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詳情)
中學化學教學大綱,這需要查閱相關資料才能解答出來,根據多年的學習經驗,如果解答出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學化學教學大綱】相關方法經驗,供你參考借鑒。
中學化學教學大綱
化學教學大綱是中國教育部門根據化學課程的教學要求和內容,所編寫的指導化學教學工作的一份綱領性文件。它是進行化學教學的依據,是編定化學教科書、制訂化學教學質量標準、進行化學教學質量評價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教育部先后于1956年、1963年、1978年、1986年、2000年、2024年、2024年、2024年和2024年頒發過九個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學教學大綱(教育部令第9號),并在2024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最新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24版2024年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由于國民經濟恢復工作的需要,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在1950年制定了《中學暫行規程(草案)》,規定中學的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設語文、數學、外國語、理化、歷史、地理、博物(即生物學)等科目。1956年,教育部頒發《全日制中學教學計劃(草案)》,規定中學的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設語文、數學、外國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技術等科目。
1963年,教育部頒發《全日制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修訂稿)》,規定中學的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設語文、數學、外國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技術等科目。
1978年,教育部頒發《全日制十年制中學教學計劃試行(修訂草案)》,規定中學的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設語文、數學、外國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技術等科目。
198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全日制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規定中學的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設語文、數學、外國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技術等科目。
2000年,教育部頒發《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規定中學的課程設置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課包括語文、數學、外國語、思想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技術等科目;選修課包括限定選修和任意選修,限定選修科目有藝術(音樂、美術)、體育(或國防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和勞動技術等;任意選修科目包括信息技術(微機應用)、勞動技術(勞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選修的外語語種等。
2024年,教育部頒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規定初中化學課程在3年級開設,每周3節;初中化學課程在4年級結束后可以轉入其他學科學習,也可以根據需要繼續開設,但每周至少3節。
2024年,教育部頒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高中化學課程在高一上學期開設,每周4節;高中化學課程在高一上學期結束后可以轉入其他學科學習,也可以根據需要繼續開設,但每周至少4節。
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要求
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要求如下:
1.初中化學:初中化學是化學啟蒙教育,主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化學常識,包括基本概念、化學用語、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反應與基本操作、化學實驗等內容。
2.高中化學:高中化學主要是化學基礎知識,包括物質的量、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化合物、化學實驗等內容。
3.化學知識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化學用語、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反應與基本操作、化學實驗等內容。
4.實驗技能:包括基本操作、實驗設計、實驗分析等內容。
5.科學探究能力: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內容。
6.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健康飲食、農業生產、能源環境、材料制造的關系。
7.理解化學科學的本質:理解化學科學的本質,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8.注重探究精神:注重探究精神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實踐、勇于創新。
9.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了解化學在解決環境、能源、資源、健康等社會問題中的作用。
10.增強環保意識:增強環保意識,了解常見環境污染問題,學習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的基礎知識。
11.培養科學態度:培養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的發展歷程,認識科學的社會責任,樹立科學精神。
12.拓展知識領域:拓展知識領域,了解化學學科的前沿和最新成果,拓寬知識面。
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是什么
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是指國家教育部在1988年制定的指導中學化學教學的綱領性文件。該大綱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法等方面的規定。
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內容
抱歉,我不清楚您所指的是哪個方面的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內容,您可以提供更加詳細的信息,以便我更好地幫助您。以下是根據一般情況為您整理出的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內容:
一、化學科學的任務和作用
化學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發展最早的一個學科,是一門中心的、實用的科學。它是人們生活的物質基礎,是與物理科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等共同組成自然科學的基本學科。化學科學的任務是:研究物質組成成分和結構,認識物質的性質,了解物質變化的規律,并利用這些規律制取新的物質。
二、初中化學教學目的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化學是中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要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心自然、熱愛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實際應用能力。
三、高中化學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繼續學習和運用化學知識的潛力。
2.培養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和觀察、思考及理解問題的潛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化學科學素養。
4.繼續提高學生對化學重要性的認識,熱愛化學。
5.繼續學習和運用化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7.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8.培養合作精神,學習人際交往和社會交往技能。
9.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其變化的過程,了解化學科學的基礎史料,了解化學的成就和化學家們的研究成果,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10.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以上是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內容的基本概括,具體內容可能因地區或學校而異。
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
中學化學新教學大綱是1988年國家教委制定的修訂后的中學教學大綱,它取代了1963年制定、1978年修訂的中學教學大綱。新教學大綱主要變化有:
1.修訂了中學化學學科的教學目的,將原大綱中的“使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知識,初步學會和掌握實驗室的技能,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并受到良好的道德品德教育”改為“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礎知識,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基本的實驗技能,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奠定基礎。”
2.刪去了原大綱中屬于夾注和內容方面的23條內容。
3.增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節。
4.刪去了原大綱中11個知識點。
5.修改了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鍵、共價鍵等名詞的解釋。
6.修改了酸堿質子理論。
7.修改了鹽類水解的內容。
8.增加了有機物的分類、命名和同分異構現象一節。
9.增加了烴的衍生物的內容。
10.增加了環境保護的內容。
11.增加了化學與生活的內容。
12.增加了化學與社會的內容。
13.增加了科學探究的內容。
中學化學教學大綱為本網站原創作品,不得擅自轉載!
上一篇:long的反義詞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