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主任、各位委員:
首先,對各位領導蒞臨我市檢查指導水污染防治工作表示熱烈地歡迎和衷心地感謝!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匯報一下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
近年來,在**市及我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法》,積極履行**市人大《關于加強**市市區水源地保護的決議》,把加強水污染防治作為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領導,加大投入,點面結合,
一是狠抓重點源治理。對重點污染源實行分類施治,一廠一策,逐個制定具體方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對具備條件的企業,要求在規定期限新上處理設施,保證達標排放;對不具備條件的企業,采取停產、改造、搬遷等措施,控制廢水排放。近年來,先后投資5億多元,督促得利斯公司等11家企業新上污水處理設施并通過驗收,有力地控制了水污染源。四、標本兼治,抓好以農業面源污染為重點的生態保護
二是依法落實水土保持措施。按照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治水理念,全面加強對南部山區的水土流失治理和預防保護監管。對現有基本農田樹立農田保護標志,要求各社區、鄉鎮經常性整修養護,保護田面平整,田埂堅固;同時落實管護責任,加大對水土保護監督管理區的管理力度。嚴格執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申報、審批制度,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依法規范生產建設和資源開發項目的行為,不僅有效遏制了開發建設造成的人為水土流失,也增強了生產建設單位自覺防治水土流失的意識,樹立了水保監督執法機構的權威。
三是堅持不懈地抓好造林綠化。按照污染控制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的方針,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實施造林綠化工程,積極實施公路兩側的綠化美化工程,形成村村連的“綠色通道”;使全市的河流成為“綠色長廊”;將昌城鎮規劃為“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建立了8處森林公園,其中竹山、馬耳山、綠園被評為省級森林公園;認真開展各類綠色創建活動。在皇華鎮被評選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的基礎上,昌城鎮已開始創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賈悅、林家村等鄉鎮開展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活動。力爭今年白玉山子社區獲得國家級“綠色社區”稱號,經濟學校、密州學村、辛興初中參加省級綠色學校評選,使全市有更多的省級綠色單位。
五、嚴格執法,不斷加強對環境質量的監督管理
我們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強化執法措施,加大嚴查懲處力度,保證了治污設施的正常運轉。
一是加大水污染嚴查力度。成立了以分管市長任組長,環保、發改、經貿、監察、司法、工商、安監等七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
三是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嚴格審批程序,從源頭上控制水污染項目建設。市政府明確規定:任何有審批建設項目權限的部門,都不得繞過環保審批環節擅自審批建設項目,確保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超越這個權力。結合國家開展的建設項目清理活動,對全市新建、改建、擴建項目進行了全面清查,對未批先建的項目依法進行了查處。一年來,共拒絕審批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紙等14個污染項目,所有新建項目均按規定進行了環保審批,有效地杜絕了新污染源的產生。目前,我市主要河流的水質都有了明顯提升,出境點濰河古縣斷面cod水質監測平均值為30毫克/升,基本達到了省政府制定的半島流域河流斷面排放標準。在近期省、市環保局組織的環保暗查中,我市的重點污染監控點、銀河污水處理廠和舜河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排放標準。
前段,我市在加強水污染防治保護**市區水源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上級領導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局部水污染問題沒有根本好轉,濰河干流固縣斷面有時達不到功能區劃標準要求;個別企業治污設施運轉不良,不能穩定達標,存在超標排放現象;有的企業負責人仍然缺乏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重經濟、輕環保。對此必須采取得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2024年,我們制定了全市cod排放量比去年降低1%的奮斗目標,任務十分艱巨。下步,我們將按照人大領導們的的指示要求,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狠抓目標責任制落實,切實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強對治污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是加快在建污水處理廠和輸污管線建設,力爭2024年底在我市形成一個以城市污水處理廠為中心,鄉鎮污水處理廠為點源,輸污管網為連線的全市城鄉污水處理網絡系統,將全市城鄉所有的生產、生活污水并入污水處理廠經處理達標后再外排。同時,結合城市道路改造,實施雨污管網分流。另外,加快新型城市無害化垃圾處理場,將醫療垃圾送**危險廢物處理中心集中處理,徹底解決生活垃圾和醫療廢物污染問題。積極引導和督促企業進一步加大治污設施投入,有污染的項目和生產環節,必須配套治污設施,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二是抓好重點流域污染治理。按照我市制定的《**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全面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對影響水源地水質的所有排污單位進行全面治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繼續抓好濰河、百尺河、蘆河等河流的水污染治理。對沿河所有污水排放企業加強監控,對不具備達標排放條件的企業,實行限產、停產治理,仍不達標的予以關停,決不允許超標排污,對城區的泰盛化工、良豐化學企業實施搬遷治理。
三是嚴把新建項目審批關。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
上一篇:少兒舞蹈培訓管理規章制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