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我喜歡的成語》教案
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引導幼兒根據同伴的高矮,胖瘦選擇合適的塑料方便袋裁剪。
套上自制的背心,相互欣賞。觀察記錄時間20XX年4月20日
活動內容
生活勞動區活動:量體裁衣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鮑思楚、徐惟志
幼兒行為表現鮑思楚在教師講解完要求后,連忙拿了一個大袋子到徐惟志面前,一邊比一邊說:“哎呀,你太瘦了,得換個小袋子才行。”然后,拿起剪刀興致勃勃地剪起來,并在上面貼了好多漂亮的圖形紙,做好后得意地送給好朋友徐惟志,徐惟志看到了這件衣服,連忙套在身上,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你們看,鮑思楚做的衣服太好了?!?/p>
指導與評價
今天的制作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親身感受、體驗的機會,幼兒在這樣動手操作中進一步理解和體驗了成語的內涵。使幼兒獲得了深刻的感性認識,完善了自身對成語的認知。
計算:我給成語分個類
目標:
【第1句】:在觀察、比較中,能自定分類標準并將學過的成語卡片進行分類。
【第2句】:會與同伴共同討論、協商,提高合作能力。
準備:幼兒自己繪畫的成語卡片若干,教師將幼兒繪畫的成語打印成漢字貼在卡片下方。
過程:
【第1句】:看圖畫說成語。
小朋友們已經懂得了很多的成語,還將知道的成語畫成了畫?,F在我們就來玩一個看圖說成語的游戲。
(1)教師出示圖畫,幼兒說出成語。
(2)幼兒兩人一組玩游戲(一個幼兒出示成語卡片,一個幼兒說出成語)。
【第2句】:提問引出話題
(1)A、你們小組的成語有相同之處嗎?什么地方相同?
B、小組討論
C、幼兒表達
(2)你能將這些成語按照某一特征進行分類嗎?怎么分?
(3)幼兒討論將自己的'成語進行分類。
(4)分好后請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是按照什么特征進行分類的。
【第3句】:幼兒根據自己選擇的成語的類別進行組合,再次分類。
數字類:一心一意二人同心、其力斷金三心二意……
動物類:走馬看花車水馬龍老馬識途指鹿為馬……
首字相同類:井然有序井中撈月……
【第4句】:將分類的成語分別貼到墻上,供幼兒在課余時指一指,說一說。延伸活動:日常生活中繼續豐富
幼兒成語知識,并將日常生活中學到的成語進行分類,隨時貼到墻上。
觀察記錄時間2001年4月20日
活動內容計算活動:我給成語分個類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螢螢、歡歡、妮妮
幼兒行為表現螢螢手中的成語有“狐假虎威、騎虎難下、為虎作倀……歡歡手中的成語有“老馬識途、塞翁失馬、指鹿為馬……妮妮手中的成語有“畫餅充饑、畫龍點睛、畫蛇添足……桌上還剩下“一心一意、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三心二意、專心致志、懸梁刺股、孜孜不倦……”沒人選。
指導與評價在教師的提示、幫助下“一心一意、二人同心,其力斷金、三心二意”幾個數字成語也被幼兒送走了。而且很快歸為“動物類、數字類、首字相同類”。而剩下的幾個成語,由于從字面上看不出是意義相同,因此,幼兒都不選。我問:“這幾個成語有相同的地方嗎?”幼兒還是說不出,于是,我決定今天對這一類成語不作要求,但教師鼓勵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切找找這些成語的共同之處。在活動中,教師完全在觀察幼兒發展的基礎上,調整計劃與指導策略,因此幼兒始終以積極情緒投入到活動中。
主題的回顧與體會
短短的一周的主題活動結束了,但它卻給教師與幼兒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興趣盎然,樂此不疲地圍繞成語進行討論,交流、表達,每當飯前課余之時,總有幾個幼兒擠到老師身邊,懇求說:“老師,給我一點時間,我想教小朋友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他們一定不知道。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幼兒對成語產生了強烈喜愛,他們對成語所表現出的濃厚之情深深感動著教師,組織活動的教師由衷地說:“真沒想到,這個活動有這么大的魅力,在活動中我發現了每一位幼兒身上蘊含的巨大潛能,正是這個主題活動為幼兒自主發展提供了空間。”
整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真正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幼兒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在活動中提倡幼兒發問,教師隨著幼兒的思路調整計劃與策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真正地走進了幼兒的內心世界,把兒童的興趣、需要、想法真正呈現出來,活動中淡化目標意識,更多地去關注幼兒對活動的體驗與興趣點,在此基礎上不斷生成新的教育活動,并在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深化主題,延續主題。
當教師對孩子的問題回答不上來的時候說:“我要去請教我的老師,去查資料?!边@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幼兒在學習成語遇到困難與疑惑時,也知道去查閱書籍,上網咨詢。張鴻銘、彭程小朋友到圖書館翻閱資料時,圖書管理員驚訝地說:“這么小,你就會查資料了,真了不起!”成人的鼓勵,家長的支持,使幼兒以足夠的自信積極地投入探索、操作活動之中,就連班上的徐宜笑小朋友也在這一活動中找到了自信,學成語、說成語在幼兒的心靈中引起了強烈的震撼,使他們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進入了研究學習狀態,這些為他們即將進入小學學習打下了基礎.
在活動中還有一個發現:就是整個活動分不清誰是教者,誰是學者,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求助于教師與家長;家長遇到難題時,向老師和孩子請教;當老師也遇到不知道的答案時,竟然有孩子能幫助教師解決,教師、家長、幼兒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影響,他們在活動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生動地展現出教學相長的過程。
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在寬松自主的環境中,幼兒積累了大量的詞匯,教室里、操場上時常可以聽到:“我們一言為定、你這是明知故犯、我可是后來居上……”從成語中幼兒了解到廣博的科學、歷史知識,領悟了成語中古人身上所蘊含的優良品質,體驗到成語語句瑯瑯上口的韻律節奏,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
在進行生成性主題活動時,我們感到:生成并不意味著不要事先計劃,特別是初進行活動的教師,更需要細致考慮主題框架網絡與主題相關的因素與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足夠地思考,才能敏捷地捕捉到有價值的線索,調整、修改計劃,使之不斷完善。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我喜歡的成語
幼兒行為表現(1)胡羽乾平時上課總是動個不停,今天看到屏幕上打出的幾個古人的畫片,頓時目不轉睛了,傻傻地看著,聽著。(2)在今天下午的計算活動中,我特地出了一道連加題目,許多孩子都被難住了,胡羽乾坐在位上一動不動,慢慢地算著想著,一直到做出答案才離開位子。我問他:“今天這么難的題目你都做出來了,你真了不起?!彼J真地說:“老師講了古人努力學習的故事,我也要向他們一樣?!蔽腋吲d地親了親他的臉,緊緊地抱了抱他。
指導與評價這個孩子平時發展平平,在這樣的活動中老師能注意觀察其行為。充分抓住成語的教育契機,引導他內化并加以表現,促進了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晨間情趣活動:掩耳盜鈴
目標:
【第1句】:借助動作、道具,體驗“掩耳盜鈴”蘊涵的意義。
【第2句】:在表演活動中,有喜愛成語的情感。
準備:故事“掩耳盜鈴”,鈴、繩子。
過程:
【第1句】:《大風車》開場:今天小演員欄目要進行一個節目,先聽老師講故事“掩耳盜鈴”。
【第2句】:提問:只要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嗎?
【第3句】:幼兒表演故事“掩耳盜鈴”,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1)一位幼兒用力敲鈴,然后自己將耳朵捂住。
(2)提問:你聽到鈴聲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聽到?
【第4句】:討論:“掩耳盜鈴”說的是什么意思?
觀察記錄
時間2001年4月18日
活動內容晨間情趣活動:“掩耳盜鈴”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胡金濤、楊金、翟雨實、徐震宇
幼兒行為表現(1)胡金濤爭著要上來敲鈴,然后捂住耳朵說:“你們能聽到鈴聲嗎?”楊金邊跑邊說:“能聽到,讓我試試?!痹囃旰髥枺骸澳氵€聽到的?”小朋友說:“我們都聽到了?!睏罱鹫f:“這個人真笨?!贝蠹倚α恕#?)翟雨
[page_break]
實和徐震宇跑到我身邊說:“董老師,我也會一個非常有趣的成語,而且我們還會表演。你能不能讓我在明天晨間情趣活動中給小朋友表演?。俊蔽矣淇斓攸c了點頭,他倆滿意地走開了。
指導與評價從一句“這個人真笨”,可知幼兒對這個成語的理解程度。幼兒對“掩耳盜鈴”這個成語的表演非常感興趣。由此有兩位幼兒想到將自己會的成語第二天表演給小朋友看。教師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并決定以后學成語可以是老師教,也可以是小朋友教。
美術活動:制作提線木偶
目標:
【第1句】:運用繪畫、剪、連接的方法法制作提線木偶。
【第2句】:制作過程中能獨立思考,克服困難,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準備:鉛化紙,水彩筆、油畫棒、剪刀、針、線、筷子。
過程:
【第1句】: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1)小朋友,你們喜歡成語故事嗎?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表演
一個成語故事,看看,表演的是什么成語?
(2)教師操作提線木偶表演成語《黔驢技窮》。
(3)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一句什么成語嗎?老師是用什么道具表演的?
小結:用線牽拉著可以動的木偶,就叫提線木偶。提線木偶是怎么制作的?
【第2句】:引導幼兒觀察提線木偶的制作方法。
(1)分別畫出身體、四條腿。
(2)用剪刀按線剪好身體、四條腿。
(3)用線把四肢釘在身體相應部位,四肢的另一頭用線牽拉著與筷子連接起來。
【第3句】:交代制作要求:
(1)想一想,你想表演哪句成語?
(2)把成語里角色分步驟制作成提線木偶,看誰制作的提線木偶又象又能動起來。
【第4句】: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制作中遇到的難題。
【第5句】:請幼兒操作自制提線木偶相互表演、欣賞。
觀察記錄
時間2001年4月18日
活動內容美工活動:制作提線木偶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黃書琳
幼兒行為表現黃書琳用針、線連接好老虎的一條腿,發現動不起來,她看了看,拽
了拽,發現是線釘得太緊了,她重新釘松一些,腿動了,她開心地笑了。接著用線牽拉四條腿到筷子上,操作起來:“咦,老虎怎么不動呀?”她仔細檢查著。李書陽拿著木偶過來:“黃書琳,看!我們的狐貍動了。”黃書琳說:“李書陽,把你的木偶給我看看,好嗎?”她對比看了半天,發現自己木偶上的線連接錯了,她坐下來又重新連接。待接好后,又和李書陽一起表演《狐假虎威》成語故事。
指導與評價幼兒在制作過程中,教師不是把方法C考癰幼兒,而是讓幼?#33258;我思考,獨立探索從中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該幼兒通過向同伴學習,完成了制作,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她最大的快樂。
觀察記錄
時間2001年4月18日
活動內容郵局游戲:我制作的成語郵票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孫得元、時立宇
幼兒行為表現孫得元正在專心致致畫郵票,時立宇走來問:“你在干什么?”孫得元說:“我正在畫成語郵票。”時立宇驚奇地說:“成語能畫在郵票上!我看看,你畫得是什么成語?!彼纯凑f:“原來是守株待兔。”孫得元拿出畫好的幾張郵票說:“看看這幾張是什么成語?”時立宇邊看邊說:“如魚得水,井底之蛙……。”他挑了一張《井底之蛙》郵票貼在信封上,高興地得跑到“海底世界”說:“快來看,郵局有成語郵票買。”小朋友聽后,紛紛跑到郵局。孫得元高興地說:“這里有‘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小朋友挑自己喜歡的成語郵票。
345下一頁[page_break]
指導與評價這個情景的出現是教師始料不及的,它完全是孩子自覺自愿引發的.,反映出他們對成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教師并沒有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而是順應幼兒興趣,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肯定了這一情節,從而使郵局游戲情節不斷深入發展下去。
談話活動:“我喜歡的成語”
目標:
【第1句】:能圍繞“我喜歡的成語”進行談話,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2句】:能主動、積極的與同伴交流,體驗參與談話活動的快樂。
準備:幼兒事先準備好喜歡的成語的書或畫畫。
過程:
【第1句】:創設談話情景,引出話題。
教師:猜一猜,“王三數馬”說的是什么成語?(騎馬找馬)
對,這個成語很有意思,我很喜歡。你們有喜歡的成語嗎?是哪些成語呢?為什么喜歡它?
【第2句】:幼兒分組與同伴交流所喜歡的成語,教師引導幼兒圍繞成語進行交流,并說出喜歡的原因。
【第3句】:拓展談話范圍。
(1)幼兒在集體中交流,一邊展示自己的成語書或畫畫,一邊向同伴介紹。
要求:能說出自己喜歡的成語,并說出原因,語言連貫清楚。
(2)拓展談話范圍:你還喜歡哪些成語?為什么?請你說一說。
【第4句】:教師小結談話活動。
觀察記錄
時間2001年4月19日
活動內容談話活動:我喜歡的成語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錢飛鴻、王界凡、彭程
幼兒行為表現錢飛鴻小朋友說:“我喜歡掩耳盜鈴,因為這個人很笨,也很好玩。”王界凡小朋友說:“我喜歡刻舟求劍,這個人真呆,不動腦筋。”--------彭程小朋友說:“我喜歡殺雞儆猴,他讓我知道了老師批評小朋友時,我不能再犯和他一樣的錯誤?!?/p>
指導與評價在談話活動中,發現只有個別幼兒理解成語所蘊涵的意義,而大部分幼兒喜歡具有情節性與動作性較強的成語。因此,在進行相關活動時,注意選擇這一類的成語,便于理解,便于表現,便于制作。
美工區:我喜歡的成語
目標:
【第1句】:會將自己喜歡的成語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畫面內容明確。
【第2句】:進一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材料:白紙、水彩筆、油畫棒。
指導要點:
【第1句】:引導幼兒講述所知道的成語,激發繪畫興趣。
你們喜歡聽成語嗎?
你們知道哪些成語呢?
今天,老師請小朋友把自己最喜歡的成語畫下來。
【第2句】:提出繪畫要求。
畫成語時,先想一想畫哪個成語,再把成語里的角色及情節畫出來,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成語。
【第3句】: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成語創作繪畫,教師
巡回指導。
【第4句】:幼兒結伴講述所畫的成語及成語故事。
延伸活動:繪畫成語連環畫。
觀察記錄
時間2001年4月19日
[page_break]
活動內容美工區活動:我喜歡的成語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李安琪、楊紫嫣
幼兒行為表現李安琪畫好后,對楊紫嫣說:“看看,我畫得是什么成語?”楊子嫣看了一會說:“飛蛾撲火?!崩畎茬骺纯凑f:“咦!你畫得怎么和我一樣呢?”楊子嫣說:“你畫得不象,我畫得才象?!眱扇藸巿唐饋怼@畎茬髡f:“我們請付雅凡來看看,誰畫得象?!备堆欧部戳苏f都是《飛蛾撲火》,兩人開心地笑了。
指導與評價在活動中,發現每位幼兒對同一成語的理解能力存在著差異,所以反映的畫面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應尊重幼兒,允許他們根據自身發展水平自我表現,并注意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不要局限幼兒的思維,還可以引導幼兒用連環畫的形式表現成語。
劇院游戲:我會表演成語故事
目標:
【第1句】:能運用木偶表演或劇目表演的形式創造性的進行成語故事表演,
并能對角色的對話、動作進行創編。
【第2句】:同伴之間互相商量分
配角色,使用道具,使表演能較協調、連貫
的進行。
【第3句】:加深對成語的喜愛、理解,體驗表演游戲的樂趣。
準備:幼兒自己制作的表演道具。
過程:
【第1句】:教師提出劇院表演的內容:成語表演。幼兒商量、確定表演內容、形式。
【第2句】:幼兒分工準備表演的道具及節目單。
【第3句】:討論分配角色。
【第4句】:進行表演。
(1)重點指導幼兒能根據成語的內容較合理的創編角色對話、動作。
(2)幫助幼兒能連貫的表演。
【第5句】:小結:請幼兒對自己與同伴的表演作出評價,
教師贊揚表演中創編較好的語言動作。
觀察記錄
時間2001年4月19日
活動內容劇院游戲:我會表演成語故事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王卓然、陳猛
幼兒行為表現王卓然扮演著“小狐貍”笑瞇瞇的走在老虎的前面,陳猛說:“你表演得不像,看我的?!彼∈直吃诤竺?,搖頭晃腦,大搖大擺地走在老虎的前面。一邊走一邊說:“瞧,我多神氣,小動物們都怕我?!比缓螅麑匣⒄f:“你敢吃我嗎?我是天上派來的百獸之王。”說完得意地晃晃腦袋。
指導與評價成語故事本身對話少,描述簡單。而表演的劇本要求角色的對話、動作。從幼兒表演中可看出,他們能夠把自己對成語的理解創造性的反映到表演的對話、動作中,而同一個成語由于幼兒各自理解不同,所表現出的語言動作也不盡相同。由此看出,一個小小的成語表演就能發揮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和創造性,教師要因勢利導,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晨間情趣活動:成語比賽--蓋高樓
目標:
【第1句】:在“蓋高樓”游戲中,進一步鞏固已掌握的成語。
【第2句】:體驗使用成語的樂趣,有競爭意識。
準備:折疊好的樓房樣子(每組一種顏色),馬的動物卡片一張,紅旗若干面。
指導要點:
【第1句】:唱“大風車”歌,引出活動欄目--小博士。
【第2句】:出示樓房樣子紙,交代“蓋高樓”的要求。
講出一個成語蓋一層樓,比比哪組樓房蓋得高。
【第3句】:在規定時間內圍繞“馬的動物卡片”進行搶答成語。
【第4句】:比賽結束:給優勝組插上紅旗,鼓勵幼兒向優勝組學習。
觀察記錄
時間2001年4月20日
[page_break]
活動內容晨間情趣活動:成語比賽--蓋樓房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王亞文、張亦珂
幼兒行為表現王亞文舉手說“馬不停蹄”,為組里蓋了一層樓,同伴都為他豎起了大拇戰,他很高興;張亦珂舉手回答說“車水馬龍”;王亞文又趕緊叫道:“老師,我又想起來了”老師請他說“塞翁失馬”;張亦珂把手舉得高高地,對老師說“請我們組?!崩蠋熣埶?,她回答“走馬觀花”,這時他們組的樓房已蓋四層樓,已遙遙領先。王亞文表情異常激動:“我還有指鹿為馬,老馬識途。”老師迅速地為他們組翻蓋了兩層樓。此刻王亞文、
張亦珂所在組均得了第一名,樓上插上了小紅旗,兩組的幼兒都不約而同地歡呼跳躍起來。
指導與評價今天這樣的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極好的表現成語的機會,深受幼兒的喜愛。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運用成語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值得我們教育者
認真思考。
生活勞動區:量體裁衣
目標:
【第1句】:能選擇大小合適的塑料方便袋制作出漂亮的衣服。
【第2句】:體驗自己裁剪衣服、制作衣服的樂趣。
材料:幼兒收集來大小不同的塑料方便袋,剪刀、水彩筆、蠟光紙、皺紙、雙面膠,不同款式的背心。
指導要點:
【第1句】:導入活動:
(1)小朋友,你們知道成語《量體裁衣》嗎?它是什么意思?
(2)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學做小小服裝師,用塑料方便袋為好朋友來制作一件漂亮的的背心。
(3)出示幾件不同款式的背心,討論:這幾件背心哪些地方特別好看?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背心的領口、袖口及口袋形狀等。
【第2句】:交代要求:
(1)將塑料方便袋的底邊剪開,方便袋的上面當領口、袖口,下面當背心邊。
(2)可在領口、袖口、底邊用花邊、圖案裝飾,制成一件背心。
幼兒園大班主題《我喜歡的》教案
(一)設置理由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事物,從食物到玩具,從游戲到顏色,從中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獨有的個性,引導孩子充分表達這份喜愛,會使他們更加快樂。
(二)教育目標
【第1句】:知道飯、菜、水果有營養,初步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第2句】:能把自己喜歡的玩具讓給小朋友玩,不獨占玩具。
【第3句】:能聽懂成人的指令,按指令做事情。
【第4句】:喜歡手工游戲,在成人的幫助下,學習粘貼、撕紙等技能。
【第5句】:喜歡唱歌,玩音樂游戲,能隨音樂做簡單律動。
(三)教育活動設計
活動1:我喜歡的玩具(談話)
準備:
【第1句】:事先將教育意圖滲透給家長,征得他們的配合,將幼兒喜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
【第2句】:有意識的.帶領幼兒參觀班上的玩具柜,引導幼兒關注自己喜歡的玩具。
過程:
【第1句】:每周請幼兒帶來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游戲時在教師的幫助下介紹自己玩具的名稱、玩法,鼓勵幼兒與同伴互換玩具玩。
【第2句】: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教師找機會與幼兒交談。談話內容可圍繞玩具的外形、色彩、玩法等進行,從中發現幼兒語言發展的不同特點,以便采取措施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第3句】:游戲:我把××送回家。
(1)請幼兒從玩具柜中拿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我喜歡××"的短語。
(2)幼兒自由玩一會玩具,聽到信號后(如鈴聲、音樂聲),把玩具放回原處,并大聲說:"我把××送回家啦。"
建議:
【第1句】:這樣的活動需持續一段時間才能達到目的。
【第2句】:為幼兒提供的玩具應具備以下特點:體積大,色彩鮮艷,能活動或能發出聲響。
活動2:猜一猜
準備:幼兒從家里帶來的玩具及班級的部分玩具。
過程:
【第1句】:在幼兒面前放3~5件玩具(依幼兒能力而定),待幼兒依次認識它們以后,用一塊布將他們全部蓋住,問幼兒:布下面有什么玩具?幼兒答對一件,就拿出一件,直至全部說出來,若確實答不出,教師可以掀開布的一角,提示幼兒。
【第2句】:同樣采用上面材料與方法,蓋上布以后,教師拿走一件玩具,再掀開布請幼兒猜,哪件玩具不見了。
【第3句】:教師用一塊布蓋住一件發響玩具,在布下使其發聲,請幼兒依據聲響進行辨別和判斷,猜出玩具的名稱。
建議:
【第1句】:以上活動內容可分為幾次活動來進行,并可依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第2句】:此活動適合小組或個別進行,以便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隨時調整活動的難度。
活動3:紅蘋果
準備:每人一個紅蘋果,榨汁機一臺,蘋果醬一瓶。
過程:
【第1句】:嘗蘋果。
(1)老師很神秘地告訴幼兒:"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吃一種好吃的東西。誰能把小眼睛閉好,好吃的東西就會跑到他的嘴巴里去。"
(2)將一小塊蘋果放入幼兒口中,請幼兒品嘗后說出吃的是什么?
(3)每人一個蘋果,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說一說:圓圓的、紅紅的、甜甜的、香香的。
(4)將蘋果去皮,切成小塊,放入榨汁機中,請幼兒觀看榨汁的過程,每人嘗一嘗蘋果水是什么味道。
(5)出現蘋果醬,請幼兒品嘗,猜一猜這么好吃的東西是用什么東西做成的?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第2句】:學唱歌曲:蘋果。
(1)教師演唱歌曲。
(2)詢問幼兒歌曲內容。幫助有而理解為什么"小朋友們常常吃,臉兒也像紅蘋果",使幼兒知道多吃水果身體好。
我喜歡的書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
活動目標:
【第1句】:能夠大膽、連貫的談論自己看過的圖書,講出書中的主要內容。
【第2句】:能與同伴協商,合作制作一本《我喜歡的書》,努力學習集中注意,耐心傾聽別人的談話,并理解別人談話的內容,學會新的談話經驗。
【第3句】:樂意在集體面前談話,初步形成主動與別人交談的習慣。
【第4句】: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第5句】: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第1句】:每位幼兒從家里帶一本自己喜愛的圖書。
【第2句】:在活動室布置一個圖書角,擺上幼兒帶來的圖書。
【第3句】:幼兒人手一張白紙,訂書機,彩色筆。
活動過程:
【第1句】:幼兒閱讀圖書,引出談話話題。
請幼兒閱讀自己從家里帶來的圖書,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提問:小朋友,你帶了什么圖書?書里說了什么事?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圖書名稱和主要內容。
【第2句】:幼兒自由結伴,圍繞”圖書的名字,內容”這兩個問題進行交談。
教師參與幼兒談話,對幼兒帶來的圖書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并有興趣地傾聽幼兒間的談話。
【第3句】:引導幼兒進一步談論自己來的圖書。
【第1句】:教師請幾名在自由交談中講得較好的幼兒,在全班幼兒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圖書。引導幼兒說清楚:帶來的圖書名字,圖書里有誰,說了什么事情?幼兒介紹時,教師進行提示,使其圍繞話題談話。
【第2句】:用提問的方是引導幼兒拓展談話范圍。教師:你們還看過哪些圖書?你最喜歡哪本書?為什么?
請小朋友簡單談談自己喜歡的圖書內容,開闊大家的思路。
【第4句】:組織幼兒討論:
圖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圖書有什么用?幼兒談話時,教師可用插話的方式補充他們的談話內容。
【第5句】:教師小結談話活動,并通過簡單介紹圖書的來歷,讓幼兒了解成人的勞動,教育幼兒愛護圖書。
【第6句】:幼兒操作活動:自制一本圖書。
【第1句】: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做書的方法:思考------繪畫------涂色------頁碼------裝訂。
【第2句】: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圖書。小組成員先商量制作圖書的內容以及畫面的分工,再進行創作活動。
【第3句】:教師進行巡回指導,最后,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圖書,還可以讓幼兒交換小組自制的圖書,促進幼兒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
小百科: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一般指裝訂成冊的、印有文字的紙。
上一篇:預防校園暴力標語聚集90句-標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