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秋節的經典美文(通用6篇)
中秋節,也稱月夕、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中秋節的經典美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
中秋節的經典美文 篇1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里挾著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藍,那么亮,好像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在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么威脅與損害的。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攤與地攤,和果店里,都陳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來的水果。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各種各樣的蘋果,已經叫人夠看夠聞夠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聞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蘆形的大棗,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紅那樣大的白海棠,還有只供聞香兒的海棠木瓜,與通體有金星的香檳子,再配上為拜月用的,貼著金紙條的枕形西瓜,與黃的紅的雞冠花,可就使人顧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經辨不清哪一種香味更好聞,哪一種顏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無論是在店里或攤子上,又都擺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點也沒蹭掉,而都被擺成放著香氣的立體的圖案畫,使人感到那些果販都是些藝術家,他們會使美的東西更美一些。況且,他們還會唱呢!他們精心的把攤子擺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調的“果贊”:“唉——一毛錢兒來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兒,皮兒又嫩,水兒又甜,沒有一個蟲眼兒,我的小嫩白梨兒耶!”歌聲在香氣中顫動,給蘋果葡萄的靜麗配上音樂,使人們的腳步放慢,聽著看著嗅著北平之秋的美麗。
同時,良鄉的肥大的栗子,裹著細沙與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著,連鍋下的柴煙也是香的。“大酒缸”門外,雪白的蔥白正拌炒著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兩肉,有兩三毛錢就可以混個醉飽。高粱紅的河蟹,用席簍裝著,沿街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到正陽樓去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
同時,在街上的“香艷的”果攤中間,還有多少個兔兒爺攤子,一層層的擺起粉面彩身,身后插著旗傘的兔兒爺——有大有小,都一樣的漂亮工細,有的騎著老虎,有的坐著蓮花,有的肩著剃頭挑兒,有的背著鮮紅的小木柜;這雕塑的小品給千千萬萬的兒童心中種下美的種子。
中秋節的經典美文 篇2
我們這些孩子,什么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么都不覺得滿足;中秋的夜里,我們在院子里盼著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簾兒悶著,纏奶奶說故事。奶奶是會說故事的,說了一個,還要再說一個……奶奶突然說: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呢。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兒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說: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抬頭看著天空,星兒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許多。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里邊有了什么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問。
“是樹,孩子。”奶奶說。
“什么樹呢?”
“桂樹。”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后裊裊,到了頭發梢兒上,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似乎我們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后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著我們,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邊已經有人了呢。”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奶奶說。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哦,一個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該是銀鋪的,墻該是玉砌的:那么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里卻有了一股兒的嫉妒。
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奶奶從屋里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孩子們,你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里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奶奶說: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磁花盆兒上,爺爺的锨刃兒上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里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就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中秋節的經典美文 篇3
今年中秋節,是父親離開我們的第二個節日,父親的離去,使得原本團圓的節日失去了往日的歡樂,家冷清了許多,為了年邁的母親我們當晚輩的仍然要笑容滿面,炒菜、聚會、吃月餅,一切照常進行著。
一家人吃完飯,我收拾完衛生,又一次陪母親坐在了窗前,望著窗外烏云密布的天空,月亮被烏云全部遮蓋著,從風的夾縫里傳出陣陣嗚咽,不知是觸景生情,還是團圓的缺憾,靜靜的我守候著年邁的母親,心中別有一番滋味。
記得小時侯每年過中秋節,父親都要親自下廚給我們炒幾個菜,即使當年物資非常緊缺,母親也要將平時節儉的供應票買來食物全家聚在一起“鋪張”一回。父親都要買一個大月餅,按家中的人口均勻切開,每人一塊,以示全家團團圓圓,接下來父親就給我和弟弟講述中秋節的來歷,與我們談論許多新鮮事,講述他的從戎經歷,軍人出身的父親豪放健談,爽朗的笑聲在中秋明月的烘托下,給人一種幸福溫暖的感覺。
那年的中秋也是文革的第二年,父親去了五七干校,那年的中秋,確實比起往年遜色了不少,家中只是母親和我們一起度過的,中秋這一天母親炒了幾個菜,我們娘仨吃完飯后,就像往年一樣放下小圓桌拿出月餅,將月餅切成四塊,我們每人拿了一塊,當我拿起月餅咀嚼時,忽然看到桌子上還剩一塊,當時雖然我還是一個不太懂事的孩子,但我還是悟出了那份酸楚,那種無奈……
中秋節的經典美文 篇4
今年中秋,我下鄉了,我從一個江南水城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父親與我經過了長達五天的旅途生活后,終于回到了山東老家,第二天正逢中秋節,父親買了很多月餅,嬸嬸炒了幾個農家菜我們陪著奶奶過了一個中秋節。
我簡直不敢想象南北方的差異竟有這么大,在南方過節是一家人晚飯后借著月色,同吃一個月餅,經過慢慢的品嘗、親切的交流從中感受節日的氣氛,大家共吃一個月餅,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北方的節日酒文化獨領風騷,一次次的推杯換盞使親情更加溫暖,團圓的氣氛更加濃烈,著實體現了北方人的豪爽,其寓意:順順利利、紅紅火火。
中秋節的經典美文 篇5
9月6號是兒子上大學報到的日子,我們專程送兒子去南京求學,安頓好孩子在返回山東的火車上我與愛人一同度過的中秋節。
當火車在柔和的月光下緩緩啟動的那一刻,我眼前依舊浮動著兒子的身影,止不住的眼淚頓時奪眶而出,我朦朧的雙眼透過站臺的人流下意識的在尋找兒子的身影,我知道他沒進站臺,但是依然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著兒子的身影。
火車急馳北上,深秋的八月帶著涼意,徐徐微風透過窗隙親吻著我的額頭,中秋的月色伴著夜幕投來溫馨的光束,我無心欣賞美麗的月色,心中涌動著一種無盡的牽掛,一種少有的孤獨占據了我的整個心室,兒子沒上大學前從未住過校,一直是“兩點一線”學校—回家。他秉性善良誠實、學習刻苦,很懂事,他一直是我心中的驕傲,兒子確實不負重望,金榜題名。
身為人母的我當把孩子送進了大學,也算是完成了心中的夙愿,離開南京時我對孩子沒有太多的叮嚀,唯一的囑托只有一句話:兒子,你苦讀寒窗12載,你付出了多少自己明白,你時刻要記住你來南京是干什么的?一句話雖不多,可能是分量太重了,在日后的大學生涯中,他從不敢怠慢始終保持班級第一名的好成績,很得導師的欣賞。還擔任了學生會主席,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才生。
如今兒子已成為一名高校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耕耘著未來的希望。
中秋節的經典美文 篇6
初秋的微風撫摸了一下葉子,樹葉一不小心就掉了,仿佛遠在異鄉的游子奔向家鄉;桂花香點綴著整個漫長而無生機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樹下,等待著即將回家的親人們用一壺濃郁的好茶濕潤一下內心的塵埃,這就是故鄉八月中秋最美的時候,給人一份欣喜,一種安歇,一絲想往,一抹回味。后來想起來,似乎是當時身處此境,心感此景,心生此情,由心而生,有感而發。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在積蓄的喜悅下開始了走在了另一段積蓄的路上。夏收的忙碌還在昨天,秋天化身一首豐收的詩,碩果累累,透著幾分美迎面而來,沁入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產生這種情感,明白這種心境,體會這種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天上圓圓的月光,家里的追桌子上圓圓的月餅,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思念著身處異鄉的親人。“每逢佳節備思親”的情懷在此刻愈發的濃烈,淡淡的感傷也會在這時刻發酵。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父母忙碌的情景依然是節日最溫馨的畫面,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上面還有一雙巧手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瑯滿目,各種口味一應俱全,但家鄉的味道,父母的味道依然在我心中無法代替。畢竟,這種味道已經成為一種本能,驅使著我不管多么的忙碌,也要在這團圓的日子陪在父母的身邊,月餅的花紋依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親切,那么有家鄉的感覺。吃起來覺得好香、好甜、好有小時候的味道。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日子越過越有中秋的寓意,豐收與團圓并至,好事成雙,慶祝的方式也是日新月異,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彰顯著祖國的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節節攀高。親人的關愛在這種情景下讓我感受至深,生活的哲理在這種情景下讓我品味至深,體會家鄉的變化在這種情景下讓我感受至深。
強大的國家,富饒的家鄉,溫馨的家庭,這就是我的中秋情結。
上一篇:放心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