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水中撈月——場空
【第2句】:屬啄木烏的——嘴強身子弱;嘴硬身子軟
【第3句】:【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諺)農(nóng)作物被牛吃過,就像被水澆過一樣,會長得越發(fā)茂盛;被羊吃過,就像被火燒過一樣,會干枯死去。指牛吃青苗無害,羊吃青苗必枯。
【第4句】:樹葉掉下來捂腦袋——小心過分;過分小心
【第5句】:【屋怕不穩(wěn),人怕忘本】(諺)房屋怕的是不堅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記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第6句】:【水深見長人】(諺)長(chang)人:身材高大的人。比喻在關(guān)鍵時刻才能顯現(xiàn)出英雄本色。
【第7句】:【揭底就怕老鄉(xiāng)親】(諺)揭底:揭開見不得人的老底。指老鄉(xiāng)親最知底細(xì),要揭發(fā)老底,最有效的還是知情的老鄉(xiāng)親。
【第8句】:【又想吃,又怕燙】想得到好處,又有顧慮。類似的:又想 吃油糕,又怕膩了嘴。成語:瞻前顧后、畏首畏尾。老舍《四 世同堂》:“哼,瞧瞧咱們吧,咱們是又想吃,又怕燙。像咱們 這樣兒的,一輩子也發(fā)不了。”
【第9句】:【家有家法,行有行規(guī)】(諺)行:行業(yè)。指家庭有家法,行業(yè)有行規(guī)。
【第10句】:拖拉機進(jìn)弄堂——轉(zhuǎn)不過彎
【第11句】:【 咸吃蘿卜淡操心】感覺淡而吃咸。咸、閑諧音,淡,無味, 謂白操心,不值得。張賢亮《綠化樹》:“他也是成吃蘿卜淡 操心!咱們的事,不要人多嘴!我有我的主意。”
【第12句】:【打倒了長人,矮子露臉】(諺)長人:高個子的人。指高個子被打倒,低個子就顯露了出來。比喻才能出眾的人被打倒,不起眼的人才能出頭露面。
【第13句】:【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無據(jù)】(諺)扁(ji。ng):門閂,門環(huán)。 注:注子,酒壺。指嘴巴像有門閂一樣把得很嚴(yán)的人,說話很守信用;嘴巴像倒水一樣毫無約束的人,說話沒有根據(jù)。
【第14句】:砍柴人下山——兩頭擔(dān)薪(心)
【第15句】:錢塘江的潮水——看漲
【第16句】:【偷來的錢易盡,買來的官易壞】(諺)指偷來的錢花著不心疼,容易花完;買下的官來路不正,容易敗壞。
【第17句】:【耗子給貓捋胡子——溜須不顧命】(歇)溜須:本指捋胡須,轉(zhuǎn)指溜須拍馬。指冒險諂媚奉承人。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耗子給貓捋胡子——舍命溜須”。
【第18句】:【無明業(yè)火,高三千丈】(慣)無明:佛教用語,沒有智慧之意。業(yè)火:怒火。由于沒有智慧,不能了解正理,結(jié)果引起許多煩惱,因稱發(fā)怒為“無明業(yè)火”。形容怒氣沖天,按捺不住。 也作無明火高三千丈。 無名怒火高萬丈。
【第19句】:【整瓶不搖半瓶搖】見“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當(dāng)”。
【第20句】:【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釋義:比喻在關(guān)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心。例句:我們苗家有一句諺語,叫做: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杰豹兄雖有高策,也需有志同道合之人配合,否則孤掌難鳴啊!
【第21句】:【軟刀子殺人】用和緩的方式害人。賈平凹《廢都》:“你要 離婚你就明說,別拿了這軟刀子殺我!”
【第22句】:【混飯吃】(慣)1指謀個職業(yè),聊以維持生計。2指白吃飯不干活。
【第23句】:【打柴的不跟遛馬的走】(諺)遛馬:拉著馬散步,讓馬在緊張的奔馳之后舒緩筋骨。指打柴的和遛馬的根本走不到一起。比喻人窮富不同,不能相隨。
【第24句】:【人怕落蕩,鐵怕落爐】(諺)鐵落入熔爐,不熔化也得熔化;人落入圈套,不上鉤也得上鉤。指人一旦陷入圈套,就完全不能自主。
【第25句】:【有了千田想萬田,做了皇帝想成仙】(慣)形容人貪得無厭。
【第26句】:【拼得自己,贏得他人】(諺)原指在賭博場上,只有不怕輸了自己的,才能贏得別人的。泛指凡事總得自己舍得下本錢,才有希望取得預(yù)期的收獲。
【第27句】:【打虎打頭,殺雞割喉】(諺)指凡事必須從要害處入手,才能奏效。
【第28句】:【人急了造反,狗急了跳墻】(諺)人逼急了,就會死命反抗;狗逼急了,就會跳過高墻。指人被逼到無路可走時,什么冒險事都做得出來。 也作人急懸梁,狗急跳墻。懸梁:繩子掛在梁上,上吊自盡。 人急燒香,狗急跳墻。 人急拼命.狗急跳墻。
【第29句】:驢子跟馬跑——蹩斷腳;落在后頭
【第30句】:【 —佛出世,二佛涅槃】佛教稱修行得道而后死亡,叫涅槃。 意即“死去活來”,謂情況達(dá)到極限。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只是苦了幾個重要干部,正忙得一佛出世,二佛涅 槃。”
【第31句】:【 老雞不上灶,小雞不亂跳】比喻長輩帶壞晚輩。類似的: 大狗爬墻,小狗照樣。成語:上行下效。韓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網(wǎng)》:“老雞不上灶,小雞不亂跳。我實話說,你們家銅 鎖、香草,也包括棗花,都是叫你給拐帶壞的。”
【第32句】:【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小時候偷竊的毛病不改,養(yǎng)成壞習(xí) 慣,會越來越嚴(yán)重,發(fā)展成大錯。類似的:今日偷針,明日偷 金/偷針的會變成偷牛的。《法制文萃報》(1999,6,14):“雖 然窮,但我們窮得要有志氣。不能去偷人家的東西。小時 候偷針,長大了就去偷金。”
【第33句】:【和尚不知道士】和尚是佛教徒,道士是道教徒。指互不 了解。馬烽《劉胡蘭傳》:“唉,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 士,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哩。”
【第34句】:【吃得筵席打得柴】(慣)既能在宴席上做賓客,又能到深山里當(dāng)樵夫。指人既能過富日子,也耐得了貧苦。
【第35句】:【哪邊炕熱往哪邊擠】(慣)指人鉆營取巧,哪兒有好處就往哪兒鉆。
【第36句】:【亮底牌】(慣)比喻把別人不知道的底細(xì)公開出來。
【第37句】:【關(guān)門不見開門見】(慣)指經(jīng)常見面,互相來往。
【第38句】:【墳?zāi)埂俊皦災(zāi)埂笔锹裨崴廊说难ê蜕厦娴姆馔炼选災(zāi)乖醋詰?zhàn)國以后,中國最大的墳?zāi)巩?dāng)屬秦始皇陵。為什么墳?zāi)乖醋詰?zhàn)國以后?原來,“不封不樹”是春秋時期的墓葬制度,也就是說當(dāng)時喪葬只有埋在地下的墓,而沒有出現(xiàn)高出地面的墳,也不在墓前種樹。這是為什么呢?這種制度和當(dāng)時的靈魂信仰有直接的關(guān)系。春秋時期,當(dāng)時的中原人認(rèn)為人死后其靈魂不是在墓中,而是附在尸上。這個尸不是尸體的意思,其本意是指死去的祖先或者神靈。人死后,靈魂直奔祖先。人們祭拜“尸”,就相當(dāng)于祭拜祖先。唐代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禮八·沿革八·吉禮七》記載:“尸,神像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釋“尸”為“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陳之,而祭者因主之。”即用一塊木牌即神主牌來象征靈位,象征死去的祖先。正因為有尸祭民俗的存在,所以,不封不樹就成了當(dāng)時墓葬的主流,即有墓無墳頭。因為祖先的靈魂不在墓中,就沒有必要再封土為墳,并種樹以示標(biāo)志了。戰(zhàn)國以后,逐漸興起了封樹之風(fēng),而且越封越大,到秦始皇陵墓達(dá)到了頂峰。而后,封土植樹成為喪葬的風(fēng)俗,延續(xù)至今。
【第39句】:鍛煉是靈丹,衛(wèi)生是妙藥。
【第40句】:飛機上扭秧歌——載歌載舞
【第41句】:【取經(jīng)到了西天】《西游記》敘述唐僧到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 借指經(jīng)過艱難,到達(dá)目的地。錢鐘書《圍城》:“總算功德圓 滿,取經(jīng)到了西天,至少以后跟李梅亭、顧爾謙兩位可以敬 而遠(yuǎn)之了。”
【第42句】:黑烏鴉唱歌——引入討厭
【第43句】:【 大難來時各自飛】大難來臨,無人能夠救助,只能自己顧 自己。香港金庸《笑.傲江湖》:“大難來時各自飛。姓林的無 力照顧眾位兄弟,大家要去便去罷。”
【第44句】:【吃在臉上,穿在身上】(諺)吃得好,就會紅光滿面;穿得好,就會精神煥發(fā)。指人的外表如何是吃穿好壞的結(jié)果。
【第45句】:【栽刺不如栽花】(諺)栽種帶刺的植物會刺傷人,栽種開花的草不可供人欣賞。比喻傷害、得罪別人,不如施恩、結(jié)好別人。
【第46句】:跳蚤的臉——能有多大的面子
【第47句】:【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zhuǎn)】釋義:豹子經(jīng)常在山頂活動,野豬經(jīng)常在山腰活動。這是獵人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例句:我的好獵手,你的神槍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什么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zhuǎn),這些打獵經(jīng)驗使我心服。
【第48句】:爸爸問爺爺,東洼那塊地可不可以種上棉花。爺爺說:“那塊地啊,旱收螞蚱,澇長蛤蟆,不澇不旱收鹽巴。連棵草也長不高,還種什么棉花?”(河北-吳橋)
【第49句】:牛吃筍子——胸有成竹
【第50句】:【生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郎中開藥方。姜不僅是調(diào)味佳品,還是驅(qū)寒治病的良藥。據(jù)傳,生姜是神農(nóng)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一次,神農(nóng)在南山采藥,誤食了種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樣,吃什么藥也不能止痛,就這樣他倒在一棵樹下。等他慢慢蘇醒過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躺著的地方有一叢尖葉子青草,香氣濃濃的,聞一聞,頭不暈,胸也不悶了。神農(nóng)順手拔了一把,拿出它的塊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涼。過了一會兒,肚子里咕嚕嚕地響,泄過后,身體全好了。他想這種草能夠起死回生,我給它取個好名字吧。因為神農(nóng)姓姜,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能夠使神農(nóng)起死回生,很神奇。神農(nóng)氏一生嘗百草,為民造福。
【第51句】:【 小鬼見閻王】謂大有遜色,比不上。也形容害怕。成語: 相形見絀。魯迅《阿Q正傳》:“即如未莊的鄉(xiāng)下人不過打 三十二張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夠叉‘麻醬’.城里卻連小 烏.龜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 幾歲的小烏龜子手里,也就立刻小鬼見閻王。”
【第52句】:【打要打金剛,壓要壓霸王】(諺)金剛:護(hù)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項羽,勇力蓋世。指是英雄好漢就要敢于向強者挑戰(zhàn),打壓弱者是卑劣的行為。
【第53句】:【拉饑荒】(慣)比喻欠債。 也作“拉虧空”。
【第54句】:【吉人自有天相】(諺)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幫助。舊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難自有老天佑護(hù)。
【第55句】:隔墻點燈——誰也不沾誰的光
【第56句】:【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諺)指發(fā)大財要靠有好的命運,好的機遇;能過上小康生活則憑的是自身的勤勞苦干。 也作“大富由天,小富由人”。
【第57句】:【求爺爺告奶奶】(慣)形容到處低三下四地向人求助。 也作求爹爹告奶奶。 求爹爹拜奶奶。
【第58句】:【靠著大河有水吃】釋義:比喻依靠有錢有勢的人有利可圖。例句:砂鍋子說:“靠著大樹好乘涼,靠著大河有水吃,有你這個老人在,也算輪不著我挨餓了,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
【第59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第60句】:【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周瑜設(shè)苦肉計,打黃蓋, 使他假裝投降曹操。借指做事一方受損,出于自愿。或說: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愿。類似的:愿挨的嘴巴不疼。老舍 《駱駝祥子》:“有急等用錢的,有愿借出去的,周瑜打黃蓋, 愿打愿挨!”
【第61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見“是真難假,是假難真”。
【第62句】:爛泥坯子貼金身——壞了胎
【第63句】:【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謂人要忠厚、誠實。巴金《我的幾個 先生》:“他活著也只是痛苦地捱日子。但是他并不憎恨社 會,他還保持著一個堅定的信仰:忠實地生活。用他自己的 話來說: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第64句】:【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歇)元寶:舊時較大的金銀錠,銀的一般重五十兩,金的重五兩或十兩。指愛財勝過愛性命。譏諷人極其吝嗇。 也作“揣著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
【第65句】:我們家來了個客人,可我不認(rèn)識。客人點著我的鼻尖說:“這小鬼,沒見過我吧?我們兩家可是扒攏筷子能吃飯的人呢!”(湖南·株洲)
【第66句】:【桃花運】常形容某男子很受女人喜歡或情事順暢謂之走“桃花運”。那么,為什么把男女情事與桃花連在一起?古人在贊美或祝賀某人婚姻時,常用“既和周公之禮,又符桃天之詩”這樣的文案,其出處是《詩經(jīng)》,在《詩經(jīng)·周南·桃天》中有這樣的描寫:“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姑娘出嫁的情景,對她進(jìn)行全面贊美,在桃花盛開的日子,有個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樣艷麗,她能生兒育女,可以使新郎家的子孫像桃樹果實一樣繁茂累累,她嫁給這個新郎,非常適合做他的妻子。詩中借用桃花的嬌美和艷麗,形象而又貼切地贊美了這個美貌多情的女子。從此,桃花就和女人結(jié)下不解之緣,如唐詩“人面桃花相映紅”。現(xiàn)在有時甚至把緋聞和“桃色”聯(lián)系起來,叫“桃色”新聞。弄清挑花與女人的緣分,這“桃花運”又從何說起呢?原來,“桃花運”一詞是傳統(tǒng)的算命術(shù)語,源于中國傳統(tǒng)命理學(xué)中重要的支派“紫微斗數(shù)”,“桃花運”就是出于命理學(xué)中所謂的“運程”。人生的“運程”,又叫“大運”,每十年便行一個干支;人生的歲數(shù)運程(流年)。這兩個結(jié)合起來便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運氣好壞。命理中的“桃花運”是根據(jù)“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處“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yǎng)”的位置而言。如果大運和流年行運到“沐浴”階段就是“行桃花運”。算命術(shù)認(rèn)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人命”,也就是交了“桃花運”。 “桃花運”帶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以為真。當(dāng)然,得遇“窈窕淑女”,還是“君子好逑”,不要放過機會。
【第67句】:抱著干柴救火——幫倒忙
【第68句】:我做飯總是半生不熟的,媽媽無可奈何地說:“你可真是個‘巧手’會做三層飯——頭生、底煳、中間爛,好好學(xué)著做吧!”(云南·思茅)
【第69句】:鱷魚的眼淚——信不得
【第70句】:【狼精狐貍怪,兔子跑得快】釋義:狼機靈,狐貍狡猾,兔子跑得快。用來說人跑得快或應(yīng)該快跑。例句:“狼精狐貍怪,兔子跑得快。閑話少說,快走嘍!”一匪徒神色惶恐地叫著,跟另一匪徒強把觀望勢態(tài)的鷹嘎頭人擁上滑竿。
【第71句】:【牽牛鼻子】(慣)比喻抓住關(guān)鍵或要害。
【第72句】:【漱上水】(慣)、洑(fu):游泳。向上游。比喻巴結(jié)討好有權(quán)勢、地位,或有錢財?shù)娜恕?/p>
【第73句】:【隔年的黃歷不管用】(諺)黃歷:也作“皇歷”,歷書。歷書只標(biāo)本年度的日、月,隔了年就沒用了。泛指過了時的東西就沒用場。 也作隔年的皇歷作不得數(shù)。 去年的皇歷看不得。 過年的皇歷沒用場。
【第74句】:【油干燈草盡】(慣)燈草:燈芯草莖的中心部分,用作油燈的燈芯。 油燈里的油干了,燈芯燒盡了。比喻生命枯竭或精疲力盡。
【第75句】:寒假里,我和表弟回老家。表弟要吃芒果,他媽媽剝好了,表弟看看臟了一點兒,就不吃了。爺爺說:“真是進(jìn)了油鍋,不沾油。”(云南·瀾滄)
【第76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慣)舊時說書的套話,指事情有兩個線索,先說其中的一個。
【第77句】:【當(dāng)炮灰】(慣)炮灰:比喻為參加非正義戰(zhàn)爭而送死的士兵。指為參加非正義戰(zhàn)爭而去當(dāng)兵送死。
【第78句】:【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種田了】見“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
【第79句】:花木蘭從軍——冒名頂替
【第80句】:倒拿望遠(yuǎn)鏡看人——把人看小了
【第81句】:【 壞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批評壞的,表揚好的。成語:賞 罰分明。電視節(jié)目:“開展這項活動,目的在于造成一種壞 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的氣氛。”
【第82句】:染坊里的木勺——色色各別
【第83句】:【指著碟子說碟子,指著碗說碗】(慣)比喻就事論事,無關(guān)的不說。
【第84句】:【捧臭腳】“捧臭腳”與溜須拍馬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阿諛媚上之舉。 “捧臭腳”是怎么回事呢?北宋時,大太監(jiān)李憲受到皇上寵愛,當(dāng)上了永興路副都總管,聲勢顯赫。其部將彭孫,原是綠林出身,想以李憲為靠山,于是私下來到李憲的府邸。正巧,趕上了李憲要洗腳,彭孫抓住機會,來了個毛遂自薦,請求幫李憲洗。李憲樂了,省得自己動手洗腳,也沒做什么客氣的表示。豈料,鞋襪一脫,一股臭氣撲面而來。彭孫顯示了真功夫,捧著李憲的腳,聳著鼻子,嘴里卻高呼:“太尉腳何香也!”李憲反應(yīng)也快,就勢抬腳丫踹摩著彭孫的腦袋說:“奴諂我,不太甚乎!” 這件事傳到蘇東坡那里,把它記進(jìn)了《東坡志林》和《仇池筆記》里。蘇東坡是何等人也,他的文章不愁沒人看,這令人作嘔的“捧臭腳”的丑事,就流傳了下來。在民間,“捧臭腳”還不算最丑,還有比“捧臭腳”更惡心的比喻,叫“舔屁股”。可見,人們對阿諛奉承、拍馬溜須之人是多么的厭惡和鄙視。
【第85句】:【家常便飯吃得長,粗布衣裳穿得久】(諺)家常便飯:普通人家平常的粗茶淡飯。吃飯最好是家常便飯,穿衣最好是粗布衣裳。指過普通人的生活,最能長久。
【第86句】:【人家搬磚你搬坯,人家打狗你打雞】(慣)斥責(zé)人做事故意和別人不一樣。
【第87句】:屠夫送禮——提心吊膽
【第88句】:【價一不擇主】(諺)商家一旦就某一商品與買家議定了價格,就不應(yīng)該為了圖利而棄信,將此商品賣與其他出價更高的買家。指買賣要講信譽。
【第89句】:要練功,不放松;要練武,不怕苦。
【第90句】:【 一竿子插到底】一次徹底完成,或堅持到底。插,也說: 扎、捅。成語:一勞永逸。浩然《艷陽天》:“什么事情只要讓 他想通了,他就熱起來,一竿子扎到底兒,不干好了不罷 休。”
【第91句】:【嗔拳不打笑面】(諺)嗔(chen):憤怒。伸出激怒的拳頭,也難打賠著笑臉的人。指和氣待人可以化解怨仇。也指和氣待人不吃虧。
【第92句】:【拔了蘿卜地皮寬】(諺)比喻趕走或除掉了心頭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輕松愉快。
【第93句】:【看著魚兒下罩】釋義:比喻看準(zhǔn)了再下手。例句:小梅又安頓給崔骨碌:“聽說張金龍常到你們這兒來,要是有機會,把這個鐵桿漢奸—塊兒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著魚兒下罩,你瞧著辦吧!”
【第94句】:燒干的鍋爐添涼水——安心惹氣
【第95句】:【開倒車】(慣)比喻逆潮流而動,向后倒退。
【第96句】:【眼不見為凈】沒有親見,不知道臟不臟,只當(dāng)是干凈的。 凈,原指清潔,也指心中清靜。臺灣瓊瑤《船》:“你還不如不 回來,讓我眼不見為凈!”
【第97句】:【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慣)比喻采取損害他人的手段,求得個人地位的提升。
【第98句】:【踩在一個鼓點兒上】(慣)比喻想法一樣,步調(diào)一致。
【第99句】:【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馬蹄刀: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東西用具。本指用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會漏掉,轉(zhuǎn)以形容人極其吝嗇,舍不得拿出錢來。也形容人言行嚴(yán)密周到,毫無漏洞。 也作“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上一篇:生活哲理的文案,很走心的干凈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