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最遙遠的距離不是不斷擴大、無從探測邊界的宇宙,也不是生與死的永遠分別,而是游子與故鄉的距離。
浩瀚無垠的宇宙的確寬廣,但在穿越了時空的親情、愛情面前卻又顯得渺小;生與死的永遠分別的確令人痛惜,但明知道有家卻不能回的無奈與思念是否更令人煎熬呢?游子獨自出門在外,得到的溫暖自然很少,對故鄉溫情的思念油然而生。這測得出的距離,在游子看來多么遙遠,濃濃的歸根情懷支持著他們度過一天又一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之夜本是團圓之夜,這時游子對故鄉的思念會更加濃厚。以前兄弟總會去山上插茱萸,如今少了自己,更覺凄涼落寞。故鄉那些溫暖的回憶,多么美好,自己是屬于那里的,在這兒不過是個過客。如同籠中的鳥兒思念原來的樹林,在里面自由翱翔;池塘里的魚兒戀著過去的深淵,在里面暢快游玩,王維盼著與家人團圓,訴說心中之苦。在他看來,這就是最遙遠的距離。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是在外建功打仗的士兵對家鄉的真切思念。他們會有滿腔抱負,有熱血建功之志,但在離家萬里的邊塞,在蕭瑟凄涼的秋天,在這個另人不眠的夜晚,那積蓄了很久的思鄉之情會遍及全身。在刀光劍影下,人渴望的是溫暖親情,是愛與被愛,這個矛盾的事實讓戰士們流淚。光陰易逝,日月如梭,時間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人已暮年,多少無奈,多少牽掛。在戰士們看來,這就是最遙遠的距離。
再看今朝的臺灣,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相同的文化底蘊、歷史淵源把我們緊密聯系在一起。但一道淺淺的海峽卻硬生生地把我們分隔開,從此兩岸的親人日夜在思念,期盼著有一天能合家團圓、幸福生活。即使天各一方,只要心相連,夢相同,也像咫尺之間。臺灣的游子對大陸的思念永遠不會變。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最遙遠的距離。
既然最遙遠的距離是游子與故鄉的距離,那么游子應努力減小這段距離,即使不能回到故鄉,也要給家里人報平安。你們一定要好好發展,不讓故鄉親人與所有愛你們的人失望。中國與臺灣也有統一的趨勢,海基會、海協會的成立,兩岸“三通”的全面實現,無一不鼓舞人心。我希望臺灣能早日回到祖國懷抱,兩岸人民手拉手,從阿里山到長城,三山五岳振臂歡呼;從長江黃河到日月潭,五湖四海同聲高歌。
遙遠的距離是游子與故鄉的距離,但游子的心會越過千山萬水,回到他深愛的故鄉。
上一篇: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