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日主題黑板報
安全日,特地囑咐你幾句:在家,防盜防火安全用電;出門,遵守秩序安全飲食;平時:守法遵紀遠離黃毒;最重要的,交友要交我這樣靠得住的。
安全教育日主題黑板報篇一:
交通事故非常自救
交通事故是誰都不希望遇到的,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進行傷情判斷和簡易自救是很重要的,如果處置得當可以大大減輕傷者的痛苦和提高救助的成功率。
常見癥狀懷疑傷情 胸部劇痛、呼吸困難肋骨骨折刺傷肺部
在交通事故中,撞擊是駕駛員最易受到的傷害。被方向盤撞到胸部后,如果傷者感覺到劇痛和呼吸困難,應該懷疑肋骨發生骨折。肋骨骨折之后,如果碎骨進入肺葉,刺破肺泡,可能形成血氣胸,引起肺栓塞,甚至導致死亡。如果車速過快、撞擊力量過大,在撞車的瞬間,收緊的安全帶也可能造成肋骨骨折。
如果懷疑骨折,傷者不要冒然移動身體,避免碎骨對內臟造成新的傷害。
常見癥狀 懷疑傷情 腹部疼痛肝脾破裂大出血
大多數轎車的方向盤比較靠下,發生撞擊時,肝臟和脾臟等器官最易受到傷害。假如肝脾破裂,發生大出血時會有腹痛出現。但這種疼痛并非難以忍受,很多傷者的神智仍會清醒。
傷者要判斷呆在車里是否安全,如果車子有起火等隱患,則要緩慢地離開車。但最好不要長距離走動,同時動作要緩慢,即使是在等候急救車的時候也不要再隨意走動。
常見癥狀 懷疑傷情 肢體疼痛腫脹骨折
骨折后最忌諱自己亂動或是被別人錯誤包扎。骨折后的每一次移動都有可能對以后的恢復造成損失。搬動傷者前一定要確定傷肢不會發生相對移動,否則血管和神經都可能在搬動時受到傷害,對以后的痊愈造成不好的影響。
如果請別人幫助包扎傷肢,最好找木板或是較直、有一定粗度的樹枝,同時用三根固定帶將兩至三塊木板在傷肢的上中下三個部位橫向綁扎結實。
常見癥狀 懷疑傷情 出血外傷
撞擊或其他原因可能會使司機的頭頸部或胸部受外傷。頸部的血管是最重要的部分,最好先檢查頸部是否出血。
在大量出血時最好能用毛巾或其他替代品暫時包扎,以免失血過多。等到醫務人員到來后再用三角巾等仔細處理傷口。有的出租車司機很有經驗,會在車上放上毛巾等物品。私家車主也不妨借鑒,在緊急情況下會派上大用場。
多數側窗玻璃已作鋼化或區域鋼化處理,撞擊后玻璃會破碎為一粒一粒的、沒有棱角的玻璃;前風擋已開始使用夾層玻璃,撞擊后會有網一樣的裂紋黏結在一起而不會破碎。
常見癥狀 懷疑傷情 脖子疼頸椎錯位
交通事故中,副駕駛座位乘員容易發生頸部損傷。如果感覺自己的頸椎或腰椎受到了沖擊,應堅持請專業醫護人員搬動。人的脊柱中有很多的神經,在不當的搬動中受傷的話很有可能形成永久性的'傷害,甚至癱瘓。在搬動頸部損傷病人的時候要非常小心,要在有硬板擔架的情況下用平鏟的方式才能搬動,還要用頸托等固定。
坐車的人一般都比較放松,特別是坐在副駕駛座位上的乘員,司機會在遇到危險時本能地躲避,將副駕位置置于直接撞擊的地方,發生車禍時的危險性更大。所以系好安全帶對副駕乘員更重要。如果是行人和騎自行車人被撞,頭部直接撞到地上,很有可能出現腦出血;傷者也可能會昏迷、嘔吐;此外,骨折的概率也很大。遇到這樣的情況后,如果自己沒把握就不要亂動,可在原地等急救中心的醫務人員來處理。
安全教育日主題黑板報篇二:
【第1句】:注意交通安全。在休息或放假時,有的同學可能要返鄉,有的同學可能要跟隨父母親去旅游等,都難免要和交通打交道。所以,我們首先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乘坐“無牌、無證、超載”的車(船),不要在馬路上玩耍、追逐,不準騎自行車,路上行走要注意安全,遵守各項交通規則。
【第2句】:注意飲食衛生安全。飲食衛生關系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家里或者親戚好友家里可能會做許多豐盛美味佳肴,同學們可不能貪一時之好吃,大吃特吃,要注意適可而止,不能暴食暴飲。鄉下的同學,特別要注意不能喝生水,不吃不干凈的食物,不去摘山上的野果,外出旅游時,購買食品要注意看清“生產日期”,不要買過期食品,更不能買“三無”食品。
【第3句】:注意防火、防盜、防觸電、防溺水。首先你們要記住兩個電話:火警119,匪警110,到危急時刻要學會打相應的電話。同學們千萬不能去玩火或者到郊外野飲,不要私自到江河、水庫中玩水,不要進入營業性的網吧等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
安全教育日主題黑板報篇三:
失溫與凍傷的解決辦法
失溫最重要的急救原則是防止患者繼續喪失體溫,并逐步協助患者獲得正常體溫,將患者帶離惡劣的低溫環境,移至溫暖的帳篷或山屋內。脫掉潮濕冰冷的衣物,以溫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若患者意識清醒,則可讓他喝一些熱而甜的飲料,若已不省人事,則讓他以復原姿躺著。可給與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應展開心肺復更術,并盡快送醫。切記不可給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勵患者作運動。
凍傷的原因是因為身體循環系統的末端如手指、腳趾、耳朵、鼻子等,因長時間暴露在冰冷或惡劣的氣候環境中,或者接觸冰雪,因而產生皮膚或皮下組織凍結傷害。凍傷的癥狀有:患處刺痛并逐漸或發麻、皮膚感覺僵硬,呈現蒼白或有藍色斑點、患處移動困難或遲鈍。初期,是皮膚或深部凍傷,很難分辨出來,其癥狀相差不大。此外,凍傷可能伴隨失溫現象,急救時應先處理后者。若只有凍傷現象,應慢慢地溫暖患處,以防止深層組織繼續遭到破壞。盡快將患者移往溫暖的帳篷或山屋中,輕輕脫下傷處的衣物及任何束縛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膚對皮膚的傳熱方式,溫暖患處,或以溫水將患處浸入其中,凍傷的耳鼻或臉,可用溫毛巾覆蓋,水溫以傷者能接受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時內患處已恢復血色及感覺,即可停止[加溫]的急救動作。其次,抬高患處以減輕腫痛。以紗布三角巾或軟質衣物包裹或輕蓋患部。除非必要,盡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處,亦不可以輻射熱使患處溫暖。
溫暖后的患處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凍”的腳走路。
上一篇:安監消防宣傳標語匯集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