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一種產生感想之后寫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種讀書和學習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文字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堅定文化自信心得體會(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篇1】堅定文化自信心得體會
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推動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是增強政黨自信、國家自信、民族自信的寶貴資源。深化中國文明歷史研究,有助于深入把握中華文明的歷史形態與現代形態、物資形態與精神形態、傳統形態與創新形態,有助于增強中國人民的志氣、骨氣和底氣,有助于提高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感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處強調要尊重歷史、研究歷史,確立歷史思維,高度重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明確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論斷。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講清楚中國是什么樣的文明和什么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為此,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的責任感,樹立正確文明史觀,全面認清歷史方位、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2】堅定文化自信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和執行文化。近日,我校黨委組織學習代省長xx在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重要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科學普及水平;要大力發展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要大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推進社會信用建設;要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最后強調,要努力加強政風建設;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不做表面文章;堅持深入基層和實際,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真實情況,解決實際問題;堅持把抓落實作為轉變作風的關鍵環節,各項工作都要細化目標,落實責任,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我們還學習了《說境界》、《說共事》等文章,文章明確地闡述了做人的境界和原則,從多種角度和不同標準去理解和解讀“境界”的含義,深刻地概述了為人處事的道理。
我認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再次,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我們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不做表面文章。我覺得老師和學校是共存的,是相互依賴的,一個好學校離不開我們每一位老師的努力,每一位老師的發展也離不開學校的培養,一個學校只要有了良好的師德師風和良好的育人環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老師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篇3】堅定文化自信心得體會
縱觀歷史五千載,華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東方,猶如一條巨龍,山石可移,海河可枯,唯有我們的文化不會被時間吞噬,匯聚成一股如同長江綿延萬里,奔騰不息的中國力量。
由于閉關鎖國,近代以來,中國這頭曾經讓世界為之嘆服的雄獅,一度沉睡不醒。得意忘形的中國國人固守陳規,與世界先進文化的脫離導致我們幾個世紀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八國列強的侵略下,我們中華兒女自強不息,讓中國這頭雄獅再次蘇醒。而這時,我們是否應該讓中國文化也再次站在巔峰,引領世界,是的,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焙螢槲幕孕?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司馬遷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這也是文化自信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成為第四大自信的原因。
想到做到文化自信,首先我們要自信,對自己所堅定的理念有足夠的信心。回望歷史,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三國的英雄,魏晉的文人,唐朝的極樂盛世,成吉思汗的封疆擴土,再到近現代的孫中山偉大的辛亥革命,毛澤東的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每一件都展現了中華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而作為一名學生,當我們懂事開始,在家時家長會教我們對自己自信,抬頭做人,低頭做事。在學校老師教我們文化,讓我們對文化自信,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思想政治,去觸摸那些國家大事與各類原則宗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文化深深地融入進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春節會闔家團圓吃餃子看春晚,清明節祭祖,中秋節賞月,每一個節日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而正因為我們的延續才讓我們的文化顯得格外濃厚,久遠。所以每一個人對文化與傳統的認同都是自己充分自信與對傳統尊敬的表現,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巨大的文化自信也便是由每一個個體的自信堆積起來的。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蔽覀円欢ㄒ嘈旁邳h的帶領下,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建設社會主義強國!
上一篇:項目創新創業計劃書(合集5篇)
下一篇:創新創業實踐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