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總結
綏德縣第五小學
本學期,我校在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有力支持下,五小人以飽滿的工作激情,聚大力,流大汗,創大績。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并取得省、市、縣不少榮譽:學校的校本課程《生活語文》獲市課改成果展一等獎,學校被評為綏德縣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常榮老師獲省數學學科教壇新秀;延永勝老師評為市教科研先進個人,縣課改先進個人;馬茸老師執教的校本課《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獲市優質課展評二等獎;田艷、王宇老師先后赴橫山縣、神木縣進行示范教學。一切榮譽是學校和教師實力的最好見證,一切成績的取得凝聚著五小人的智慧和汗水。現就本學期工作進行總結。
一、回顧和總結
(一)初步形成了“三四五”校本德育體系。
1、重視三支隊伍建設。
(1)重視值日領導建設。學校安排五名主要領導每人進行一月的日常管理,要求值員領導做到“五個一”:即每月編印一期學習資料,每日深入一次教學樓,每周做一次全面總結,召開一次值日生會,進行一次隨機衛生檢查。值員領導認真負責,率先垂范,對維護有序的教育教學秩序起到積極的作用。
(2)重視班主任建設。制定《班主任工作條例》,規范班主人工作行為,每員組織一次經驗交流,提高班主任育人能力。精心安排班主任節,增強班主任的榮譽感。我們的班主任只有工作方法的不同,沒有工作效果的不好,盡心盡力,為打造文明校園、亮麗校園、平安校園勞苦功高。
(3)重視值日生建設。每周一次的值日生會,既教給值日生管理方法,又增強他們的責任感,真正起到小助手的管理作用。
2、開展“四個主題教育”。
學校按照“近、親、實、小”的德育教育原則,把生命教育、養成教育、感恩教育、書香教育四個主題系列化,校本化,推行月主題教育辦法,把四個主題分為20個小主題,每周一個主題,旨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美麗人生奠基。
3、探索五條教育途徑。
充分發揮好國旗下講話、班隊活動、廣播、校報、墻報的陣地育人作用。國旗下安排師生演講,定主題、定發言人,作為周主題教育內容。每周班會,各班一是圍著主題教育,二是重在矯正問題,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學校還精心組織以感恩教育的主題的六一文藝活動,組織師生捐款,為青海災區獻愛心。廣播每周二進行一次播音,及時報道學校的好人好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編輯校報兩期,以四大主題教育為主要內容,刊登學生的優秀習作。在廚窗張貼宣傳畫,用精美的圖片和文字教育、陶冶師生。學校還堅持安排經典誦讀活動,每天安排15分鐘經典誦讀時間,收效甚佳。
(二)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
學校把推進“三環節”教學模式作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學校借鑒杜郎口、洋思、山東樂昌二中等名校的成功經驗,把課堂教學分為“預習、互動、檢測”三個環節,按照“271”的時間比有效組織教學,頗受師生歡迎,并初見成效。
(1)形成《實驗方案》。學校進行集體論證,成形《推進三環節教學模式實施方案》,并要求教師制定學科實驗方案。
(2)實行月主題學習制度。由值月領導負責每月編印學習資料,組織教師學習、交流和研討。每一期的學習資料理念新,學習借鑒價值高,涵蓋“如何有效預習”、“推進有效教學”、以及潘小明、于永正等名家教育理論。
(3)充分發揮教研組的職能作用。學校三個教研組緊緊圍繞“271”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研究,組織教師人人上公開課、集體備課、磨課等活動,每一教研組全學期進行教研活動在15次以上。
(4)建立嚴格的學習聽課制度。學校要求教師每學期寫一萬字的學習體會,聽20節課,每周寫一篇教學反思。廣大教師都能認真超量完成任務,梁紅霞老師整理了兩萬字的學習體會,馬茸、劉小美書寫40多篇教學反思,副校長鮑春艷聽過59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