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項鏈》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馬蒂爾德。馬蒂爾德這個女性一心以為只要自己美麗可愛,就應該過上高雅和奢侈的生活。她的這個觀點是一個不成熟的認識,也是社會虛華本質在個人身上的映射。馬蒂爾德也因為只擁有美貌,所以她并不能擁有自己所幻想的一切。她認為憑借自己的美貌,就應該身份高貴、地位顯赫;就應該屋舍豪華,陳設珍奇,裝飾高雅;就應該用品精致,食物精美;就應該和高貴的男子結識,閑談。可是馬蒂爾德所擁有的只是卑微的身份、低下的地位、寒傖的住宅、黯淡的墻壁,破舊的家具、粗陋的衣料、陳舊的用品,普通的食物等。
美麗的容顏與地位的卑微,現實的無奈與幻想的奢華,在馬蒂爾德內心形成極大的反差,給她內心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煩惱。作者在此處潑墨如水,毫不吝惜的目的就是要渲染馬蒂爾德喜歡幻想,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此處的描寫為后文為參加晚會而借項鏈做了鋪墊,也為后文晚會上的瘋狂沉醉而導致項鏈丟失做了鋪墊,也為后文為一串項鏈付出十年艱辛做了鋪墊,最有意味的是在結尾之處居然發現自己付出十年艱辛的項鏈只是一串假的,這無疑是給馬蒂爾德這位愛慕虛榮的女性的絕妙諷刺,也讓讀者明白,一味的追求虛幻的東西,到頭來得到的也只是虛幻。作者借此反映社會現實,也警告像馬蒂爾德一樣的女性反省自身、汲取教訓。
《項鏈》的真正價值,不在于那條項鏈是真項鏈,還是假項鏈,不在于它的價值是一萬八千法郎,還是五百法郎。它真正的價值在于讓一個人從愛慕虛榮變得誠實可信,從成天幻想變得面對現實,從痛苦傷心變得心態平和,從好逸惡勞變得吃苦耐勞,從抱怨丈夫變得理解丈夫,從迷失自我到回歸自我。馬蒂爾德的真正可愛的地方在于她回歸到了自我,變得真實,在于她用雙手勞動,用雙手為社會創造價值,盡管她青春不再,美貌不再。而她的朋友弗來思節夫人不管是擁有原來的假項鏈,還是后來的真項鏈,還是原來那樣年輕、美麗,可是她始終沒有變化,那就是她是一個享受者,沒有給社會創造價值和財富。一個人的價值大小是看他為什會創造了多少,不是看他占有了多少、索取了多少。
從這件極細小一件事可以看出,人生確實奇怪,確實變幻無常。“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陰陽變化,禍福相依,這之中的玄機又有幾個可以窺破呢?你說,這件事到底是敗壞了馬蒂爾德,還是成全了馬蒂爾德,我想,還是留給讀者去慢慢品味吧!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誰都想有一個好命運,可事實并不如此,命運,命運,命乃天定,即自己不可以選擇和改變的,比如你的父母,你出生的時空點等等;運乃人事,即自己可以選擇或者改變的,比如你的脾氣,你的能力等等。所以,命運這一詞里面,里面蘊含了很多很多已知和未知的東西,既有不可選擇的,又有可以選擇的,一個人的命運好不好,還是要把兩者結合起來衡量,更何況,這個好與不好,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也正因為這樣,我們的生命才從充滿了好奇與未知,復雜與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