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吃飽了撐的】(慣)諷刺人多管閑事、沒事找事或惹是生非。 也作“吃飽了撐得慌”。
【第2句】:【不顯山,不露水】(慣)形容做事不張揚,說話不露聲色。
【第3句】:【管閑事,落不是】(諺)閑事:跟自己無關的事;無關緊要的事。指插手管閑事,往往會落得是非纏身,受人指責。 也作管閑事,落閑事。 管閑事,生閑氣。
【第4句】:【大軸子裹小軸子——畫里有畫】(歇)軸子:指畫軸,裝裱后帶有軸子的國畫。畫:諧“話”。指話語中暗含著別的意思。
【第5句】:【趁熱打鐵,趁早治病】見“打鐵要趁熱,治病要趁早”。
【第6句】:【閻王不嫌鬼瘦】(諺)鬼再瘦,閻王也不會可憐,不會放過。比喻壓迫者與剝削者,對勞苦大眾的壓迫與剝削,從來都是殘酷無情的。 也作閻王不嫌小鬼瘦。 閻王顧不得鬼瘦。
【第7句】:【臺上握手,臺下踢腳】(慣)比喻耍兩面手法,表面裝得友好,暗地里害人。
【第8句】:【有錘就敲,有炮就放】 釋義:形容人性情急躁,心直口快,有啥說啥。 例句:不能因為自己出于一片好心,自以為看法正確,就可以不看對象,不顧場合,不講方式,有錘就敲,有炮就放。
【第9句】:【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 釋義:車、馬、炮、士、相、將:都是象棋棋子名稱。比喻人雖多,卻都無能、無用,連一個人都保護不住。 例句:唉,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但過了一段時間,他那緊張的心理漸漸松弛了,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抓了幾個人嘛。
【第10句】:【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家里縱然有千貫的錢財,也不如每天有微薄的收入好。指固定的收入雖少,也遠比只出不進的死錢好。
【第11句】:【馬怕騎,人怕逼】(諺)指馬怕被人騎,人騎上就身不由己;人怕被人逼,逼到忍無可忍時就會起來反抗。 也作“人怕逼,馬怕騎”。
【第12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釋義:道:道行指僧道修行的功夫。魔:“魔羅”的簡稱,指破壞修行的惡魔。原是告誡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誘惑的一種說法。后用來比喻一種力量超過另一種力量。 例句:哼,你別臭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那手法到底騙不過咱們丁主任的眼睛。
【第13句】:【耍骨頭】(慣)1指故意調皮搗蛋。 2指開玩笑。3指表示親熱。
【第14句】:【大閨女上花轎——半推半就】(歇)形容心里愿意,表面上假裝推辭。
【第15句】:【君子動口,小人動手】(諺)指發生爭端后,修養好的人講道理,沒有修養的人往往會動武。 也作君子動口不動手。 君子動言,小人動拳。
【第16句】:【王顧左右而言他】 釋義:王:指梁惠王。顧:看。他:其他的,別的。指回避正面提問而扯其他的。 例句:羅汝明總是笑而不答,或者是來一個“王顧左右而言他”。
【第17句】:【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慣)荊山玉:即和氏璧;相傳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抱玉巖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價值連城的美玉。不認識荊山寶玉,把它看作頑石。比喻沒有眼力,錯把好人看作壞人,或把有才干的人當作無能的人。
【第18句】:【摸閻王鼻子】(慣)比喻冒生命危險。也比喻離死不遠。
【第19句】:【龍配龍,鳳配鳳,鵓鴣對鵓鴣,烏鴉對烏鴉】(諺)龍要找龍配對,鳳要找鳳配對,鵓鴣只能配鵓鴣,烏鴉只能配烏鴉。比喻男女婚配,要講究門當戶對。
【第20句】:【隔著門縫兒瞧人——把人看扁啦】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21句】:【君不正,臣投外國】(諺)君王無道,做臣子的就可以離開他,投奔別的國家。指上級不正,手下人員采取叛離的行動是合理的。
【第22句】:【八擒孟獲——多此一舉】(歇)孟獲:三國蜀漢建寧(治今云南曲靖)人,當地豪強。劉備死后,孟獲起兵反蜀。蜀漢建興三年(金元225年),諸葛亮領兵南征,對孟獲采用“心戰”,七次生擒,七次釋放,
【第23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見“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24句】:【乘龍快婿】“乘龍快婿”是對稱心如意女婿的美稱,它是一個組合詞,源自兩處,兩源合一而成。 單說“乘龍”,也是對女婿的美稱。典出《太平廣記·四·蕭史》引《神仙傳拾遺》。據說,秦穆公有個女兒名叫弄玉,善吹簫。秦穆公把弄玉嫁給蕭史。蕭史也善吹簫,并作風鳴。過了十多年,一天晚上,他們吹簫似鳳聲,引得鳳凰飛來到其房子上。于是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后因稱佳婿為“乘龍”或“蕭史”。如杜甫《李監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再說“快婿”,同樣是指稱心如意的女婿。典出《魏書·劉曬傳》,據載:郭瑀有女方二八.郭看中了劉曬,有心擇曬為女兒良偶。于是,在自己的座位前另設一席子,對著弟子說:“我有一女兒,年方長成,欲覓一快婿,誰坐下這席子,我就把女兒許給誰。”話音剛落,劉昞就起身坐到席子上,神態莊重地說:“剛才聽老師說想找快婿,我劉昞就是這個人。”郭璃遂將女兒嫁給他。后來,人們便叫稱心的女婿為“快婿”。 后世人們又把“乘龍”和“快婿”合起來用,稱稱心如意的女婿為“乘龍快婿”。
【第25句】:【端誰的碗,受誰管】 釋義:吃誰的飯,給誰干活,就得受誰管。 例句:張楓林欲擒先縱,故意拿捏著說:“端誰的碗受誰管。人家蹺起腿來比咱們腦袋都高,不斗意氣,不生閑氣,閉著眼睛活著吧。”
【第26句】:【既在山場轉,就有打獵心】(諺)山場:山區圍獵場。指既是來山場走動,就有打獵的想頭。借指敢到比賽現場來,就有向強者挑戰的意向。
【第27句】:【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諺)陂:地面不平坦。沒有平地,就不存在陡坡;沒有前往,就不存在回返。 指事物總是對立而又統一的。也指有所施就必有所報。
【第28句】:【公雞戴帽子——冠上加冠】(歇)冠:前一個“冠”字指雞冠,后一個“冠”字指帽子,都諧“官”。指官職得到提升,含諧謔意味。
【第29句】:【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諺)取:諧“娶”,娶親。隔河叫:隨叫就到。舊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親。
【第30句】:【吃寬心丸】(慣)指聽到舒心寬慰的話。
【第31句】:【鯉魚跳龍門】(慣)比喻脫離了原來的環境,提高了地位。
【第32句】:【寧撞金鐘一下,不打鐃拔三干】 釋義:金鐘、鐃拔:都是打擊樂器。比喻寧愿向有力量能解決問題的人央求一次,不向沒有力量不能解決問題的人央求多次。 例句:陸勉舟進京上奏折仰賴肅順代轉,還有另一層想法,在中俄關系上,肅順是朝野罕見的強硬派,陸勉舟是要“寧撞金鐘一下,不打鐃拔三千”的。
【第33句】:【一個好漢三人幫,一根屋柱三個樁】(諺)指一個人再有本事,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就像一根屋柱子,離不開三個木樁來穩固它一樣。 也作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個籬笆三個樁,好漢也要眾人幫。 一個籬笆要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
【第34句】:【有根才開花,有蔓才結瓜】(諺)沒有根的草木開不了花,沒有蔓的植物結不出瓜。指凡事必定先有根本,然后才能發展壯大。
【第35句】:【買起馬備不起鞍】(慣)鞍:即鞍子,放在牲口背上馱東西或供人騎坐的器具。比喻舍得大把花錢辦大事,卻舍不得花很少的錢辦小事。 也作買得起馬買不起鞍。 有錢買馬,沒錢置鞍。
【第36句】:【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釋義:父母在世,兒女不出遠門,如果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例句:圣人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怎么自家在山行走?
【第37句】:【貨賣一張皮】(諺)一張皮:一副美觀的包裝。指貨物固然要重在質量,但能夠吸引顧主的美觀的包裝也不可忽視。
【第38句】:【少不舍力,老不舍心】見“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第39句】:【分一杯藍】(慣)比喻分得一份好處。
【第40句】:【賣飯的不怕大肚漢】(諺)賣飯的總希望食客吃得多,吃得越多,越能賺錢。指做生意歡迎的是顧客多,顧客多生意才能興旺。 也作賣面的不怕吃八碗。 賣面的最喜歡餓漢子。 賣飯的不怕大肚子漢,賣酒的不怕海量客。海量:酒量極大。
【第41句】:【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諺)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審視,重新評價。讀書人三天不見,就要另眼看待。指讀書人進步快,變化大,不可等閑視之。 也作“士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
【第42句】:【只有千里人情,沒有千里威風】(諺)人情可以傳播到千里之外,威風只限于一定的區域。指人情比權威傳播得更遠,更能感動人心。
【第43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44句】:【表面上仁義道德,骨子里男盜女娼】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第45句】:【打鐵要趁熱,治病要趁早】(諺)泛指辦事要抓緊時機,及時采取行動。 也作“趁熱打鐵,趁早治病”。
【第46句】:【賣嘴皮】見“耍嘴皮子”。
【第47句】:【四面墻擋八面風】(慣)比喻善干應付各種場面和事情。
【第48句】:【人不出門,不長見識】(諺)指人要想見識廣,必須走出家門。
【第49句】:【藥不投方,哪怕用船裝;藥投了方,只要一碗湯】(諺)方:藥方。 下藥要是不對癥,服上一船藥也沒用;下藥要是能對癥,只一碗湯藥就可把病治好。指藥貴對癥,不在量多。
【第50句】:【谷怕碾不出米,人怕來個比】(諺)谷經過碾,才能看出顆粒是飽是癟;人經過比,才能見出品行才學是優是劣。指比較能夠顯出人與人的差別來。
【第51句】:【久經大海難為水】 釋義:見過大世面,小事情不放在眼里。此句是元稹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 的變體。 例句:“我也不會讓你們嚇住!我馬之悅是久經大海難為水的人,比你們厲害的人我經的多了!”
【第52句】:【瞎貓碰死耗子】(慣)1比喻偶然獲得或事有湊巧。2比喻碰運氣。 也作瞎貓撞著死老鼠。 瞎貓碰到死老鼠。 瞎貓碰見死耗子。
【第53句】:【站在鍋中間,看見鍋沿沿;站在坡尖尖,看見天邊邊】(諺)人站在鍋當中,只能看到鍋沿;站在坡頂,就能看到天邊。指人看問題,立足點高了就眼界開闊,看得很遠。
【第54句】:【倆肩膀扛著個嘴】見“兩個肩膀扛張嘴”。
【第55句】:【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諺)反哺:小烏鴉長大后,覓食喂老烏鴉。跪乳:羊羔吃奶時,雙膝跪在地上。烏鴉會反哺,羊羔會跪乳。借指為人應該懂得孝敬父母。 也作“羊羔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哺”。
【第56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螻】(諺)戶樞(Shi):舊式門扇的轉軸。螻:螻蟻蛀蝕。指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蛀蝕。比喻經常運動的人身體能保持健康。 也作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蠹蟲蛀蝕。 流水不腐,戶樞不朽。
【第57句】:近廚得食,近民得力。
【第58句】:【好鳥占高枝,能人找福地】 釋義:比喻哪里好到哪里去。 例句:高富才神秘地說:“好鳥占高枝,能人找福地,人往高處走,咱朝山里搬。”
【第59句】:【鐵嘴豆腐腳】(慣)說話厲害,但底氣不足。形容人外表厲害,實際上是軟骨頭。
【第60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慣)媒妁:媒人。指婚姻由父母作主、媒人介紹而成。 也作“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第61句】:【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 釋義:難:與“男”諧音。意謂有錢能成為男子漢,沒有錢就難于處世了。 例句:“家底子空了,我是去那里借債,想借十塊錢來應付你們。哪曉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借不到錢,我自然不敢回來。”
【第62句】:【狗不咬上門客】(諺)比喻對客人應以禮相待,不可粗暴無禮。
【第63句】:【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慣)三尸神:又叫三尸,道家稱能在人體內作祟的一種神靈。七竅:指眼、鼻、口、耳。形容十分暴怒、著急、生氣。 也作三尸神暴躁,七竅內生煙。 三尸暴跳,七竅生煙。
【第64句】:【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諺)千人:眾人。指:指斥。受到眾人指斥的人,即使沒病也會死去。指眾人指斥,是最嚴厲的懲罰。 也作千人所指,無病自死。 干夫所指,無疾而死。
【第65句】:【從來好事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諺)指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好事不會長久,就像彩云一閃就過,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樣。
【第66句】:【蜜月】新婚是幸福的,人們把新婚用甜蜜來形容,稱為“蜜月”,極為貼切。那么,它與蜜有關系嗎? 公元6世紀時的愛爾蘭有個叫克爾特郡的部落,部落首領有個女兒名叫愛麗絲。愛麗絲天生麗質,既美麗又大方,王公貴族的公子們紛紛向她求婚。 愛麗絲愛吃蜜糖,那些向她求婚的王公貴族就紛紛挑選上等的蜂蜜送給她。 后來,愛麗絲愛上了一位年輕英俊、溫柔且英勇的王子。于是,她叫人把那些送來的蜂蜜釀成了香甜可口蜜酒,等到結婚那天用來款待所有的來賓。 但蜜酒多得婚宴上都沒喝完,這對幸福的夫妻又喝了一個月才把它喝完。新婚佳期,王子和公主喝著香甜的蜜酒,幸福極了。因此,他們將新婚的第一個月稱為“蜜月”。后來,人們便用這個詞來表示結婚之后,夫妻共同度過的第一個月。
【第67句】:【嫌人易丑,等人易久】見“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
【第68句】:【糞桶改水桶——臭氣還在】(歇)責罵或譏諷人身上的壞毛病、壞習氣還沒有改掉。
【第69句】:【擰成一股繩】(慣)比喻眾人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處使。
【第70句】:【八十年不下雨——好睛兒】(歇)晴:諧“情”。反話,意指沒有什么情分可說。
【第71句】:【盧醫不自醫】(諺)盧醫:戰國時名醫扁鵲,家在盧地,故稱。盧醫為人治病是妙手,卻不能自治。指好醫生能醫人而不能自醫。也泛指名家能治人而不能自治。 也作“醫不自治”。
【第72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釋義:穴:洞。焉:怎么,哪里。比喻不冒危險親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經驗,獲得成功。“焉得”又作“難得”、“怎得”、“捉不住”。 例句:紀懷仁道:“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了打下惡虎莊,為了黃河岸上民眾的自由,為了黨的事業,不說是危險,就是掉頭丟腦袋,我也要親自探一探!”
【第73句】:【生成的棒槌成不了精】(諺)棒槌:捶布用的粗短木棒。比喻本質低劣的人成不了大器。
【第74句】:【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此俗語比喻做事因缺少必要條件而難以做成。 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出自宋代陸游《老學奄筆記》卷三:宋朝時,尚書晏景初一次外出,回來時天色已晚,打算在一家寺院借宿。寺院和尚認識他,不想留他住宿,于是推托說:“寺院太窮太破,沒有地方住。”晏景初不高興地說:“再窮再破,安頓一個人總不會成問題吧?”和尚反譏道:“巧婦安能做無面湯餅乎?”
【第75句】:【南風腰里壯,北風兩頭尖】(諺)原指南風刮來,兩頭勢弱,中間勢猛;北風刮來,兩頭勢猛,中間勢弱。借指任何事物總是有起有落,有強弱變化,不會一成不變。
【第76句】:【人窮窮在債里,天冷冷在風里】(諺)指天冷時刮風,會助長氣候的寒冷;人窮時借債,會加深窮人的貧窮。
【第77句】:【常病無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78句】:【一山不能存二虎】 釋義:一個地方不能兩雄并存。 例句:“一山不能存二虎,它一定不容,就要過來斗了。”
【第79句】:【盡忠難以盡孝】(諺)指要報效國家,就不能在家孝敬父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也作盡忠者不能盡孝。 盡得忠來難盡孝。
【第80句】:【關門打鼓,鼓聲在外】(諺)關住門打鼓,鼓聲也會遠播到外面。比喻內部發生的事情,特別是丑事,總是難以掩蓋,很快就會傳播出去。
【第81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意為人和物均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揚長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語源出《楚辭·卜居》,屈原忠而見疑,求問龜卜,詹尹回答說:“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龜策誠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說,作為標準的尺寸,有時不能用作標準,用以比喻龜卜雖是替人決疑的,但有時不能決疑。 司馬遷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兩人之智略各有長短,批評兩人替秦國打下了天下,卻不能替秦國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蓋世無雙的名將,本可為萬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殺趙四十萬長平軍,不免橫死;王翦不諫秦始皇行仁義,其孫受殃。這樣,兩人的短處,使他們不能成為人們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馬遷用“尺短寸長”來評論,表現了他反暴政的思想。 后世從司馬遷的評論中得到啟發,運用“尺短寸長”這一俗語,則泛指人和物均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世上沒有完人,揚長避短,發揮人的最大潛能。
【第82句】:【虎死留皮,人死留名】見“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第83句】:【端人家的飯碗】 釋義:指給人家干活,吃人家飯。 例句:這不,緊趕慢趕,一看你已早到,我咋能不急,端人家的飯碗呀。
【第84句】:【老人家】“老人家”一詞,是對老年人和長輩的尊稱。但它并非是漢語的土產,而是外來語的意譯。據《宗教詞典》載,“老人家”一詞,是解放前中國伊斯蘭門宦對教徒的一種尊稱,是阿拉伯文“穆爾西德”一詞的意譯。 它源于“道路”(指修煉過程),意為“引路的人”,指伊斯蘭教蘇非派某些教團的宗教導師,負責接受和指導新參加教團的信教人。 十三世紀后期,伊斯蘭教隨著部分中亞西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遷居傳人中國,并發生語言的融合。從此“穆爾西德”被譯為“老人家”,出現在元代及以后的漢語和文學作品中。此譯一出,便同中華民族的愛老敬老傳統美德相契合,便在國人中很快流行起來。
【第85句】:【倒掛葫蘆順放瓢】(諺)葫蘆鋸成兩半,就是瓢。指葫蘆要倒著掛,瓢要順著放。借指凡處理事情,都有約定俗成的常理,不可任意違拗。
【第86句】:【心肝跌進肚里頭】(慣)指終于放下心來。 也作“心放在肚子里”。
【第87句】:【接人要一世,怪人只一次】(諺)接濟別人要接濟一輩子,得罪人讓人見怪也就只是一次。舊指別人求助于自己時,寧可一口回絕,得罪于他,也不要答應接濟,長久惹麻煩。
【第88句】:【遠來的和尚好看經】(諺)人們總認為,遠方來的和尚比本地和尚經念得好。比喻外來人比當地人更易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第89句】:【巧妻常伴拙夫眠】(諺)心靈手巧的妻子常會和笨拙的丈夫生活在一起。指舊時婚姻由父母之言而定,很不合理。
【第90句】:【兩把鑰匙掛在脖子下——開心又開心】(歇)開心:本指打開心房,轉指高興。形容非常高興。
【第91句】:【土里滾,泥里爬】(慣)指整天在莊稼地里受苦受累地干農活兒。
【第92句】: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第93句】:【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一詞,源于儒家典籍。“七情”是儒家所指的人的七種感情,語出《禮記·禮運》,指人的喜、怒、哀、懼、愛,惡、欲,是與生俱來的,不用學習。中醫講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的總稱。七情的變化,一般屬于生理活動范圍。而“六欲”是指人的各種欲望,《呂氏春秋·貴生》對六欲作了解釋,東漢高誘作了注釋,認為所謂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引進后,從佛家角度對六欲作了新的概括,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為“六欲”。后來,人們把“七情”和“六欲”聯系起來,用來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欲望。如《金瓶梅詞話》“單道世上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的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直到現在,“七情六欲”一詞還經常被使用。
【第94句】:【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 釋義: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 例句:“你們眾位不必著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還早哩,就是上燈時節也將他等了去。”
【第95句】:【擺龍門陣】(慣)指聊天或講故事。
【第96句】:【嘴一份,手一份】(慣)指人能說能干。
【第97句】:路不常走草成窩,坐立不直背變駝。
【第98句】:【二十四只烏鴉亂張口——不知聽誰的是】(歇)指眾說紛紜,使人無所適從。
【第99句】:【知恩不報,非為人也】(諺)指只有知恩圖報,才算是有良心講道義的人。 也作“知恩不報恩,枉為世上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