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理念建設蔬菜發展范文
一、建市場。
超越了全縣其他鄉鎮,榆樹林子鎮設施菜建設在短短的4年時間里。成為全縣設施菜第一大鎮,并成為全縣乃至全市參觀學習的典范,主要是取決于該鎮抓住了產業發展的關鍵,采取了得力的措施。
二、搞服務,解決生產難題
三、抓技術,提高大棚效益
四、抓機遇,加快大棚發展
榆樹林子鎮的設施菜建設,不僅致富了農民,也為全縣推動大棚建設發揮了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使工作難度大大降低。也從他們的工作中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一是建棚必須有規模。有規模就有效益,規模夠了,客戶也值得來一次,滿足購貨要求。客戶一多,效益就好,從而調動了農民建棚積極性,促進了規模的再擴大。規模和客戶實現了互相促進,同步增長,形成了良性循環。
二是服務至關重要。大棚建設中的土地調整、水利配套、電力設施等問題是農民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事情,就需要政府部門的介入,加大協調和服務力度,但不是表面上開幾個會就算是服務了,而要實實在在,直接面對農戶,特別有的農民,當面答應的事,背后幾個人一串,又變卦了,針對這種現象,榆樹林子鎮的鎮干部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工作,直到做通為止。所以,服務需要韌勁,不能見困難就放手,見硬就回。
三是必須抓住銷售的主動權。銷售環節決不可忽視,銷售是否順利關系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關系到產業發展的成敗。榆樹林子鎮就是抓住了銷售的主動權,建了市場,引來了客戶,農民手中的蔬菜產品賣了個好價錢,不僅調動了積極性,也減少了工作的被動。
四是必須抓典型示范。一千遍、一萬遍的說教不如農民親眼一見。鄭杖子村農民劉立豐爺四個建了5個大棚,3年收入了36萬元,而且黃瓜上市高峰期中的一天最多賣4700多元,相當于農民一年的收入。劉立豐好的收益,極大的刺激了周邊的農民,不僅帶動了鄰居、親戚,還帶動了整個村的大棚發展,全村620多戶,有580多戶都建了大棚,成了全鎮數量最多的大棚專業村。
五是必須有市場意識。市場是無情的,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大力生產無公害產品、質量好的產品,必須樹立品牌,發揮品牌效應,榆樹林子鎮鄭杖子農民劉立豐富了,同時他已做好了注冊“鄭杖子牌”商標的準備。一個農民在市場競爭中,已樹立了品牌意識,這也為我們政府部門的服務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這就是必須要有超前意識,必須增強品牌意識。
從全縣大棚建設看,有的鄉鎮效益是逐步減少,每個棚收入僅4000—6000元,不足榆樹林子鎮大棚收入的1/3,從而導致建棚數量越來越少。可以說,從工作方法、工作力度上,都遠不如榆樹林子鎮,建設效果上更無從可比。全縣的大棚建設要以榆樹林子鎮為典范,其他各鄉鎮都要從中吸取經驗,必須認真學習榆樹林子鎮的經驗做法,對照自己,查找不足,加大工作力度,推動大棚建設。
上一篇:高校檔案升級實施方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