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周恩來事跡的感言
漫說周恩來的“平易近民” ○ 高長武 《史記·魯周公世家》中有這樣一句話:“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
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政令不簡約易行,百姓就不會親近;政令平和易行,百姓就必定歸從。
進一步說,這句話實際上揭示了這樣一條治國為政的道理:制定的政策貼近老百姓,維護他們的利益,就能得到他們的擁護。
這個道理反映在執政者的風格上,就是“平易近民”四個字。
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任政府總理,周恩來是“平易近民”的典范。
“平易近民”,必然與民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
周恩來雖身居高位,但從來都把自己視為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1958年夏,黃河中下游出現嚴重洪災。
7月18日上午,正在上海考察的周恩來接到報告,立即趕往受災最嚴重的鄭州視察災情。
當晚,他來到邙山腳下的黃河岸邊,查看水勢和救災的情況,并冒雨鼓勵大家與洪災作斗爭。
秘書見周恩來衣服都淋濕了,忙撐起雨傘。
周恩來立即阻止,說:“你看大家不都是一樣在雨里淋著嗎
”對一位政府總理來說,面對雨中災民,雖然打傘與否只是一件小事,可二者體現出來的為政風格則是迥異的。
“平易近民”,必然平等待人,不擺官架子。
周恩來一有空就深入群眾中間,親切地詢問百姓冷暖,傾聽群眾心聲。
1956年5月6日,周恩來到太原鋼鐵廠視察。
當他來到高爐現場時,值班工人史悠國正在忙碌。
周恩來熱情地向他伸出了手。
史悠國看著自己滿是油污的手,有些不好意思,正在進退為難之時,周恩來和藹可親地笑著說:“小伙子,沒關系,來
”說著便緊緊握住史悠國的手,并親切詢問有關情況。
正是這樣的握手,把周恩來以至黨和國家與老百姓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平易近民”,必然勤懇為民,不當官老爺。
周恩來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春蠶吐絲的精神兢兢業業,忘我工作。
正如鄧小平后來所說的:“周總理是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人。
他一天的工作時間總超過12小時,有時在16小時以上,一生如此。
”1966年3月8日凌晨5時29分,河北邢臺發生強烈地震。
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周恩來乘直升機迅速趕往震區,冒著余震的危險,檢查災情,看望受災群眾,指導救災工作。
一直忙碌到夜里,他才在駐邢臺部隊的營房里,與戰士們一起吃了一點烙餅和煮白菜。
周恩來始終把自己視為“人民的勤務員”,勤勤懇懇、夜以繼日地工作,甚至在他晚年重病纏身之后也依然如此。
1975年3月,周恩來在醫院準備接受手術治療的20天時間內,曾先后會見了贊比亞、圭亞那、新加坡、摩洛哥、斯里蘭卡的政要或政府代表團,同時還在3月15日主持了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此外還處理了許多日常政務。
周恩來以重病之軀在手術前保證了政府工作的正常運轉。
以上只是撿拾了幾個例子。
實際上,“平易近民”的為政風格早已融化到周恩來一生所做的許許多多瑣細事情中,是他愛民之情的自然流露,成為他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正因如此,老百姓才會親切地稱他為“人民的好總理”。
也正因如此,凡接觸過周恩來的人,包括不少外國人士,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染。
1964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周恩來邀請日本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松崎君代到中南海住所作客。
就餐時,周恩來請松崎坐在緊靠自己的右側,并用他那不太方便的右手,不斷往松崎菜碟里夾菜,勸她多吃點。
在得知松崎的父親曾在制酒行業工作后,周恩來取出自己珍藏的兩瓶茅臺酒,讓松崎帶回去,請她父親嘗嘗。
周恩來平易近人的舉動使松崎十分感動。
1978年再訪中國時,松崎曾用日文寫下“周恩來總理,您活在我心中”這十一個字,來表達她對周恩來的景仰和懷念。
在為政風格上,與“平易近民”截然相反的是官僚主義。
而對于官僚主義,周恩來則是堅決反對的。
1956年5月17日,他在關于昆曲《十五貫》的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對新中國成立后一些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義作風進行了嚴肅批評:“現在有個風氣,對領導不稱首長就會有人怪”,“老百姓想見做‘官’的是多難啊
”我們做“官”的人,應該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真正在為人民服務”。
1963年5月29日,他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屬機關負責干部會議上,列舉了官僚主義的12種表現,并細數了其種種危害,認為“官僚主義的態度和作風已經給我們的工作造成許多損失,如果聽其發展,不堅決加以克服,必將造成更大的危害”。
同時,他告誡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絕不能容許官僚主義再繼續發展下去”。
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他更是嚴格要求,無論誰犯了官僚主義的錯誤,他都要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并責令改正。
古人云:“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是因為有了像周恩來這樣一批又一批“平易近民”的共產黨人的嚴格自律和不懈努力,新中國才能夠迅速發展起來,并保持人民的團結和國家的穩定。
〔作者高長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北京 100017〕 更多文章:
人生格言 人生感悟 勵志名言 名言警句 名人名言 哲理名言 ...
由于人類的破壞,與棲息地的喪失等因素。
地球上瀕臨滅絕生物的比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在工業社會以前,鳥類平均每三百年滅絕一種,獸類平均每8000年滅絕一種。
但是自從工業社會以來,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超出自然滅絕率的1000倍。
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動物,1\\\\9的鳥類,1\\\\5的爬行動物,1\\\\4兩棲動物,1\\\\3魚類,都瀕臨滅絕。
一切自然物種及其群落都與所在地域的環境條件相適應,只要條件不變,就能長期生存,即使發生擴散或縮減,其歷程也是緩慢和漸變的。
人類活動的加劇,卻打破了這千古不變的平衡,導致物種滅絕: 1)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人類能在短期內把山頭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生境,淪落到滅絕的境地,而且這種事態仍在持續著。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67%的物種遭受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的威脅。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
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蘭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
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沒有了,林棲的猴子與許多動物當然無“家”可歸,“生態”一詞原本就是來源于希臘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滅絕物種中,遷徙能力差的兩棲爬行類及無處遷徙的島嶼種類更為明顯,馬達加斯加上的物種有85%為特有種,狐猴類就有60多種,1500年前人類登島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類動物僅剩下28種(包括神秘的、體大如貓的指猴)。
大陸生境的片斷化、島嶼化是近百年來日趨嚴重的事件,這不僅限制了動物的擴散、采食、繁殖,還增加了對生存的威脅,當某動物從甲地向乙地遷移時,被發現、被消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目前我國計劃為大熊貓建的綠色走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
2)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做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藥”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
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膽、鳥的羽、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被割鰭后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
人類正在為了滿足自己的邊際利益(時尚、炫耀、取樂、口腹之欲),而去剝奪野生動物的生命。
對野生物種的商業性獲取,往往結果是“商業性滅絕”。
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動物黑市交易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與軍火、毒品并駕齊驅,銷蝕著人類的良心,加重著世界的罪孽。
北美旅鴿曾有幾十億只,是隨處可見的鳥類,大群飛來時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開發美洲100多年,就將這種鳥捕盡殺絕了。
當1914年9月最后一只旅鴿死去,許多美國人感到震驚,眼瞧著這種曾多得不可勝數的動物竟在人類的開發利用下滅絕,他們為旅鴿樹起紀念碑,碑文充滿自責與懺悔:“旅鴿,做為一個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滅絕了。
” 3)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
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亞人進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豬,使該地半數的鳥類(44種)滅絕了。
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病,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17種本地特有鳥滅絕了。
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以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
15世紀歐洲人相繼來到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蘭人把這里做為航海的中轉站,同時隨意引入了猴和豬,使8種爬行動物,19種本地鳥先后滅絕了,特別是渡渡鳥。
在新西蘭斯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于燈塔看守人帶來1只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斯蒂芬異鷯滅絕,是1只動物滅絕了1個物種。
4)環境污染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藥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制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科學家發現,對環境質量高度敏感的兩棲爬行動物正大范圍的消逝。
溫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強化,棲息地的分割、化學物質橫溢,已使蟬噪蛙鳴成為兒時的記憶。
與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對物種的影響是微妙的、積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軟刀子”,危害程度與生境喪失不相上下。
以上原因使許多動物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保護動物成為人類迫在眉睫的大事。
海底兩萬里各章節的感悟
【作者簡介】儒勒·凡爾納 儒勒·凡爾納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曾寫過《海底兩萬里》、《地心游記》等著名科幻小說。
儒勒·凡爾納 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
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游》一舉成名。
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
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神秘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他還是許多發明家的老師,凡爾納將他科學幻想的內容寫得那么詳細準確,頭頭是道,以致許多學術團體對他書中列的數字,有時要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推算。
不僅如此,凡爾納的小說到處充滿了科學,許多的科幻事物在現在都成為了現實。
凡爾納自幼酷愛科學,又喜歡幻想,但他在大學學的卻是法律。
原本他也是打算畢業后當律師的,后應為偶然結識著名作家大仲馬,在后者的鼓勵下,轉而走向文學創作之路。
【摘抄】《海底兩萬里》名句:
【第1句】: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第2句】:平常采到一個有珍珠的貝,他們才能得一分錢,何況他們采得的貝里面多數是沒有珍珠的.
【第3句】:我的心還在這個國家,并且,直到我最后 一口氣,我的心也是在這個國家
”
【第4句】:信不信,到底也沒有什么關系。
【第5句】:固然他的命運是離奇古怪,但他也是崇高偉大的。
【第6句】:但愿所有的仇恨都在這顆倔強的心中平息
【第7句】:我沉迷在這種昏睡中有多少時候,那我不能估計;但當我醒來的時候,看看太陽已經向西邊低下去了。
【第8句】:愿上天讓我的同伴和我不要葬在別樣的墳墓中
【第9句】:我能為了完全個人的利益,損害我的同伴們的將來 嗎
我負得了這種責任嗎
【第10句】:我車辛苦苦打扮這些財物是為我自己嗎
誰告訴您我不是好仔地正當使用它們呢
您以為我不知道世上有無數受苦的人,有被壓迫的種族嗎
有無數要救濟的窮人,要報仇的犧牲者嗎,您不明白嗎?
【讀后感】打開《海底兩萬里》,我懷著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
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采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
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于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
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后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
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
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
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獲。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才可能有來源于現實或高于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貼窗花感想
通過剪紙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中華民族這個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民間傳統藝術,通過這節課的作業,使學生領悟到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喚起學生對傳統民間美術的關注和熱愛。
學習過程第一次感受到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如此高漲,對中國傳統文化如此的熱愛,美術課有必要多開設這類課,建議可以增設些地方傳統文化的課,使教材內容更豐富。
與中國相鄰的南亞國家有哪幾個
南亞地區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阿富汗和馬爾代夫8個國家.\ 印度,英語和印地語并列為官方語言。
\ 巴基斯坦的“國語”是烏爾都語,“官方語言”是英語。
]\ 孟加拉,孟加拉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
\ 尼泊爾,官方語言是尼泊爾語。
英語也是通用語言\ 斯里蘭卡,官方語言是僧伽羅語,泰米爾語和英語。
\ 不丹,官方語言為不丹語即宗卡語(Dzongkha)和英語。
\ 馬爾代夫,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 阿富汗,普什圖語和達里語(波斯語)為官方語言。
追問: 阿富汗不是西亞國家嗎
回答: 應該沒有 追問: 那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是不是只有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
回答: 還有3個嘛,我說了哈
追問: 斯里蘭卡、阿富汗和馬爾代夫決對不是。
回答: 為什么
追問: 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是島國,阿富汗是西亞國家,還有孟加拉,它與中國不相鄰。
回答: 我暈,你說的是接壤,好不好,肯定都相鄰嘛,只是不接壤哈
追問: 相鄰不就是相隔嘛 回答: 不是,相鄰不同于接壤,是接近的意思嘛。
追問: 好了,那你覺得與中國接壤的南亞國家有哪些。
回答: 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
提問者 的感言: 謝了,但我覺得好像有五個,不知令一個是什么。
作文素材名人名言摘抄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
—— 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獲而被估價的;才能也是土地,不過它生產的不是糧食,而是真理。
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話,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鹽池,那上面連小草也長不出來的。
—— 我需要三件東西:愛情友誼和圖書。
然而這三者之間何其相通
熾熱的愛情可以充實圖書的內容,圖書又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
—— 時間是一切財富中最寶貴的財富。
—— 德奧弗拉斯多世界上一成不變的東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條真理。
—— 過放蕩不羈的生活,容易得像順水推舟,但是要結識良朋益友,卻難如登天。
—— 這世界要是沒有愛情,它在我們心中還會有什么意義
這就如一盞沒有亮光的走馬燈。
—— 生活有度,人生添壽。
——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