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哲理小故事
導語: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和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人物哲理小故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晏嬰兩度使楚
春秋時代,齊國的晏嬰他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國相。他第一次出使楚國的消息傳出后,楚王對身旁的謀士們說:“晏嬰在齊國是有名的能言善辯之人。現在要來楚國,我想當眾羞辱他一番,你們看有什么好辦法呢?”于是他們商議出了一個壞主意。
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設宴款待。當酒興正濃時,忽見兩個差役押著一個被縛之人來見楚王,楚王假裝不知地問道:“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趕緊回答:“他是齊國人,到我們楚國來偷東西。”楚王于是回過頭去看著晏嬰,故作驚訝地說:“你們齊國人都喜歡偷東西嗎?”
晏嬰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戲,這時便站了起來,極其鄭重而嚴肅地對楚王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時就結橘,如果將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結的果實就變成又酸又苦的枳(zhi)了。它們只是葉子長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結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是水土不同的緣故啊!眼下這個人在齊國時不偷盜,到了楚國后卻學會了偷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會使人變成盜賊么?”一席話噎得楚王尷尬極了,只好賠笑收場。
時隔不久,晏嬰又被派往楚國公干。楚王沒有忘記上次宴會上的難堪,總想伺機報復。他知道晏嬰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在城門旁邊另外鑿開一扇小門。當晏嬰到來之后,侍衛便讓他從小門進去,晏嬰見狀,立刻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會從狗洞中爬進爬去。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國,難道也要從這狗洞中進去嗎?”侍衛們理屈詞窮,只好眼睜睜看著晏嬰從大門正中昂首闊步地進了城。
接著,晏嬰在拜見楚王時,楚王又用嘲諷的語調說:“齊國大概沒有多少人吧?”
晏嬰聞言,迅速予以糾正:“我們齊國僅都城臨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戶,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揮袖就可遮住太陽,個個灑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么能說齊國無人呢?”
楚王聽罷,進一步用挑釁的口吻發問:“既然齊國人多,為什么總是派遣你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
晏嬰對楚王的無禮早有思想準備,他冷笑了一下應道:“我們齊國派遣使臣的原則是視出使國的情況而定,對友好的國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國的國王粗野無禮,就派丑陋無才的人去。我在齊國是最丑陋無才的人,所以總是被派作出使楚國的使臣。”一席話再次使楚王無言以對,從此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嬰和齊國了。
2:越人與狗
越國有一個人出外經商,在返家途中遇見一條狗。這條狗跑到越人面前,搖首擺尾地對越人說著人話:“我很擅長捕獵野物,只要你對我好,我愿意將獵獲的東西與你平分。”
越人見有這等找上門來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高興地把狗帶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著很好的待遇。每天,狗吃著用精米做的飯和肥肉做的菜,越人用款待客人的禮節款待這條狗,指望狗將來會好好回報自己。
可是這狗是個忘恩負義的家伙,它受到越人這般優待不但不存感激回報之意,反而日益傲慢驕橫起來,每次捕獵到野獸,都是全由它自己獨吞,把越人忘在一邊。
于是有鄰人譏笑越人說:“你供給那狗好吃好喝,客氣得不得了,可它的眼里根本沒有你,它獵獲的野物,從沒你的份,你還要這狗干嘛?”
越人一聽,醒悟過來,也很生狗的氣。于是待狗捕獵到野獸,就跟狗平分獸肉,并且每次都給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終于翻了臉,它也不愿越人分享它的獵物。一天,它突然撲到越人身上,咬住他的腦袋,撕斷了他的脖子和雙腿,然后便離開越人的家跑走了。
3:南轅北轍
從前有一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你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你路費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么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職場哲理小故事
倘若沒有足夠的智慧細胞,倘若沒有能馳騁職場的經驗,那么想要在職場中立足腳是很難的。故我們特整理了職業人生的小故事,給大家一個預熱的平臺和空間。我們如何用智慧的手段巧取目中囊物,如何用簡潔的語言回擊那些無故中傷我們的話語,其實很簡單。
——寫在前面
故事1:付出大于得到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A問:為什么?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并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后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職場智囊:
一個人的工作,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讓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故事2:如何分配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于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后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里全是涼的。最后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
職場智囊:
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故事3:你的心態
三個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墻。有人問他們在做什么。
第一個工人悻悻地說:“沒看到嗎?我在砌墻。”
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
第三個人快樂地回應:“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個工人還在砌墻,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工人則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態度決定一切;用美好的心情感觸生活!你手頭的小工作其實正是大事業的開始,能否意識到這一點意味著你能否做成一項大事業。
職場智囊:
如果都像第一個人,愁苦地面對自己的工作,我想再好的工作也不會有什么成效;而同樣平凡的工作,一樣的看似簡單重復,枯燥乏味,有人卻能以快樂的心情面對,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簡單中構筑自己的夢想,我想又有什么樣的困難不可以克服呢?
故事4:熱愛自己的工作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他正悠閑地坐在一棵大樹下面,一邊乘涼,一邊編織著草帽,編完的草帽他會放在身前一字排開,供游客們挑選購買。他編織的草帽造型非常別致,而且顏色的搭配也非常巧妙,可以稱得上是巧奪天工了,游客們紛紛駐足購買。
這時候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編織的草帽,他腦袋里立刻盤算開了,他想:這樣精美的草帽如果運到美國去,我敢保證一定賣個好價錢,至少能夠獲得十倍的利潤吧。
想到這里,他不由激動地對老人說:“朋友,這種草帽多少錢一頂呀。”“十塊錢一頂。”老人沖他微笑了一下,繼續編織著草帽,他那種閑適的神態,真的讓人感覺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一種美妙的心情。
“天哪,如果我買10萬頂草帽回到國內去銷售的話,我一定會發大財的。”商人欣喜若狂,不由得為自己的經商天才而沾沾自喜。
于是商人對老人說:“假如我在你這里訂做1萬頂草帽的話,你每頂草帽給我優惠多少錢呀?”
他本來以為老人一定會高興萬分,可沒想到老人卻皺著眉頭說:“這樣的話啊,那就要20元一頂了。”
要每頂20元,這是他從商以來聞所未聞的事情呀。“為什么?”商人沖著老人大叫。老人講出了他的道理:“在這棵大樹下沒有負擔地編織草帽,對我來說是種享受,可如果要我編1萬頂一模一樣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繼日地工作,不僅疲憊勞累,還成了精神負擔。難道你不該多付我些錢嗎?”
職場智囊:
如老人所言,當工作不能成為一種享受而成為一種循環往復的單調,確實會令人感到乏味,然而我們還是不得不為了特定的利益而奔走勞累。但“你為了什么而工作”卻是需要你我仔細思考的一個問題。只有真正熱愛工作的人,才是工作中真正幸福的人。
故事5:學會與別人合作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墻,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么辦?博士生也不愿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里。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么要下水,他問:“為什么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于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么不問一聲。
職場智囊: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道德哲理小故事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說出來的東西更多,更有趣,因為嘴巴說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說出的是思想的本質。語文迷小編為您分享幾則道德哲理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道德哲理故事一:老鷹的再生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么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使得飛翔十分吃力。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
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巖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后靜靜地等候新的喙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后,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個月以后,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得力再過30年的歲月!
道德哲理故事二:挫折是條狗
一直就有一種動物,人們至今都叫它“狗”。有一只狗的名字叫做“挫折”;挫折是一條狼狗,尖利而兇猛。
古時候,有兩個商人,他們多年經商成功,一帆風順,但都不知道狗是什么樣子的。
第一個商人膽子十分小。一天,他在街上看到有人賣“挫折”,就跑去問:“這小東西蠻可愛的,叫什么呀?”賣狗的人說:“它叫‘挫折’,你要嗎?”商人迫不及待地回答:“要、要、要!”他付了錢,并要求賣狗的人把“挫折”送到家里去。賣狗的人走了,他上前撫摩挫折,而挫折兇狠地叫了一聲:“汪!”嚇得他渾身發抖。他以為自己太高,令挫折不滿意,便伏下身子爬到挫折面前,剛伸出手要撫摩它,挫折便咬斷了他兩根手指頭,商人跑出房屋,滿山坡奔跑,挫折追在后面,商人慌忙中墜落進河溝。挫折還不依不饒地叫了數聲,才離開。商人被救上岸時,差點兒斷了氣。
另一個商人在路上碰見了挫折,他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動物。便小心翼翼地上前,想撫摩它那光滑的皮毛,可挫折兇狠地叫了一聲:“汪!”還要撲上來撕咬他,勇敢的商人拿起馬鞭向它狠狠地抽了兩下,它便老實了,從此對商人服服帖帖。
一天,這兩個商人一同去廟里進香拜佛,他們要告辭時,商人問老和尚:“老師傅,拴在樹邊的那個小動物叫‘挫折’,它到底是什么動物啊?”老和尚笑了笑,說:“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挫折,其實,挫折是一條狗!你要怕它,它就兇狠;你要不怕它,它就馴服!”
道德哲理故事三:數學王子高斯解難題
一天,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數學題。正常情況下,他總是在兩個小時內完成這項特殊作業。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他沒有在意,埋頭做起來。然而,做著做著,他感到越來越吃力。困難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天亮時,他終于做出了這道難題。導師看了他的作業后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牛頓都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里。”多年以后,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道德哲理故事四:漁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漁技都很平庸。于是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為什么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凡是我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路人說:“這樣說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6則哲理小故事
篇一:終極追問
那一天,妻子過生日,向來不會做飯的丈夫決定給妻子炒一個菜。菜炒到一半的時候,三歲的兒子跑過來搗亂,妻子趕緊追上去抱孩子,孩子拼命掙扎,大家都手忙腳亂,結果把鍋從煤油爐上碰下來,孩子的下巴上濺了一些滾燙的油,落下一個觸目驚心的傷疤。
若干年后,孩子上了小學和中學,在學校里常常受到其他同伴的嘲笑;再后來,孩子上了大學,追了很多女朋友,人家都嫌他臉上有一個傷疤。這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接著,孩子大學畢業了,但一直沒有找到工作。他的專業是英語,可是與外國人打交道,形象很重要,他無法埋怨接收單位,于是把責任追到父母身上。如果父母當年精心一些,哪里有自己后來遭遇的這一連串不公平待遇。他越想越生氣,甚至不愿意再見到自己的父母。大學畢業后的兩年時間里,他都不回家,連電話也不肯打,就那么一個人在外面孤獨地漂著。
其實,父親比他更難過。幾次與兒子聯系也沒有結果,只好去求助一位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聽父親介紹了情況后,決定幫這位父親一個忙。他費了很大的勁,才找到那個小伙子。醫生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父母會有意去傷害自己的孩子,事出偶然,兒子應該理解他們……但是,一個下午的時間,小伙子始終聽不進醫生的話。兩個人邊走邊聊,來到郊外一個墓地。
抬頭望去,滿眼都是郁郁蔥蔥的松柏,一陣風吹過,刷刷地,讓人感到渾身從外往里發冷。一個又一個墳塋,呆呆地站立著,更增添了一絲肅穆和悲涼,靜得可怕。醫生忽然想到了什么,他問小伙子:“你真的不能原諒你的父母嗎?”小伙子點點頭。醫生說:“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離開了你,也來到這里,你是否愿意他們帶著愧疚和遺憾來到這里?”小伙子愣了一下。醫生接著說:“即使那時你原諒了父母,那么,那時的原諒還有什么意義呢?”……
當面臨終極追問的時候,所有恩恩怨怨都豁然而解了。淚水盈滿了小伙子的雙眼。他瘋狂地跑回宿舍,撥通了家里的電話號碼……我的同齡上司,今天給我講起他自己的這件故事,依然是情緒難平,“我慶幸,在我的親人還健在的時候,自己學會了珍惜。”
篇二:剛剛好的`智慧
有一檔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問馬云,如果你的人生可以重來,你有什么遺憾需要彌補?馬云只是淡淡的說,我的人生一切都剛剛好。
我突然就被這句話感動了。據我所知,馬云的創業階段也是遭遇過很多的挫折。在40歲后他的事業才有起色。如果生命可以從來他大可以去避開那些挫折,從而選擇一條更加平坦的成功之路。果然,他只是淡淡地說,一切都剛剛好。這個一切包括了成功,當然也包括過去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馬云當然不希望遭遇那些痛苦和挫折,但是他知道,那些痛苦和挫折是生命必須經歷的,尤其是一個創業的人必須經歷的。而創業的人即使經歷了挫折,也未必能成功。所以他是幸運的。他之前的挫折都是化蝶的痛苦。沒有這種痛苦,他今天的成功就失去了成色。
有人說,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沒有經歷過痛苦的人生是不深刻的。當然不是美化痛苦,而是接納過去的不完美,正是因為有這些缺憾,我們才懂得珍惜生命中的那些美好。
我遇到過很多人,他們總是抱怨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
其實,引起人不愉快情緒的并非發生的事,而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同樣的事情,換一個角度就有不同的解讀。
那些遭遇的痛苦,我們可以看作成功的鋪墊。
當然,還有一種超然的智慧,接納過去,看淡名利得失,這種智慧的名字就叫“一切都剛剛好”。
篇三:愛打扮的蜘蛛
蜘蛛們世世代代都穿著一身顏色灰暗的衣服。
老蜘蛛總是諄諄告誡小蜘蛛:這種衣服雖然不好看,但是便于隱藏,不易被獵物發現。你們要想吃飽肚子,就不要惦記著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想漂亮,得有蝴蝶那樣的翅膀。
蜘蛛們都很聽長輩的話,世世代代穿著灰不溜秋的衣服,一動不動地守在自己織就的網上,等待著粗心大意的獵物落網。
然而,美麗實在太有誘惑力了。
一天,幾只小蜘蛛毅然脫下身上的灰衣服,換上了五彩斑斕的禮服,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好不快活。
富有經驗的老蜘蛛趕緊警告其他蜘蛛:“孩子們,你們千萬別學它們的樣兒!它們這樣張揚,肯定要吃虧的!你們就等著瞧吧!”
但是,老蜘蛛的話沒有應驗。穿花衣服的蜘蛛們不僅沒有挨餓,而且捉到的蟲子比其他蜘蛛還要多。因為,森林里有許多愛漂亮的蟲子,把它們的花衣服當成了盛開的鮮花哩!
―――傳統應該尊重,但尊重傳統絕不意味著一成不變。沒有變革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人類的進步就是在一個個變革中實現的。
篇四:倘若拾到錢
有兩個窮人,實在還不了債,趁黑夜外逃了。跑出很遠,天也快亮了,兩人心情也不再那么急迫了,就邊聊天邊趕路。
其中一個人說:“咱們這么走著,要是撿到一大筆錢的話,你說應該怎么辦?”
另外一個人說道:“如果撿到那么多錢,甭說,見面分一半兒,得給我一半兒!”剛才那個說:“你想什么呢?錢這東西,誰撿了就是誰的,憑什么我要分你一半呢?”
另一個急了:“噢,咱們一同出門,一起趕路,撿到錢了,你獨吞啦!你是個貪財鬼、守財奴,根本不夠朋友,你雞犬不如,純粹是衣冠禽獸!”他越說越激動。那個也急了:“你說什么?什么叫衣冠禽獸,雞犬不如?你再說一遍!”“說就說,我怕你呀!”話音未落,兩人就扭打起來,打得不亦樂乎。
這時,對面走過來一個人:“喂,你們這是干什么呀?到底為了什么呢?”說著,插在兩人當中拉架。
一個說:“你看,我們兩人一塊兒出門,這小子撿著了錢,他不說分給我,一人獨吞!”另一個說:“我撿到的,就得歸我,我愿意給誰就給,不愿意就不??”話沒說完,另一個伸出拳頭,又打了過來:“我叫你不愿意,嘗嘗我這個‘通天炮’吧!”
勸架的說:“你們別著急,讓我幫你們倆和解和解。這撿的錢到底在哪兒?一共是多少啊?”這一問,兩個人都傻了,異口同聲地答道:“還沒撿到手哩!”過路的人說:“這不是沒影兒的事嗎?錢還沒到手呢,打的哪門子架呀?”這一句話提醒了兩個人,他們都覺得非常不好意思。
篇五:沒有誰是躺著成為誰的
20XX年年初,周星馳接受柴靜專訪。對于一個大腕級人物來說,完成一次媒體采訪,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很快,這次訪談在一問一答間順利完成了錄制,只等著屆時播出。可是,錄制完成二十天后,柴靜接到周星馳打來的電話,要求將節目重新錄制一遍,而且其態度堅決。一時間,柴靜被弄得不知如何是好。
后來,柴靜與周星馳進行了面談,在得知周星馳要求重錄的緣由后,非但沒有抱怨周星馳難纏,還對其為人處世的作風有了更多的崇敬。那么,周星馳為什么要堅持重新錄制呢?原來,在第一次錄制的時候,周星馳的普通話說得不是很利索,時不時會“躥”到粵語腔調上,不過,如果配以字幕,觀眾的傾聽應該不會有多大障礙,對于很多被采訪的人來說,這點瑕疵是能夠被原諒的,但是,周星馳在錄完節目后,卻一直對此耿耿于懷。
回到香港后,他拿著采訪稿,整整苦練了二十天的普通話,直到助手們真心實意地說“絕對OK”后,才打電話給柴靜要求重新錄制。第二次錄制,效果果然不一樣,節目播出后,反響極好。
事后,柴靜在其博客中由衷贊道:“這就是周星馳,他個性如此,會在某些事上極為投入專注……”的確如此,從一個跑龍套的小角色最終成長為“喜劇之王”,一路走來,周星馳憑借的正是這種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認真態度。
三十歲才大器晚成的林志玲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可不是躺著就變成林志玲的。”其實,沒有誰是躺著成為誰的,每一個成功者的前身都是不甘平庸的奔跑者。
篇六:我的處境并不算最糟糕的
有一則故事說,一個窮人與妻子,六個孩子,還有女兒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間小木屋里,局促的居住條件讓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說,我們全家這么多人只有一間小木屋,整天爭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潰了,我的家簡直是地獄,再這樣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說,你按我說的去做,情況會變得好一些。窮人聽了這話,當然是喜不自勝。智者聽說窮人家還有一頭奶牛、一只山羊和一群雞,便說,我有讓你解除困境的辦法了,你回家去,把這些家畜帶到屋里,與人一起生活。窮人一聽大為震驚,但他是事先答應要按智者說的去做的,只好依計而行。
過了一天,窮人滿臉痛苦地找到智者說,智者,你給我出的什么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現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獄,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幫幫我。智者平靜地說,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雞趕出房間就好了。過了一天,窮人又來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訴說,那只山羊撕碎了我房間里的一切東西,它讓我的生活如同噩夢。智者溫和地說,回去把山羊牽出屋就好了。過了幾天,窮人又來了,他還是那樣痛苦,他說,那頭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請你想想,人怎么可以與牲畜同處一室呢。“完全正確,”智者說,“趕快回家,把牛牽出屋去!”
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過了半天,窮人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著來的,滿臉紅光,興奮難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說:“謝謝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給了我。現在所有的動物都出去了,屋子顯得那么安靜,那么寬敞,那么干凈,你不知道,我是多么開心啊!”
一個人生活的幸福與否,從來沒有一個恒定的標準,你的處境雖然很糟糕,但還不是最糟糕的,還沒有到絕望的時候,需要你做的是調整你的心態,鼓起生活的信心,改變眼下的處境,至少,不要退到你已經見識過的比現在還糟糕的境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