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的名言
顧炎武的名言1
【第1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
【第2句】: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櫻孜?/p>
【第3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第4句】: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鋼為不可缺矣。???——顧炎武
【第5句】: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顧炎武
【第6句】: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櫻孜?/p>
【第7句】:不受曰廉,不污曰潔。蓋無廉則無新不取,無恥則無新不為。不廉其源皆生于無恥也。——顧炎武
【第8句】:官多則亂,將多則亂——顧炎武
【第9句】: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無,而后為之。當明末年,奮欲有所自樹,而迄不得試,窮約以老。然憂天憫人之志,未嘗少衰。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櫻孜?/p>
【第10句】: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櫻孜?/p>
【第11句】: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櫻孜?/p>
【第12句】: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顧炎武
【第13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顧炎武
【第14句】:君子之學,死而后已?!櫻孜?/p>
【第15句】: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顧炎武
【第16句】:犯天下之不韙。——顧炎武
【第17句】: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顧炎武
【第18句】: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春?!櫻孜?/p>
【第19句】: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櫻孜?/p>
【第20句】: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櫻孜?/p>
顧炎武的名言2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人。平生學風嚴謹,學識淵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學、歷史學、哲學、經學、音韻學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經世致用,凡社會風俗,民生利弊,必親歷體察;于地理考證,不完全依賴文字記載,而重視實地調查。
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季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并參加昆山抗清義軍,敗后漫游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于曲沃。學問淵博,于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顧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第1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顧炎武《日知錄》
【第2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第3句】:以興趣始,以毅力終。——顧炎武
【第4句】: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顧炎武《精衛·萬事有不平》
【第5句】: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櫻孜?/p>
【第6句】: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顧炎武
【第7句】: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櫻孜洹额櫻孜湓娺x》
【第8句】:松柏后凋于歲寒,雞鳴不已于風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櫻孜洹度罩洝?/p>
【第9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
【第10句】:文須有益于天下。——顧炎武《日知錄》
【第11句】:人生富貴駒過隙,唯有榮名壽金石?!櫻孜?/p>
【第12句】:官多則亂,將多則亂——顧炎武
【第13句】: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櫻孜?/p>
【第14句】: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撸渚涑?,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顧炎武《日知錄》
【第15句】: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空。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志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櫻孜洹毒l》
【第16句】: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櫻孜洹杜c友人書》
【第17句】: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櫻孜?/p>
【第18句】: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櫻孜洹度罩洝ぞ硎摺ち異u》
【第19句】: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櫻孜?/p>
【第20句】:天下無不可之風俗——顧炎武
【第21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顧炎武《日知錄·正始》
顧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蘇州昆山人。顧炎武本名為絳,字為忠清。但是因為極為仰慕文天祥的學生王炎午的品格,從而改名為顧炎武,字為寧人,并且還自己署名為蔣傭山,而被讀書人尊稱為亭林先生。
顧炎武在年少之時就十分用工,在讀書方面,更是刻苦學習經世致用之道,在文學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在昆山受到了清軍的侵犯時,他立即投筆從戎,參加當時的抗清義軍,一同抗擊外來侵略者,保衛家園的和平。但是,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從而導致抗爭失敗,最后只能在南北一帶漫游,且于1682年2月15日,卒于曲沃。
后人將顧炎武的遺骨運回他的故居,也就是江蘇省昆山市,并且在昆山專門為顧炎武建立了墓園。在墓園當中,設有顧炎武祠堂、顧炎武墓、顧炎武起居生活區等等,為后人詳細了解顧炎武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顧炎武不僅僅擁有極高的愛國情懷,深受后人的崇敬與愛戴。而他在文學上的成就,直到今日,同樣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他曾著有《軍制論》、《形式論》等等,‘對后世管理政府與企業都有很高的借鑒價值。
顧炎武的故事
顧炎武,生于明朝1613年,對于國家的典制、天文和儀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韻訓詁之學,兵農及經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為當時的清朝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成為一代宗師,后又開創了清代樸學風氣,著作了很多悲傷壯觀的詩句。
其代表作有《日知錄》、《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相當的輾轉反側的,自幼開始勤奮學習,14歲取得諸生資格,14歲以“行己有恥”“博學于文”為學問宗旨,總是落榜。27歲時開始撰述《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1641年祖父顧紹芾病故,1643年以捐納成為國子監生。
明朝末年清兵入關后,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務,把復明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但還未到南京就職,南京就被清兵占領,后又兩次反清均敗露。
在這樣戰火年間事情,家族風波也不斷。為爭奪財產,顧炎武的堂叔和蓄意侵吞炎武家產的葉氏相勾結,經洗劫及縱火焚燒,又遇葉方恒企圖加害自己,只得“稍稍去鬢毛,改容作商賈”。
顧炎武1653年率眾結社抗清活動最終敗露,1654年牢獄之災,1657得友人李因篤等營救出獄,1682年在山西友人家上馬失足,而一病不起,最后辭逝。
顧炎武手不釋書
顧炎武,生于明朝16【第13句】:【第7句】:15,死于清朝16【第82句】:【第2句】:15,是橫跨兩朝的杰出思想家、史地學家、經學家、音韻學家,為清朝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代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對于天文儀象、河漕、典制、郡邑掌故研究,并精通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晚年自己開創了清代樸學風氣,著作了很多以悲傷壯觀的詩句。
顧炎武的名言3
【第1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2句】: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第3句】: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第4句】: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第5句】: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第6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第7句】: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第8句】: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第9句】: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綱為不可缺矣。
【第10句】: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第11句】: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第12句】: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第13句】: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第14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第15句】: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顧炎武的名言4
【第1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第2句】: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第3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第4句】: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第5句】: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第6句】: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第7句】: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第8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9句】: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第10句】: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第11句】: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第12句】: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綱為不可缺矣。
【第13句】: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第14句】: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第15句】: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顧炎武的名言大全閱讀欣賞
顧炎武的名言
【第1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梁啟超總結的,總體思想是顧炎武的)
【第2句】: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第3句】: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第4句】: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第5句】: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第6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第7句】: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第8句】: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第9句】: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綱為不可缺矣。
【第10句】: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第11句】: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第12句】: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第13句】: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第14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第15句】: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顧炎武的名言警句
顧炎武一生輾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小編收集了顧炎武的名言警句,歡迎閱讀。
【第1句】: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因此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鋼為不可缺矣。
【第2句】: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第3句】: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第4句】: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第5句】: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第6句】: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因此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綱為不可缺矣。
【第7句】: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第8句】: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第9句】: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第10句】:【第19句】: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第11句】:【第20句】: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第12句】:【第21句】: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第13句】:【第22句】:人生富貴駒過隙,唯有榮名壽金石。
【第14句】:【第23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第15句】:【第24句】: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第16句】:【第25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第17句】:【第26句】: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第18句】:【第27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第19句】:君子之學,死而后已。
【第20句】: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第21句】: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第22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第23句】: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第24句】: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第25句】: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第26句】: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第27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的名言閱讀欣賞
【第1句】: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第2句】: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第3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第4句】: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第5句】: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第6句】: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第7句】: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第8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梁啟超總結的,總體思想是顧炎武的)
【第9句】: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第10句】: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第11句】: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第12句】: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綱為不可缺矣。
【第13句】: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第14句】: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第15句】: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