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文案》讀書筆記
《姥姥文案》,是由中華書局于2010年12月1日出版的一本圖書,《姥姥文案》作者是倪萍。《姥姥文案》獲得了第五屆冰心散文獎。《姥姥文案》是倪萍最感人的作品,感懷五十年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日子,一部愛之經典。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姥姥文案》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姥姥文案》讀書筆記
看了《姥姥文案》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其中還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歡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勞能干,一生過的十分充實,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并不是很富裕也愿意接濟他人。
這本書中的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為她無窮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顯得越發越光輝起來。我也想去書中的水門口看看,看看是怎樣的環境讓姥姥擁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說,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別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間少不了生死離別,卻是無法避免。親人走的時候,誰不會悲傷誰不會心痛。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不是嗎,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對待自己,不要讓他們走的仍有遺憾,珍惜身邊愛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們的愛,才會珍惜。我很喜歡文中姥姥的教育方式。文中作者說,她小時候偷了生產隊的麥子,想拿回家叫姥姥蒸饃吃。可是怎么都蒸不熟,作者只好承認了是自己偷的。最后姥姥用一大鍋饅頭告訴了作者,公家的東西不能偷。在那個少糧寡食的年代,姥姥能肯浪費那么一大團面來教育一個5歲的孩子。那這個孩子有什么理由成為一個本性不好之人?很多人踏上犯罪的道途,都因為家庭教育問題吧?如果中國的姥姥,親人都像文中的姥姥一樣善于教育,那何來不良少年之說?姥姥這一輩子都沒穿過艷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并不覺得委屈。作者問姥姥,身為女人,一輩子沒穿過高跟鞋,遺憾吧?姥姥卻搖搖頭,說那年頭,作者不包腳都算怪物了。作者又問,一輩子沒穿過裙子,遺憾吧?姥姥說,怎么沒穿過裙子?圍裙也是裙子。對啊,圍裙也是一種裙。姥姥一輩子都帶著圍裙,一輩子都站在灶前,一輩子都那么勤勞忙碌。
書中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什么都不懂,大字不識一個,學都沒上過。可是她懂得善惡,懂得是非,懂得丑美。她用99年的人生經歷總結了一條又一條智慧,叫我們嘆服。姥姥的理兒很直白,很實在,她為什么不悲觀不放棄呢?是無奈還是現實?她從沒想著以此來教育誰,給予誰,她就是這么想的,這么過的,她認為是個人都該明白的理。
姥姥雖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卻在我心中扎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話打動我們,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真理。人這一生中,樂就是福。
《姥姥文案》讀書筆記
讀一本好書,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后就會體會到其中的美好和醇香,所以讀完后就肯定會有一些感受。
《姥姥文案》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寫的,寫的是她與99歲姥姥共同過的日子的書。當我讀完《姥姥文案》這本書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著書中的姥姥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經去世的姥姥。書中的姥姥是一個很慈祥又很可愛的姥姥。她愛吹牛,她愛罵人,但是罵人的話只有兩個詞,加上她一把年紀了,更多人都愿意逗她,讓姥姥罵他。其實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當我犯錯或調皮的時候,我姥姥總是罵我‘敗家子’,罵完以后就會問我餓不餓渴不渴,想吃什么之類的問題。倪萍的姥姥愛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來,然后開始輪流叫人起床,她會大叫‘起床啦’如果沒有反應,她會用大冰手去凍你,如果還不齊,她就會掀開你的被子。倪萍對姥姥很孝敬,為了讓姥姥穿新衣服,就說單位回收舊衣服,一件舊衣服一百塊,姥姥相信了,把自己所有的舊衣服都拿出來,還到表妹家收回50多件。為了不讓姥姥整天沒事干而整天昏睡,倪萍還特意給姥姥分配工作。倪萍對姥姥所做的一件件事都可以充分體現出倪萍對姥姥的關愛和孝敬。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為姥姥做這么多,對姥姥這么孝敬,讓我很羨慕,因為我已經沒有機會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當過節的時候,我會和媽媽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時候姥姥就會一大早搬著板凳在門口坐著等我們,看到我們時,會很開心的站起身來招呼我們,屋里飯菜都準備好了。每當這時候我都感覺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邊。吃過飯,我和媽媽想幫姥姥收拾,姥姥總是板著臉說:”我有那么老嗎?老到什么都需要你們幫忙的地步嗎?“這個時候我們誰也不敢再幫忙,因為姥姥已經生氣了。姥姥就是這么可愛。可是姥姥終究是老人,每個老人都會面臨著去世,姥姥當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遠離開了我們,看著姥姥那像熟睡的臉,我想起姥姥總愛對我說的那句話‘小靜啊,什么時候你有時間多陪我幾天啊?’姥姥對我那么好,她的這一個小小的愿望我都沒有幫他實現,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為她做一些事該多好啊。姥姥也是這樣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沒能為她做任何事,還真是可悲呢。雖然會很,但卻彌補不了什么。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倪萍對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讓我及時明白了:如果你想為你的親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緊時間,不要等失去機會了才在原地獨自后悔。
《姥姥文案》讀書筆記
《姥姥文案》是這么飽含作者對姥姥的愛以及對姥姥的孝心的一本書,有那些令人讀后潸然淚下的故事,那些讓心變得柔軟酸楚的話語。使人心為之動容。這位99歲的姥姥雖沒有文化,但是總會在我們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們非常巨大的啟迪。讓我帶大家走進這位99歲姥姥看似平常但使人受用終生的大智慧。作者倪萍是著名主持人、演員,她用她真摯感人的文字,描述了她姥姥淳樸,看似平凡卻又不凡的一生。這本書讀后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個是姥姥的智慧,另一個是倪萍的孝心。
倪萍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沒有多少文化,但在困難時刻,姥姥總會用她那大白話點撥著我,多少個想不開的問題,都是姥姥一個個雞毛蒜皮的比喻讓我豁然開朗;姥姥的寬容,姥姥的良善,不斷地修正著我的缺點,改正著我的錯誤;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終照耀著我,溫暖著我。使我感到什么叫做人生的大智慧。不想用華麗的詞藻贊美姥姥,因為那不是她的風格。姥姥平凡質樸才是她最美的特點。
讀《姥姥文案》發現,所謂的平凡人,智慧卻是非凡的。姥姥和我們身邊很多老人家一樣,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但卻比很多擁有高學歷的人士更明白、更善于把握和運用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人的時候,生活的時候,不只是一份高學歷,更是要有一顆對熱愛生活的心。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倪萍為了讓97歲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每天開心一點,就想了一個點子:說歐洲某國家收購瓜子仁,要求必須是手剝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須是完整的,15元一斤,問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剝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開始剝瓜子。那時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給姥姥發工資,并動員全家偷偷吃掉這將”出口歐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來臨走也要讓朋友帶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覺得自己還有用,還掙了錢。這件事可見倪萍是費盡心思讓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樂樂。從此可見作者倪萍十分愛姥姥,也體現出了她的一片孝心。
雖然這本書中有許多姥姥這個農村婦女不太正確的見解,但這話語十分樸實,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人啟發。這也許就是作者倪萍懷念姥姥的最好方法。
《姥姥文案》讀書筆記
看見這本《姥姥文案》,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趕上假期,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倪萍通過文字轉述著姥姥的話,滲透著她對姥姥的愛。書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名言“,看不到姥姥的模樣,但我隱約間感受到一個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讀完這本書讀后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個是姥姥的智慧,另一個是倪萍的孝心。扉頁上微笑著早年的照片,和藹、可近的倪萍,在經過了生活中的風霜雨雪吹刮后,不再是幸福滋潤的臨家大姐,而是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為了兒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個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個心里、肩上承載太多的女人,她是一個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她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個個姥姥與外孫女之間愛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她講她的姥姥,讓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經88歲的姥姥,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誰找她,她都熱情相迎,姥姥常說:”別人信任咱,咱就得實心實意對人家。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爺都看著呢“。雖然姥姥說的話沒有倪萍轉述姥姥文案的精彩,但是理兒是一樣的,都喜歡拿老天爺說事。如今,我已經參加工作了,她還經常囑咐我們要多看書多學習,哪怕一天多認一個字,一年還能認識365個字呢。哈哈!她眼里的學習就是認字,我可愛的姥姥。
這本書,文字間褪去了華麗的修辭,卻體現了最簡單最質樸的人生哲理,一時間我很難想象這位不識字的老人家能將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徹,并且用非常簡單的充滿智慧的語言表達出來,字里行間讓人讀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顯而易見的道理。讀了這本書,突然覺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覺得那些一時的不順都過去了。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是啊!今天我們如果我們都能以這樣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會發現溫暖無處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親人還健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讓長輩感覺幸福、滿足。這本書及時提醒自己愛我的親人。再多一點!
幫姥姥找姨姥姥作文
看了這個題目,你一定目瞪口呆吧?姥姥是個大人,怎么會找不到姨姥姥在哪里呢?
我這就告訴你哈。原來呀,她們倆是一對孿生姐妹,我姥姥的媽媽,也就是我的老姥姥,把姨姥姥從小就送給別人撫養。所以她倆從小到大從未見過面,只是年輕時寄了幾張照片,和幾封信。只知道姨姥姥家的模糊地址,在開封龍亭附近的一個化工廠廠區家屬院。
今年大年初六,爸爸開車帶我姥姥、媽媽、姨姨一起去開封玩。路上,姥姥又說起了這些事,說,都六十多歲的人了,還沒找到親姐姐呢!說的連我鼻子都酸了。
爸爸邊開車邊說:“媽,這還不簡單,咱們今天去開封,不干別的,我專程帶你去找她。怎么樣?”
姥姥和媽媽全都笑了,我也撇撇嘴:爸爸真是幼稚,這么大的開封,上哪里找呀!
說話間,不一會兒就到了開封。我們把車停在開封府的橋邊,上了橋。
哇!湖好美啊!橋在中間,左邊是潘家湖,右邊是楊家湖,可為什么潘家湖水濁,楊家湖水清呢?媽媽說,潘家湖水濁是因為他們都是宋朝的奸臣;楊家湖水清是因為他們都是宋朝的忠臣。
過了一會兒,我們又來到一條小吃街。小吃街上的東西真多呀!有冰糖梨、牛肉火燒、炒涼粉、擔擔面、麻辣粉、米線、羊肉串、奶茶、涮牛肚等等很多好吃的。我們都吃得津津有味,可是,姥姥卻吃得很少。我想,是不是還在惦記找姨姥姥的'事情呢?
吃完飯,爸爸開車帶我們到龍亭。一停車,爸爸就跑到路邊的一個交警跟前,跟他說著什么,不時地用手指指東邊,西邊。原來,爸爸是在問那個化工廠呢!
一會兒,爸爸回來了,興奮地對我姥姥說:“我知道大致位置了,據說已經搬遷二十幾年了,不過,我們可以邊走邊打聽的。”
在爸爸的堅持下,我們邊走邊問,也不記得問了多少人,最后終于找到了姨姥姥的家。我們敲開姨姥姥家的門,姥姥一眼就認出了姨姥姥!她倆非常激動,手拉著手死活都不松開,坐在小凳子上的姨姥姥都激動得摔了一跤!嚇得我姥姥使勁兒拽她。
說了半天話兒,我們就要走了。但是,姨姥爺非得讓我們留下來一起吃飯。于是,我們在飯店吃了頓飯,才回家。
回家后,姥姥說:“今天多虧了小馬呀!我真高興!”
媽媽說的更好:“只憑一張嘴,居然最后找到了,真是見證奇跡了呀!”
你說,幫姥姥找到了姨姥姥,這是不是個奇跡呢?
姥姥的作文
我的外婆今年70有余了,滿頭白發卻精神矍鑠。聽媽媽說,外婆是解放后到天津來定居的,而舅公公和兒女們卻都留在香港生活、工作。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他們有過幾次短暫的團聚,但每逢佳節,我們總感到外婆的心里憑添幾分惆悵。為了讓外婆生活的愉快,每隔一段時間,我便會去看望她老人家一次。天長日久,這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記得那是去年春節后的一天,我照舊來到外婆家,正巧外婆在家收拾東西。一個陳舊的但很精致的小皮箱打開平放在桌上。皮箱里裝著一堆諸如小金表、小皮夾、八音盒之類古香古色的東西,還有一扎扎發了黃的信封,整齊地碼在小皮箱的一側。早就聽媽媽說過這小皮箱就像是外婆的寶貝,里面鎖著她老人家幾十年來的'秘密。桌子上還堆放著一大疊從皮箱中取出來的賀年卡;雖然大多已經陳舊發黃,但花花綠綠的著實惹眼,我好奇地湊上前,打開幾張看了看,都是舅公公寄給外婆的。一張也不少。外婆告訴我,每年春節她同樣也給舅公公寄賀卡。當我問她把賀年卡取出來做什么時,外婆笑了笑,沒有回答我。
我仍舊像往常一樣,不時地到外婆家看望她。但那一大疊花花綠綠的賀年卡和外婆那神秘的微笑像個謎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終于,有一天我開始找到答案了。
那是去年暑假中的一天,我照例來到外婆家,看到桌上放著一個用紙條編的東西,但還看不出來是什么,周圍還散放著一些花花綠綠的裁剪的紙條。我拿起紙條仔細看了看,啊!這不是舅公公給外婆的賀年卡嗎?怎么會裁成紙條呢?我雖好奇,但還是忍住了沒問。后來再去,發現這個東西漸漸“長”出一個頭來,再仔細看編的那個東西,原來是一只雄獅。外婆用賀年卡編獅子干什么用呢?再后來,發現這只雄獅在慢慢地“長大”,但奇怪的是每次總是長那么一點點兒。為什么外婆不一下于把它編完呢?我問外婆,外婆告訴我,這是她準備與遠在香港的舅公公為1997年香港回歸互獻的一份禮物。她和舅公公已商量好,把以前留下的每年春節互贈的賀年卡裁剪成紙條,編成獅子,外婆編一只大的代表中國大陸,舅公公編一只稍小的代表香港。由于“香港”兩個字一共是20筆,所以他們兩個人約定好每天只編20片,到1997年7月1日那天,正好編完,到那時,舅公公和兒女們將帶著紙雄獅,回到大陸,和家人團聚,也讓兩只獅子團圓。
那天晚上,夜很靜,咬潔的月光透過窗紗照在外婆慈祥的臉上。外婆看上去特別興奮,她打開了“話匣子”和我聊了起來。外婆和我談了許多許多,談到很晚很晚……
夜深了,窗外月光如水,透過窗紗灑瀉在屋里。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朦朧中,我仿佛看到擺放在桌上的那只大雄獅已編制好而且活了起來。一只小獅子疾跑向大獅子面前,猛撲到它的懷里,就像久別的兒女見到了母親一樣,它們親昵地依偎著,緊緊地依偎在一起……
姥姥作文
在我的心中,最疼我的一個人,是姥姥;最讓我留下遺憾的,也是姥姥。
我媽管姥姥叫“嬸子”,按照他們那里的風俗,這是親得不能再親的稱呼。我媽兄妹四個,上面三個都是哥哥,她是老小,取名“巧云”,可見姥姥對于她的喜愛。
姥姥近一米七的個頭,身材板直,面容清癯,看她年輕時的照片,眼睛大大的,梳著辮子,活脫脫一個美女。但據母親講,姥姥的婚姻,其實是很不幸的,因為她嫁給了自己并不愛的男人——我的姥爺。姥姥年輕時是村里出了名的美人兒,向她求愛的男子,幾乎踏破了門檻兒。但由于姥姥的`父母過世早,從小跟著其三叔長大,其三叔自作主張,要將姥姥許配給自己的親生兒子——一個其貌不揚、駝背而矮小的男人,否則,就要與她斷絕十幾年的養父女關系。盡管聰明、伶俐的姥姥一向頗有主意,但孝順的她還是違心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嫁給三叔的兒子——我的姥爺。
我不知道他們婚后生活得幸福不幸福,但我想,舊社會的婚姻,恐怕大抵如此吧?也怪姥爺福淺命薄,無法消受這天賜美玉,早早的就過世了,拋下四個未成年的孩子。
打記事起,姥姥就踮著小腳一直在不停的忙活,掃地、做飯、洗衣、喂豬…沒有一刻閑著的時候。往往手里剛剛拿了抹布,又匆匆去尋剩下的碗;雞鳴犬吠的同時,又急乎乎的趕往廚房填上幾把火。但她從來都不喊累,相反,她說要是停下了,反而心里空得慌。在我家也是如此,那時母親特別忙,全憑姥姥一個人張羅。每每放學回家,看到大槐樹上一縷炊煙,聞到一縷飯香,我就知道一定是姥姥在那,果不其然。
別看姥姥不識字,但她對后輩的管教卻是相當嚴厲的,毫不含糊。那時,我和弟弟尚小,不太懂事,經常把吃了一半的饅頭亂扔,姥姥也不言語,悄悄的給我們收起來,等到下一餐了,逼著我們咽下去。于是,我和弟弟小時候沒少吃剩下的窩窩頭。雖然這種管教方式近乎“苛刻”,但她的大方卻也是旁人想不到的。姥姥一生沒有私存的一分錢,所有好吃的、好用的,都毫無保留的給了孩子們,甚至在她去世時,沒有多余的錢為自己做一件壽衣。
說到姥姥的死,真是讓我痛不欲生。那個時候我正讀高二,學習緊張。而姥姥已到了食道癌晚期,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痛苦的很。忙碌的我亦很少回家,所以幾乎沒有多去看過她一次。據母親的說法,是姥姥身體尚好(后來才知道那是姥姥為了讓我們安心學習,刻意編造出來的謊話),姥姥!一個星期二的黃昏,我正埋頭念書,教室門“砰”地一聲響,抬頭一看,父親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拉起我的手就跑:“快,你姥姥不行了!”
西天飄著厚重的云,時而上浮,時而下沉,各色各樣,都脫不了令人窒息的黑。車子在崎嶇的小路上顛簸,我的心就要哭出來:姥姥,等我!
沖進三舅家的大門,看到各人臉上掛著肅穆的表情,和掩飾不住的凄哀。我的姥姥,安詳而寧靜的躺在棺木里,一米七的個頭萎縮成了一米五六,平時有力的胳膊只露出了筋骨。她安然的躺著,似乎沒有經歷過任何的風雨,也沒有經歷過任何的塵霜……
姥姥出殯的那天,我哭得一塌糊涂。時正刮著北風,仿佛更加重了心中的冽冷。眼鏡丟了,白色的褲子跪在地上,磨出了隱隱的圓圈。但這都不足以,表達我對姥姥的哀思,和一絲隱憾。
后來,經常在夢里看見姥姥,總是去世時的那副模樣,間或跟我說上幾句話,仍像以往那樣語重心長。去年的時候,在西坡的麥地里,給姥姥送上一個花圈,含淚磕個頭,在心里默默地說:“姥姥,我想你了。”
是的,姥姥,我想你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