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菜園里的辣椒——越老越紅
【第2句】:【紙幣】在紙幣普遍流通的今天,就更有必要探源一下“紙幣”。 “紙幣”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宋真宗時期,在四川出現(xiàn)了代替金屬貨幣的紙幣,這種紙幣稱為“交子”。它不僅足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自唐朝中期以后,四川的商業(yè)有了較快的發(fā)展,北宋初期,在四川成都地區(qū)仍流行鐵錢。鐵錢有大小兩種,大鐵錢每貫重20多斤,小鐵錢每貫也有6斤多,攜帶起來極不方便,影響了商業(yè)的發(fā)展。宋真宗時期,在政府的許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印制的“交子”,代替鐵錢在市場上流通,作為現(xiàn)錢使用。后來,交子改由官辦,流行漸廣。紙幣幾經(jīng)沉浮,終成氣候。
【第3句】:【買馬錢少,買鞍錢多】做事輕重倒置。電視劇:“柜子才八 塊錢,給他多少車錢?不成我買馬錢少,買鞍錢多?”
【第4句】:急救車碰上了救火車——急上加急
【第5句】:【一把手】“一把手”是民間俗稱,指一個地區(qū)、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最高領(lǐng)導人。“一把手”這一稱呼的來歷,與象征權(quán)力的印信印鈕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一把手”這個詞從產(chǎn)生之日起就與權(quán)力是緊密相連的。中國的印信起源很早,據(jù)史料記載,大概周朝就已經(jīng)使用印章了。自秦漢以后,歷朝都制定了官印制度,對印文、材質(zhì)、印鼻、尺寸、印綬都有詳細的規(guī)定,以區(qū)別不同的等級和權(quán)力的大小。比如秦漢時規(guī)定,皇帝用六璽,白玉質(zhì)地,螭虎鈕,皇后金璽蛇鈕,諸侯王金璽駝鈕,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將軍金印龜鈕,食祿二千石銀印龜鈕,千石以下至二百石以上銅印鼻鈕。這里的“鈕”,根據(jù)《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就是指印鼻,也就是便于手把抓印面的借力飾物。從魏晉到宋元時期,印章印文和印綬都有較大的變化,而印鈕的變化相對較小。進入明清時期,官印多為方形或長方形,寬邊,細朱疊文,又稱為“關(guān)防”。由于尺寸較大,材質(zhì)厚,質(zhì)量重,為了便于蓋章,出現(xiàn)了把手,稱為“印把子”、“印把手”。因為印章的加蓋,也就意味著權(quán)力的確認和實施,所以,“印把子”、“印把手”逐漸訛傳為“一把手”,象征著某一范圍的最高權(quán)力。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后,橡膠印章大量應用,官方印章的形制基本穩(wěn)定下來,印面上的把手非常明顯,人們更樂于使用“一把手”這一形象的稱呼,來指代某一范圍的最高權(quán)力和主要負責人。
【第6句】:【親戚騎上馬,吃面細籮打;親戚騎上驢,蕎麥去了皮;親戚就地走,菜湯窩窩頭】(諺)騎馬的親戚來,白面招待;騎驢的親戚來,蕎面招待;光腳的親戚來,窩窩頭招待。 舊指人情勢利,即使是親戚,也按窮富分別對待。
【第7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釋義:比喻做事要有充分準備。例句:他是想:你這個元帥要是真的,萬歲叫你來調(diào)兵,就一定要把這餉銀發(fā)到。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真有這些糧餉,那就是真元帥。
【第8句】:【大海無風三尺浪】(諺)大海即使無風,海面也有三尺浪。指大海的浪濤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平息。 也作“海上無風三尺浪”。
【第9句】:【一天省一把,十年買匹馬】(諺)一天節(jié)省上一把米,持續(xù)十年,就能積累起買一匹馬的錢。指長期節(jié)約,能積少成多。
【第10句】:【小康】現(xiàn)在,我們國家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小康”一詞使用頻繁。那么,小康源出何處?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里,《詩經(jīng)·民勞》日:“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小康是儒家學說中闡述的一種社會境界,它相對于“大同世界”而言,層次比較低。東漢鄭玄說過,小康是比較安定的生活狀態(tài)。大約到了宋代,小康一詞才逐漸接近現(xiàn)代含義,指家庭比較富裕,不愁溫飽,可用小康表示。今天我們所說的小康,具有嶄新的內(nèi)容,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不單是有錢就是小康,而且經(jīng)濟、政治、社會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反映,既包括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文化、社會福利和勞動環(huán)境的改善。
【第11句】:【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釋義:下大雨的天氣,如果中午睛,預示雨停不了,還要繼續(xù)下。例句:山路本來就不好走,雨后叉濕又滑,走起來更吃力。夏蓮說:“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要趕在雨前到龍窩,得快一點走呀!”
【第12句】:水到屋邊帆到瓦——水漲船高
【第13句】:寶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眾中。
【第14句】:【先喝為敬】“先喝為敬”是中國人請人吃酒的禮儀和規(guī)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時的“應酬”。古人喝酒時,主人必須先于客人飲酒,是為“獻”。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飲過之后,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后,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后也舉杯暢飲,是為“應酬”,以此回應主人的厚意。這樣的禮俗慢慢延伸下來,就是今天的“先喝為敬”。
【第15句】:【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釋義:妻子賢惠,能及時提醒丈夫,少犯錯誤。孩子孝順,當父親的就安心了。例句:若是殷家女子賢惠時,勸她丈夫?qū)W好,也不至于后來惹出這場大事了。自古妻賢夫禍少,應知子孝父心寬。
【第16句】:【 打一巴掌揉三揉】又打擊又拉攏。成語:軟硬兼施。老 舍《駱駝祥子》:“她撇開嘴,露出兩個虎牙來。‘不屈心,我 真疼你,你也別不知好歹!跟我犯牛脖子,沒你的好兒,告 訴你!“不……’祥子想說,‘不用打一巴掌揉三揉’,可是沒 有想齊全。”
【第17句】:井里吹喇叭——低聲下氣
【第18句】:曹操借人頭——多個屈死鬼
【第19句】:【瘸子擔水,一步一步來】事情逐步進行,不可急躁。袁靜 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老人家別著急,咱們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鋤頭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槍就會打仗 啊?這可是瘸子擔水,得一步一步來么!”
【第20句】:【走殺金剛坐殺佛】(慣)殺:表示程度深。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因手拿金剛杵得名。佛寺中塑的金剛是立像,佛是坐像。比喻苦樂不均。
【第21句】:人造牛黃——冒牌貨
【第22句】:媽媽見爸爸一根接一根地吸煙,就指著他的腦袋說:“你真的怕自己的鼻子被痼蟲子噓了,這樣不停地吸?”(湖南·雙峰)
【第23句】:【當著和尚罵賊禿】釋義:借指當面揭短。例句:副廠長邵順寶聽了這些話,明知這是當著和尚罵賊禿,也只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
【第24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慣)明知有危險,仍然冒險前行。比喻無所畏懼,敢于冒險。 也作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明知山有虎,故向虎邊行。 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
【第25句】:【張家不就,李家不成】(慣)就:完成。跟張家沒談成,跟李家也沒談成。指擇偶過于挑剔,婚事未成。
【第26句】:【人不傷心不落淚】(諺)傷心:內(nèi)心痛苦。指人痛哭落淚,是感情受到傷害的表現(xiàn)。
【第27句】:【喂腦袋】(慣)指吃飯。
【第28句】:【斷了線的風箏——下落不明】(歇)比喻人去向不明。 也作“斷了線的風箏——不知去向”。
【第29句】:弟弟因為淘氣,常挨爸爸的打。奶奶指著爸爸說:“你呀,倒像鐵匠的兒子,就知道打。”又指著弟弟說:“你也真是鐵匠鋪里的料,挨敲打的貨。”(江蘇·鹽城)
【第30句】:【折斷一枝荷,爛掉一窩藕】(諺)表面上只是折斷了一枝荷花,實際還毀了水下的一窩藕。比喻造成的損失表面上不大,實際卻是巨大的,只是人們看不見罷了。
【第31句】:【花木瓜——外看好】(歇)花木瓜:即木瓜,果實成熟時呈橘黃色,味道很澀,不供食用。宋代以宣城花木瓜最有名,相傳宣城人刻花紙粘于木瓜上,成熟后以果面花紋供玩賞。本指花木瓜外表好看而無實際用處,轉(zhuǎn)指人徒有其表。常含譏諷意味。
【第32句】:【能找到一,就能找到二】(諺)能找到第一個,就會順著線索找到第二個。指在摸索中,能初步發(fā)現(xiàn)線索十分重要。
【第33句】:【牛去一毛,倉去一粟】(慣)比喻損失很小,微乎其微。
【第34句】:【大河流水向東去】我國的長江黃河都東流人海。喻形勢 不能逆轉(zhuǎn)。成語:大勢所趨。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如今是六親同運,大河里的流水向東流,沒法兒挽回的 啦。”
【第35句】:足球比賽——來回踢
【第36句】:【往腦袋上扣屎盆子】(慣)比喻栽贓、陷害。
【第37句】:【蘇杭不到枉為人】(諺)蘇杭:蘇州和杭州。不到蘇州和杭州游覽一回,就算白活了一世。指蘇杭景物優(yōu)美,甲于天下,不可不去游覽。
【第38句】:【 有花自然香】好東西自然會表現(xiàn)出來,無須宣揚。花,也 說:麝、肉。李英儒《還我河山》:“俺爸的功夫是練到家了。 總是不愿意露。老說:有麝自然香,不須迎風揚。”
【第39句】:【肖尖腦袋往里鉆】竭力想混進好的地方去。老舍《四世 同堂》:“在北平,原來削尖腦袋鉆著想去日本的人,也怕到 日本去出差、開會了。”
【第40句】:每次寫作文,我老愛“克隆”作文書上習作的開頭與結(jié)尾。媽媽說:“寫作文要寫出自己的情感,要多讀多練。這樣吃別人嚼過的饃多沒味道!”(陜西·武功)
【第41句】:【狗仗人勢】釋義:比喻依仗主子的勢力欺負人。“人”又作“狼”。例句:我不過看著太太的面子,你又有幾歲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在我們跟前逞臉。
【第42句】:愚公之家——開門見山
【第43句】:【酒令】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已久,開始時是為了維護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監(jiān)”,漢代又有了“觴政”,就是在酒宴上執(zhí)行觴令,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某種處罰。現(xiàn)在有滴一滴罰三杯之說。在遠古時代就有了射禮,為宴飲而設的稱為“燕射”,即通過射箭,決定勝負,負者飲酒。古人還有一種被稱為投壺的飲酒習俗,源于西周時期的射禮。酒宴上設一壺,賓客依次將箭向壺內(nèi)投去,以投入壺內(nèi)多者為勝,負者受罰飲酒。實行酒令的主要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最能活躍氣氛的是猜拳行令,俗稱劃拳。劃法是兩人同時伸出手指并各說一個范圍為十以內(nèi)的數(shù),并附加吉利語,誰說的數(shù)目跟雙方所伸手指的和相等,誰就算贏,輸方喝酒。劃拳時所喊數(shù)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且代表數(shù)字所用吉祥語也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一字有一條龍,一心敬,獨占一;二字有哥倆好,兩相好,多以“哥倆好”開局,所以不計輸贏;三字有三星照,三結(jié)義,桃園三;四字有四喜財,四鴻喜,四喜;五字有五魁首(意為古人苦讀《詩》、《書》、《易》、《禮》、《春秋》五部經(jīng)典著作,以求功名,奪得魁首);六字有六六六,六六順;七字有七個巧,七巧;八字有八大仙,八仙;九字有九連環(huán),九重天;十字有滿堂紅,全來到,十全十美。
【第44句】:【管勺的管不了燒火】(諺)做飯時,掌勺的專管掌勺,不能同時又管燒火。指人只能專務自己職權(quán)內(nèi)的事,不能啥事都管。
【第45句】:地里的竹筍——有鉆勁
【第46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釋義:語出《尚書·武成》,原意是平定大亂之后,刀槍不再用了,過和平生活。現(xiàn)用以比喻不作戒備,解除武裝。例句:周大鐘說:“任務可大了,要發(fā)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形勢逼人,你們可不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呀。”
【第47句】:【背后有眼睛/后腦勺長眼】指人的感覺敏銳。茅盾《霜葉 紅似二月花》:“阿巧,你得記住我背后也有眼睛,你得安分 些。”
【第48句】:【出了燈油錢,站在黑地里】付出代價,沒有報酬。菡子《糾 紛》:“當年那么大災荒都能帶他們一家糊過來,換了旁人真 不易得的,幫工五六年沒有算過一回工錢,反而倒掏自己腰 包,這筆工錢算算也嚇人,人心換人心,不能叫劉二出了燈 油錢,站在黑地里。”
【第49句】:劉伯伯常因為丁點兒大的事,生一肚子氣。鄰居張爺爺勸他:“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無論遇到什么事情,你都要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呀!”(四川·內(nèi)江)
【第50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見“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第51句】:【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諺)眾人只要齊心合力,黃土也能變成黃金。指團結(jié)起來力量無窮,自然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 也作大伙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人心同一起,黃土變成金。
【第52句】:扁擔無釘——兩頭失塌;兩頭滑脫;兩頭耍滑
【第53句】:木棉開花——越老越紅
【第54句】:【就熱鍋炒熱菜——一勺兒燴】(歇)就:趁……之便。比喻一網(wǎng)打盡。
【第55句】:【想象】“想象”詞典上的解釋為“心理學上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新的配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 顧名思義,“想象”就是對大象的想念。它源自《韓非子·解志》中記載:“人稀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圖以想其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戰(zhàn)國時候,由于氣候的變化,北方人已經(jīng)很難見到活的大象了,人們只能看到死去大象的骨骼,于是人們就對著以前畫下來的大象的圖案意想過去的大象到底有多大,長什么樣,這就是想象。夏商時期,北方是有大象的,當時北方也是亞熱帶氣候,但到了戰(zhàn)國時期,氣候變得干旱,北方的大象就逐漸遷到南方,北方于是就看不到大象了。徐中舒先生在1930年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殷人服象及象之南遷》的論文,指出河南一帶是大象的產(chǎn)地,商人服象用于軍事也是當時的歷史事實。河南省簡稱“豫”,說明當時這個地方是以出產(chǎn)大象聞名的。河南一家出版社叫“大象出版社”,緊扣省名。對于曾經(jīng)見過但后來又見不到的大象,人們自然特別想念。可見象在當時人們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以至于從想象大象引申為想象一切。
【第56句】:【嘴上有門,肚里有牙】(慣)比喻肚里有坑害人的主意,嘴上一點兒也不露出來。
【第57句】:【打著紅旗反紅旗】以革命的名義進行反革命活動。王蒙 《相見時難》:“藍佩玉可能不可能是打著紅旗反紅旗的特 務?”
【第58句】:【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諺)聽別人講說的次數(shù)再多,也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須經(jīng)過實踐方為可靠。 也作“眼過干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59句】:【久病床前無孝子】釋義:兒女對長期生病的父母照顧不好,不孝順。例句:開始時,他的兩個兒子還過來侍候他,可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漸漸地也都不管他了。
【第60句】:【無故殷勤,必有一想】(諺)指平白無故向人獻殷勤討好的人,必定是另有圖謀與打算的。
【第61句】:【鬼門關(guān)】“鬼門關(guān)”用來比喻兇險的地方。原指迷信傳說中的陰陽交界的關(guān)口。其實,人間也有鬼門關(guān),不過是地名,且有三處。一處,據(jù)《唐書·地理志》記載:“客州北流縣南,有兩石相對,遷謫至此者,罕得生還,俗稱鬼門關(guān)。”《北流縣志》中也有記載:天門隘高崖邃谷,路徑其中,舊名“鬼門關(guān)”。很清楚,“鬼門關(guān)”就在廣西北流縣以西,介于北流、玉林兩地之間。這里左右兩峰夾峙,其間只隔三十步。關(guān)南氣候溫熱,茂密的山林中彌漫著能使人生病的瘴氣。古代官僚文人獲罪遷謫蠻荒,多經(jīng)由此,而死者甚多,罕有生還。所以民謠說:“鬼門關(guān),十人去,九不還。” 二處,在今南京中華門外約九公里處的鐵心橋鄉(xiāng)后莊,斷臂山與將軍山之間有一山坳。西側(cè)的龍泉寺前布滿黝黑巨石,狀如生物,或蹲或立,陰森恐怖,兩側(cè)斜伸的巖石擋道。當?shù)厝朔Q此處為“鬼門關(guān)”。三處,在南京通濟門。這里古樹蓊郁,奇石萬狀,小徑僻靜險要,被稱為“鬼門”。不管是傳說中的“鬼門關(guān)”,還是作為地名的“鬼門關(guān)”,都與兇險有關(guān)。
【第62句】:【禍從天降,災向地生】(慣)指災禍突然降臨。
【第63句】:鐵打的鎖鏈——環(huán)扣一環(huán)
【第64句】:【好心總有好報】(諺)對人對事操好心的,終歸會有好的回報。指人只要憑良心辦事,與人為善,就不會有壞下場。 也作好心自有好報。 好心必得好報。
【第65句】:【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見“肩膀端著一個腦袋”。
【第66句】:因為長得不算好看,我整天悶悶不樂的。媽媽知道了我的心思以后,開導我說:“人美不在貌,美在心腸好。只要你多做對集體對大家有利的事,大家都會喜歡你的。”(廣東·龍門)
【第67句】:【 路是人走出來的】謂道路方法,靠人去創(chuàng)造。臺灣陳映 真《將軍族》:“老馬,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我們肯干,機會 總是在那兒。”
【第68句】:【對著鏡子作揖】恭維自己。或說:對著穿衣鏡作揖.自己 恭維自己。類似的:鞭炮店失火,恭維自己。成語:自我吹 噓。《小說月報》(1980,4):“大家對韓老頭的印象不錯:佩 服他有一手捕蛇、醫(yī)蛇傷的高藝絕招,尊敬他慷慨助人的善 良心地,偏愛他特別有趣的對著鏡子作揖——自己恭維自 己的精神嗜好。”
【第69句】:【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人們害怕蠻橫的人。《天 怒》:“當然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這是順口溜,我 還不知道!”
【第70句】:【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見“不如意事常八九”。
【第71句】:爺爺是位退休教師,每逢春節(jié),鄉(xiāng)親們找他寫對聯(lián)的很多,奶奶嫌麻煩。爺爺笑著說:“沒辦法,誰讓我的字寫得好呢?巧人是拙人的奴嘛!”(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72句】:【煞上褲腰帶就充貞節(jié)女】(慣)比喻剛干了壞事,轉(zhuǎn)臉就假裝好人。
【第73句】:舅舅給我家送來了幾包棉籽殼,叫種蘑菇。爸爸看著棉籽殼,皺皺眉頭說:“種,沒有時間;不種,棉籽殼又浪費了。怎么辦呢?”媽媽說:“你遇事總是心問口,口問心。種!我包了。”說完就笑起來,我和爸爸也笑了。(山東·臨沂)
【第74句】:一塊石頭落了地——放心了
【第75句】:小老鼠戴眼鏡——沒有鼻梁骨
【第76句】:鄰居張大媽給兒子辦完婚事,小兩口就鬧著分了家,對大媽的生活不管不問。一天,張大媽到兒子的肉架子前割了幾斤肉,兒子張口就要錢。大媽提著肉說:“這錢嘛,等到柏葉落,柳葉圓,老公雞下蛋再給你吧!”(河南·南陽)
【第77句】:【年糕】“年糕”是春節(jié)必備食品,進入臘月二十幾,家家戶戶蒸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說起年糕,這里面還有一個既美麗又凄楚的傳說。春秋時期,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幫助吳王強兵富國,稱霸一方。國家強盛起來以后的吳王產(chǎn)生了驕奢輕敵思想,開始大興土木。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闔閭大城”,建成后,大宴眾將群臣。唯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后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后,如果國家遭難,民饑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國橫掃而滅。這時都城糧斷,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lǐng)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yōu)榱算懹浳樽玉愕墓兣c忠烈,就在春節(jié)這一天家家吃年糕。
【第78句】:【饑時得一口,強似飽時得一斗】(諺)指人在饑餓時得到一口飯,比吃飽時得到一斗糧食珍貴得多。 也借指在最困難時得到小的資助,比平時得到大的資助有用得多。 也作饑時一粒,勝似飽時一斗。 饑時一口,飽時一斗。
【第79句】:【兒時練功易,老來學藝難】(諺)小時練功容易,老來學藝就很困難。指練功學藝要在年少時抓緊,年老就難以學練。
【第80句】:【滿壺全不響,半壺晌叮當】(諺)水裝滿一壺,搖著不響;只裝半壺水,一搖就響。比喻品格高、學識深的人深藏不露,才疏學淺、為人輕浮的人總愛張揚。 也作滿瓶不動半瓶搖。 整瓶不搖半瓶搖。 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
【第81句】:【后悔藥沒處買】(諺)指錯誤往往是一次性的,錯誤一旦成為事實,再后悔也無濟于事。
【第82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釋義: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起初是他推薦韓信為大將軍,后來韓信企圖兵變,又是他除掉了韓信。比喻事情的好壞或成敗,都是同一個人搞的。例句:王老水子的勢力,是上官韜搞起來的;將來,還是要斷送在上官韜手里。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呀!
【第83句】:黑瞎子懷孕——熊包(比喻軟弱無能的人)
【第84句】:【得意走官場,失意寫文章】(諺)舊指文人的兩條出路:要么是稱心如意,做官為宦,揚名顯勢;要么是失意落魄,寄情山林,著書立說。
【第85句】:肚里開飛機——內(nèi)行(航)
【第86句】:【 蒼蠅想咬人】謂小人物逞能,想欺負人。類似的:屎殼螂 想螫人。成語:自不量力。李準《大河奔流》:“嘿!沒見個 蒼蠅還想蜇人!你是哪個山坳里蹦出來的!還想來赤揚崗 當人物頭!”
【第87句】:【水豆腐——不經(jīng)打】(歇)打:本指拍打,轉(zhuǎn)指打擊。形容虛弱,經(jīng)不住打擊。
【第88句】:老人吃油條——全靠磨勁
【第89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諺)腋(ye):狐腋下的一小片細絨毛。 一千張羊皮,也抵不上一狐腋下的絨毛有價值。比喻庸人再多,也抵不上一個識見高遠的人才。
【第90句】:出土的筍子逢春雨——節(jié)節(jié)高
【第91句】:【樹怕傷根,人怕傷心】釋義:人傷了心,喪失了勇氣和希望,很難振作起來。例句:樹怕傷根,人怕傷心。丁世宗的話。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人們對他冷眼相待,有的人一見他就像躲瘟疫似地離得遠遠的。
【第92句】:【氣大不養(yǎng)神】(諺)火氣太大的人,很難保養(yǎng)精神。指養(yǎng)生貴在心平氣和,不動肝火。 也作氣大不養(yǎng)人。 氣大傷身。
【第93句】:【快刀斬亂麻】此俗語比喻迅速果斷地處理復雜問題。典出《北齊書·文宣紀》,據(jù)記載,北魏大將高歡有幾個兒子,高歡想試驗一下他們的才智,于是,發(fā)給每人一堆亂麻,讓他們梳理整齊。別的孩子都在一根一根地整理,唯獨排行老二的高洋找來一把快刀,幾下就把亂麻斬斷了。高歡問他為什么這樣做,高洋回答說:“亂者需斬!”高歡聽后十分驚異。后來高洋廢掉東魏建立北齊,他就是北齊的文宣帝。不愧是“亂著須斬”,開出一片新天地。
【第94句】:【千金難買老來瘦】(諺)指人到老年,最怕身體肥胖;清瘦一點,是難得的好事。 也作“有錢難買老來瘦”。
【第95句】:【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形容想主意,多指用心機。民間說 書的常用此語。清代《紅樓夢》:“鳳姐越想越氣,歪在枕上, 只是出神。忽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第96句】:【城樓上雀兒——好耐驚耐怕的蟲蟻兒】(歇)城樓:修建在城門洞上的樓,用來瞭望敵情和指揮作戰(zhàn)。蟲蟻兒:方言,稱麻雀一類的小鳥。比喻見過世面,經(jīng)得起驚嚇的人。
【第97句】:【金玉有余,買鎮(zhèn)宅書】(諺)金玉:喻錢財。鎮(zhèn)宅:鎮(zhèn)守住宅。指有錢人家錢財多得花不了,便買書作鎮(zhèn)宅之物,裝點門面。
【第98句】:離水的胖頭魚——干張大嘴
【第99句】:【高梁稈子架秋千,太軟】釋義:形容人膽小,軟弱。例句:那些不成器的東西,要說搶個東西,抓個人兒嘛,還對付。要說打仗,那可真是高梁稈子架秋千——太軟。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越看越入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