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我們得到贊美就心花怒放,被別人造謠就特別傷心,生怕在人前抬不起頭來。其實真正剖析的話,不管別人怎么樣誹謗,對身體根本無有傷害,而心沒有形狀、顏色、本體,也不會受到傷害。既然對身無害,對心也無害,外界的毀譽對自己又起什么作用呢?
【第2句】:【禪心佛語】煩惱怎么來的?簡單一點說,主要是欲望太多,心胸太小,眼界太窄,這叫貪、嗔、癡。降伏貪嗔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得靠串習。先慢慢扭轉觀念,再逐步養成新的行為習慣。
【第3句】:知足常樂。什么東西不要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否則無盡的貪欲最終會毀掉自己。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的雙手去創造,不義之財最終會給自己帶來禍害。
【第4句】:【佛心禪語】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都是修行。凡是交往,情真意切;凡是接物,至誠懇切,就是生活中的修行。其他諸如經商的人,將本求利,貨真價實,老少無欺;當官的人,為民服務,守信守法,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第5句】:【禪語人生哲理經典文案】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在紛繁中淡定心弦,心靜時,過往的糾纏都可以擱置在一邊晾曬,而你獨享此刻寧靜的光陰。人生本是一場愈行愈遠的跋涉,走一段路,遇一些人,看一處風景,不計較得失榮辱,最后剩下的,就是一種淡然。
【第6句】: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都市的噪音及緊張的生活節奏令人焦慮不安,適度地離開熙攘的塵囂世界,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是品味生活的良好方式。
【第7句】:【一日一禪文案】人心只一拳,別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無成,那就是對細枝末節的瑣碎關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蓋屋,但二者摻到一起,價值全無。做人純粹點,做事才能痛快點。
【第8句】:【人心禪語】生活中的紛擾,可歸結為一個字:爭。這個世界的吵鬧、喧囂、摩擦、嫌怨、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都源自爭。在日常生活中,心胸開闊一點,爭不起來;得失看輕一點,爭不起來;目標降低一點,爭不起來;功利心淡一點,爭不起來;為他人考慮略多一點,爭不起來。不爭,才是人生至境。
【第9句】:【哲理禪語】時光輕轉,流年翩然,幾重歲月,微笑淺淡。本來無心,卻又憂心,一片心語黃粱夢,萬世流年萬骨枯。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看似無常卻有常。其實生活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美好,也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差。當秋雨催熟了果實,日歷翻出了白發,也許你會明白有一種幸福叫做隨遇而安。
【第10句】:“放下”并不是“放棄”,它們本質上不一樣,結果自然也不一樣。所謂“放下”是一個人尋找機會成長;而“放棄”則表明一個人尋找地方逃避。“放下”是因為看到自己高于事情,所以放下事情;“放棄”是因為不能放下事情,最終只能放棄自己。智者懂得放下,愚者只會放棄。
【第11句】:每天靜坐半刻,沒有電視,沒有雜志,沒有網絡,只是自己,靜靜的。靜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淡定冷靜、理智清醒。靜氣不會與生俱來,需要不斷地歷練和積累。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每臨大事有靜氣,才能處變不驚,運籌于胸。以靜氣的不變應萬變,坦然面對得失,便能心靜如水,心情如水!
【第12句】:礁石阻攔不住江水東流,悲傷遮掩不住時光飛逝。我們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溝坎要獨自跨越,又有多少遺憾留給歲月。一路奔波追求,忙忙碌碌,相聚分離,過客匆匆;偶遇邂逅,進進出出,苦辣酸甜,喜喜憂憂。絢爛的花朵,成熟的身心,來自多年的磨礪,人放松,心放平,讓生活輕松,讓生命豐厚。
【第13句】:做最特別的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別人身上,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自由,源自于胸懷一顆平常心,做一件平常事,當一個平凡人,簡簡單單地生活。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心境淡泊,生活滋潤。
【第14句】:發心行菩薩道教化眾生,使不仁慈的人起慈悲心,使嫉妒的人起歡喜心,使慳貪的人起布施心,甚至使造十惡業的人也能悔改、行十善法。這樣的發心和行持就是菩薩!
【第15句】: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世人之心時時刻刻向外攀緣,攀得更要占有,不覺間種種自定的概念,判別的標準形成了人生的性格,自恃性格如棱角般過于鮮明的人,應對萬事必然會有種種之障礙。性格只是客塵,不能覺照自己性格之本然,當人生出現滯礙,只是祈求心外之佛又有何益?
【第16句】:【禪語人生】學佛的人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敬畏的心,要有神圣的心,要有發自天然本性的善心善念,以此來培養自己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礙自在,智慧解脫;不忘記自己是社會的一員,就對社會有一份責任感;不忘記自己是三寶弟子,就對三寶有一份責任感。
【第17句】: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得與失、榮與辱、起與落,這些東西,你在乎得越多,心里就會越痛苦;你舍棄得越多,內心就會越清靜。
【第18句】:【治家格言】財也大,產也大,后代子孫禍也大;借問此理是若何?兒孫錢多膽也大,天般大事都不怕,不喪身家不肯罷!財也少,產也少,后來子孫禍也少;若問此理是如何?子孫錢少膽子小,些微產業知自保,省吃儉用也過了!
【第19句】:【禪心佛語】出門在外,不論別人給你熱臉還是冷臉,都別太往心里去;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朋友之間,不論熱臉還是冷臉,也都沒關系;真正的交情,交得是內心而非臉色。不必過于在意人與人之間表面的情緒;摯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著。“情緒”這東西,你不在乎,它就傷不到你。
【第20句】: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華嚴經》卷十九,夜摩宮中偈贊品
【第21句】:【禪心佛語】面對無中生有的譏毀,我們沒有必要心生怨氣;聽到別人的夸獎,也沒有必要沾沾自喜,不妨把度量放大一些,要知道我們短暫的一生,并不是為了生氣或贊嘆而活。毀譽從來不可聽,要懂得放下對外境的執著,守住這顆自然純樸之心。活著,要能夠看得到自己,能夠掌握自己的情緒。
【第22句】:【禪心佛語】六祖大師云:“命好心不好,發達榮華早;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周利盤陀伽生性愚昧,因懺悔前愆,努力修持,終于成就道果;提婆達多貴為王子,因自私自利,破僧害佛,最后自食惡果。
【第23句】:如果有人總是拿你所做的一切作為鉗制你的理由,不管對方出于什么目的,你都應該對其敬而遠之。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別指望總是有人替你的行為埋單。當你責怪、埋怨,甚至仇視別人的時候,是否捫心自問:我的行為會不會給別人造成二度傷害。
【第24句】:如果要凈化社會,必須要先凈化自己心靈。凈化心靈就是點亮自己內心的明燈,要把自己的慈心點亮起來,才能凈化。我們心里的燈,最光明的就是般若智慧。智慧由心生起,就可以把紅塵世界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把人情看得清清楚楚,把事理看得清清楚楚,對于自己何去何從,當然就有一個標準。
【第25句】:生命的禪法,在于讓生命更隨緣更自在,去和生活適應和創造,那些往日的沉浮隨它遠去,就權當是舊夢不再提起。那迎面而來的明天,遭遇的將是一場嶄新,再不是舊時相識。心中念好,路人是誰,誰遇路人,其實是彼此是路人,煩惱為何,懶得理會,不過如此。
【第26句】:除非不得已不要輕易爽約,不管什么原因,爽約既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不自律。爽約的開銷往往需要誠信埋單,爽約的次數越多,誠信的儲蓄就越少,實在得不償失。今天雖然身體不適,日頭又毒,但還不至于必須爽約,我踐約了,身心很舒坦,不適竟在不知不覺中減了七分。
【第27句】:【佛心禪語】不要妄自菲薄,以為自己沒什么大才能,成不了氣候。其實,只要塑造成另一種形狀,或是擺對位置,就能發揮潛在的力量,令人刮目相看。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要看輕別人,表面上的弱小,內在里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
【第28句】:【佛心禪語】其實人生需要很少很少,一杯水,一碗飯,一句我愛你。但是這杯水,他希望是那個愛他的人端給他的,那碗飯他希望是愛他那個人給他做的,那句我愛你他希望是那個愛他那人親口
【第29句】:【禪語感悟】小無名有了寶盒就不想勞動,想過飯來張口、錢來伸手的日子,結果失去了寶盒。坐享其成是人性的弱點,更是人的劣根性,很多人在取得一點成就后,不是乘勝追擊,更上一層樓,而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直到將自身的優勢消失殆盡,最終失敗。
【第30句】:【靜心禪語】有時候會討厭不甘平庸卻又不努力的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羨慕別人閃閃發光,但其實大多人都是普通的,只是別人的付出你沒看到。不要沮喪,不必驚慌,做努力爬的蝸牛或堅持飛的笨鳥,我們試著長大,一路跌跌撞撞,然后遍體鱗傷。堅持著,總有一天,你會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曾經渴望的模樣。
【第31句】:人生短暫,活得粗糙一些吧,如果生活中活得太精細,太細致就會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學著活得粗糙,不是消極頹廢,活得粗糙少一點敏感,多一些愚鈍,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磨礪,保持一種鎮定和堅韌。簡單一點,粗糙一些,把敏銳的觸覺變粗糙一些,粗糙的日子,會輕輕松松,自自然然。
【第32句】:【禪心佛語】第六句:少氣多閑,身忙心閑。真正做到這八個字不容易,關鍵是個“閑”字。老年人安度晚年一定要有閑心,當然干點家務事也好,如果什么事都不做也無聊,但是不要身忙心亂,要身忙心閑。
【第33句】:一世繁華,遇見對的人,從此溫和從容、歲月靜好,天地悠悠之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在柴米油鹽的現世安穩中慢慢變老,這就是愛情。
【第34句】:【禪語人生】循著慈悲心,還有無數的道路可以帶領我們證得佛性。即使只是在智識上了解自己和眾生本善,也能帶我們趨近成就。這就好像我們把珍貴的鉆戒放錯了地方,但至少知道它還在珠寶箱中某處,不是掉在廣大的山野中。
【第35句】:【禪語人生】一人問禪師:當我與他人有矛盾時,我好心退讓,他人不但不會看到寬容,相反還會覺得我很懦弱好欺負」真讓我難過。禪師問:你拿出寬容是為了讓別人感恩你的幺?我說:也不是,我只是不想讓人嘲笑懦弱。禪師微笑道: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內心的單薄,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靜。
【第36句】:【禪心佛語】人生之幸,不是碰到對的人,做成對的事,而是在遇見錯的人時,能夠決絕的離開,在做錯事后,能夠果斷地回頭。就算再難以舍棄,再心有不甘,也不要在錯誤面前堅持,如果誰眷念一堆炸藥,遲早會讓自己粉身碎骨。別在無謂的迷途中固執,別在沒有結局的故事里幻想,我們需要對生活多一些理解、理智、理性。
【第37句】:古云將相本無種,男女自強萬事成。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爭。顧得當頭時一照,免教人在暗中行。命中只有八分米,走盡天下不滿升。過份重情終誤己,要防性直害己身。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第38句】:【禪心佛語】肯低頭,就永遠不會撞門;肯讓步,就永遠不會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滿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咸;人生的色彩,赤橙黃綠青藍紫。打跨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敗看成是人生的終審,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只有堅強不倒的信心與毅力。
【第39句】:人生沒有真正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實的美;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只有披荊斬棘才能路路順;人生沒有永遠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沒有永恒,只有閃光的人生才算是生命的永恒。
【第40句】:可惜今天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達,都只是借著凡夫心,運用世智辯聰加以創造發展,并沒有發揮清凈的智慧,因此難免造成善少、惡多的結果。
【第41句】:【關于心靜的禪語】人生不停地在歲月的變幻里交錯,起風的日子,更應該堅強,輕擁滄桑,笑語流年,剪一段過往,無怨無悔;盈一抹淡然,笑看青山綠黛暖融遠雨微涼。靜靜選擇,淡淡微笑,默默聆聽,深深感悟,無論走過多少坎坷,有懂得的日子,便會有花,有蝶,有陽光。
【第42句】:【世界上最浪費生命的三件事】①評論。你未必了解別人的全部,也就無謂妄加評論,論人長短不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②責怪。責怪人人都會,卻無法改變現狀。共勉好過責怪,因為既提高別人,也鼓勵自己;③擔憂。準備不足或無力改變時才會擔憂,前者需要行動,后者需要放下。今天起,不再浪費生命。
【第43句】:最該珍惜的,請別隨意的拋棄,包括眼下的時光,身邊的人;與你無關的,那就擱置在心田外,人生的行囊裝不下多少繁華,別總讓自己負重前行;已經過去的,那就試著去遺忘,蜷縮在曾經的陰影中,你就拒絕了明天的陽光;不屬于你的,那就假裝沒看見,然后慢慢地淡漠,你現在不放手,就會漸入往后的苦海。
【第44句】:干劫萬難對修道之人而言正好是成就菩提的逆增上緣(佛教術語,意指從反面助人成就)。俗世中人對現有的東西不忍放棄,對舒適安穩的生活戀戀不舍。但是一個人要想讓自己的生活有所轉機,就必須懂得在關鍵時刻把自己帶到懸崖邊,給自己一個懸崖,其實就是給自己一片蔚藍的天空。
【第45句】:【禪心佛語】你能支取什么,取決于你儲蓄了什么。沒有儲存友誼,就無法支取幫助;沒有儲存學識,就無法支取能力;想要取之不盡的幸福,要儲蓄感恩和付出。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人生不能沒有追求,沒有追求就會失去生活的原動力。但不可強求,強求就會自己給自己過不去。
【第46句】:【禪言禪語】賞一季春花,看流年落葉,才發現我們其實已經擁有了很多,只是把真正擁有的忽略,卻時常追求那些虛幻的東西,等到失去了才懂得回過頭來惋惜,可這一切是不是已經晚了呢?人總是找著各種理由訴說自己的不幸,這一切緣由恰恰是踐踏了生命的神圣,比起那些只有一季的風景,還有什么理由去談不滿足呢?
【第47句】:其實,生命有隔陰之迷,意即換了身體就不知過去一切,故千古以來,生命之源,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生命的形相雖千差萬別,而生命的理性則一切平等,佛教的緣起性空、三法印、業識、因果等的義理能通達明白,則生從何來?死去何處?即使不問也可以知道了。
【第48句】:所謂“粗相的過失”,是由于觀念不正確而導致行為的錯誤。例如社會上許多作奸犯科之人,皆因心念偏差引起罪行。心存貪念,則身現取態,若強取則成為搶、盜之罪行;心有貪色之念,則身行奸淫之罪業;心起嗔念,則言行粗暴,甚至爭斗殺戮。
【第49句】:一法通,萬法通。事憑中,理憑公。大戶窮,一包膿。鹽罐封,走了風。要得窮,翻祖宗。會做客,莫勞車。貓屙屎,自家嗡。有好客,無好車。來無影,去無蹤。無智名,無勇功。以成敗,論英雄。吏戶禮,兵刑工。
上一篇:愛爬山的人的特點|我愛爬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