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糧食生產,努力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根據省委、省政府浙委〔2005〕1號文件、省政府浙政發〔2005〕8號文件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就2005年全省糧食生產提出如下意見。
一、正確認識當前糧食生產形勢 去年以來,我省各地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扶持發展糧食生產,努力提高種糧水平,2004年糧食生產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局面,出現了重要轉機,全省糧食播種面積2181.8萬畝,總產量834.9萬噸,分別比上年增加40.14萬畝和41.51萬噸,總產增5.2%,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去年我省糧食增加絕對量有限,而且是在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市場旺的共同作用下取得的。
從總體上看,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科學種田水平依然較低;全國糧食總量仍產不足需,產需矛盾并沒有根本解決。2005年糧食生產面臨著氣候條件不確定,農資價格居高不下,糧食比較效益依然偏低等問題。
我省人多地少,糧食自給率低、供求市場依存度高,抓好2005年的糧食生產,對于鞏固宏觀調控成果,推進“平安浙江”建設,構筑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
二、明確2005年糧食生產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2005年我省糧食生產的指導思想是:正確處理好調整農業結構與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關系,堅持以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為基礎,以制止耕地拋荒、依靠科技主攻單產為重點,穩定糧食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大力發展優質品種,改善糧食品質。
穩定完善糧食扶持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積極推進糧田適度規模經營,努力提高種糧綜合效益。
糧食生產的目標是:確保糧食播種面積2150萬畝、總產量800萬噸以上(見附表)。各市要按照糧食安全分級負責制的要求,將指導性計劃目標分解下達到各縣(市、區),認真抓好計劃落實的督促檢查,確保生產計劃順利完成。
三、抓好糧食生產扶持政策落實,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今年省政府在去年扶持糧食生產政策措施基礎上予以繼續穩定完善,出臺了全面免征農業稅、對種糧大戶進行直接補貼、實行早晚稻谷最低收購價和價外補貼、大中型農機具購置補貼、種糧大戶良種補貼等政策,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創造了良好條件。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采用多種形式,擴大政策宣傳,讓基層和農民及時了解政策,做到家喻戶曉。
要認真總結去年落實糧食生產扶持政策的成功經驗,盡早研究制訂落實政策的工作措施和計劃,建立責任制,做到方案具體化、措施規范化、落實責任化,確保補貼資金及時發放到種糧農民手中。要加大督促檢查力度,杜絕弄虛作假。
要積極建議當地政府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扶持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增加對糧食生產的投入,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堅決制止耕地拋荒,千方百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 要高度重視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同時正確處理好結構調整和發展糧食生產的關系,充分尊重農民種植自主權,把發展糧食生產的重點放在制止全年性耕地拋荒、減少季節性耕地拋荒上,努力多種,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以春冬兩季為重點,積極擴大冬季春花作物、綠肥,大力提倡綠色過冬,努力減少冬季拋荒。
積極引導支持農民多種早稻,努力減少春季拋荒。認真總結完善去年開展耕地拋荒檢查復耕的做法,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采取法律、經濟、行政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耕地拋荒,引導農民群眾發展糧食生產。
省里將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開展耕地拋荒檢查活動,并建立舉報和公開曝光制度,組織明查暗訪,依法查處案件,對特別嚴重的予以公開工業化、城鎮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使糧田向種糧能手集中,發展規模種糧,這是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種糧效益的重要保證。鼓勵種糧大戶拓寬經營范圍,向周邊農戶有償提供代育、代耕、代種、代管、代收等服務;鼓勵種糧大戶創建品牌,開展糧食產后加工、銷售,延長產業鏈,提高經營水平。
支持和鼓勵各類糧食加工、經營企業和產銷服務組織與種糧大戶建立穩固的糧食產銷關系,發展訂單生產,擴大訂單數量。積極組建種糧大戶協會和種糧專業合作社,加強與種糧大戶的溝通,提高服務水平。
七、加強耕地保護和農田基礎建設,切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切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加強對基本農田的監管。禁止在基本農田內挖塘養魚、種樹造林和從事非農項目建設。
進一步加快標準農田建設,2005年全省計劃新建1 0 0萬畝標準農田的建設任務,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參與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從2 0 0 5年起,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標準農田地力培育進行補助。
重點是開展標準農田地力綜合培肥改良示范區建設和農田質量檢測與監測體系建設,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和地力。各地要積極探索建立標準農田地力與質量檢測和評價制度,加強對不同區域種植結構、不同地貌類型耕地質量的動態管理,開展對標準農田特別是新建標準農田的培肥改良。
全省突出糧食生產和地力培肥重點區域,在17個試點縣基礎上,實施30個縣的標準農田地力調查與分等定級,建設培肥改良示范基地。通過鼓勵擴種綠肥、秸稈還田等,實行工程措施和農藝措施相結合,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增加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面積。
二○○五年三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