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家長會感悟。
例文。
通過這次家長會,我深深體會到,在現在這種形勢下,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只是學校,同時家長、社會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都有不可忽視的責任。
我覺得作為家長,對自己的子女要作到嚴而有度,不能將自己的子女管得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同時在家中要為子女樹立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榜樣,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以身作則,必要時也要有一些犧牲精神。
具體地講,當孩子在讀書、寫字時,家長就應該避免打牌、玩游戲、高聲談話。
因為孩子畢竟小,注意力容易分散。
作為家長的我,在這方面應為孩子建立一個學習型的家庭,讓孩子自小就養成一個愛學習的好習慣。
以上是我的心得,在此,衷心地感謝XX小學領導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這樣好的學習環境,更要感謝兩位非常有愛心,非常敬業的老師——xxx老師和xxx老師,把孩子送給你們,我們一百個放心。
再次感謝班主任xxx老師動腦用心用情管理出和諧班級。
謝謝
去彝族后的感想
如題 謝謝了
【第1句】:關于教育。
①學校概況。
此小學是于解放后,在黨和政府關懷下建立起來的。
現有一到四年級四個教學班。
學生98人,3個任課老師,全為代辦。
沒有來此支教的大學生。
②相關信息。
此小學的上課時間為:10:30 a.m -4:00p.m,而老師前來上課的時間為11:00a.m-2:00p.m。
老師這種遲到是退的現象由來已久,已引起了家長的不滿,村長也進行了多次勸說,收獲甚微。
由此帶來了嚴重的后果。
學生普通有厭學的情緒,家長對學校逐漸失去信心,不積極支教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
鑒于這一地區是中國彝族的主要聚集區,國家在此施行了很多特殊的政策。
凡是在此上學的孩子收費是極低的,有的甚至是免費。
即便是如此,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這一地區的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非常的緩慢。
由于彝族聚集區的彝民有自己獨特的民族語言,故在這一地區教學的時候實行雙語教學,即彝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
老師上課的時候一般要求用漢語實行教學,而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語言。
在彝區,前來上學的學生人數一般只能維持在70%-80%左右。
學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幾天才來上一次學,更有甚者,一兩個月才來一次,這無疑對當地正常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由于彝族聚集區的發展潛力有限,為了讓彝民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使他們有更好的發展。
國家對彝民實行了移民政策,將一部分彝民移到馬湖鄉上,彝民的孩子則被安排在馬湖鄉中心小學讀書。
中心小學則積極地配合政府,盡量讓孩子們有書讀,并且還盡量讓他們讀好書,以盡量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以便于他們學成以后回來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據悉,由于中心小學自接受了移民的孩子后,其入學率由以前的96%-97%下降到現在的85%左右。
從彝區來的孩子普遍不愿讀書,這使老師感到很頭痛,但他們正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第2句】:相關鏈接。
彝族小學所在的大水井村處在四川省東南部金沙江畔的高山密林中,彝民的生活比較原始。
由于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他們主要的糧食作物是玉米和土豆。
由于人多地少,每人只有7分7厘地,更加上糧食的產量又不要,彝民經常在挨餓中度日,生活極度貧困。
國家為此每年還向每戶無償發了幾百斤糧食,但他們仍然不夠吃,只好繼續挨餓。
由于彝民以土地為生,溫飽問題還尚待解決,這就更談不上他們手頭有什么錢可花了。
據當地漢族人講,有的彝民在山間干農活或行走時是不穿衣服的,他們常常衣不遮體,因此個個皮膚都很黑,這簡直是從非洲來的黑種人。
為了維持生計,有的男壯青年彝民不得不外出打工,但由于自己擁有的文化知識很少,再加上語言溝通都沒有,還常常受騙,有的回來時連路費都沒有,還要家里想辦法給他們寄錢。
由此可見彝民的生活是何等的悲慘啊
為了解決當地彝民的實際的生活困難,國家和當地政府提出了要在彝區實現“四通”的目標,即實現水通、路通、電通和廣播電視通的目標。
水通和路通的目標在國家和當地政府的努力下已基本實現。
但在實現電通和廣播電視通的目標仍未解決。
由于當地政府出現了財政困難,彝區的每戶家庭要求交100元錢用于架線以實現通電的目標,但由于彝民生活極度貧困,這筆錢他們無論如何也是出不起的,故彝區現在仍未通電。
沒有電,這對彝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肯定產生了重大的不良影響。
【第3句】:問題發掘:①彝民的素質普遍低下。
由于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彝民是沒有讀過書的,這勢必影響到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影響到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看法,影響到他們的子孫后代受教育的程度。
②“重男輕女”思想嚴重。
據調查,彝區的女孩子是從來不上學的,一般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是男孩子。
因為在他們的傳統觀念中,女兒長大成人后始終是要嫁人的。
她們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對自己家庭沒有多大好處,所以家里一般是不讀書的。
而男孩子則不同,他們長大以后是家里的頂梁柱,肩負著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重任,同時還可以養兒防老,因此有必要送他們上學讀書。
③溫飽問題亟待解決。
如果一個人連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的話,其他什么事都會干不成,孩子如果空肚子去上學,那學習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④語言溝通困難。
彝民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其他民族的則很難聽懂,這就造成了溝通上阻礙,其勢必會影響到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4句】:解決方案。
①國家應在彝區大力實行掃盲教育,努力讓廣大彝民接受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的思想觀念,只有這樣,廣大彝民的素質才有望得到提高,當地的教育事業才會得到不斷的發展。
②國家和當地政府應不斷地加強對彝民的宣傳教育,讓他們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
這樣做了以后,彝區的廣大婦民的素質和地位才會得到不斷地提高。
只有這樣,彝區的人民才能更好地培養出下代,以便于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
③國家應實行多種靈活的政策,以幫助彝民解決溫飽問題,早日奔小康的陽光大道。
這包括繼續實行移民政策,加強農業技術指導,努力使彝民增產增收,對彝民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加強勞務輸出等等,不一而足。
④努力在彝區推廣漢語教學,使廣大彝區的學生能聽懂漢語,會說漢語。
我相信采取了這樣的措施以后,彝民能夠和其他民族的人進行更好的交流,彝民脫貧致富的日子會指日可待的。
【第5句】:感言。
生活在彝區的人民實屬不幸。
這既有客觀的原因,但也有主觀的原因。
我相信廣大彝民在不斷地提升自我后,他們會過上幸福生活的。
同時也愿這一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
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
今天,我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動。
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連隊主力和群眾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將敵人引上了絕路————棋盤陀,他們犧牲了自己,保護了他人。
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幾千年來,我國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人物,他們不管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從來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們。
他們不論身處多大的險境中,都在發揚著那舍己為人的精神,這難道不讓人震撼嗎? 憶昔日,幾年前的夏天。
東北松花江流域發生了特大洪災,霎時間,半個松花江流域已被洪水淹沒。
在無數緊急關頭,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在滔滔洪水中,人們用自己的肩膀打起了一條條攔洪大壩,和洪水做著殊死的搏斗;有多少人累到病倒在大堤上,有多少人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一個英雄倒下去,一萬個英雄站起來,廣大軍民迎著困難和危險前進,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
始終牢牢的挺立在滔滔洪水中,洪水高一尺,斗志高一丈,這種不屈不撓,誓死如歸,犧牲自己,保護他人的大無畏氣概,他們是新時代的狼牙山五壯士。
保護著我們全中國的人們。
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學習五壯士不怕犧牲,時刻想著人們的高尚品質。
在學習的道路上,我也要不怕困難,勇于鉆研,一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世紀。
《狼牙山五壯士》讀后感 讀完《狼牙山五壯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樂章. 文中這樣一個片斷令我最感動:五壯士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然后昂首挺胸,邁開大步,相繼跳下懸崖.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喊出了中國人的肺腑之聲.多么偉大的五壯士啊!他們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每當回想起五壯士驚人的壯舉 我就感到非常慚愧.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退卻,有時甚至就放棄了.而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我遇到的這點困難與他們相比算得了什么 再說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為祖國做貢獻呢 我又怎么能對得起先烈們的英靈呢 我羞愧萬分,不斷地責備自己.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壯士的英雄壯舉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他們的英勇事跡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覺,我心中聳立起一座雄偉而莊嚴的豐碑,上面鐫刻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名字: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讓我們永遠記住1941年秋日的這一天吧.狼牙山五壯士向我們展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將光照千秋.
小手拉大手,全家講文明作文500字
“五一”節放假,到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覽 一進安陽地盤走在了人民大,由東向西剛行不遠,路北一座氣勢恢宏新型的建筑躍入我的眼簾,它金碧輝煌,遠遠地看去像是很開闊的一片大地上鋪滿了金子,光芒四射。
隨即喝令停車,這就是我們要參觀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文化歷史名城——安陽市,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博物館。
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專題博物館。
是“十一五”期間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我國第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
我們一行四人隨即下車,漫步走到博物館的正前方。
只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很像是人們在趕廟會。
我拿出手機對準最前面的地面上的牌子進行拍照。
牌子的名字是由江澤題的《中國文字博物館》。
牌子的前面地面上擺滿了鮮花,簇擁著牌匾,更顯得牌匾的靚麗、醒目。
抬眼望去,匾牌的兩側有兩只金黃色的甲骨型的玄鳥。
后面屹立著高大的字坊。
字坊高
【第18句】:8米,寬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
字坊之后是通向展館前的既開闊又整潔的廣場。
廣場兩旁是青銅甲骨片組成的碑林,由中國文物學會青銅修復委員會委員、殷商青銅工藝研究所所長兼總工趙乾民制作的28片極具代表性的青銅甲骨片,隱含了殷商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元素——甲骨文和青銅器。
這批甲骨文精品大都來自《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和《花園莊東地甲骨》,最大尺寸高達
【第1句】:4米、寬0.9米,總重量3噸,青銅甲骨片背面則為這些甲骨卜辭的釋義。
同時,28片向上天卜問吉兇禍福的甲骨片又代表著28星宿,象征人與自然密切相連,是我國古典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體現。
由字坊再向前走,通過中間整潔的廣場,上博物館的臺階。
臺階上有許多個大柱子,我們一行手拉手,三個人還抱不住。
紅色底面上繪有黑色圖案,看上去非常壯觀、氣勢磅礴。
之后我們進入博物館內。
環顧大廳四周,是四塊巨大的白色浮雕,大氣磅礴。
大廳頂部采用穹廬頂的樣式。
北面的浮雕介紹的是中國文字發展簡史,南面的則是一片甲骨驚天下,東面的是中國書法簡史,西面的是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我們乘電梯到二樓,開始細細地參觀并品味著中國文字從甲骨文到現代簡體文字的全過程,不覺已是三個多小時,大飽了眼福。
再看看表,已是下午一點多,腸胃已經多次報警了。
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到餐館安撫腸胃去了。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一座全面反映、專題研究中國各民族文字、文字歷史、文字文明的專題博物館。
它薈萃了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講解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征和演化歷程,反映中華文明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
這對進一步提高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展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起著重要的作用。
將對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傳承和保護、研究和發揚產生深遠影響。
這一次的參觀,增長了很多知識。
中國的文字有著很悠久的歷史,這里蘊含著勞動人民的辛勤汗水,也展示了中華民族先祖們的智慧。
中國文字所獨具有的魅力會使這座氣勢恢宏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將對中國以至于全世界具有很深遠的影響,會對弘揚民族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學習安全知識的感想》500字
安全第一這句話人們經常會說,但真正做到卻有點困難,學了安全教育這個專題之后,使我感受 頗深,如果做任何工作不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做好安全工作真是太重要了, 作為一名班主任以后我要對學生加強安全方面的教育,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在交通方面我要教育我 的學生過馬路要小心要遵守交通規則,在飲食方面教育學生不要吃變質的食物,多給學生灌輸防震防溺 水等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安全教育利在當今,功澤后世,尤其是在現在,絕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稍一疏忽孩子出了 安全問題,將會給家長造成永久性的創傷,希望社會家庭學校要從細節做起,讓每個家庭和諧美滿,讓 整個社會和諧發展。
作文,介紹關于寶雞特產的作文,450字左右,最好不要抄襲。
幫幫我吧
我的家鄉寶雞我的家鄉在寶雞,寶雞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山城,四季風景秀麗,不但是衛生先進城市,也是園林綠化城市,是居住和旅游的好地方。
我的家鄉寶雞有許多土特產,有搟面皮,有岐山臊子面,有陜西八大怪之一的鍋盔饃。
這個鍋盔饃你看著像大大的鍋蓋,可是吃起來酥酥脆脆的,味道美極了。
我的家鄉有許多著名的旅游景點,有中華石鼓園,大散關,太白山,炎帝陵等。
石鼓園建有氣勢雄偉的青銅器博物館,這都是從寶雞各地挖掘出土的珍貴文物,所以我們寶雞被稱為“青銅器之鄉”。
我的家鄉也盛產水果,有眉縣的獼猴桃,有扶風的富士蘋果,還有鳳縣的核桃,有一些游客一到這些地方就會找呀找,游完總不忘帶一些土特產送給親朋好友。
家鄉的人民熱情又好客。
你只要到我的家鄉去,好客的人們就會給你獻上美味的水果,帶你吃遍家鄉的小吃,帶你游玩所有的景點,保你來了就不想再回去了。
我的家鄉就是這樣的,我熱愛我的家鄉。
小學生三年級讀書筆記怎么寫
自己挑啦,O(∩_∩)O~學習力行《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
有余力,則學文。
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
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會呢
泛愛眾,而親仁。
有余力,則學文。
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
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學了《弟子規》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對它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其中的 “入則孝” 、“出則悌” 、“謹” 、“信” 、“泛愛眾” 、“親仁” 、“余力學文”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系統,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說的“道德” 。
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我也反復拜讀了蔡禮旭老師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一寶書,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
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
“德”是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背做人的原則。
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倫關系。
它教我們如何修身,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
百善孝為先。
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
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
”這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 《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
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
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
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讀了《弟子規》之后,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
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
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我想起了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若你: 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獲文字; 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獲行為; 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獲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獲人格; 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獲命運。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由于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圣賢的教誨,我甚至叛逆地將一些傳統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我們是驕傲的中華兒女”。
覺得那是一句空口號。
而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
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
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
我們是“禮儀之邦”。
講究禮儀、廣結朋友、謙虛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那么多優秀的品德。
可是為什么有報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漢語寫的“請勿大聲喧嘩”;在泰國皇宮廁所中也要寫上“請便后沖廁”;在美國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寫著“請把垃圾丟在此”......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
這也讓我想起了“馬加爵事件”,為什么一位頭腦聰明,曾經在全國競賽中獲獎的大學生會對曾經譏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
其中有一位室友因為曾經主動幫助馬加爵盛過一回飯而幸免遇難。
這引起了社會上對于青少年道德問題的廣泛討論與關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彌補上。
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后,不會因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敗。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
其中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
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
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愿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
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后,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
其實,這么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
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
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哪里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
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范。
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范的意思。
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
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
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
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上一篇:31年春茗主題口號集合6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