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諺)比喻早知道后果嚴重,當初就不該貿然行事。
【第2句】:【蘆席夾囤——隨方就圓】(歇)蘆席:用蘆篾編成的席子,一般為方形。囤:用席子等圍成的盛糧用具,圓形。本指用方形的東西去遷就圓的,轉喻順應當時的情勢或按照別人的意志說話、做事。
【第3句】:【除了靈山別有佛】(諺)靈山:靈鷲山,佛祖圣地,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居住。比喻凡事不可只認一條死理,要能夠靈活變通。 也作“除去靈山別有廟”。
【第4句】:【廳上一呼,階下百諾】見“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5句】:【官差吏差,來人不差】(諺)差:差錯,錯誤。不論官吏有什么差錯,被官吏派來辦事的人沒有差錯。指上層策劃的人負有責任,被派的人不擔責任。 也作“官錯吏錯,來人不錯”。
【第6句】:【只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7句】:【牛鼻子穿環——讓人家牽著走】(歇)指自己沒主見,完全聽從別人。也指受制于人,只能任人擺布。 也作“牛穿鼻子——任人牽”。
【第8句】:【當家人,惡水缸】(諺)惡水缸:盛污水的缸子。掌管家事的人就像個盛污水的缸子,無論什么臟污都有可能往里傾倒。指當家人往往受累又受怨,只有默默承受。
【第9句】:【矮子肚里疙瘩多】(諺)指身材短小的人心里的算計往往比常人多。 也作矮子心內三把刀。 矮子多心。
【第10句】: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名之草。
【第11句】:【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三七二十一”,意為不分青紅皂白,不管是非曲直,什么也不管不顧的蠻干行為。它源自戰國蘇秦。 戰國時期,蘇秦主張合縱抗秦,張儀主張連橫事秦。一次,蘇秦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見了齊宣王,對他進行游說抗秦。齊宣王猶豫不決,說齊國的兵力不足。蘇秦說,都城臨淄有七萬戶,我私自計算了一下,每戶按三個男子服役,這就是三七二十一萬兵,抗秦的兵源,用不著再往別處征兵,僅臨淄一城便綽綽有余了。蘇秦確實是個游說家,后來竟掛六國相印,聯合抗秦。蘇秦的這個算法,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全城不能達到每戶都出三個男子當兵,有的人家只有女孩沒有男孩。即使有男子,也不一定都能從軍,因為還有老、幼、病殘在內。所以蘇秦的計算是即興蒙一下齊宣王,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叫忽悠人,達到說服對方,鼓舞對方,使對方不再悲觀失望,看到光明的前途,達到出兵抗秦的目的。 后來,人們把蘇秦的話概括為“不管三七二十一”,作為譏諷的貶義詞來相傳,并且在含義上有所擴展,形成了一味蠻干、愣頭青的同義語。
【第12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見“不躓于山,而躓于垤”。
【第13句】:【多兒多女多冤家】(諺)生的兒女多了,就像還不完的債一樣遭災受罪。指多生不如少生,少生不如優生。
【第14句】:【哈密瓜】“哈密瓜”外形金黃燦燦,肉質豐厚,芬芳誘人,香甜滿口,揚名四海。新疆正好有個地方叫哈密,所以人們以為哈密瓜的故鄉在哈密。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哈密瓜的故鄉可不是哈密。 哈密瓜的種植歷史超過千年,它的故鄉確實在新疆,但不是哈密,而是鄯善。鄯善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綠水環繞,晝夜溫差大,極適合甜瓜生長。鄯善瓜之所以變成哈密瓜,源于人們張冠李戴的誤傳。 清代時,康熙皇帝封賞統治哈密的額貝都拉為哈密王。額貝都拉對清廷賜予他封號感激涕零,他親自率領一個使團前來京城,以叩謝皇帝賜予的榮耀。出發前,特意從鄯善帶了一大批鄯善甜瓜,當做送給皇帝的貢品。因為古代交通不便,那么遙遠帶來的瓜果自然非常珍貴,這種瓜果從來沒有在京城出現過??滴醯鄣谝淮纬咱飞铺鸸希杏X芳香撲鼻,味甘如蜜,于是贊不絕口,龍顏大悅。便問大臣:“這瓜享何貴名,產于何地?”大臣們從來沒見過這種瓜,哪里知道它的名稱呢。有一個大臣靈機一動,立刻回復皇帝說:“這瓜是哈密王上貢的,就是哈密瓜了?!弊源酥?,鄯善甜瓜便更名改姓,變成了“哈密瓜”。
【第15句】:【橫下一條心】(慣)指下了非常大的決心。 也作“橫下心”。
【第16句】:【見縫子就鉆】(慣)比喻利用一切可乘之機進行鉆營活動。 也作“見縫兒就鉆,見洞兒就入”。
【第17句】:【好郎沒好妻,瘌痢配花枝】(諺)郎:男子。瘌?。狐S癬,長滿黃癬的頭,形容形象丑陋??∶赖哪凶尤⒉坏綃善蓿舐哪凶悠渖厦琅?。指男女婚配往往不相稱。 也作好漢無好妻,賴漢娶嬌枝。 好漢無好妻,賴漢娶仙女。
【第18句】:【臘月生的,凍手凍腳】 釋義:臘月天冷,凍手、腳?!皟觥迸c“動”諧音。比喻人手腳不老實,好動。 例句:我對耿大田說:“你這個人,臘月生的,怎么老是凍(動)手凍(動)腳呢?”
【第19句】:【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 釋義:比喻集體富了,個人也就多得。 例句:彎彎繞希望有個人出頭露面,能夠鉗住蕭長春,多報點產量,多分點麥子。不論怎么一個方法,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彎彎繞的要求僅僅是這個。
【第20句】:【萬夫不當之勇】(慣)萬夫:萬人,泛指眾多的人。當:抵擋,阻擋。形容人武藝高強,極其勇猛。
【第21句】:【三十六計走為上】此語指事態無法挽回,別無妙計,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白邽樯稀贝_實是三十六計之一,排在最后一計。那么,是誰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組合成一句俗語呢? 據《南史·王敬則傳》,南朝齊代,明帝蕭鸞病情嚴重,生命垂危,輔國將軍王敬則趁機謀反。明帝的二兒子蕭寶卷當時正在東宮議事,派人上屋觀望,見征虜亭大火沖天,王敬則大兵將至,蕭寶卷嚇得趕緊收拾行裝準備逃走。有人報告了王敬則,王敬則自言自語,像是對著明帝父子說:“過去檀道濟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就讓你們父子趕快逃命去吧!”看來王敬則雖然謀反,但沒把事做絕。
【第22句】:【傻公子,好奉承】(諺)愚蠢的公子少爺,最愛聽向他吹捧討好的話。指凡是愛好人們奉承的人,實質上都屬傻公子之流。
【第23句】:【此可忍,孰不可忍】 釋義:此:這,這個。“此可忍”又作“是可忍”。孰:什么,哪個。這如果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指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 例句:到現在,竟自屈膝自卑,叫外來的居上,此可忍,孰不可忍!
【第24句】:【百人之堡,干人不能攻】 釋義:堡:城堡。一百人防守的城堡,一千人也難攻下。比喻地理形勢的重要。 例句: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勢便也。
【第25句】:【防人之心不可無】(諺)防范別人傷害自己的心不可沒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總要經常保持。 也作防賊之心不可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26句】:【沒有好果子吃】(慣)比喻沒有好的結果。
【第27句】:【強賓不壓主】(諺)賓:客方。指客方的聲望再大,勢力再強,也不得壓倒主方。用在交戰中的同盟者之間的常語。
【第28句】:【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 釋義:車、馬、炮、士、相、將:都是象棋棋子名稱。比喻人雖多,卻都無能、無用,連一個人都保護不住。 例句:唉,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但過了一段時間,他那緊張的心理漸漸松弛了,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抓了幾個人嘛。
【第29句】:【打獵的不說魚網,賣騾馬的不說豬羊】(諺)指各行各業的人不會談論與本行業無關的話。
【第30句】:【磨磚砌的喉嚨——又光又滑】(歇)喉嚨像用磨磚砌成似的很光滑。形容食物吞咽得很快。
【第31句】:【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諺)指天降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惹的罪孽,無法逃脫。
【第32句】:【黃貍黑貍,得鼠者雄】(諺)貍:貍貓。不論是黃色的貓還是黑色的貓,哪個能捉住老鼠,哪個就是好貓。比喻用人只求有實際的辦事能力,其他可以不論。 也作黑貓白貓,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 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第33句】:【錢到公事辦,火到豬頭爛】見“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
【第34句】:【八哥嘴巴毒蛇心】 釋義:比喻嘴上說得好聽,心地狠毒。 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裝來調解講和,但正是讓敵人跟來殺我們。
【第35句】:【偷食貓兒性不改】 釋義:比喻惡性難改。 例句:常言道:偷食貓兒性不改。他在外邊放蕩慣了,看在家中,猶如牢獄一般,哪里坐立得住。
【第36句】:【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見“千里相送,歸于一別”。
【第37句】:【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爵祿,何處買青春】(諺)駿馬、美人、爵祿,都可用金錢買到,惟獨人的青春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 指青春是人生最可寶貴的。
【第38句】:【想當然】“想當然”指做事沒有根據,不加考證,只憑主觀想象。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太普遍了。 “想當然”源自《后漢書·孔融傳》。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共爭天下。 有一次,曹操打了勝仗,長子曹丕私自將袁紹的兒媳甄氏納為妾??兹诼犝f后寫信給曹操,提到武王曾把紂王的妃子賜給弟弟周公旦。曹操沒有領會到孔融是在諷刺自己,便問此事出自何典,孔融隨口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币馑际且越裰拢肫甬斈?。名人一句話,形成一個詞。 楷?!翱!敝赴駱印⒛7?。“楷?!币辉~源于兩種樹木,據《資治通鑒》卷五十五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北宋人陳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為楷模?!?/p>
【第39句】:【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 釋義:鵪鶉:一種小烏,也叫鶉,雄性好斗。比喻人失利后,完全喪失了戰斗力。 例句:“是啊,打敗的鵪鶉斗敗的雞,這家伙上不了陣勢?!崩厦弦哺胶偷?。
【第40句】:【賊不打三年自招】(諺)指盜賊作案后隔的時間長了,即使不經官府拷問,也會有意無意說出來。也泛指人做了錯事或丑事,久后就會自我招認。
【第41句】:【高樓一席酒,窮漢半年糧】見“富家一席酒,貧漢一年糧”。
【第42句】:【刀傷好治,舌傷難醫】(諺)受了刀傷還容易治好,受人惡語所引起的精神創傷卻很難平復。指惡毒的誹謗對人的傷害最大。
【第43句】:【吃得筵席打得柴】(慣)既能在宴席上做賓客,又能到深山里當樵夫。指人既能過富日子,也耐得了貧苦。
【第44句】:【扣屎盆子】(慣)指無中生有地陷害人,損害其名譽。
【第45句】:【水淺藏不住魚】 釋義:比喻條件不好,無法躲藏。 例句:我們這里就沒有這個條件,除了平原就是丘陵,丘陵雖說也有點用,到底水淺藏不住魚。
【第46句】:【燒野火】(慣)指到處告狀、說壞話。
【第47句】:【鋸倒樹兒捉老鸛】(慣)比喻死板教條,不靈活,不知變通。
【第48句】:【把死馬當活馬治】 釋義:比喻在絕望的情況下,盡最后的努力來挽救,寄希望于萬一。 例句:忠大伯上下打量了一下,看他不像個起眼的人物。可是大火燒著眉毛,只好把死馬當活馬治,立刻請他喝酒吃飯。
【第49句】:【天睛總有天雨時】(諺)天氣不可能總是晴的,總會有下雨的時候。 比喻得意中不免會有失意,順利中要謹防出現挫折。
【第50句】:【感冒】“感冒”也叫傷風,是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它看似是個現代醫學流行詞,其實古已有之,它源自宋代。 宋代的最高學府是太學,隸屬于國子監,負責招收官民子弟學習經典。 太學有嚴格的考核升級制度和管理規定,凡是太學生有特殊情況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請假薄上登記。這個請假薄的封皮上,常按慣例寫上“感風”二字,因此被稱為“感風”簿。“感風”是醫學詞,感風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風寒的侵襲,造成身體不適。 太學生畢業后通常會成為學者或官員,因此“感風”這個請假的理由也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官場。例如,宋時的館閣有規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員值宿,也就是值夜班,這是個很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員們常以“感風”、“感冒”、“傷風”為由請假。 到了清代,“感冒”更受官員們的青睞,是官員請假時最常用的托辭。再后來,感冒被大眾廣泛認可,成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
【第51句】:【飯{咼吊起來當鐘打】 釋義:形容鍋空著,沒有飯吃。 例句:從前咱打會走路那天起,就下田翻泥巴:起半夜,爬五更,一年累到頭,未了還是飯鍋吊起來當鐘打,家無一顆糧。
【第52句】:【狗窩里落不下剩饅頭】 釋義:比喻人貪婪,有便宜必貪。 例句:舍不得羊羔,逮不住狼;舍不得姑娘,能逮住和尚?這常二光是狗窩里落不下剩饅頭的人,他能不就范?
【第53句】:【矮半截】(慣)個子比別人矮一半。比喻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差。 也作矮一頭。 矮三分。 矮幾分。
【第54句】:【鑼鼓長了無好戲】(諺)鑼鼓:鑼和鼓,兩種打擊樂器,常在正戲開演之前敲打一陣。指鑼鼓敲打的時間長了,是為正戲的演出拖延時間,正戲準定不會好。比喻時間拖得長了,事情就辦不好。
【第55句】:【窮嫌富不愛】(慣)形容東西沒有價值,誰都不喜歡。 也作“窮嫌富不要”。
【第56句】:【成大事不記小仇】 釋義:要成就大事業,就不能在小事上計較。 例句:“他的左右人都巴不得一下子攻破城市,替他報仇。……他說,成大事不記小仇。”
【第57句】:【追星族】“追星族”指對明星崇拜到迷戀程度的人們。時下,追星族成群、跟風??纯床堂鳌⒐_、趙麗蓉的小品《追星族》就完全明白什么叫追星族了。 “追星族”一詞,起源于1974年至1976年之間的臺灣地區。當時的媒體,把追隨著名歌星鳳飛飛的一群青少年,稱為“追星族”。這些青少年,為了追星,常常逃課、曠工,鳳飛飛到哪里演唱,他(她)們就跟隨到那里,給鳳飛飛吶喊、造勢。這種追逐明星的人群就被媒體稱為“追星族”?,F在,他們又有了一個新名詞——粉絲。
【第58句】:【借梯子下樓】(慣)比喻利用機會擺脫困境。 也作借梯子下臺。 借臺階下去。
【第59句】:【一石激起千層浪】(慣)比喻某種言論或行動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反響。
【第60句】: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
【第61句】:【鉆空子】(慣)比喻利用某種漏洞,進行對已有利的活動。
【第62句】:【公雞頭上一塊肉——大小是個冠】(歇)冠:雞冠,諧“官”。指不管職位高低,總還是個官。
【第63句】:【揚州雖好,不是久戀之鄉】見“長安雖好,不是久戀之鄉”。
【第64句】:【脖子枕在刀刃上】(慣)指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第65句】:【窮灶門,富水缸】(諺)灶門:燒鍋灶的火口。灶門口要少積柴火,以免引起火災;水缸里要經常放滿水,以備滅火。指在容易發生火災的地方,要有高度的防范。
【第66句】:【大簍灑油,滿地撿芝麻】(慣)l比喻大處浪費,卻在小處節省。 2比喻大事不在乎,卻注意小事。 也作大缸里打翻了油,沿路兒拾芝麻。 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
【第67句】:【吃了秤砣——鐵了心】(歇)本指心變成鐵打的,轉指人拿定了主意,下定了決心。 也作“吞下秤砣——鐵了心”。
【第68句】:【丑話說在頭里】 釋義:把不好聽的話說在事前。 例句:“不!”花四季沉著臉,“萬事一個理兒,丑話說在頭里,免得日后鬧一脖子狗蠅,翻臉無情不香甜?!?/p>
【第69句】:【和尚跟著月亮走——借光】(歇)光:本指光亮,轉喻好處。指憑借某人或某事得到好處。 也作“和尚跟著月亮走——沾光”。
【第70句】:生人不生膽,力大也枉然。
【第71句】:【千年紙墨會說話】 釋義:紙墨:指文據契約。指文據契約時間再長也能作為憑證。 例句:他一想,“不成,賬上還欠支了四斗米,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得寫個文約落住一筆?!庇忠幌耄骸翱湛跓o憑,有字據為證,你不識字,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可以請旁人給念念聽聽?!?/p>
【第72句】:【敬酒不吃吃罰酒】(慣)比喻對別人好言相勸或抬舉不理睬,被逼迫或受到懲罰時才肯答應。 也作賞酒不吃吃罰酒。 請酒不吃吃罰酒。
【第73句】:【歪嘴和尚念不出正經】(諺)比喻人由于心術不正或水平太低,會把正確的原意宣講成歪劣的。 也作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經。 歪嘴和尚念歪經。
【第74句】:【事不三思,終有后悔】(諺)三思:反復多次思考。指人如果遇事不能反復思考,輕率地作出決定,最后就會懊悔莫及。 也作事不三思,必有后悔。 事不三思,忙中有錯。 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第75句】:【張公帽兒李公戴】(慣)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 也作“張冠李戴”。
【第76句】:【響鼓偏用重槌敲】(諺)響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發出更亮的響聲。比喻對德才兼優的青年,更應加強教育,以造就成出類拔萃的人才。 也作響鼓還須重錘敲。 響鼓離不開重槌。
【第77句】:【鈍刀子割肉】 釋義:比喻做事不干脆,不痛快。 例句:疲疲沓沓的工作作風,拖拖拉拉的工作效率,豈不也是用“鈍刀子割肉”。
【第78句】:【官官相衛】(諺)舊指當官的為了各自的私利,往往互相包庇、袒護。 也作“官官相護”。
【第79句】:生命的幸福在身體,身體的強壯在健康。
【第80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歇)姜太公:太公望呂尚的俗稱,字子牙,傳說曾于渭水邊用無餌的直鉤在離水面三尺之上釣魚,說:“負命者上鉤來!”比喻心甘情愿去做某事。也指心甘情愿落入圈套。 也作姜太公穩坐釣魚臺——愿者上鉤。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81句】:【你嫌我的臉黑,我嫌你的腳大】(慣)比喻互相嫌棄,互不買賬。
【第82句】:【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釋義:別人求自己容易,自己求別人困難。 例句:桂遷恐怕又說,慌忙道:“足下來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間之,為吾之羞也?!闭f罷,先立起身來,施還只得告辭道:“暫別臺顏,來日再來奉候。”桂遷送至門外,舉手而退。正是: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第83句】:【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釋義:比喻接近什么,對什么就熟悉?!敖阶R鳥音”又作“靠山知鳥音”。 例句:俗話都有得說啦,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你摸得多了,也就自然知道它們的脾性了。
【第84句】:【吐了舍不得,咽了怕撐著】(慣)比喻做事遲疑,拿不定主意。
【第85句】:【打著燈籠沒處找】 釋義:說明難得,少有。 例句:“你再要娶這么一個媳婦兒,……只怕打著燈籠兒也沒處找去?!?/p>
【第86句】:【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見“話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
【第87句】:【人非草木,誰能無情】(諺)人不是花草樹木,誰能沒有感情?指人都是有感情的。 也作人非草木,豈能無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人非草木,焉能無情。
【第88句】:【箭在弦上,話在嘴邊】(慣)指事情到了不能不說出來的時候。
【第89句】:【軟刀子割頭不覺死】(諺)指使陰謀、設圈套去暗害人,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死去。 也作軟刀殺人不見血。 軟刀子割頭不覺疼。
【第90句】:【把眼淚往肚里咽】 釋義:有苦說不出來或不愿說出來。 例句:為了不影響大家的情緒,她裝著若無其事,把淚水往肚里咽,只是在眼前無人時,才咬著嘴唇無聲地哭一陣。
【第91句】:【亂點鴛鴦譜】(慣)《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描寫,喬太守不了解情況,憑自己的主觀錯判了三對姻緣,歪打正著,成全了三對美滿夫妻。比喻胡亂為人搭配婚姻。也指不根據情況瞎安排事情。 也作“亂點鴛鴦”。
【第92句】:【餓死不吃瞪眼食】(諺)瞪眼食:瞪著鄙視的眼睛給人吃的飯。寧肯餓死,也不吃別人瞪眼施舍的食物。指寧可不要命,也不能舍棄人格。
【第93句】:【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見“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第94句】:【壺中無酒難留客】(諺)沒有酒肴招待,就難以留住客人。比喻沒有必要的物質條件,就吸引不住想要得到的人才。
【第95句】:【紡車頭上出黃金】 釋義:紡車頭上能生出黃金來。比喻辛勤勞動可以致富。 例句:紡車頭上出黃金。皆由車出。
【第96句】:【搽胭脂抹粉】(慣)胭脂:一種紅色的化妝品,常涂在兩頰或嘴唇上。粉:化妝用的細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妝品化妝,比喻掩飾缺點、錯誤或罪行。
【第97句】:【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銹】(諺)比喻人必須經常運動,才能保持健康。
【第98句】:【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諺)指在家生活靠父母操心,出門辦事靠朋友幫忙照應。 也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家投爹娘,出門投朋友。
【第99句】:【玻璃人兒——透極了】(歇)本指極其透明,轉以形容人非常聰明伶俐。
上一篇:名人名句【13811】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