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對好朋友極為要好,不分你我,就像親兄弟、姐妹一樣。當我們要形容這種情況的時候,常常會用到“親密無間”這個詞語。“親密無間”意思就是“形容關系十分密切,沒有絲毫隔閡”。在我看來,這個解釋有兩種解讀:一種是從字面上看,它可以指形體上的,物理距離的近,也就是所謂“形影不離”;另一種則是精神上的,心靈之間沒有距離,也就是所謂“心貼心”。雖然兩種解釋都稍有夸張,但它形象的表現出了兩者間親密非常的關系。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意識也發生了巨大轉變。人們不再愿意將自己的所有都與他人分享,而人們追求隱私與一片只屬于自己的個人空間的欲望也越發強烈?!坝H密無間”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朋友之間一種,在個性的存在的前提下保全親密關系的需求。于是人們開始向往那種“親密‘有’間”的友情,由此有了親密有間的說法。
從表面上看來,兩個詞雖只有一詞之差,但似乎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詞。有人也許會說:親密有了“間”,那還是親密嗎?都不以真情,有所保留,那還是真正友情嗎?這種觀點雖有一定道理,但我想他們曲解了所謂“間”的含義。親密有間,并不代表交友時不再獻出自己的真誠,而是保留一段適當的距離,留下一些緩沖的空間。對此我認為,對真正的友情來說,這種空間或者說余地是非常重要的,是維護友情的重要部分。因為對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見解,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會例外,而這種不同見解很有可能是完全對立的。這時就需要這樣一種緩沖空間,來容納分歧而求同存異,從而避免了由于小的分歧而破壞了珍貴的友誼,或者是為了維護友誼、為不傷和氣而委曲求全,使得雙方都不愉快。
雖然“親密無間”的關系相對于“親密有間”,更能給人帶來有所依靠、有所依賴的歸屬感,但卻更容易令人產生厭倦與窒息感。而“親密有間”相比來說更能為友誼保持新鮮感,友誼漸漸加深卻不會停止。朋友之間,如果還沒到親密無間的地步,便是一條射線,前面的路地久天長;一旦親密無間了,就成了一條線段,那份交情也就要進入倒計時了。適當的“間”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這樣友誼才能“長期保鮮”。
“親密無間”與“親密有間”只是人與人交往方式的兩種形式,與真誠并無矛盾,“親密有間”是社會文明發展后,人際交往的一種變化和一種需求,也是一種交往格式的升華,它是從親密有間發展而來,從而使人與人的交往變得更完善。我們提倡親密同時又有“間”,既能保持人的個性不被湮滅,又能使人際交往順暢達到和諧,以遍及社會的和諧。
上一篇:一路向前——記我的父親
下一篇:我愛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