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敦力無疑是個成功的公司。而查閱以往的全球媒體報道,會發現無論從哪個角度談到自己的成功,美敦力的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會把其源泉歸因于一個詞:使命。首度來到中國大陸并接受本刊專訪的美敦力全球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比爾•霍金斯(Bill Hawkins)也不例外。
50年不變的使命
“我們的公司使命是創始人厄爾•巴肯(Earl Bakken)在1960年提出的,至今從未改變過。它是我們公司一切行動的核心。”沉靜儒雅的霍金斯剛開始話題就這樣表示。
他們的業務從修理儀器起家,后來開始代理銷售其它醫療設備公司的產品,進一步應客戶要求修改和定制產品,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制造業務。1957年,美敦力制造出了世界第一臺便攜式體外心臟起搏器,并于1960年制造出世界第一臺可靠的可植入式心臟起搏系統,奠定了全球起搏技術領導者的地位。
但有了創新并不一定就意味著盈利。事實上美敦力的虧損額在不斷增加。而此時投資者的出現,對美敦力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好消息。但這些投資者可不簡單,他們不是那種只知道扳著手指頭算錢的人,他們要厄爾為公司確定一個使命,然后才能把錢投給美敦力。于是,厄爾審慎制定出了以“將生物醫療技術用于慢性疾病治療領域,恢復健康,減輕病痛,延長壽命”為主要內容的使命(參見相關鏈接:美敦力公司使命)。
與很多公司使命出自創業者的個人好惡不同,美敦力的使命是應投資者要求而制定的。更不同的是,雖然它出自投資者,但卻恰恰不是唯利是圖的,更不是“唱高調”做給投資者看的。從1960年至今,美敦力的領導者交接了好幾任,但在實際運營中從未改變過這家公司的使命。
使命指引方向
1960年以后,美敦力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發明一個接著一個,產品一種跟著一種,但都是集中于公司所擅長的領域,如:心血管疾病。“我們的傳統優勢就在于用電力刺激心臟和大腦,所以我們在這些領域有非常突出的能力。現在我們也在向別的領域拓展,如:周邊血管、糖尿病、脊椎病等,但都是專注于慢性疾病領域,致力于減輕病患的慢性痛苦。”美敦力負責醫療技術部的高級副總裁歐斯德(Stephen N.Oesterle)博士對本刊表示。
同很多大公司一樣,自成立以來,美敦力也進行了多次并購來加強自己的優勢或進入全新的領域,如:強生公司的心血管部門(生物心臟瓣膜及心肺設備)、Versafle傳送系統公司(冠狀動脈造影導管及導引技術)、Bio-Medicus公司(離心血液泵),以及Minimed 公司(糖尿病治療領域)等;還通過并購一家荷蘭的起搏器制造公司等方式來加強其全球市場。
但是所有這些發展決策,都是與公司使命相一致的。“我們在公司業務調整上是緊扣我們使命的,無論是并購一家公司,還是發展一項新技術,都要問自己這是否與公司的使命相符合。如果是,我們就做;如果不是,我們絕不做。”
今天的美敦力通過內部發展以及戰略并購,已經成功地從一個單一產品的公司轉變為多元化、國際化的醫療技術公司。作為美敦力的一員,歐斯德博士顯然非常自豪:“在全球,像我們這樣的做法很少見。很多大公司發展時間長了以后就失去了方向。不少大的制藥公司都做化妝品,而我們不會進入化妝品領域,因為這不會給我們增加價值。我們不會成為控股投資公司,我們也不會成為大企業集團,我們不會做我們不懂的業務,我們只專注于減輕慢性疾病痛苦的實踐,因為這是與我們的使命相符合的。事實證明:很多進入自己不懂的業務領域的企業最后都會失敗。”
再看看美敦力的多元化:慢性心臟疾病、惡性及非惡性疼痛、運動失調、糖尿病、胃腸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脊椎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及五官科手術治療等領域。而且在所有這些領域內,幾乎都居于數一數二的位置。對于使命的專注與執著,給美敦力帶來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中國不是“特區”
記者從美敦力員工那里,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大學生突發心臟病,急需安裝心臟起搏器。但是他要用的美敦力起搏器大約要十幾萬元人民幣,這對一個家境并不富裕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壓力沉重的。到哪里去湊這么一大筆錢?好心的同學們伸出了援助之手,紛紛慷慨解囊。可即便如此,想在短期內湊夠數也是不大可能的事。幸好,美敦力知道了這件事,當即決定把這臺起搏器無償捐助給這個清貧學子。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做這樣的好事并不是件難事,但是美敦力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從來沒有對這件事進行公關宣揚。以致當記者聽說此事,想找些資料時,竟然沒有任何文字記載!美敦力覺得他們這樣做,只是因為這符合公司“減輕病痛,恢復健康,延長壽命”的使命。
上一篇:撇去泡沫構建企業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