護保圣寺唐塑捐過善款,受到古鎮人的尊敬。

沈宅第二進現辟為“吳東水鄉婦女服飾展”展廳。吳地水鄉婦女的服飾以手工土布為材料;憑其特獨的裁剪樣式和素樸的顏色搭配,顯得樸素而娟秀,鄉野而淡雅,在江南水鄉獨樹一幟。連穿戴這種服飾的水鄉農家婦女也被戲稱“水鄉少數民族”。

這里展出的服飾,有形狀和系法獨特的包頭巾,有大襟、紐襻、緊袖并且三色拼接的上衣,還有自腰齊膝的短作裙,以及展示水鄉婦女靈巧手工的繡花百衲鞋。這些設計獨特的服飾,既方便婦女的生產勞動,又能體現出一種水鄉婦女健康的美,堪稱獨特的實用藝術品。盡管隨著時代的變遷,水鄉的經濟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人們的審美觀也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而逐步發生著變化,水鄉婦女的傳統服飾正逐步從日常生活中淡出,但不管怎樣,它作為吳地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對研究吳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蕭宅]

古鎮上除了剛才看過的沈宅外,其實還有一處富家宅院,這就是位于中市街的蕭宅。蕭宅雖沒有沈宅那么華麗,卻也有幾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幽深感覺。

建于清光緒年間的蕭宅,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五進之深,是古鎮上現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原為鎮上姓楊的武舉人所建,后來賣給了蕭冰黎,故稱為“蕭宅”。蕭冰黎是鎮上“五高”的教師,還曾與沈柏寒等人一起創辦電燈廠,曾任鄉議會副會長,為古鎮的地方公益事業作出過諸多貢獻。其孫女蕭芳芳是香港電影演員。現在蕭氏老宅中設有“蕭芳芳演藝館”,介紹她的從藝經歷以及藝術成就和社會活動等。

蕭宅自門樓起,茶廳、樓廳、廂樓和飯廳都整齊地按規制建在同一中軸線上。樓廳雖為主廳,但卻不算的建筑。蕭宅的建筑特點之一是從門樓起,一進比一進高,寓意“步步高升”之意。在茶廳和樓廳前還各有一座磚雕門樓,上面分別刻有“積善余慶”和“燕翼治謀”的門額,都是由清末名士尤先甲題寫的。“積善余慶”的意思是積德行善方保五福齊全;“燕翼治謀”則是說要善于為子孫后代謀劃人生。

蕭宅中原來也有不少雕飾,可惜在文革中遭到了嚴破壞,現已很難欣賞到其精巧的工藝了。

[古鎮水鄉風光]

用直古鎮地處江南水鄉地帶,自古有“五湖之汀”之稱,“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景觀自然是隨處可見。尤其是作為水景觀主體的河道,曲折蜿蜒,宛如血脈一樣,流到古鎮的每個角落,給古鎮注入了幾多的活力和阜無限的生機。河道兩側石駁岸上至今還留有許多雕刻精美的船纜石,也叫系船石。它們不僅具有系纜拴船的實用功能,而且本身也都是一塊塊內涵豐富的石雕藝術品。那栩栩如生的如意、壽桃、蝙蝠等精美圖案至念仍淡淡地透著古鎮昔日的繁華。

與血脈般蜿蜒于古鎮各處的河道水巷緊緊依偎的是一條條古老的石板街以及街道兩邊依街傍水的水鄉民居。古鎮人大多臨水或面水而居,家與河之間也就只是幾步石階的距離。古鎮人從日常的淘米洗菜、漿洗衣物到以舟代步,無一離得開水,似乎一天不下幾次河埠頭去洗洗刷刷,心里就總覺得空落落的。在這里,家與河的共存,人與水的親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如果說石板街是古鎮的“骨架”的話,那么,一座座跨河連街的石橋,便可以說是古鎮的“關節”了。它們不僅溝通了古鎮的陸路交通,而且那多姿的造型、畫龍點睛的橋聯還為古鎮的水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古鎮上現存各種形狀的小橋四十座,均為自宋到清乾隆年間所建的古橋。宋、元古橋一般采用質地松軟的武糠石建造,而明代則采用青石造橋,至于用質地堅硬的花崗巖造橋則是叢明末清初才開始的。造橋石材的這種變化,客觀上反映出古代水鄉造橋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

古鎮上還有多處“雙橋”,即建在河道交匯處,呈“l”形連在一起的兩座橋。因其形似古代的鑰匙,因此也稱鑰匙橋。許多游客一講“雙橋”,就會想到周莊,以為只有周莊才有雙橋,其實不然。雙橋在江南許多水鄉古鎮上都能看到,甪直古鎮上就有五處之多,尤其以古鎮中心的三元橋和萬安橋為代表。雙橋又稱‘‘三步二橋”,即三步跨兩橋的意思。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六

古鎮因橋多,被冠為“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內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僅存41座。橋型各異,造型獨特,有多孔和獨孔的石橋,也有拱型和平頂橋等大小不一的橋,被譽為“橋梁博物館”實不為過。鎮內橋街相連,河水相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遍布在每個角落。

另外古銀杏也是甪直鎮的一大特色。目前鎮上有銀杏樹7棵。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因愛銀杏,其故后,被葬在四棵銀杏樹(甪直保圣寺)旁,當地政府還專門建了葉圣陶紀念館,以供人們瞻仰游覽。

現在古鎮仍舊留有以卵石及花崗石鋪成的街道,深巷兩旁為黛瓦白墻、木門木窗、寬梁翹脊的古建筑人,多為明清時代所建。古鎮區有58條巷子,最深達150米,較罕見。河床上來往小船,絡繹不絕,井然有序。

甪直婦女的傳統服飾是很有水鄉特色的,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而出名,這種著傳統服飾婦女站在人群里既亮麗又顯眼,被城里人戲稱為“蘇州的少數民族”。

甪直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鄉風格。甪直的農村婦女,她們歷來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服飾。甪直農村婦女上蘇州、去上海特別的顯眼,被城里人稱之謂“蘇州的少數民族”。至今甪直地區仍保留著江南水鄉婦女傳統特色的民族服裝。尤其是該鎮西部地區40歲以上的婦女仍很流行,在鎮上每天都能看到穿著這些傳統服裝的婦女上街趕集,這也是水鄉古鎮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鎮政府傾注了較多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對古鎮進行了大量的修舊如舊工作,恢復了沿街河棚和沈宅、萬盛米行、蕭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歷史景觀,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橋、駁岸,同時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韜紀念館、蕭芳芳影視藝術館、吳東水鄉婦女服飾館等景點,使古鎮的風情、風貌得到了嶄新得體現。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七

歡迎各位來到甪直古鎮觀光游覽。

古鎮位于蘇州東南約25公里處。古鎮周圍湖泊眾多,河網密布,古鎮上“小橋,流水,人家”到處可見。因此,可以說直是—個典型的“水鄉澤國”。

甪直,古稱甫里。到清代才改稱甪直。甪直;來源于“六直”。所謂“六直”,是指古鎮東邊的大直、小直、直上涇三條河道可以通達六處的意思。而“用”,則是占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吉祥的獨角獸,叫甪端。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尊雕塑上的形象。據說它具有行走速度快和懂各種浯言、信息靈通的特異功能,能夠保證風調雨順,護佑—方平安,所以取“川”與‘‘六’’在吳語中的諧音,將乏;鎮命名為“甪直”,同日寸,把用端作為古鎮的鎮標,立于此地,充分表明廠占鎮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川直古鎮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古鎮面積僅為1.1平方公里。古鎮北靠吳凇江,南臨澄湖,境內水域寬闊,河道縱橫,自古盛產稻、麥、淡水魚類以及席草、菱藕等水生植物,堪稱地道的“魚米之鄉”。

古鎮不僅有豐富的水鄉物產,而且與其它江南古鎮相比,它更有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氣息。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吳王夫差都曾先后在這里營造過離宮。鎮西南的張陵山是西漢丞相張蒼的墓葬處;唐代詩人陸龜蒙曾隱居于古鎮白蓮寺西,至今仍保留著他的衣冠冢。古鎮自元代創辦了甫里書院以來,—直重視教育,培養的秀才文人不計其數。到近代民國初年,古鎮更是率先興辦新學,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以及王伯祥、沈柏寒等均在此任教,為古鎮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人才。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為古鎮留下了徐多的歷史遺跡和名人足跡。從古寺、古園、古街到歷史名人的古宅,整個占鎮宛如—座琳瑯滿目的歷史古物館。其中,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不僅能得到文化的滋養。現在古鎮—上保存著古堡圣寺、陸龜蒙詞、叫圣陶紀念館、沈宅、蕭宅、萬盛米行、王韜紀念館等古跡和人文景觀。尤其古堡圣寺中所保存的彩塑羅漢像是江南古鎮中唯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來古鎮視察后,為古鎮題寫了“神州第一水鄉”幾個字。今天“神州第一水鄉”已作為讓鎮人的驕傲,成了甪直古鎮的代名詞。鎮于19q4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同時被列為太湖風景名勝區十三個景區之一。下面就請各位隨我一同進入古鎮去領略“神州第一水鄉”的獨特風姿吧。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八

古鎮因橋多,被冠為“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內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僅存41座。橋型各異,造型獨特,有多孔和獨孔的石橋,也有拱型和平頂橋等大小不一的橋,被譽為“橋梁博物館”實不為過。鎮內橋街相連,河水相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遍布在每個角落。

另外古銀杏也是甪直鎮的一大特色。目前鎮上有銀杏樹7棵。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因愛銀杏,其故后,被葬在四棵銀杏樹(甪直保圣寺)旁,當地政府還專門建了葉圣陶紀念館,以供人們瞻仰游覽。

現在古鎮仍舊留有以卵石及花崗石鋪成的街道,深巷兩旁為黛瓦白墻、木門木窗、寬梁翹脊的古建筑人,多為明清時代所建。古鎮區有58條巷子,最深達150米,較罕見。河床上來往小船,絡繹不絕,井然有序。

甪直婦女的傳統服飾是很有水鄉特色的,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而出名,這種著傳統服飾婦女站在人群里既亮麗又顯眼,被城里人戲稱為“蘇州的少數民族”。

甪直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鄉風格。甪直的農村婦女,她們歷來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服飾。甪直農村婦女上蘇州、去上海特別的顯眼,被城里人稱之謂“蘇州的少數民族”。至今甪直地區仍保留著江南水鄉婦女傳統特色的民族服裝。尤其是該鎮西部地區40歲以上的婦女仍很流行,在鎮上每天都能看到穿著這些傳統服裝的婦女上街趕集,這也是水鄉古鎮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鎮政府傾注了較多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對古鎮進行了大量的修舊如舊工作,恢復了沿街河棚和沈宅、萬盛米行、蕭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歷史景觀,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橋、駁岸,同時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韜紀念館、蕭芳芳影視藝術館、吳東水鄉婦女服飾館等景點,使古鎮的風情、風貌得到了嶄新得體現。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九

甪直鎮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位于蘇州市吳中區的東部,北靠吳淞江,南臨澄湖,西接蘇州工業園區,東接昆山市。距蘇州市區十八公里,上海虹橋機場五十八公里,蘇滬機場路穿鎮而過。

甪直有一個難識的地名,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地方。甪直的“甪”字有三橫三豎,左上角加一撇構成,這正是歷史上本地區的河流形狀。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風光優美,是太湖流域水網地區的一塊寶地。素有“五湖之廳”、“六澤之沖”的美譽。

走進甪直,就如同穿梭一道悠久的歷史長廊。梁天監年間(公元502-520_年),保圣寺,白蓮寺的興建,加速了集鎮的形成,逐漸形成了一里見方的市鎮,時稱“甫里”。宋、元時期(11世紀),甪直已初步形成了現在的格局。明代(14世紀)正式設里甫鎮,為長洲縣五鎮之一,成為“郡東鄉鎮之首”,商賈云集,居民近萬戶,是繁盛的水鄉市鎮。清代(17世紀)改稱甪直,屬元和縣,以后一直是蘇州東郊的重要城鎮。

因此,2500多年的歷史沉積為江南古鎮所僅見,悠悠的河水、曲曲的河、彎彎的橋、窄窄的街、深深的巷、長長的廊、斑斑的粉墻,沉沉的黛瓦,參差萬戶人家,紛陳百號商賈、體現了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無怪乎,費孝通先生稱甪直為“神州水鄉第一鎮”。

水鄉水鄉,水是水鄉古鎮的靈魂。甪直地處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縈、水抱水環的澤國典型。彎彎的河道似玉帶環繞著古鎮,碧波蕩樣的河道兩旁是精美的、形態各異的纜船石雕駁岸,這也是古鎮輝煌歷史的寫照。

因為有了水才會建橋,甪直不但水秀,橋更美。在古鎮區內五點六公里長的河道上,橫架著形式多異的江南小橋七十二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橋,有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行橋,狹窄的石板橋,雙橋、姐妹橋、鑰匙橋、還有小溪上的半步橋,可謂“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七十二半橋”;甪直古鎮因此被茅以升喻為中國古代橋梁的博物館,這些古橋把一平方公里的古鎮裝扮得精美絕倫。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十

古鎮因橋多,被冠為“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內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僅存41座。橋型各異,造型獨特,有多孔和獨孔的石橋,也有拱型和平頂橋等大小不一的橋,被譽為“橋梁博物館”實不為過。鎮內橋街相連,河水相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遍布在每個角落。

另外古銀杏也是甪直鎮的一大特色。目前鎮上有銀杏樹7棵。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因愛銀杏,其故后,被葬在四棵銀杏樹(甪直保圣寺)旁,當地政府還專門建了葉圣陶紀念館,以供人們瞻仰游覽。

現在古鎮仍舊留有以卵石及花崗石鋪成的街道,深巷兩旁為黛瓦白墻、木門木窗、寬梁翹脊的古建筑人,多為明清時代所建。古鎮區有58條巷子,最深達150米,較罕見。河床上來往小船,絡繹不絕,井然有序。

甪直婦女的傳統服飾是很有水鄉特色的,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而出名,這種著傳統服飾婦女站在人群里既亮麗又顯眼,被城里人戲稱為“蘇州的少數民族”。

甪直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鄉風格。甪直的農村婦女,她們歷來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服飾。甪直農村婦女上蘇州、去上海特別的顯眼,被城里人稱之謂“蘇州的少數民族”。至今甪直地區仍保留著江南水鄉婦女傳統特色的民族服裝。尤其是該鎮西部地區40歲以上的婦女仍很流行,在鎮上每天都能看到穿著這些傳統服裝的婦女上街趕集,這也是水鄉古鎮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鎮政府傾注了較多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對古鎮進行了大量的修舊如舊工作,恢復了沿街河棚和沈宅、萬盛米行、蕭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歷史景觀,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橋、駁岸,同時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韜紀念館、蕭芳芳影視藝術館、吳東水鄉婦女服飾館等景點,使古鎮的風情、風貌得到了嶄新得體現。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十一

古鎮因橋多,被冠為“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內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僅存41座。橋型各異,造型獨特,有多孔和獨孔的石橋,也有拱型和平頂橋等大小不一的橋,被譽為“橋梁博物館”實不為過。鎮內橋街相連,河水相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遍布在每個角落。

另外古銀杏也是甪直鎮的一大特色。目前鎮上有銀杏樹7棵。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因愛銀杏,其故后,被葬在四棵銀杏樹(甪直保圣寺)旁,當地政府還專門建了葉圣陶紀念館,以供人們瞻仰游覽。

現在古鎮仍舊留有以卵石及花崗石鋪成的街道,深巷兩旁為黛瓦白墻、木門木窗、寬梁翹脊的古建筑人,多為明清時代所建。古鎮區有58條巷子,最深達150米,較罕見。河床上來往小船,絡繹不絕,井然有序。

甪直婦女的傳統服飾是很有水鄉特色的,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而出名,這種著傳統服飾婦女站在人群里既亮麗又顯眼,被城里人戲稱為“蘇州的少數民族”。

甪直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鄉風格。甪直的農村婦女,她們歷來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服飾。甪直農村婦女上蘇州、去上海特別的顯眼,被城里人稱之謂“蘇州的少數民族”。至今甪直地區仍保留著江南水鄉婦女傳統特色的民族服裝。尤其是該鎮西部地區40歲以上的婦女仍很流行,在鎮上每天都能看到穿著這些傳統服裝的婦女上街趕集,這也是水鄉古鎮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鎮政府傾注了較多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對古鎮進行了大量的修舊如舊工作,恢復了沿街河棚和沈宅、萬盛米行、蕭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歷史景觀,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橋、駁岸,同時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韜紀念館、蕭芳芳影視藝術館、吳東水鄉婦女服飾館等景點,使古鎮的風情、風貌得到了嶄新得體現。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十二

歡迎各位來到甪直古鎮觀光游覽。)u直古鎮位于蘇州東南約25公里處。古鎮周圍湖泊眾多,河網密布,古鎮上“小橋,流水,人家”到處可見。因此,可以說直是—個典型的“水鄉澤國”。

甪直,古稱甫里。到清代才改稱甪直。甪直;來源于“六直”。所謂“六直”,是指古鎮東邊的大直、小直、直上涇三條河道可以通達六處的意思。而“用”,則是占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吉祥的獨角獸,叫甪端。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尊雕塑上的形象。據說它具有行走速度快和懂各種浯言、信息靈通的特異功能,能夠保證風調雨順,護佑—方平安,所以取“川”與‘‘六’’在吳語中的諧音,將乏;鎮命名為“甪直”,同日寸,把用端作為古鎮的鎮標,立于此地,充分表明廠占鎮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川直古鎮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古鎮面積僅為1.1平方公里。古鎮北靠吳凇江,南臨澄湖,境內水域寬闊,河道縱橫,自古盛產稻、麥、淡水魚類以及席草、菱藕等水生植物,堪稱地道的“魚米之鄉”。

古鎮不僅有豐富的水鄉物產,而且與其它江南古鎮相比,它更有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氣息。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吳王夫差都曾先后在這里營造過離宮。鎮西南的張陵山是西漢丞相張蒼的墓葬處;唐代詩人陸龜蒙曾隱居于古鎮白蓮寺西,至今仍保留著他的衣冠冢。古鎮自元代創辦了甫里書院以來,—直重視教育,培養的秀才文人不計其數。到近代民國初年,古鎮更是率先興辦新學,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以及王伯祥、沈柏寒等均在此任教,為古鎮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人才。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為古鎮留下了徐多的歷史遺跡和名人足跡。從古寺、古園、古街到歷史名人的古宅,整個占鎮宛如—座琳瑯滿目的歷史古物館。其中,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不僅能得到文化的滋養。現在古鎮—上保存著古堡圣寺、陸龜蒙詞、叫圣陶紀念館、沈宅、蕭宅、萬盛米行、王韜紀念館等古跡和人文景觀。尤其古堡圣寺中所保存的彩塑羅漢像是江南古鎮中唯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來古鎮視察后,為古鎮題寫了“神州第一水鄉”幾個字。今天“神州第一水鄉”已作為讓鎮人的驕傲,成了甪直古鎮的代名詞。鎮于19q4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同時被列為太湖風景名勝區十三個景區之一。下面就請各位隨我一同進入古鎮去領略“神州第一水鄉”的獨特風姿吧。

[保圣寺]

甪直古鎮之所以有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鎮上有一處新中國成立后進入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圣寺古物館。至今為止,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江南古鎮,恐怕也只有甪直吧。

保圣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梁天監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和著名的“姑蘇城外寒山寺”一樣,同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歷史上,屢次興廢。宋代是其香火最盛期,當時寺內殿宇達五千多間,僧眾有千人之多,寺廟范圍達半個古鎮。到民國初年,寺內建筑幾乎全部倒塌,部分寺基改建成了學校。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大雄寶殿倒塌時,毀壞了殿內西壁的羅漢塑像,后經蔡元培、顧頡剛等著名學者文人的倡修,于一九三二年:在大雄寶殿的遺址上建造了古物館以保護羅漢塑像。解放后,人民政府對古寺進行了整修。現存的古寺山門是—‘九l四年時,按清乾隆年間的山門原貌重修的。山門—卜“保圣寺”三字是當代掃法家費新我先生所題寫的。

穿過題有”輔揚顯秘”的.:二山門,就可看到天王殿立于院子正中。天王殿建于明代,清末同治年間重修,但仍基本保留著明代風格,其昂嘴斗拱結構就是明代建筑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其步柱的覆盆式柱礎,則是北宋遺物。據考證這座天王殿是明崇禎年間在末代殿址上重建起來的。據說,建筑天王殿時未用一根鐵釘,連接處完全以榫頭相接,可見木工工藝之精巧。殿內原有四大金剛泥塑像,抗日戰爭時期均毀于日軍之手。1956年,天王殿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天王殿庭院北面,就是在大雄寶殿遺址上建立起來的古物館。院中有古寺的兩件鎮寺之寶。立于西側的是一青石經幢,它原立于天王殿前東側蟠竿夾石旁,用以驅邪降魔。經幢和夾石均為北宋遺物。其實經幢是從唐代開始出現的一種佛教石刻,一般由蓋、柱、座三部分組成。柱體上刻有佛像、佛名或經咒。現存青石經幢上的字跡已看不清楚了。在庭院東側有一只鐵鐘,高約1.5米,直徑1米,此鐘鑄于明末清初。鐘上鑄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吉祥語。

古物館中有著名的塑壁羅漢。館前廊檐下有廠引任先生所題寫的“保圣寺古物館”匾額。古物館門楣部上的“九羅漢圣跡”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汀所書,:據《吳郡甫里志》記載,原大雄寶殿建于;1020xx年北宋年間,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八尊羅漢,系唐代楊惠之所摹到之處。楊惠之是唐代吳縣人,是與唐代“畫圣”吳通廣齊名的“塑圣”。由于泥塑作品不象石刻木雕那樣容易保存,所以楊惠之的真跡作品千年不巧,實屬不易。

1920xx年,史學家顧頡剛應葉圣陶、王伯祥之邀來賓游保圣寺,一堂保存基本完好的唐代圣手之作引起了史學家的注意。到1920xx年,顧頡剛發現羅漢部委員塑像嚴重受損兵折將,急待保護,于是四處奔走呼吁,要搶救“一千一百年前的藝術品”。后來在胡適、蔡元培先生的關心和倡導下,成立了“保存用直唐塑委員會”,集資并邀請了徐悲鴻、劉海粟、江小鸛、滑田友等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來考察研究,擬訂保存方案。鑒于原大雄寶殿已倒塌,于是決定在殿址上建造一座古物館來保存這批珍貴的藝術遺存。

古物館動工于1930年秋,于1932年秋落成。古物館原為平頂的羅馬式紅磚建筑,由于平頂容易積水,五十年代初發現屋頂漏水,于是對古物館進行了修整,改平頂為坡頂。改成坡頂后,雖能瀉水,但與寺廟整體建筑不協調。于是1987年再次對其進行改造,將屋頂改為歇山單檐式。

進人古物館,迎面可以看到一堂座北朝南的塑壁羅漢。羅漢塑像,在許多寺廟都能見到,或為五百羅漢,或為十八羅漢,但他們幾乎都沒有任何背景襯托,而著這里則不同。塑壁上除了九尊羅漢塑像外,有山石、云朵和浪花,給人一種如臨海上仙山和洞天福地的感覺,九尊羅漢塑像,除兩尊像在討論佛經外,其余均分散而坐,且形態、表情各異,給人以非常形象、逼真和自然的感覺,使整個圖案少了一點宗教氣息,添了幾分人間的親和力。

高居正中的是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因十六羅漢和十八羅漢中都沒有他,所以也有人認為正中的這尊像是梁武帝蕭衍,是他被困臺城時聽天由命的寫照。在達摩洞東面的是迦犀那尊者,也叫“望雁羅漢”,濃眉大眼,一看就是印度人。他的衣飾是眾羅漢塑像中最華麗的。

在“望雁羅漢”下,有一對羅漢。東面的是諾矩羅尊者,慈眉善目的,像在講經說法,所以他也叫“講經羅漢”。那么他在講經給誰聽呢?請看西面這一尊,一副認真聽講的神態,這就是“聽經羅漢”,他的名字叫阿氏多尊者。

在“講經羅漢”東面的是跋陀羅尊者。因為他面部表情奇特,所以也被叫做“尷尬羅漢”。

在達摩祖師西面的是難提密多羅尊者。瞧他那心寬體胖、一副超然物外的樣子,人稱“袒腹羅漢”。

在“袒腹羅漢”西面那尊怒目圓睜的是戍博迦尊者。從他怒不可遏的神態上,他被俗稱為“憤怒羅漢”。在他的下方是“寂寞羅漢”蘇蘋陀尊者,一副表情木然的樣子。

在整個塑壁中坐在最西頭的是半托迦尊者。他表情深沉,仿佛在思考什么問題,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沉思羅漢”。

我們現在看到的九尊羅漢像,只是原來保圣寺大雄寶殿中供奉于東西兩側的十八羅漢的一半,而且有多處殘損。另外,關于它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唐代“塑圣”楊惠之,史學界從唐末以前沒有十八羅漢,只有十六羅漢以及大雄寶殿建于北宋等方面分析也多有爭議。但不管是出自楊惠之之手,還是末人仿楊的風格塑造而成,它那高超的雕塑藝術向人們展示了我國古代藝術家的智慧和才華,極具藝術感染力和文物價值。因此新中國成立后,它被列入了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羅漢塑壁前,還有兩塊青石雕刻而成的四面石造像,是六朝時的古物。以前一般置于街心,喻佛無所不在,觀照眾生。

[葉圣陶紀念館]

現在各位來到的院子是葉圣陶紀念館。這里最初是甫里書院的遺址。1920xx年興辦新學,把甫里書院改成了甫里小學,后來又改組成為“吳縣第五高等小學。

校”,簡稱“五高”。葉圣陶先生于1920xx年春,應同學吳賓若、王伯祥之邀到“五高”任教,在這里工作生活了四年多時間。在此期間,他進行了教育改革的實驗,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如:《寒曉的琴歌》、《低能兒》等,都是直接取材于甪直古鎮而創作的作品。因此,葉老一直深情地把甪直比作自己的第二故鄉。1988年2月葉老在北京逝世后,古鎮人民為了表現對他的崇敬和懷念,將葉老當年執教的幾處舊址重新修繕一新,辟為葉圣陶紀念館。紀念館正門門樓上鐫刻的“葉圣陶紀念館”,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題寫的。

院子東側的這幢兩層樓建筑是當時“五高”的女子部。1920xx年,葉圣陶夫人胡墨林應“五高”之聘,曾在此擔任過三年女子部教師。

院子中部是一間很像方亭的四面廳建筑。這是當年“五高”的博覽室,也就是閱覽室。現在四面廳當中的桌上放著一只花籃,花籃前安放著葉老的遺容面模,供人們瞻仰。

四面廳西側是一間鴛鴦廳。當年是“五高”外地教師的宿舍兼辦公室。靠北的一側現已恢復了當年“五高”教師辦公室的原貌。

院子北面是一字排開的七間平房,以長廊貫通,這就是紀念館的展覽廳。從東邊的序廳開始,分八個部分,以照片、實物、文獻資料等展品向人們介紹了葉圣陶先生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學、出版和社會活動方面的卓越成就。尤其突出介紹了葉老在古鎮的工作和生活初情況。

從紀念館北門出來,我們就來到了葉圣陶墓園。由花崗巖砌成的墓臺坐西朝東。碑墻上鐫刻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葉圣陶先生墓”六個鎏金大字。墓臺東面有座六角亭叫未厭亭。亭中匾上“未厭”兩字是葉老遺墨。葉老早年曾將自己的住所稱作“未厭居”。“未厭”二字就是學而不厭,不斷追求,積極進取的意思。

[陸龜蒙祠]

從保圣寺西門出來,這里有一片空地。它的北面是創建于南北朝時期的白蓮寺遺址。在白蓮寺遺址以西,就是陸龜蒙祠,也叫甫里先生祠。這里原為陸龜蒙的宅園,北宋時建為甫里先生祠。

陸龜蒙是晚唐文學家,蘇州人,別號甫里先生。家世顯赫,祖上出過兩任宰相。陸龜蒙從小刻苦讀書,以期學成報國。然而運氣不佳,應試不第。在這種懷才不遇的情況下,來到甪直古鎮買田隱居了下來。他不顧封建世俗觀念,親自下地干活。這在當時實屬可貴之舉。務農之余,他也經常泛舟出游,出入江湖之間,寫下了許多反映吳地水鄉生活的詩歌。作品有《甫里先生集》、《笠澤叢書》等詩集傳世。他與唐代詩人皮日休最為要好,世稱“皮陸”。另外,陸龜蒙對農具也很有研究,他寫的《耒耜經》是研究我國古代農具的重要資料。

陸龜蒙衣冠冢占地約一畝。墓前立有清康熙和同治年間的石刻碑。

衣冠冢邊有一清風亭,意思是稱頌陸龜蒙“清風亮節”的高雅人品。清風亭旁有一水池,這是當年陸龜蒙養綠鴨的水池。因綠鴨善斗,所以水池又被稱為斗鴨池。

清風亭、斗鴨池最初建于北宋年間,明、清時曾經重修過。清同治年間重修清風亭時還在亭中掛了“清風亮節”匾,并立了陸龜蒙的塑像。文革時,再次遭到破壞。現存的清風亭、斗鴨池均為一九八一年以后陸續修復的。其中陸龜蒙衣冠冢和斗鴨池均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斗鴨池東西兩旁種有三棵古銀杏樹,據說是陸龜蒙所植。它們就像三位飽經滄桑的歷史老人,蒼然屹立于此,見證著古鎮的滄桑變遷。

[萬盛米行]

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就是葉圣陶先生的小說《多收了三五斗》中所寫到的萬盛米行。它的原型是萬成恒米行。這家米行是民國初年由鎮上沈、范兩家富商合伙經營的,也是角直古鎮上一家大米行。以前每到新谷上場時,這里門口的河道就會匯集起許多賣谷買米的船,裝谷卸米的熱鬧場面可想而知。

這里五十年代曾改為糧食收購站和糧食倉庫。現在為了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開發古鎮的人文旅游資源,將其重新修葺為“萬盛米行”,向各位游客再現民國年間小鎮米市“前店后場”的風貌。面對河埠的三開間門面是賣米的店鋪。高高的木制柜臺上掛著“萬商云集’’的廣告牌。店鋪后面是一個很大的院子,地上鋪著石板,南北兩邊廊下陳列著各種種稻用的農具和加工稻米的器具。院后大廳叫“耒耜堂”,“耒耜”原指農具,也借指耕種。

[王韜紀念館]

王韜(1828—1897)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改良主義先行者。他出身于甪直古鎮上的一個書香門第,十七歲就中了秀才。1849年,他接替父親進了美國教會辦的。

上海墨海書館,從事文字潤色工作。—一千就是十三年。正當他乏味于平庸無聊的書館生活時,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他認為這是他出世報國的機會,于是積極上書“平賊”和“御戎”的方略,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賞識和起用,但終究未能如愿。后來他因化名上書太平天國蘇福省一事被李鴻章以“通賊”罪名加以通緝。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逃到了香港。在香港他主要從事翻譯和辦報活動。后來又到美國實地考察了兩年多時間,清楚地看到了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深深感到中國要強大,必須實行改革。1874年,他創辦了我國新聞史上第一家以政論為主的報刊《循環日報》,并親自擔任主筆。這期間他還寫了許多主張變法維新的論文,在國內外影響很大。王韜的變法主張比康、梁要早二十年,因此,可以說他是近代史上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王韜晚年生活在上海,曾擔任過《申報》的編輯主任,而且還在上海結識了孫中山先生。在上海生活期間,他曾多次返回古鎮。我們從他晚年的作品《淞隱漫錄》、《淞濱瑣話》等都可以感受到他對故鄉那份濃濃的眷戀之情。

現在辟為王韜紀念館的這座清式建筑是王韜去上海墨海書館做事之前的舊宅。占地約800平方米。其中主廳蘅花館是一間面闊三間的鴛鴦廳。所謂蘅花館就是杜衡花。古代常被用來比喻君子和賢達的清高。這里題作館名是要表示主人的高雅志趣。蘅花館正中有高大的木刻屏風,上面刻有王韜的主要生平事跡。屏風前有王韜半身銅像。

蘅花館后有一小巧雅致的后花園,點綴有池水、假山,種有桃、柳、青楓、石榴等植物,給飽經歷史滄桑的古宅平添了幾分綠意和生氣。

[吳東水鄉婦女服飾展(沈宅)]

古鎮上塘街上有一座石庫門宅院,門前有一座青磚裝飾的照壁,上面鐫刻著“漪韻”二字,點出了水鄉枕河人家的清雅風范。這里原來是民國時古鎮名人沈柏寒先生的故居,俗稱“沈宅”。

沈宅建于清末同治年間,占地約2500平方米,共分五進。建筑結構精巧,雕梁也極為精細,具有清代建筑的特點。尤其三開間主廳樂善堂是其精華所在,高大寬敞,梁柱憑欄間遍飾雕刻,而且前后重軒,冬暖夏涼,稱之為古鎮上最豪華的古建筑也一點不過分。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十三

甪[lù]直,地處蘇州城東南25公里。北夠吳淞江,南臨陽澄湖,西接蘇新工業園區,東銜昆山,全鎮面積75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總人口近15萬,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其中本鎮人口6.5萬人。甪直鎮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捷。距工業園區僅10公里,距上海虹橋機場58公里。蘇滬高速、蘇昆太高速、蘇州繞城高速公路、蘇滬機場路穿鎮而過,東方大道直通古鎮,可乘518路公交直達。

甪直與蘇州古城同齡,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鎮,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古鎮甪直豐富燦爛的文化,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水是古鎮的靈魂。甪直地處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縈、水抱水環的澤國典型,素有“五湖之廳”、“六澤之沖”的美譽。甪直水秀,橋也美。在古鎮區5.6公里長的河道上,歷史上曾橫架著形式多異的江南小橋72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石板橋,雙橋、姐妹橋、鑰匙橋、半步橋等。可謂“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七十二半橋”。古鎮依水而建,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眠。漫步古鎮,領略小鎮風光。觀賞古橋駁岸,看看漁船人家,真是別有風韻,讓人回味無窮。

甪直古鎮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物眾多,人文景觀棋布。鎮內的千年古剎——保圣寺建于公元520xx年,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出自唐代塑圣楊惠之先生畢業靈性的半堂泥塑羅漢更是國之瑰寶。“葉圣陶紀念館”已成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些之外,更有萬盛米行、沈宅、水鄉農具博物館、蕭芳芳演藝館、王韜紀念館、出土文物館等一大批歷史人文景觀,讓您在充分領略江南水鄉風情的同時。更多的體味小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甪直水鄉服飾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奇葩: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據裾裙、著繡花鞋。曾經,這是甪直農村婦女勞動時的普通裝束。如今,正成為詮釋甪直水鄉特色和水鄉文化的重要符號,穿著這樣的服飾走在古鎮上。也成了一道別有風味的流動風景。

甪直開發區內基礎設施齊全,載體建設超前,建有兩座11萬伏的變電站,兩座日處理污水能力10萬噸級的污水處理廠,日供汽能力20xx噸的熱電廠,8萬噸級太湖水管網,國家西氣東輸天然氣儲備站,甫澄路、鳴市路、曉市路等鎮區道路全面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甪直鎮招商辦為企業提供工商注冊、稅務登記、海關報關、工程報建等一條龍服務。如今全鎮累計注冊外資企業200多家;分別來自歐美、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其中上市公司投資的有20多家。民營企業1200多家。基本形成了電子、機械、建材、紡織等產業。

20xx年1-11月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億元。增長11.1%;完成財政收入9.6億元,增長12.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3億元,增長14.3%;實交國地稅9.3億元,增長13.6%。興辦民資企業344家。增資項目10只,完成投資14.86億元,增長25%,500萬元以上開工項目29只,注冊資本14.86億元,增長24.7%,到帳資企17.86億元,增長71.3%。民營企業總數達到1840家,累計注冊資本達62.2億元;個體工商戶累計2696戶,注冊資本達3.1億元。引進外資企業12家,完成增資項目13只,注冊外資7775.7萬美元,到帳外資3868.3萬美元。累計外資企業265家。用在古鎮旅游接待游客138.6萬人次,直接門票收入2307.3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0%和39.5%。

甪直鎮先后被評為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中國特色旅游換觀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首家通過is0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鄉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百強鄉鎮和外向型經濟明星鎮等。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十四

歡迎各位來到甪直古鎮觀光游覽。

古鎮位于蘇州東南約25公里處。古鎮周圍湖泊眾多,河網密布,古鎮上“小橋,流水,人家”到處可見。因此,可以說直是—個典型的“水鄉澤國”。

甪直,古稱甫里。到清代才改稱甪直。甪直;來源于“六直”。所謂“六直”,是指古鎮東邊的大直、小直、直上涇三條河道可以通達六處的意思。而“用”,則是占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吉祥的獨角獸,叫甪端。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尊雕塑上的形象。據說它具有行走速度快和懂各種浯言、信息靈通的特異功能,能夠保證風調雨順,護佑—方平安,所以取“川”與‘‘六’’在吳語中的諧音,將乏;鎮命名為“甪直”,同日寸,把用端作為古鎮的鎮標,立于此地,充分表明廠占鎮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川直古鎮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古鎮面積僅為1.1平方公里。古鎮北靠吳凇江,南臨澄湖,境內水域寬闊,河道縱橫,自古盛產稻、麥、淡水魚類以及席草、菱藕等水生植物,堪稱地道的“魚米之鄉”。

古鎮不僅有豐富的水鄉物產,而且與其它江南古鎮相比,它更有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氣息。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吳王夫差都曾先后在這里營造過離宮。鎮西南的張陵山是西漢丞相張蒼的墓葬處;唐代詩人陸龜蒙曾隱居于古鎮白蓮寺西,至今仍保留著他的衣冠冢。古鎮自元代創辦了甫里書院以來,—直重視教育,培養的秀才文人不計其數。到近代民國初年,古鎮更是率先興辦新學,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以及王伯祥、沈柏寒等均在此任教,為古鎮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人才。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為古鎮留下了徐多的歷史遺跡和名人足跡。從古寺、古園、古街到歷史名人的古宅,整個占鎮宛如—座琳瑯滿目的歷史古物館。其中,不僅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不僅能得到文化的滋養。現在古鎮—上保存著古堡圣寺、陸龜蒙詞、叫圣陶紀念館、沈宅、蕭宅、萬盛米行、王韜紀念館等古跡和人文景觀。尤其古堡圣寺中所保存的彩塑羅漢像是江南古鎮中唯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來古鎮視察后,為古鎮題寫了“神州第一水鄉”幾個字。今天“神州第一水鄉”已作為讓鎮人的驕傲,成了甪直古鎮的代名詞。鎮于19q4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同時被列為太湖風景名勝區十三個景區之一。下面就請各位隨我一同進入古鎮去領略“神州第一水鄉”的獨特風姿吧。

[保圣寺]

甪直古鎮之所以有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鎮上有一處新中國成立后進入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圣寺古物館。至今為止,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江南古鎮,恐怕也只有甪直吧。

保圣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梁天監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和著名的“姑蘇城外寒山寺”一樣,同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歷史上,屢次興廢。宋代是其香火最盛期,當時寺內殿宇達五千多間,僧眾有千人之多,寺廟范圍達半個古鎮。到民國初年,寺內建筑幾乎全部倒塌,部分寺基改建成了學校。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大雄寶殿倒塌時,毀壞了殿內西壁的羅漢塑像,后經蔡元培、顧頡剛等著名學者文人的倡修,于一九三二年:在大雄寶殿的遺址上建造了古物館以保護羅漢塑像。解放后,人民政府對古寺進行了整修。現存的古寺山門是—‘九l四年時,按清乾隆年間的山門原貌重修的。山門—卜“保圣寺”三字是當代掃法家費新我先生所題寫的。

穿過題有”輔揚顯秘”的.:二山門,就可看到天王殿立于院子正中。天王殿建于明代,清末同治年間重修,但仍基本保留著明代風格,其昂嘴斗拱結構就是明代建筑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其步柱的覆盆式柱礎,則是北宋遺物。據考證這座天王殿是明崇禎年間在末代殿址上重建起來的。據說,建筑天王殿時未用一根鐵釘,連接處完全以榫頭相接,可見木工工藝之精巧。殿內原有四大金剛泥塑像,抗日戰爭時期均毀于日軍之手。1956年,天王殿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天王殿庭院北面,就是在大雄寶殿遺址上建立起來的古物館。院中有古寺的兩件鎮寺之寶。立于西側的是一青石經幢,它原立于天王殿前東側蟠竿夾石旁,用以驅邪降魔。經幢和夾石均為北宋遺物。其實經幢是從唐代開始出現的一種佛教石刻,一般由蓋、柱、座三部分組成。柱體上刻有佛像、佛名或經咒。現存青石經幢上的字跡已看不清楚了。在庭院東側有一只鐵鐘,高約1.5米,直徑1米,此鐘鑄于明末清初。鐘上鑄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吉祥語。

古物館中有著名的塑壁羅漢。館前廊檐下有廠引任先生所題寫的“保圣寺古物館”匾額。古物館門楣部上的“九羅漢圣跡”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汀所書,:據《吳郡甫里志》記載,原大雄寶殿建于;1020xx年北宋年間,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八尊羅漢,系唐代楊惠之所摹到之處。楊惠之是唐代吳縣人,是與唐代“畫圣”吳通廣齊名的“塑圣”。由于泥塑作品不象石刻木雕那樣容易保存,所以楊惠之的真跡作品千年不巧,實屬不易。

1920xx年,史學家顧頡剛應葉圣陶、王伯祥之邀來賓游保圣寺,一堂保存基本完好的唐代圣手之作引起了史學家的注意。到1920xx年,顧頡剛發現羅漢部委員塑像嚴重受損兵折將,急待保護,于是四處奔走呼吁,要搶救“一千一百年前的藝術品”。后來在胡適、蔡元培先生的關心和倡導下,成立了“保存用直唐塑委員會”,集資并邀請了徐悲鴻、劉海粟、江小鸛、滑田友等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來考察研究,擬訂保存方案。鑒于原大雄寶殿已倒塌,于是決定在殿址上建造一座古物館來保存這批珍貴的藝術遺存。

古物館動工于1930年秋,于1932年秋落成。古物館原為平頂的羅馬式紅磚建筑,由于平頂容易積水,五十年代初發現屋頂漏水,于是對古物館進行了修整,改平頂為坡頂。改成坡頂后,雖能瀉水,但與寺廟整體建筑不協調。于是1987年再次對其進行改造,將屋頂改為歇山單檐式。

進人古物館,迎面可以看到一堂座北朝南的塑壁羅漢。羅漢塑像,在許多寺廟都能見到,或為五百羅漢,或為十八羅漢,但他們幾乎都沒有任何背景襯托,而著這里則不同。塑壁上除了九尊羅漢塑像外,有山石、云朵和浪花,給人一種如臨海上仙山和洞天福地的感覺,九尊羅漢塑像,除兩尊像在討論佛經外,其余均分散而坐,且形態、表情各異,給人以非常形象、逼真和自然的感覺,使整個圖案少了一點宗教氣息,添了幾分人間的親和力。

高居正中的是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因十六羅漢和十八羅漢中都沒有他,所以也有人認為正中的這尊像是梁武帝蕭衍,是他被困臺城時聽天由命的寫照。在達摩洞東面的是迦犀那尊者,也叫“望雁羅漢”,濃眉大眼,一看就是印度人。他的衣飾是眾羅漢塑像中最華麗的。

在“望雁羅漢”下,有一對羅漢。東面的是諾矩羅尊者,慈眉善目的,像在講經說法,所以他也叫“講經羅漢”。那么他在講經給誰聽呢?請看西面這一尊,一副認真聽講的神態,這就是“聽經羅漢”,他的名字叫阿氏多尊者。

在“講經羅漢”東面的是跋陀羅尊者。因為他面部表情奇特,所以也被叫做“尷尬羅漢”。

在達摩祖師西面的是難提密多羅尊者。瞧他那心寬體胖、一副超然物外的樣子,人稱“袒腹羅漢”。

在“袒腹羅漢”西面那尊怒目圓睜的是戍博迦尊者。從他怒不可遏的神態上,他被俗稱為“憤怒羅漢”。在他的下方是“寂寞羅漢”蘇蘋陀尊者,一副表情木然的樣子。

在整個塑壁中坐在最西頭的是半托迦尊者。他表情深沉,仿佛在思考什么問題,所以人們又稱之為“沉思羅漢”。

我們現在看到的九尊羅漢像,只是原來保圣寺大雄寶殿中供奉于東西兩側的十八羅漢的一半,而且有多處殘損。另外,關于它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唐代“塑圣”楊惠之,史學界從唐末以前沒有十八羅漢,只有十六羅漢以及大雄寶殿建于北宋等方面分析也多有爭議。但不管是出自楊惠之之手,還是末人仿楊的風格塑造而成,它那高超的雕塑藝術向人們展示了我國古代藝術家的智慧和才華,極具藝術感染力和文物價值。因此新中國成立后,它被列入了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羅漢塑壁前,還有兩塊青石雕刻而成的四面石造像,是六朝時的古物。以前一般置于街心,喻佛無所不在,觀照眾生。

[葉圣陶紀念館]

現在各位來到的院子是葉圣陶紀念館。這里最初是甫里書院的遺址。1920xx年興辦新學,把甫里書院改成了甫里小學,后來又改組成為“吳縣第五高等小學。

校”,簡稱“五高”。葉圣陶先生于1920xx年春,應同學吳賓若、王伯祥之邀到“五高”任教,在這里工作生活了四年多時間。在此期間,他進行了教育改革的實驗,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如:《寒曉的琴歌》、《低能兒》等,都是直接取材于甪直古鎮而創作的作品。因此,葉老一直深情地把甪直比作自己的第二故鄉。1988年2月葉老在北京逝世后,古鎮人民為了表現對他的崇敬和懷念,將葉老當年執教的幾處舊址重新修繕一新,辟為葉圣陶紀念館。紀念館正門門樓上鐫刻的“葉圣陶紀念館”,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題寫的。

院子東側的這幢兩層樓建筑是當時“五高”的女子部。1920xx年,葉圣陶夫人胡墨林應“五高”之聘,曾在此擔任過三年女子部教師。

院子中部是一間很像方亭的四面廳建筑。這是當年“五高”的博覽室,也就是閱覽室。現在四面廳當中的桌上放著一只花籃,花籃前安放著葉老的遺容面模,供人們瞻仰。

四面廳西側是一間鴛鴦廳。當年是“五高”外地教師的宿舍兼辦公室。靠北的一側現已恢復了當年“五高”教師辦公室的原貌。

院子北面是一字排開的七間平房,以長廊貫通,這就是紀念館的展覽廳。從東邊的序廳開始,分八個部分,以照片、實物、文獻資料等展品向人們介紹了葉圣陶先生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學、出版和社會活動方面的卓越成就。尤其突出介紹了葉老在古鎮的工作和生活初情況。

從紀念館北門出來,我們就來到了葉圣陶墓園。由花崗巖砌成的墓臺坐西朝東。碑墻上鐫刻著趙樸初先生題寫的“葉圣陶先生墓”六個鎏金大字。墓臺東面有座六角亭叫未厭亭。亭中匾上“未厭”兩字是葉老遺墨。葉老早年曾將自己的住所稱作“未厭居”。“未厭”二字就是學而不厭,不斷追求,積極進取的意思。

[陸龜蒙祠]

從保圣寺西門出來,這里有一片空地。它的北面是創建于南北朝時期的白蓮寺遺址。在白蓮寺遺址以西,就是陸龜蒙祠,也叫甫里先生祠。這里原為陸龜蒙的宅園,北宋時建為甫里先生祠。

陸龜蒙是晚唐文學家,蘇州人,別號甫里先生。家世顯赫,祖上出過兩任宰相。陸龜蒙從小刻苦讀書,以期學成報國。然而運氣不佳,應試不第。在這種懷才不遇的情況下,來到甪直古鎮買田隱居了下來。他不顧封建世俗觀念,親自下地干活。這在當時實屬可貴之舉。務農之余,他也經常泛舟出游,出入江湖之間,寫下了許多反映吳地水鄉生活的詩歌。作品有《甫里先生集》、《笠澤叢書》等詩集傳世。他與唐代詩人皮日休最為要好,世稱“皮陸”。另外,陸龜蒙對農具也很有研究,他寫的《耒耜經》是研究我國古代農具的重要資料。

陸龜蒙衣冠冢占地約一畝。墓前立有清康熙和同治年間的石刻碑。

衣冠冢邊有一清風亭,意思是稱頌陸龜蒙“清風亮節”的高雅人品。清風亭旁有一水池,這是當年陸龜蒙養綠鴨的水池。因綠鴨善斗,所以水池又被稱為斗鴨池。

清風亭、斗鴨池最初建于北宋年間,明、清時曾經重修過。清同治年間重修清風亭時還在亭中掛了“清風亮節”匾,并立了陸龜蒙的塑像。文革時,再次遭到破壞。現存的清風亭、斗鴨池均為一九八一年以后陸續修復的。其中陸龜蒙衣冠冢和斗鴨池均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斗鴨池東西兩旁種有三棵古銀杏樹,據說是陸龜蒙所植。它們就像三位飽經滄桑的歷史老人,蒼然屹立于此,見證著古鎮的滄桑變遷。

[萬盛米行]

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就是葉圣陶先生的小說《多收了三五斗》中所寫到的萬盛米行。它的原型是萬成恒米行。這家米行是民國初年由鎮上沈、范兩家富商合伙經營的,也是角直古鎮上一家大米行。以前每到新谷上場時,這里門口的河道就會匯集起許多賣谷買米的船,裝谷卸米的熱鬧場面可想而知。

這里五十年代曾改為糧食收購站和糧食倉庫。現在為了適應旅游市場的發展,開發古鎮的人文旅游資源,將其重新修葺為“萬盛米行”,向各位游客再現民國年間小鎮米市“前店后場”的風貌。面對河埠的三開間門面是賣米的店鋪。高高的木制柜臺上掛著“萬商云集’’的廣告牌。店鋪后面是一個很大的院子,地上鋪著石板,南北兩邊廊下陳列著各種種稻用的農具和加工稻米的器具。院后大廳叫“耒耜堂”,“耒耜”原指農具,也借指耕種。

[王韜紀念館]

王韜(1828—1897)是中國近代有名的改良主義先行者。他出身于甪直古鎮上的一個書香門第,十七歲就中了秀才。1849年,他接替父親進了美國教會辦的。

上海墨海書館,從事文字潤色工作。—一千就是十三年。正當他乏味于平庸無聊的書館生活時,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他認為這是他出世報國的機會,于是積極上書“平賊”和“御戎”的方略,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賞識和起用,但終究未能如愿。后來他因化名上書太平天國蘇福省一事被李鴻章以“通賊”罪名加以通緝。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逃到了香港。在香港他主要從事翻譯和辦報活動。后來又到美國實地考察了兩年多時間,清楚地看到了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深深感到中國要強大,必須實行改革。1874年,他創辦了我國新聞史上第一家以政論為主的報刊《循環日報》,并親自擔任主筆。這期間他還寫了許多主張變法維新的論文,在國內外影響很大。王韜的變法主張比康、梁要早二十年,因此,可以說他是近代史上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王韜晚年生活在上海,曾擔任過《申報》的編輯主任,而且還在上海結識了孫中山先生。在上海生活期間,他曾多次返回古鎮。我們從他晚年的作品《淞隱漫錄》、《淞濱瑣話》等都可以感受到他對故鄉那份濃濃的眷戀之情。

現在辟為王韜紀念館的這座清式建筑是王韜去上海墨海書館做事之前的舊宅。占地約800平方米。其中主廳蘅花館是一間面闊三間的鴛鴦廳。所謂蘅花館就是杜衡花。古代常被用來比喻君子和賢達的清高。這里題作館名是要表示主人的高雅志趣。蘅花館正中有高大的木刻屏風,上面刻有王韜的主要生平事跡。屏風前有王韜半身銅像。

蘅花館后有一小巧雅致的后花園,點綴有池水、假山,種有桃、柳、青楓、石榴等植物,給飽經歷史滄桑的古宅平添了幾分綠意和生氣。

[吳東水鄉婦女服飾展(沈宅)]

古鎮上塘街上有一座石庫門宅院,門前有一座青磚裝飾的照壁,上面鐫刻著“漪韻”二字,點出了水鄉枕河人家的清雅風范。這里原來是民國時古鎮名人沈柏寒先生的故居,俗稱“沈宅”。

沈宅建于清末同治年間,占地約2500平方米,共分五進。建筑結構精巧,雕梁也極為精細,具有清代建筑的特點。尤其三開間主廳樂善堂是其精華所在,高大寬敞,梁柱憑欄間遍飾雕刻,而且前后重軒,冬暖夏涼,稱之為古鎮上最豪華的古建筑也一點不過分。

沈家在古鎮上是以興辦教育起家的。其祖父沈寬夫于清光緒年間在鎮上重建過甫里書院,而沈柏寒本人年輕時曾留學日本,專攻教育學。回到家鄉后,把甫里書院改為甫里小學,成為古鎮上創辦新學的第一人。他還曾經為保護保圣寺唐塑捐過善款,受到古鎮人的尊敬。

沈宅第二進現辟為“吳東水鄉婦女服飾展”展廳。吳地水鄉婦女的服飾以手工土布為材料;憑其特獨的裁剪樣式和素樸的顏色搭配,顯得樸素而娟秀,鄉野而淡雅,在江南水鄉獨樹一幟。連穿戴這種服飾的水鄉農家婦女也被戲稱“水鄉少數民族”。

這里展出的服飾,有形狀和系法獨特的包頭巾,有大襟、紐襻、緊袖并且三色拼接的上衣,還有自腰齊膝的短作裙,以及展示水鄉婦女靈巧手工的繡花百衲鞋。這些設計獨特的服飾,既方便婦女的生產勞動,又能體現出一種水鄉婦女健康的美,堪稱獨特的實用藝術品。盡管隨著時代的變遷,水鄉的經濟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人們的審美觀也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而逐步發生著變化,水鄉婦女的傳統服飾正逐步從日常生活中淡出,但不管怎樣,它作為吳地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對研究吳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蕭宅]

古鎮上除了剛才看過的沈宅外,其實還有一處富家宅院,這就是位于中市街的蕭宅。蕭宅雖沒有沈宅那么華麗,卻也有幾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幽深感覺。

建于清光緒年間的蕭宅,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五進之深,是古鎮上現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原為鎮上姓楊的武舉人所建,后來賣給了蕭冰黎,故稱為“蕭宅”。蕭冰黎是鎮上“五高”的教師,還曾與沈柏寒等人一起創辦電燈廠,曾任鄉議會副會長,為古鎮的地方公益事業作出過諸多貢獻。其孫女蕭芳芳是香港電影演員。現在蕭氏老宅中設有“蕭芳芳演藝館”,介紹她的從藝經歷以及藝術成就和社會活動等。

蕭宅自門樓起,茶廳、樓廳、廂樓和飯廳都整齊地按規制建在同一中軸線上。樓廳雖為主廳,但卻不算最高的建筑。蕭宅的建筑特點之一是從門樓起,一進比一進高,寓意“步步高升”之意。在茶廳和樓廳前還各有一座磚雕門樓,上面分別刻有“積善余慶”和“燕翼治謀”的門額,都是由清末名士尤先甲題寫的。“積善余慶”的意思是積德行善方保五福齊全;“燕翼治謀”則是說要善于為子孫后代謀劃人生。

蕭宅中原來也有不少雕飾,可惜在文革中遭到了嚴破壞,現已很難欣賞到其精巧的工藝了。

[古鎮水鄉風光]

用直古鎮地處江南水鄉地帶,自古有“五湖之汀”之稱,“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景觀自然是隨處可見。尤其是作為水景觀主體的河道,曲折蜿蜒,宛如血脈一樣,流到古鎮的每個角落,給古鎮注入了幾多的活力和阜無限的生機。河道兩側石駁岸上至今還留有許多雕刻精美的船纜石,也叫系船石。它們不僅具有系纜拴船的實用功能,而且本身也都是一塊塊內涵豐富的石雕藝術品。那栩栩如生的如意、壽桃、蝙蝠等精美圖案至念仍淡淡地透著古鎮昔日的繁華。

與血脈般蜿蜒于古鎮各處的河道水巷緊緊依偎的是一條條古老的石板街以及街道兩邊依街傍水的水鄉民居。古鎮人大多臨水或面水而居,家與河之間也就只是幾步石階的距離。古鎮人從日常的淘米洗菜、漿洗衣物到以舟代步,無一離得開水,似乎一天不下幾次河埠頭去洗洗刷刷,心里就總覺得空落落的。在這里,家與河的共存,人與水的親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如果說石板街是古鎮的“骨架”的話,那么,一座座跨河連街的石橋,便可以說是古鎮的“關節”了。它們不僅溝通了古鎮的陸路交通,而且那多姿的造型、畫龍點睛的橋聯還為古鎮的水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古鎮上現存各種形狀的小橋四十座,均為自宋到清乾隆年間所建的古橋。宋、元古橋一般采用質地松軟的武糠石建造,而明代則采用青石造橋,至于用質地堅硬的花崗巖造橋則是叢明末清初才開始的。造橋石材的這種變化,客觀上反映出古代水鄉造橋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

古鎮上還有多處“雙橋”,即建在河道交匯處,呈“l”形連在一起的兩座橋。因其形似古代的鑰匙,因此也稱鑰匙橋。許多游客一講“雙橋”,就會想到周莊,以為只有周莊才有雙橋,其實不然。雙橋在江南許多水鄉古鎮上都能看到,甪直古鎮上就有五處之多,尤其以古鎮中心的三元橋和萬安橋為代表。雙橋又稱‘‘三步二橋”,即三步跨兩橋的意思。

蘇州甪直古鎮導游詞 甪直古鎮導覽圖篇十五

甪直鎮隸屬于蘇州市吳中區,位于蘇州市吳中區的東部,北靠吳淞江,南臨澄湖,西接蘇州工業園區,東接昆山市。距蘇州市區十八公里,上海虹橋機場五十八公里,蘇滬機場路穿鎮而過。

甪直有一個難識的地名,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地方。甪直的“甪”字有三橫三豎,左上角加一撇構成,這正是歷史上本地區的河流形狀。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風光優美,是太湖流域水網地區的一塊寶地。素有“五湖之廳”、“六澤之沖”的美譽。

走進甪直,就如同穿梭一道悠久的歷史長廊。梁天監年間(公元502-520xx年),保圣寺,白蓮寺的興建,加速了集鎮的形成,逐漸形成了一里見方的市鎮,時稱“甫里”。宋、元時期(11世紀),甪直已初步形成了現在的格局。明代(14世紀)正式設里甫鎮,為長洲縣五鎮之一,成為“郡東鄉鎮之首”,商賈云集,居民近萬戶,是繁盛的水鄉市鎮。清代(17世紀)改稱甪直,屬元和縣,以后一直是蘇州東郊的重要城鎮。

因此,2500多年的歷史沉積為江南古鎮所僅見,悠悠的河水、曲曲的河、彎彎的橋、窄窄的街、深深的巷、長長的廊、斑斑的粉墻,沉沉的黛瓦,參差萬戶人家,紛陳百號商賈、體現了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無怪乎,費孝通先生稱甪直為“神州水鄉第一鎮”。

水鄉水鄉,水是水鄉古鎮的靈魂。甪直地處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縈、水抱水環的澤國典型。彎彎的河道似玉帶環繞著古鎮,碧波蕩樣的河道兩旁是精美的、形態各異的纜船石雕駁岸,這也是古鎮輝煌歷史的寫照。

因為有了水才會建橋,甪直不但水秀,橋更美。在古鎮區內五點六公里長的河道上,橫架著形式多異的江南小橋七十二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橋,有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行橋,狹窄的石板橋,雙橋、姐妹橋、鑰匙橋、還有小溪上的半步橋,可謂“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七十二半橋”;甪直古鎮因此被茅以升喻為中國古代橋梁的博物館,這些古橋把一平方公里的古鎮裝扮得精美絕倫。

建于公元520xx年的甪直保圣寺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半堂羅漢是缺憾美的極品,是國之瑰寶。這幅代表中國雕塑史上精湛技術的羅漢塑壁是唐代塑圣楊惠之先生的畢生性靈之作,他把干巴巴的泥土化作有情有思、有欲無欲、把無情嘆息中的有情世界表現的如此酣暢淋漓。

甪直古鎮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物眾多,人文景觀棋布。1920xx年,譽滿中外的教育家、文學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葉圣陶先生踏上社會的第一站就來到甪直第五高等小學任教,從此與甪直古鎮結下了不解之緣。在1920xx年到1920xx年離開甪直的近四年時間里,他與同事們自編教材,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實踐,他帶領學生創辦了意含先生、學生共同努力的“生生農場”,他深入底層、貼近農民、使他的文學創作獲得了大豐收。他先后發表了近百篇的小說和散文。在甪直期間,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以及著名的以甪直米行為背景的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等作品,他為中國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中國人的一代師表。1988年12月8日,葉老不幸在北京逝世,根據葉老的個人意愿,他的骨灰在其親屬和各有關領導的護送下,歸葬在第二故鄉甪直,這也是甪直鎮的光榮。目前由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題寫館名的“葉圣陶紀念館”已成為了江蘇省學校德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古鎮內還有甪直澄湖“出土文物展覽館”,有“水鄉服飾館”、“萬盛米行”、“農具博物館”、“王韜紀念館”和“蕭芳芳演藝館”等景觀,讓您在充分領略江南水鄉風情風貌的同時,還能更多的賞析小鎮深深的歷史文化內涵,讓您能更加鐘愛這座歷史悠久的小鎮。

被譽為“江南少數民族”的水鄉婦女服飾是小鎮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是一幅美麗的水鄉風情畫。小花布、老土布、繡花鞋、高管褲、對襟衫,配以束裙、束腰、包頭巾,把水鄉婦女的勤勞、美麗、淳樸、善良盡情地展示在您眼前。當您徜徉在古鎮的街頭巷尾,您一定會被這美麗的民族服飾所傾倒。悠久的歷史,積存了眾多的地方特色文化,使廣大游客賞心悅目。水上迎親表演,水鄉服飾展示,刺雙面繡、編草鞋等表演都是甪直旅游區為廣大游客精心準備的文化大餐。今年參加第二xx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各國官員觀看后,盛贊這些表演是真正的江南民族文化,也是能夠走向世界的文化。

甪直古鎮經過長期以來的努力,現在已是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地,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20xx年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命名為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目前,甪直旅游配套設施基本齊全,有賓館、度假村、特色餐館,有琳瑯滿目的各種旅游紀念品,有規范的游客中心和一支高素質的導游隊伍,旅游發展公司并已導入了iso9001的管理。甪直人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正將甪直古鎮建設成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和華東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87419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 秦皇岛国阳钢铁有限公司| 宿迁百通机械有限公司| 恒兴兴业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弘迪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曼亿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柯达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东莞安默琳机械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 鹤壁万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郑州昌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铁本钢铁有限公司| 诸城市中天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乙盛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无锡速波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华丽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起航电商有限公司| 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宣城市 机械 有限公司| 东莞市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沃尔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鼎龙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申虎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江苏联鑫钢铁有限公司| 福建起然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松川远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义乌市新起有限公司| 河北华西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亚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国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华运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康思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青岛华牧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海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迈特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宏达起重电机有限公司| 山东华珠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巨邦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红重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南京赛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亿利机械有限公司| 襄阳亚舟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临沂市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 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仁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青州三和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市众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宁波拓诚机械有限公司| 富世华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固好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华磊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创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益丰泰机械有限公司| 北默压缩机械有限公司| 欧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洛阳洛北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胜祥机械有限公司| 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亚泰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龙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市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万合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如皋钢铁有限公司| 四平红嘴钢铁有限公司| 浙江长泰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南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渝辉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顺发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 山东国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北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发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 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汇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新和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磊友成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隆盛钢铁有限公司| 江阴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安丰钢铁有限公司电话| 江苏金荣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中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宁夏天地奔牛银起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新劲力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马氏机械有限公司| 长沙中京机械有限公司| 内蒙古机械有限公司| 廊坊 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维美德造纸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淄博联泰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先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欣弘发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帕特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余特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金沃机械有限公司| 淄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 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慕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嘉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 机械有限公司| 温岭华驰机械有限公司| 沧州重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德实机械平湖有限公司| 南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永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宁波市海达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聚鑫贵泽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天津德尚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汉克机械有限公司| 如东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荣阳钢铁有限公司| 浙江邦泰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塑电机械有限公司| 老挝第一钢铁有限公司| 安丘市 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昌胜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广东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通赛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 机械 有限公司| 东莞市台克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升升机械有限公司| 安阳新普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赛峰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起步有限公司上市排名| 武汉武建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江苏中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昆山日日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秉杰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安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荏原机械淄博有限公司| 山东贝特起重机有限公司| 常州常矿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台湾鸿昌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亿利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光大机械有限公司| 惟其信石油机械(天津)有限公司| 安徽唐兴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康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成都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柯达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海威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铁正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市贝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德州宝鼎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安东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东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北钜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信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连云港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德迈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保成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黎明机械有限公司| 恒天九五重工有限公司| 新乡市起重机厂有限公司| 邯郸新兴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科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锐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合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轩世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斯太尔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华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利丰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佳德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华安机械有限公司| 沧州铁狮磨浆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旭辉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辰品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 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龙辉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杭州汽轮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潍坊精诺机械有限公司| 烟台美丰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凯特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省 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广州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郑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磊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无锡锡南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抚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菲特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市路桥奇勇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连云港机械有限公司| 汕头市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 钢铁物资有限公司| 深圳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瑞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蚌埠行星机械有限公司| 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鼎科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鑫 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港达机械有限公司| 临清市机械有限公司| 邦贝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圣固 江苏 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钛龙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起泽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三木机械制造实业有限公司| 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招聘| 京山力拓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瑞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嘉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路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鸿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福宁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扬州恒润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海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琦珏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隆泽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诚达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市贝特机械有限公司| 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上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 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菲特机械有限公司| 勤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 广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瑞迪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 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大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机械有限公司| 长兴军毅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华华机械有限公司| 科倍隆南京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广东马氏机械有限公司| 聚力特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塑机械有限公司| 温岭永进机械有限公司| 缙云县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鸿铭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海威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市祥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广州宏兴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河钢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嘉迪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兴合发齿轮机械有限公司 | 上海涟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橡胶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嵩山重工有限公司| 天津蓝科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松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聚丰园林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胜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聊城新泺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博纳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海沃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骏马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宏涛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现代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总馨机械有限公司| 安阳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鼎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大连东拓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泰力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金华市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天择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巨泰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市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鲁机械有限公司| 永川海通机械有限公司| 南宁敏创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舜诺机械有限公司| 旭英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上海鑫斌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乔锋机械有限公司| 洛北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莱州华汽机械有限公司| 宏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首唐宝生钢铁有限公司| 安徽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信昌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造及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沈阳维用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机械维修 有限公司| 上海翔展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台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凯勒机械有限公司| 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起名| 郑州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冠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抚顺起亮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艾特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嘉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海豚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特斯克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金丰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益川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鑫淼机械有限公司| 东台富康机械有限公司| 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瑞安机械有限公司| 中核天津机械有限公司| 俊杰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昆山铭世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江苏竣业过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南京嘉诚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诺机械有限公司| 江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 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 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招聘| 重庆彪汉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力博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蓬莱禄昊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昆玉钢铁有限公司招聘| 上海宝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鲁奥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地址| 唐山文丰钢铁有限公司| 宁波天辉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川口机械有限公司| 慈溪 机械 有限公司| 江阴祥乐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彩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郑州志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鑫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嵩山重工有限公司| 重庆国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中欣机械厦门有限公司| 南阳 机械 有限公司| 重庆德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鑫科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市联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百斯特机械有限公司| 桂林科丰机械有限公司| 嘉兴市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亚泰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金韦尔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威曼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富丽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舒平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金坤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北鑫晟机械有限公司| 鹤壁万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山东常美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联塔盛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青州汇众机械有限公司| 重村钢模机械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湖南 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新钢钢铁有限公司| 淄博协丰机械有限公司| 珠海 机械 有限公司| 山东永健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先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常动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布勒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威海华丰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宝闽钢铁有限公司| 天津 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温兄机械阀业有限公司| 瑞安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郑州升升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 广州晶冠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一工机械有限公司| 旺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通用机械厂有限公司| 上海冠龙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二和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精辉试验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博创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云龙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上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日日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山东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 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卓远重工有限公司| 新进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上海塑料机械 有限公司| 芜湖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市大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娄底 有限公司 机械| 山东明沃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川泰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造及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南通宝顺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善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耐强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 溧阳布勒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佳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三联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 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隆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鼎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潍坊金蟀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达青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鑫建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大连科信机械有限公司| 珠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大连鸿升机械有限公司| 锦州 机械有限公司| 群韵饮料机械有限公司| 华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联恒通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合肥华运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保成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柯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食品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无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玛顿重工太仓有限公司| 贵州华泰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淮南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山东铭德机械有限公司| 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 广东明华机械有限公司| 瑞德森机械有限公司| 龙口旭鑫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泉州市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凯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莱州机械有限公司| 德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恒博立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广州机械有限公司 v| 山东钢铁有限公司招聘| 东莞市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吉隆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泓锋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明基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莱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吉恒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鹤鑫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恒联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承企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嘉诚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机械 有限公司| 宁波方力机械有限公司| 建湖华祥机械有限公司| 长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熟 机械 有限公司| 欧亚德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中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州科重工有限公司| 湖北华伟石化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鼎祥通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南京儒一航空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经营范围| 深圳龙润彩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新乡市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明宇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佛山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台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潍坊铭金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一本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明威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起名| 山东龙辉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经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德马科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南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中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成套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玉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中能连通机械有限公司| 临沂金盛机械配套有限公司| 青岛奥威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德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苏力机械有限公司| 力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四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 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康恒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市同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长沙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市鼎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沧州恒宇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华飞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神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淄博 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奥索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河南东起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科翔机械有限公司| 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刚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华强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艾莎钢铁天津有限公司| 河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华雷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万合机械有限公司| 玻璃设备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金福鑫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省矿山起重有限公司 | 天津百利二通机械有限公司 | 河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大连华威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鸿泰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泰瑞汽车机械电器有限公司 | 宿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熟神马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正中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邢台凌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德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泰安嘉和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明泰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江苏长虹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葛洲坝机械船舶有限公司| 上海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常州奥恒机械有限公司| 长春 机械 有限公司| 长沙众城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冠力机械有限公司| 安阳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汇亿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中禾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速捷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腾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阴市长达钢铁有限公司| 江阴古川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市双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无锡市锡恒机械有限公司| 鑫鑫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嘉兴扬鑫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创伟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鸿机械有限公司| 阿尔法起重机有限公司| 徐州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 大丰 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工友起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昆山优能机械有限公司| 苏福马机械有限公司| 马鞍山市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鲁耕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滦南华瑞钢铁有限公司| 南京寿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京恩梯恩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南京力同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市春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珠峰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特艾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起思宠物有限公司| 广州美特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句容立成强机械有限公司| 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炬盈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卡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莱州华汽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市鲨鱼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兖矿大陆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惠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华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起泽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名博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诺亚机械有限公司| 章丘丰源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华为钢铁有限公司| 南京金顿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德润钢铁有限公司| 天津 津工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众德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满鑫机械有限公司| 湖州卓信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耐尔压缩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金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杭州建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起重机厂有限公司| 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德孚机械有限公司| 凯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武汉吕工机械有限公司| 养殖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天津伟业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宏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昌全球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传洋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翔展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包装机械械有限公司| 昌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济南金迈达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华印机械有限公司| 新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佛山市创利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山西亚新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瑞派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 唐山国义钢铁有限公司| 天津同盈钢铁有限公司| 东莞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威斯特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盘起工业有限公司| 江苏如石机械有限公司| 德州 机械有限公司| 青县冀丰钢铁有限公司| 肇庆市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凯勒机械有限公司| 威海祥光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金韦尔机械有限公司| 湘潭丰弘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浙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汉 机械有限公司|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招聘| 沈阳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中科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金瑞建工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宏大连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瀚皋机械有限公司| 泉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南通太和机械有限公司| 万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徐州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奥野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 机械有限公司| 贝奇尔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盛润机械有限公司| 华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铁美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黄氏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鼎升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鑫巨力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藏不起服饰有限公司| 昌乐 机械 有限公司| 宁波裕民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汉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盛和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市华邦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诺迈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凯瑞重工有限公司| 南通武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渭南金狮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理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能机械有限公司| 意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威锐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孚杰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中力机械有限公司| 厦门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葛洲坝能源重工有限公司| 烟台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中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佛山市炬盈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天辉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 扬州 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巨能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加隆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东风悦达起亚有限公司| 山东金奥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炬达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 重工有限公司| 温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温州迈高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麒龙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珂斯机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青岛西城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临沂新天力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永瑞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旭辉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江河重工有限公司| 青岛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邢台正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三叶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诚达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宏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江苏银河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永盛达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安丰钢铁有限公司| 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 山西高义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万力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住重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茂丰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枫信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新起点印务有限公司| 浙江三永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开封市茂盛粮食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市机械有限公司| 华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住友重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钊凯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轩世机械有限公司| 华隆 机械有限公司| 东芝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苏州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博威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省新乡市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 温州正钻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乾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汶瑞机械山东有限公司| 莱州 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黄山三佳谊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 机械 有限公司| 山东龙起重工有限公司| 昆山 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海缔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甲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安阳永兴钢铁有限公司| 焦作 机械 有限公司|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 曲阜圣泰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港重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元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磊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北小犟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汕头市伟力塑料机械厂有限公司| 大连卓远重工有限公司| 合肥福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新乡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大方起重机有限公司|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浙江超力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东莞市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市雪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大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食之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威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汉达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晶工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苹果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佳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仁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恒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缙云县机械有限公司| 曲阜市机械有限公司| 永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无锡力恩机械有限公司| 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电话| 湖南华菱钢铁有限公司| 无锡大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上海徽机械有限公司| 武安市裕华钢铁有限公司| 惟其信石油机械(天津)有限公司 | 山本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山东旭升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康弘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乔麦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戴服特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捷灿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永胜钢铁制品有限公司| 新乡市新久振动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燕钢钢铁有限公司| 佛山玻璃机械有限公司| 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泽源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港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 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耐强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 浙江天风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潞城兴宝钢铁有限公司| 江阴 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龙辉基业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福海鑫钢铁有限公司| 嘉兴瑞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河南宝润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翔展机械有限公司| 辽宁中冶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树新机械有限公司| 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美卓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烟台海州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力霸起重设备机械有限公司 | 铁岭圣添机械有限公司| 宝鸡市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市美川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枫信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高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光大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长江服装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枫信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耿力机械有限公司| 河钢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裕民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芜湖良仕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大强钢铁有限公司| 河北华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常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康旭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国际机械有限公司| 华东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鼎工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蓬莱禄昊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龙鑫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昌乐 机械 有限公司| 辽宁春光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汇格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张家港 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名瑞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雄风起重设备厂有限公司| 东阳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常州日月机械有限公司| 宜兴永康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汇亿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东起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中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纸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 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杭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海松机械有限公司| 万好万家机械有限公司| 纸箱机械 有限公司| 南京惠德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住重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中粮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国青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华兴机械有限公司| 曲阜圣达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天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 益丰泰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厦门黎明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康恒机械有限公司|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如皋钢铁有限公司| 广州金本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杰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吉林吉钢钢铁有限公司| 徐州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重庆科邦机械有限公司| 射阳县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立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九隆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佳鑫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汕头市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宏塑机械有限公司| 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恒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辰品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慧丰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中核华兴达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强大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龙工江西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市北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南京儒一航空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扬州中孚机械有限公司| 神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朝阳宏达机械有限公司| 汶上金城机械有限公司| 长春泰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市力净洗涤机械有限公司 | 上海神威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宏呈祥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圣禹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汉享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烟台山一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强华水利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扬州 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冠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扬州伏尔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大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埃比西斯机械有限公司| 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杭州海的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 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立洋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恒升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松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 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英那威特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四平红嘴钢铁有限公司| 杭州东田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港重机械有限公司| 福州六和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龙工江西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斯塔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中材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赛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柳州丹顺机械有限公司| 泰安正阳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国天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国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长空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现代机械有限公司| 丹阳龙江钢铁有限公司| 河南千里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无锡)有限公司| 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联合利邦机械有限公司| 芜湖富鑫钢铁有限公司| 菏泽瑞康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沂南县宏发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洲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威海祥光机械有限公司| 福州四兴机械有限公司| 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市鸿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大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德州联合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太仓旭升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意美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沧州昌鸿磨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久浩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世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地拓重工有限公司| 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康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广州凯诺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联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烟台东恒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市恒顺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 上海牛力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东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中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东泰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诺斯机械有限公司| 桂林橡胶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正博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兰州兰石重工有限公司| 昆山市贝纳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海利机械有限公司| 泰安越泰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市机械有限公司| 松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湖南宇泰重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