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恒唯法師:不要認為活著是一場累,也不要認為自己被命運拋棄,不過就是生活里多了一些變幻不定,也不必要從內心去抵觸,有一種痛得要命叫做生命,更有一種活的從容叫人生。
【第2句】:執著其實是一種負擔,甚至是一種苦楚,計較得太多就成了一種羈絆,迷失太久便成了一種痛苦。放棄,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讓我們以豁達的心去面對生活。
【第3句】:欲人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后能人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文殊說般若經》
【第4句】: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商賈販賣不輸官稅,盜棄去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國制,是優婆塞得失意罪。《優婆塞戒經》卷三,凈戒品
【第5句】: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為他人著想的一種境界,也是修煉人徹底放棄情欲之后所產生的純凈善念。慈悲之光威力無比,它能融化人世間一切不善的物質,照亮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
【第6句】:【禪心佛語】快樂不是別人可以給我們的,而是要由我們自己來解脫,自己來超越。想要得到快樂,就不要太過敏;太過敏的人,對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條繩子綁住自己一樣,真是自找麻煩。
【第7句】:人活一世,誰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我們在付出的同時,也收獲著一份助人后的快樂。人與人之間互贈“玫瑰”,為大家的生活都平添了諸多快樂。這時,我們與其說是手留余香,倒不如說是“心有余樂”。
【第8句】:【哲理禪語】佛陀拈花,迦葉微笑。那手中的蓮花只對那些活在當下的人而言才是真實的。如果你不回到目前此刻,對你來說,這朵花實不存在。與痛苦接觸并不是要迷失于痛苦中,生命雖然是充滿苦惱,但也同時滿載奇珍。
【第9句】: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住初禪。滅覺觀,內凈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住第二禪。離喜住舍,。能舍有念受樂,住第三禪。。不苦不樂,舍念清凈,住第四禪。《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10句】: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不過是時間的累積。要生存,就必須要有危機意識。假如你讓當下的時光白白流逝,就等于縮短了一天的生命。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須先把握現在。每天一個人保持只爭朝夕的精神,其生命才會流光溢彩。
【第11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友誼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友誼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希望;友誼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獨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第12句】:識事務者為俊杰,知進退者是丈夫。莫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人有弄巧成拙,事有轉敗為功。天若有情天亦老,地若無恨地當平。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鄉中水。
【第13句】:【禪心佛語】人生這一場歷練,不是一場恩怨的償還,更不是一場自我的狹隘的折磨,那些看開的看不開的,總是要擔待,心地在方寸之間,心態要超然物外。
【第14句】:【佛心禪語】聽佛的話,能做到的盡量去做到,如果做錯的,要反省,好好地懺悔。學戒就是讓我們懂得生慚愧心,好好地給我們自己一個鼓勵吧。——如瑞法師
【第15句】:【佛心禪語】作為一個領導,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績,身邊必須有一大批為自己能撐得起腰桿子的賢才,為自己死心踏地而賣命的志士,同時還要不斷修養自己的德行,德行越高,懂得越多,事業才會越順利。
【第16句】:【禪心佛語】可憐的眾生啊。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展現自我,在滿足自我的欲望的需求,但并沒有見到自己,甚至離自己越來越遠了啊。
【第17句】:【圣經文案】231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10:41-42)
【第18句】:心靈禪語: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完善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能夠超越越來越多的凡俗瑣事。超越了,也就看淡了,看淡了,煩惱痛苦也就沒了。但人生最大的善果,不是從瑣碎的人事中超脫出來,而是超越自己的狹隘和無知。
【第19句】:【禪心佛語】即使是重大惡業,如有足夠懺悔的時間——壽長,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業即輕受而成為不定業。
【第20句】: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處,讓散亂的心集中在一點上。“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心能夠在一點上,妄想就少了。
【第21句】:智慧多聞者,非不覺諸受,若于苦樂受,分別諦明了,當知堅固事,凡夫有升降。于樂不染著,于苦不傾動,知受不受生,依于貪恚覺,斷除斯等已,其心善解脫。《雜阿含經》卷三十七,第1029經
【第22句】:【禪心佛語】人生怎么活,遇傷療傷,逢山看山,生活是一場自我的鼓勵,不放棄對命運的信念,去努力創造那些讓生活以各種幸福的方式存在的條件,學會忽略甚至忘記那些給生活帶來障礙的無明,歲月如梭已如此,欲去煩惱莫待老。
【第23句】:【禪語人生】修凈土法門,如果你能夠悟到清凈自性,就是實相念佛;去,就是法身,是大菩薩—你的果報就是大菩薩;去,就是常寂光凈土。
【第24句】:【禪語人生】心靈的成長是指能夠勇敢面對自己過不去的坎,在一切境界中能以善意去面對,而不是為自己的不作為、不守規矩、逃避境界找借口。
【第25句】:【禪語人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因為顏回懂得生活的藝術,故能終生不為外物所累。
【第26句】:浮躁,是輕浮急躁的意思,是造成人們做事的目的與結果不一致的常見原因。心浮氣躁的人做起事來一味追求速度,既無準備,也無計劃,恨不能一日千里、一蹴而就,結果往往遭遇挫折和失敗,由此給自己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和煩惱。
【第27句】:現在的社會愈來愈發達,物質生活也漸漸奢侈浮華,但是,很多人卻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苦痛倍增。這是為什么呢?是精神生活的缺失抑或是受錮于現實生活的無奈?于是很多人試圖通過修行和學禪來明白這些問題。
【第28句】:【禪語人生】我們以善法之水,除去身穢心垢,內在熱惱頓歇,身心寂靜和適。不寒不熱時,今夕橫塘自碧,田田幽香,飛入素月小窗。
【第29句】:【禪心佛語】承擔得起步伐,才能看到那生命高峰上的光明凈潔的太陽,照在了一泓清泉的綠蔭下,層次分明,美麗如畫。
【第30句】:會理財何等為守護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谷,方便所得,自手執作,如法而得,能極守護,不令王、賊、水、火劫奪、漂沒令失。《雜阿含經》卷四,第91經
【第31句】:【讓人靜心的禪語】努力生存在紅塵中,卻能無所謂得失,盡力存于世俗里,卻懂得釋懷恩怨,攜一顆寬容淡定、堅強豁達的心,走一路人生,淡看風雨、笑傲紅塵,時刻盡享美好,處處感知快樂和幸福,人生無怨無悔。
【第32句】:或問:“師父,修行和修養有什么不同?”師言:“修行就是修心養性。每個人的習氣不同,佛性卻是一樣的,修行就是要好好保持這分善良的本性。所以,修行也就是修養。”
【第33句】:【經典禪語】漸漸懂得:成熟,是無言的微笑,是簡單的情懷,是清凈的心智。所謂成熟,只不過是學會了隱藏,屏蔽了傷心事,懂得什么時候痛而不言,什么時候笑而不語。
【第34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培養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養來的才是真的。爭只能與時日爭,爭善、爭美,不可去爭本不該擁有的人或物。
【第35句】:如果一段感情讓你變成瘋子,那么就是愛錯了。如果一種愛情讓你變傻子,那就是愛對了。壞的愛情使人死去活來,而好的愛情只會讓人變的更優秀。不要愛到精疲力竭,而要愛到沒心沒肺。
【第36句】:佛與禪,既出世又入世。并不要求拘于形式,死讀經書。佛教主張的四大皆空,清心禁欲,只是修行的方式,并不是修行的目的,否則佛教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普度眾生。
【第37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要發現自己。發現自己要從一點一滴開始,發現自己的能量,發現自己有無限的創造力,發現自己有無量無邊的神通妙用。
【第38句】:【禪語人生】只要是因緣所生法,它就是無常的。無常,無就是沒有,常就是不變,無常是說沒有不變的,它在變的。所以房子有成住壞空,我們人也有悲歡離合的。
【第39句】:恒唯法師:不是生活虧待了誰,那許多無聊的煩惱,來自于繁忙的困惑,和對自己不客觀的期望值,不要把自己活成一場誤讀的追逐,或者是一場奢望的漂浮,客觀定位生命的坐標,在心態,也在腳下。
【第40句】:多數眾生在愛欲中打轉,苦不堪言;如果眾生能從自私的欲愛中解脫出來,抱著誠與正的心來從事濟世愛人的工作,參加社會的慈善事業,就會離開個人的欲愛,放長情于眾生。
【第41句】:【禪心佛語】惡傳染惡,善傳染善。所以,請你們保持微笑。當我們大家都保持微笑的時候,周圍的世界就像一面明亮的鏡子,也保持著微笑,正對著我們。
【第42句】:正如一位著名人士所說:“財富不是指人能賺多少錢,而是你賺的錢能夠讓你過得有多好。”過得好并不意味著銀行存款多幾個零,也不是生活多么奢侈,而是要過得安寧和滿足。
【第43句】:生命需要用真心演繹,需要盡全力走好每一步,需要用心呵斥,那生命的道路就是美的極致,每朵花都有其獨特的色彩,每顆星都有其光芒的璀燦,每縷清風都會送來涼爽,每滴甘露都會滋潤原野,都會留下不朽的詩篇。
【第44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要表面忙于生活,而要深入了解生命。專心于道,才能夠消滅貪嗔癡,才能夠利于當下利于群生,消滅貪嗔癡才能夠找回智慧感恩的心,當感恩之心生起,則埋怨的心便滅。
【第45句】:【佛心禪語】其實任何一個人離開我們的生活,生活始終都還在繼續。沒有人必須為我們停留。我們也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想清楚了。不會有任何怨言。——《小鎮生活》
【第46句】:【佛心禪語】總之,我們可以不追求大福大貴、大紅大紫,但是我們要追求有尊嚴、受尊重的活著。只要我們能心情愉悅的度過每一天,才不枉自己到世上來周游這一圈。
【第47句】: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癡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越想越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地獄,也可以想出天堂。
【第48句】:【佛語禪心】【第1句】: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第2句】:萬法緣生,皆系緣分。緣起即滅,緣生已空。【第3句】: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第4句】:握緊拳頭,你的手里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第5句】: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第49句】:只有知曉了人生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高峰,它們就矗立在那里,但不是要讓我們奮力去征服的,而是要我們心懷敬意地仰望的,我們才能從容不迫地取舍,才能如云卷云舒般自然進退,才能品味到生命真正的要義。
【第50句】:【禪心佛語】沒有固定的規則就是永恒的規則,自然界變化無常,人世間瞬息萬端,只有不拘泥于過去,才能活得更好。
【第51句】:【圣經文案】32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第52句】:【禪心佛語】人的一切快樂,都是從利益他人中產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為自己而引起的。你若能明白這一點,并試著去慢慢改變,其實得到幸福很快,并且很長久。
【第53句】:【禪心佛語】挫折自己的銳氣,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斂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顯得太特殊,即所謂和光同塵,韜光養德。
【第54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勿以小人之心,亮度君子之腹。民為衣食父母,官是人民公仆。放開肚皮吃飯,抖起精神讀書。
【第55句】:【圣經文案】487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壹4:10)
【第56句】:【禪語人生】直下承擔,我就是佛,我要發菩提心,但是無菩提心相,無相,為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無菩提心可得,發而無發,無發而發,是名菩提心。
【第57句】: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問題,就能在做事情時找到峰回路轉的契機,同時贏得一片新酌天地。無論是誰,一生中都不可能不遭遇絲毫挫折,當我們遭遇負面力量時,就要努力將負能力變為正能力,這樣才能更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標。
【第58句】:【禪心佛語】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饑餓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爭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回猶如針之尖,何時亦無有安樂。
【第59句】:【禪心佛語】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為善必昌,若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殃盡定昌;為惡必殃,若為惡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昌盡定殃。
【第60句】:顯大機,明大用,得夫俱表,是非杳忘。絕塵絕亦,透聲透色。重重無盡,事事圓融。——《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61句】:【禪心佛語】人世短暫,處于物欲橫流的俗世,亂花漸漸迷人眼,到后來發現只不過是鏡花水月。所以人之私欲無窮,人之大愿也可無盡。但求莫將欲望當理想,莫把世故做成熟,在平凡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
【第62句】:【禪語人生】在這苦樂交織的事件中我們無奈地發現,生命有樂更有苦,我們很難去平衡快樂與痛苦。就如一個人只有一個心藏,卻有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當你快樂時,不要笑得太大聲,不然會吵醒旁邊的悲傷。
【第63句】:是否當真已然注定,你必是我命里不得善終的劫數,于我的青春明媚里出現,擾亂原本一池寂靜心事,吹奏哀嘆調子,揚起嘴角嫵媚凌人的弧度,不管宿命如何,我只愿,于無怨,無忿。
【第64句】:揚善懲惡,雖是老幼皆知極為平常的道理,但80歲老翁歷經年久,也未必能做到。對身為地方長官的白居易來說,知道這個道理尤為重要。
【第65句】:【圣經文案】432因為我們沒有帶什么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7-8)
【第66句】:【禪語人生】真理是洞徹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眾生,是不分冤親、不分種族、不分國界,落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第67句】:當一個過客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期待安全感或追尋永恒的快樂是極其愚蠢的。人為了一絲快樂而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獲得永久的快樂就必須放棄易逝的享樂;若人要結束痛苦,須將私心連根拔除,并學習惜福。
【第68句】:【禪心佛語】對一切眾生要有博愛的心,博愛的心就是菩薩心,放下自私和自愛的心,重視別人,熱愛別人、慈愛別人,為別人可以失去生命的愛就是博大的愛。
【第69句】:【禪心佛語】沉默是積蓄待發。人們常為成功者鼓掌喝彩,卻不知他們甘于沉寂、甘于緘默的精神。正所謂大器晚成,大音希聲,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是也。
【第70句】:在生命的千變萬化之中,沒有未來,也沒有過去,只有“現在”。能夠把握住現在,同時也能掌握過去和未來,這就是生命。——海濤法師
【第71句】:【禪語人生】偉大的人總是想辦法改變環境,能干的人總是處處利用環境,凡夫總是說服自己適應環境,庸人總是抱怨環境。
【第72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孔子認為領導者自身行為端正,不發布命令,下面也會進展順利,如果領導者的行為不端正,即使發布了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
【第73句】:【禪心佛語】禪修時,內心若起現粗大的昏沉掉舉,發現之時應采用剖析調伏妄念進行對治,如觀想上師瑜伽皈依境、念誦蓮花生大師心咒、觀共同外前行、四無量心等。
【第74句】: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夫身心方寸,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施為舉動,皆是菩提。——《楞伽師資記》
【第75句】:【佛心禪語】做任何事,只要你邁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會逐漸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體的目的地,而且向它邁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第76句】:【禪心佛語】人人都在追求富貴,但只要大家能看清自己因而失去的許多東西,他們應該就會把在用在獲得財富上的精力,用來掙脫財富的束縛。
【第77句】:正信的宗教在于心正,心正則氣盛,氣盛方能自在。迷信就會疑心生暗鬼、問神卜卦,取信于簽詩、筊杯,而無法真正深入教理。
【第78句】:佛家禪語: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里掉下來,每一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因此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第79句】:或有一類凡夫僧,戒品不全生正見,贊嘆一乘微妙法,隨犯隨悔障消除。為諸眾生成佛因,如是凡夫亦僧寶。《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
【第80句】:【心靈禪語】生活不是一場疲于奔命,更不是一場盲目的追逐,雖然飽嘗生活的艱辛,嘆息什么,遺憾什么,如果順暢,那么感謝,如果曲折,那么感謝。人生就是一個給心找到一個安歇的地方,這就是命運的超脫和灑脫。
【第81句】:報恩田者,所謂父母、師長、和上。功德田者,從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貧窮田者,一切窮苦困厄之人。。眾僧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優婆塞戒經》卷四,供養三寶品
【第82句】:四時不暫停,命亦日夜盡,壯年不久住,恐怖死來至。見于死生苦,而生大怖畏,舍世五欲樂,當求于寂滅。《別譯雜阿含經》卷八
【第83句】:【頓悟人生的禪語】品一盞茶茗,聽一曲琴音,就是一段光陰;吟一首小詩,念一段過往,就是一抹情懷。天空未留痕跡,鳥兒已經飛過,人生經歷過便無悔,生活依然在繼續,無所謂開端,無所謂終結,時光深處,惟愿歲月靜好。
【第84句】:【一日一禪語】最美的不是生如夏花,而是在時間的長河里,波瀾不驚。走坎坷,歷風雨,坦然面對每一天,讓風雨淺釋歲月美麗;聽花開,看雨落,用一顆純澈的心,感悟流年婉轉,時光變遷;靜待花開,情亦溫暖。
【第85句】:【禪語人生】在因緣法則下,使我們警惕到人生的短暫無常,必須把握“當下”,在有限的生命中,加緊修行,開發內在的美德,才能步入清凈圓滿的道路盡情地發揮生命無限的價值。
【第86句】:【禪語感悟】一次打擊或挫折,可能給你帶來一次新的機遇、一種新的動力,關鍵在于你個人是如何對待、如何把握。德國大文豪歌德有一句名言:“有時,一個人受到厄運的可怕打擊,不管這厄運是來自公眾或個人,倒可能是件好事。”
【第87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公牛頂死小獅子,母獅痛哭流涕。豹子:有多少人為孩子被你們咬死而落淚。禪師:只有自己遭到不幸,才會反省對別人的傷害。
【第88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有兩種感情最偉大、最高尚、最無私、最永恒,一個是父母情,一個是夫妻情。父母情是本能,是自然的,必然的,不需要任何條件。夫妻情是理智,是經歷出來的,磨練出來的,需要兩個人的忠誠、信任和堅守。
【第89句】:【佛言禪語】每一個人出生,都不是空白的,而是帶著無數過去的業種子,有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這些種子遇到緣就會結果,于是構成了苦樂交織的人生。
【第90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無論什么時候,面對生活的紛雜都需保持一份客觀的冷靜,俗話說得好,天塌了有高個頂著,慌里慌張做什么?生命本是一場探索與開拓,那么就一定會遭遇那些未知和驚奇,驚慌失措只會讓自己的生活更沉重。
【第91句】:那個在風中奔跑的少年,那段在湖畔嘯傲的青春,當一切都成為過往,瓦爾登湖依舊在看不見的遠方蕩漾。瓦爾登那份塵世的孤獨,那份心靈的熱鬧,多好!可惜,世上已沒有瓦爾登湖。
【第92句】:那些細微的讓人分不清楚的花種,實際上內在有著很大的差別,我們想種出什么顏色的花,關鍵并不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地澆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決于你播撒什么樣子的種子。
【第93句】: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謙卑何曾致禍,忍默沒個招災,厚積深藏是遠器,輕發小逞乃凡才。
【第94句】:【一禪文案】時光若水,暗香浮動,細品人生的味道,苦澀,甘甜,入醉。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將一切美好安放在心里,以一抹燦然的微笑,在歲月里行走,滋潤生命的漫漫旅程。
【第95句】:用一種分別的心態去觀察生活,其實是為生活埋下了更多的傷害,所有的成見和傷痛,都會像往事一樣散在回憶里,煩惱是什么?那是擁有的不多想的太多,或者理解為,忘了和自己說句道歉,不是生活多么刺眼,而是自己忘記了原諒。
【第96句】:“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就是一種寧靜淡泊地心境。外表的瀟灑只是一道景觀,內心的淡泊才是一種境界。努力讓自己保持一種超然清靜的心境。在那些云卷云舒、風清云淡寧靜的日子,能有一片溫馨淡泊的心境會是多么不易。
【第97句】:【禪語人生】心是什么?是理想、追求、抱負、胸襟、視野和境界。有一等胸襟者,才能成就一等大業;有大境界者,才能建立豐功偉業。很多時候,我們去做一件事,常常缺少的不是知識和能力,而是胸襟、視野和境界。
【第98句】:不要懼怕壓力,它可以墊高你的人生;不要躲避忙碌,它可以燃燒你的希望;不要拒絕寒冷,它可以積蓄你的能量;不要一味愜意,這往往是挫敗的開
【第99句】:【禪語人生】我們將要了脫生死的關鍵時刻,需要依靠上師佛法僧,因為人的力量太單薄,在世間往往身不由己,在大自然的災難中,或人與人之間,人與其他眾生之間,我們沒有辦法抵擋的事情是很多的。
上一篇:花椒小視頻最新摘抄座右銘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