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易考驗人性美文摘抄
芬森是丹麥著名醫學家,也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臨床醫生。到了晚年,芬森準備尋找接班人。在助理喬治的配合之下,芬森從很多慕名而來的醫學界才俊中選了一個名叫哈里的年輕醫生。但是,醫學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點擔心這位年輕人不能堅持。
喬治建言道:“先生,據我所知,哈里家境貧寒,您不妨請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請哈里,看看他會不會心動?如果他被金錢所誘惑,自然不配做你的弟子。”
然而,芬森卻說:“謝謝你的提議,但是我不能采納。我一直都很贊同一個觀點: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俯瞰別人,也永遠別去考驗人性。他貧民窟出身,怎么會不對金錢有所渴望?如果我們一定要設置難題考驗他,說,給你一個高薪的輕松的工作你干不干?而且答案必須是否定。那么,對他來說,內心肯定是糾結的。因為,他要在現實生活與夢想面前做出兩難的選擇。而他跟著我研究醫學,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渴求他必須是一個圣人……”
最終,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成為丹麥十分有影響的醫學家。
后來,哈里聽說了芬森當年拒絕考驗自己人性的事,老淚縱橫:“假如當年恩師用巨大利益做餌,來評估我的人格,那么我肯定就掉進了這個陷阱。因為,當時我的母親患病在床需要醫治,而我的弟妹們也等著我供他們上學,如果那樣,我就沒有現在的成就了……”
一個聰明的人,不會讓友人在自己與利益中做選擇,而是竭力創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驗別人的人性,然后,兩敗俱傷。
不要輕易考驗人性的美文摘抄
芬森是丹麥著名醫學家,也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臨床醫生。
到了晚年,芬森準備尋找接班人。在助理喬治的配合下,芬森從很多慕名而來的醫學才俊中選了一個名叫哈里的年輕醫生。但是,醫學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點擔心這位年輕人不能堅持。
喬治建言道:“先生,據我所知,哈里家境貧寒,您不妨請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請哈里,看看他會不會心動。如果他被金錢所誘惑,自然不配做您弟子。”
然而,芬森說:“謝謝你的提議,但是我不能采納。我一直都很贊同一個觀點: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俯瞰別人,也永遠別去考驗人性。哈里貧民窟出身,怎么會對金錢沒有渴望?如果我們一定要設置難題考驗他,說,給你一個高薪的輕松的工作你干不干?那對他來說,內心肯定是糾結的,因為他要在現實生活與夢想面前作出兩難的選擇。而他跟著我研究醫學,根本不必到那一步,我何必苛求他必須是一個圣人。”
最終,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也成為丹麥十分有影響力的`醫學家。
有一次,哈里聽人說起芬森當年拒絕考驗自己人性的這個故事后,老淚縱橫地說:“假如當年恩師用巨大利益做餌,來評估我的人格,那么我肯定就掉進這個陷阱了。因為,當時我的母親患病在床需要醫治,而我的弟妹們也等著我供他們上學,如果那樣,我就沒有現在的成就了。”
一個聰明的人不會讓友人在自己與利益中作出選擇,而是竭力創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驗別人的人性,然后,兩敗俱傷。
別輕易放棄手中的爛牌美文摘抄
轉眼之間畢業半年多了。最近和同學小聚,難免談及這半年工作的感受。令我吃驚的是,居然好多人都在念叨著想換工作。去年找工作起早貪黑、焦灼難耐的場景歷歷在目,辛辛苦苦花了8個月找的工作,居然才剛剛半年左右就有這么多人想拋棄了。
換也無妨,只要清楚為什么換、想換到哪兒。但是,其中有些僅僅是對現狀不滿:“這工作每天重復無聊看不到前景”“我就像個小工一樣誰都可以支使我干這個干那個,不開心”“工資太低”“想去什么行業我也不知道,反正不是這種就行。”
當然,說是這么說,真正能行動起來的人估計也沒這么多。但我還是有點替他們擔心,如果半年前經過那么多比較和思考選的工作特別不合適,現在能選得更好嗎?不喜歡這個單位容易,誰在工作上沒點小不滿呢?
前段時間看一檔電視節目,有一個藝人說了這么一句話:“以前的人,什么東西壞了就想修;現在的人,什么東西壞了就想換。”話里蘊含的道理讓人深思:人生遇到不滿意的境況,你是想修呢,還是想換呢?
現代社會的開放和自由程度已經遠超從前,換工作已成為平常事,甚至有時候還成了一種正面的標榜:我是有想法有行動力的人,我是不安于現狀不輕易屈服的人,我是不畏束縛有勇氣從零開始的人!
可是,這樣真的都很好嗎?
打過德州撲克的人都知道,拿到牌之后,參與者是可以根據手里牌的情況選擇“參與”或者“放棄”的。我第一次玩的`時候過于謹慎,一看手里的牌不是明顯極好就選擇放棄,結果呢?幾輪下來都沒參與幾次,凈賠了一堆盲注。實際上,極好和極壞的牌都是罕見的,關鍵看你怎么打。一看不是非常好就放棄,看似是“以小失換大穩”,其實結果可能是“求小敗而棄良機”。
沒想清楚之前,請千萬別輕易放棄手中所謂的“爛牌”——那可能只是一把不能確保勝算的普通牌而已,可能是你玩10次中有8次都會出現的情形。輕易選擇出局不是證明你有多果敢的方式,選擇去面對當下的境況才是勇氣的表現。
在我看來,衡量要不要離職的標準,是在這里還能不能學到東西。也許有人會說,學東西也有一個時間和收益比的問題啊。可是,人生是個復雜而曲折的過程,怎能奢求所有的時間都是最“高效”的那一段?適當把握好節奏,留點時間思考、找找未來的方向,是為了以后跑得更快。如果說一萬小時定律成立的話,一個人每用7年時間就可以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如果一生能活80歲,除去懵懂無知的前兩個7年,除去可能老糊涂了的最后一個7年,至少還可以成為8個領域的專家!急什么?
看來,有些東西,你如果修不好,可能也換不好。就像一個“玻璃心”的姑娘到哪里都會覺得被傷害;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到哪里都很容易跟人吵起來;一個過于自卑的人跟誰在一起都會沒有安全感。矛盾的產生可能是環境的問題,也可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身的問題“修”不好,換到哪里都一樣。
如果是真的看清楚了狀況并作出審慎的評估,毅然決然選擇及時“止損”,我舉雙手贊成。但是,如果只是因為“不爽”就稀里糊涂想離職,就不得不讓人勸一句“請三思”了。不然,總有一天會有前輩們指著你的背影說:你看,我說對了吧,現在這些年輕人啊,就是這樣眼高手低。
別輕易說你不會美文摘抄
于浩出生在江蘇常州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家境貧寒,但自小聰明,學習成績獨占鰲頭,倍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
高中畢業的于浩由于成績優秀,獲得了去美國留學的機會,但他必須自己負擔高昂的學費,倔強的他最終還是毅然選擇了去美國留學。
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于浩想找一份收入較高的兼職工作。那天,在唐人街餐館打工的他無意中得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招聘一名普通的推銷員。他興致勃勃地前去應聘,并憑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力壓眾多應聘者,直到最后一關面試只剩他一個人。看來這個年薪3萬美元的'職位非己莫屬了,他美滋滋地想。
“你會開車嗎?”主考官冷不防地問道,“因為我們這份工作的性質是移動促銷,需要開著我們公司的車出去集體展銷,然后發揮你的口才賣車。”
想想自己初來異域,連車都沒摸過,更別說會開車,但為了爭取到這個非常誘人的工作,于浩立即斬釘截鐵地回答:“會!沒問題!”于是,公司主管當即通知他下周一就來上班。
應聘完出來后,于浩心里忐忑不安,但想到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他決定豁出去了!于是,他從朋友那兒借了輛破舊的小篷車,在朋友的指教下,第一天他就認認真真地完成了全部理論的學習;第二天,他在大草坪上實踐操作駕車,反復練習,晚上困了就睡在駕駛室;到第三天,他竟可以駕著這輛舊車行駛在公路上了。
周一,于浩準時來到通用公司上班,雖然車技很爛,但第一天工作就這樣對付下來了。然后,憑借出色的口才和毅力,他在通用公司工作了10年,共賣出了8800輛汽車,并創下了一年賣出1000輛的最高紀錄,據說他這個銷售業績已被收入吉尼斯紀錄。時至今日,于浩已經是通用公司的銷售部經理。
當被問及成功的經驗時,于浩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性格非常倔強,他想要的東西,總會想方設法地得到。記得在他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他特別想要一部電動玩具車,可家里窮得連肉都吃不上,根本沒有多余的錢來買玩具,但他沒有放棄,從家里搜出家譜,對著爸爸一個個盤問,哪個親戚家境比較好。他一個個問,爸爸一個個否定,經過一個小時的對答,他把目標鎖定在遠房表叔的身上。在那個晚上,他寫了一封長達10頁的信給城里的表叔,希望對方資助他10元零花錢,圓他一個小小的夢想。表叔看了他的信后,感動得熱淚盈眶,立即給他匯了10元錢。
最后,于浩對采訪者說:“你們知道故事里那個男孩子是誰嗎?他就是你們眼前的我。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做到極限,而不要隨意說你不能或者你不會。因為只要你盡到最大的努力,就沒有什么東西學不會或做不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