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喝了忘魂湯】釋義:形容入迷迷糊糊,忘事。例句:唉!人急馬不快,你急他不來。你扯急筋,他扯慢筋,只怕他們是喝了忘魂湯啵!搞什子鬼去了,還不來呢?
【第2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慣)指一個計策行不通,又想出了另一個計策。 也作一計不成,再生二計。 一計不成,二計又來。 一計不成二計上。
【第3句】:【耳朵軟】(慣)指沒有自己的主見,容易相信別人的話。 也作耳根子軟。 耳朵是棉花做的。 耳皮軟。
【第4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釋義:比喻凡事都有原因。例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尋你?
【第5句】:沸騰的開水——響(想)得厲害
【第6句】:【面軟的受窮】(諺)面軟:重情面,該采取強硬態度時拉不下臉面。指面對過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對方說“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窮困。
【第7句】:爬高樓摘月亮——空想
【第8句】:【解鈴還得系鈴人】釋義:系:ji,打結。法眼和尚提出一個問題:虎頸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有個泰欽和尚說,掛鈴的人能解下來。借指誰惹出的事,還要由誰去解決。例句:他不會說“解鈴還是系鈴人”,可是他的口氣與神情幫他忙,教錢太太明白了他的意思。
【第9句】:【虎毒不食子】“虎毒不食子”出自宋代一位僧人釋普濟的《五燈會元·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禪師》:“山僧失口日:‘惡習虎不食子’。”后來經演變,成為“虎毒不食子”。這個俗語在人類極端情況下,會反其道而行之,是人性丑惡的極端表現,他們可能殺死親生,這些人是喪盡天良的父母。人有善和惡兩個方面,一旦人性的丑惡和權力利益糾纏在一起,會變得很可怕。在權力利益面前,親情有時也會變得不重要。唐朝武則天為爭后位,竟親手掐死自己幼小的女兒,嫁禍于人,就是最典型的“惡虎食子”的實例。還有一例是春秋時期的“易牙烹子”。易牙是齊桓公的一個廚師,一天聽齊桓公無意之間說:“天下什么肉都吃過了,唯獨不知道人肉什么味。”易牙便把自己的小兒子烹了給齊桓公吃,還問齊桓公:“這肉好吃嗎?”齊桓公不知道是人肉,連聲說:“好吃,好吃。”易牙因此博得了齊桓公的信任。后來是他和一伙兒奸臣害死了齊桓公,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奸臣。
【第10句】:【藥補不如食補】(諺)論滋補,再好的藥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飯食。 指食物是最有營養價值的滋補品。
【第11句】:【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諺)天君:心。指人只要心神安寧,身體各部分機能就會各得其所。也借指主事人從容鎮定,屬下便不會慌亂。
【第12句】:褲襠底下插扁擔——自己抬自己
【第13句】:【錢可以買到伙伴,但買不到朋友】(諺)有錢能夠買到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同伴,卻買不到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指真正的朋友不是金錢能買到的。
【第14句】:【衙門的錢,下水的船】(諺)下水的船:順水劃行的船,非常快速。 進衙門打官司,花錢如順水船一般容易。舊指打官司用錢多,窮人打不起官司。
【第15句】:我是女孩,當班長,愛管事,樂于助人,老師、同學都喜歡我,可有個老婆婆說女孩管事惹是非。老師說:“結果的樹遭石打,做工的人被釘扎。但是,只要方向是對的,不要管別人說什么。”(山東·昌樂)
【第16句】:【黃柏木作磬槌子——外頭體面里頭苦】(歇)黃柏:即黃檗,落葉喬木,木材堅硬,味苦。磬:佛教打擊樂器,似缽,多用銅制。體面:本指好看,轉指光彩。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困難。指表面看起來似乎很體面,實際上卻有許多難處。
【第17句】:【一錐子扎不出血來】形容人性格內向,反應遲鈍,寡言少 語。類似的:錐子兒扎不出聲兒來。劉紹棠《兩草一心》: “他在家里家外,都自甘寂寞,不愿出頭露面,不想引入注 意.一天到晚難開幾回口;菊嬸罵他一錐子扎不出血來,比 木頭人多口氣。”
【第18句】:【囍】“囍”又稱雙喜。我國男女青年結婚時,有個習俗,都喜歡在新房內外乃至家具上貼著大紅“囍”字,以示吉利。現在,更有甚者,結婚時將斗大的囍字貼于巷口兩側或住宅小區門口的兩側,以示隆重或迎親路標。說到這個“囍”字的來歷,傳說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傳說王安石20歲那年進京趕考,路過馬家鎮時,剛好碰到馬員外之女出聯擇婿,在走馬燈上寫著“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的上聯。這時王安石正忙于趕考,未及細想,便上京去了。王安石在科場中順利通過筆試。面試時,主考官指著廳前的飛虎旗說:“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覺心里一亮,便以馬員外之女招婿的上聯作對。主考官見對得珠聯璧合,遂贊嘆不已。考試完畢,王安石在歸途中喜氣洋洋,躊躇滿志。途經馬家鎮時,見那懸聯仍無人對出下聯。此時,王安石便把主考大人出的上聯作下聯以對。馬員外一看十分滿意,當下即以女相許,并擇吉日在馬府完婚。新婚之日,正當新郎新娘歡歡喜喜拜天地時,忽有探馬來報:“恭喜王大人金榜題名,明日請赴瓊林宴。”馬員外聽后高興萬分,遂命重開酒宴,以示慶賀。王安石雙喜臨門,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豪興大發,便在洞房雪白的墻上,并排而工整地書寫了兩個大紅的喜字。雙喜(囍)一出,更加喜慶,效果絕佳。從此,結婚貼紅“囍”字的習俗,就在民間流行開了。
【第19句】:【瓜甜瓜苦,不在皮兒上】釋義:比喻不能從表面看問題。例句:這會兒又一口咬定他們不會學懶。瓜甜瓜苦,不在皮兒上,嘴巴兩層皮,說話不費力。懶不懶,要看實踐哩!
【第20句】:【一字千金】什么字能貴到“一字千金”呢?不是書法作品,而是秦國宰相呂不韋所編寫的書。呂不韋執政期間,曾命手下食客編著《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后,呂不韋把“稿本”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聲稱有能增刪一字者賞給千金。不知是因為這書實在編得太好了,還是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據說,竟沒人能夠拿走這筆高額的“稿費”。于是這個故事引出了“一字千金”的成語。
【第21句】:【把嘴磨破了】見“磨破嘴皮子”。
【第22句】:五更天下海一一趕浪潮
【第23句】:【太歲頭上動土】“太歲頭上動土”比喻不畏權勢敢于觸犯強權的行為。源出兩支。一說“太歲”是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星名,與木星(歲星)運行的方向相反。舊時迷信,認為太歲是個兇惡的煞神,是“百神之統”。他“奉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太歲所經過的方位為兇方。有一句諺語就是這樣說的:“太歲當頭坐,非實便是禍。”《土風錄》云:“術家以太歲為大將軍,動土遷移者必避其方。”意為建筑蓋房時找準方位,避免與太歲沖突。于是民間就有了“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說法。二說“太歲頭上動土”源于一個故事。唐朝末年,黃巢率領起義軍走潼關、入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習慣流動作戰,在皇宮里待不住,常常率領親兵親將百余人出長安觀察地形,研究作戰方案。一天,行至臨潼縣荊山原邊,被一座高大墳墓擋住去路,上前一看,原來是劉邦之父——漢太上皇陵,占據大片良田。黃巢心想,這個太上皇生前魚肉百姓,死后還霸占著這么多田地苦害百姓,擋我去路,實在可恨,便喚隨從借了一把鐵锨挖了起來,因用力過猛,锨把折了,于是,他又親自向農夫借了一把大锨,登至墓頂,幾锨就把墓頂挖了個大坑。黃巢放聲大笑,朗吟了詩一首:“輾轉中原逐驚鹿,西進長安過齊都。吾輩豈是山野人,太歲頭上敢動土。” 吟罷,余怒未息,拖锨下原,競把原邊劃了一條深溝,人們叫它鐵锨溝。從此,“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就流傳下來。
【第24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釋義: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別的地方去。“自”又作“更”、“會”。 “人”叉作“爺”、“依”。儂:我;你。例句:希真對女兒道:“我兒,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何必執著,去休,去休!”
【第25句】:榆木疙瘩的腦袋——死硬
【第26句】:銀幕上刮黃風——迷不住觀眾的眼睛
【第27句】:十字路口行走——四通八達
【第28句】:我沒聽清媽媽說的啥,結果把東西拿錯了。媽媽笑著說:“聽三不聽四,叫你砍柴你砍刺。”(湖北·武漢)
【第29句】:【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慣)指說話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第30句】:【上氣不接下氣】(慣)形容呼吸急促或喘不上氣來。 也作上氣兒接不著下氣兒。 上氣接不上下氣。
【第31句】:河中的礁石——敢頂大風浪
【第32句】:哥哥三十出頭了,還一身孩子氣。奶奶說:“人高馬大了,還油嘴滑舌的,什么時候能懂規矩啊?”(江蘇·射陽)
【第33句】:【來時有路,后退無門】沒有退路。清代《說岳全傳》:“若是 恃強,只恐你來時有路,后退無門,休得懊悔。” 癩蛤蟆墊桌腿,死撐活挨比喻活受罪。電影《末代皇 帝》:“離婚怎么啦!都民國二十年了,還癩蛤蟆墊桌腿,死 挨干嘛呀!”
【第34句】:哥哥很懶,經常借故不干活。媽媽生氣地說:“要是農民都像你這樣,早怕露水午怕熱,晚怕蚊子早早歇,你還有得什么吃,有得什么穿啊!”(湖南·醴陵)
【第35句】:【未歸三尺土,難保百年身】(諺)三尺土:三尺高的土丘,指墳。百年:一輩子。指人只要還沒有死,就不敢擔保有生之年能不能平安無事。
【第36句】:爸爸聽說我考試不及格,就說:“這真是笑人前,落人后啊!上次你還笑話人家小軍呢。”(湖南·保靖)
【第37句】:【若依佛法,冷水莫呷】(諺)呷(xia):喝。要是嚴格按照佛教教義的規程行事,就連冷水都不能喝了。泛指凡事都要靈活通變,不可拘泥。
【第38句】:公公背兒媳過河——出力不討好
【第39句】:小偷進牧場——順手牽羊
【第40句】:【官路做人情】見“把官路當人情”。
【第41句】:【 賊不走空趟】指不放過好機會。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 女人》:“‘賊不走空趟!’勞改犯人們說,‘吃吧,吃吧,這根黃 瓜是刺兒皮,可脆哩!”’
【第42句】:【富貴無三輩】(諺)富貴人家,沒有延續三代的。指富貴人家不免驕奢淫逸,勢不能長富久貴。 也作富無三代享。 富不過三代。
【第43句】:【鬧戲還在后頭】見“好戲還在后頭”。
【第44句】:鷹飛藍天,狐走夜道——各有各的路
【第45句】:我問老師:“老師,每次下課鈴一響,您也正好講完課,怎么那么準?”老師說:“常吃豆腐眼是秤,常站講臺心是鐘嘛!”(山東·昌樂)
【第46句】:【擦屁股】(慣)比喻不情愿地替別人處理其沒做完或沒辦好的事情。 也比喻事情辦糟后做補救工作。
【第47句】:孔夫子丟了書——失冊(策)
【第48句】:【指著碟子說碟子,指著碗說碗】(慣)比喻就事論事,無關的不說。
【第49句】:隔皮猜瓜——誰知好歹
【第50句】:閻王討債——催命鬼
【第51句】:我們班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很好,我心里有點嫉妒他們,總想找個比賽的機會賽過他們。媽媽知道了,對我說:“你不要米篩子里裝豬血,光眼紅別人,自己多下苦功就是了!”(廣東·龍門)
【第52句】:家有一老,猶如一寶,有了疑問,問之便曉。
【第53句】:【紅顏多薄命】(諺)紅顏:美貌女子。薄命:命運不好。指舊時的美貌女子往往遭受厄運。 也作紅顏自古多薄命。 自古紅顏多薄命。
【第54句】:【 往別人院里潑臟水】只顧自己方便,不管別人受害。成 語:損人利己。賈平凹《廢都》:“有本事對市長干去,把臟水 潑給我算什么角色?”
【第55句】:棺材鋪的買賣——死活都要錢
【第56句】:【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見“餓咽糟糠甜似蜜,飽飫烹宰也無香”。
【第57句】:【無心人說話,只怕有心人來聽】(諺)說話人是無心說的,聽話人卻是有心聽的。指無意中說的話,到有心人的耳里,卻當作了真實。
【第58句】:肥馬好畫,瘦馬難描。
【第59句】:【百年松樹,五月芭蕉——粗枝大葉】(歇)本指百年松樹枝干粗,五月芭蕉葉子大,轉喻做事不細致,不認真。
【第60句】:【為朋友兩肋插刀】(慣)指人重友情,為了幫助朋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也作“為朋友兩肋扎刀”。
【第61句】:一棵大樹枯了心—外強中干
【第62句】:【爬高枝】(慣)比喻攀附有權勢的人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也作爬高門坎兒。 攀高枝兒。 飛到高枝上。
【第63句】:【橫下一條心】(慣)指下了非常大的決心。 也作“橫下心”。
【第64句】:【以狼牧羊,何能久長】釋義:用豺狼放羊,如何能日久天長。比喻任用惡人,必受其禍。例句:乙辛復入為樞密使,流巖壽于烏隗路,終身拘作。巖壽雖竄逐,恒以社稷為憂。時人為之語日:“以狼牧羊,何能久長!”
【第65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釋義:容:打扮。士人為深知自己、賞識自己的人效命,女子為喜歡自己的人打扮。例句:此后,只有清風明月來作伴了,有個不孤單、寂寞的么?“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怡紅院還為誰涂紅抹翠呢?
【第66句】:【賊偷賊,難防備】(諺)指賊熟悉賊的生活規律,偷起來很難防。也泛指同行人或知底細的人,要起了偷盜同伴的心,很難防備。
【第67句】:【犟驢怕惡鞭】(諺)犟(jiang):倔強,不聽話。惡:毒狠。犟驢不聽使喚,用鞭毒打就能迫使它聽使喚。比喻不論怎樣固執的人,采取強制手段就能迫使他就范。
【第68句】:水上的鴛鴦———刻也不離開;形影
【第69句】:爸爸與一位干部的親戚一起找工作,那人找到了,爸爸卻沒找到。爸爸悻悻地說:“交情有厚薄,磚頭有缺角。”(江蘇·揚州)
【第70句】:【來了龍叫它先抓我】謂出事由我負責。《小說月報》 (1980,2):“要沒有啥大變動,天明就開火。天塌下來我頂 著。來了龍叫他先抓我。咱生就的拿鞭子打牛屁股的手, 誰還能奪下咱的鞭子?”
【第71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情越少越好。意即怕麻煩,不愿負 責任。海外陳若曦《二胡》:“祖父絕口不提孫子要出國的愿 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不希望牽扯到自己身上。”
【第72句】:【 小鬼見閻王】謂大有遜色,比不上。也形容害怕。成語: 相形見絀。魯迅《阿Q正傳》:“即如未莊的鄉下人不過打 三十二張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夠叉‘麻醬’.城里卻連小 烏.龜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 幾歲的小烏龜子手里,也就立刻小鬼見閻王。”
【第73句】:【百聞不如一見】(諺)聞:聽。指聽來的再多,也不如親眼一見真實可靠。 也作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百聞不如一見,百講不如一練。
【第74句】:夢里拾鈔票——財迷心竅;財迷
【第75句】:【窮酸】也稱“窮酸餓醋”,比喻生活貧苦還自命清高,多指滿口“之乎者也”的窮書生。此典出自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與了一個富家,不枉了,卻與了這窮酸餓醋。” 唐朝裴度少年時,家里十分貧窮,到了衣食不周、無以為生的地步。他的遠房叔叔對他說:“裴度,你父母雙亡后,你也不成器,不肯找點買賣營生做,每日只知道讀書。我想你讀的那些‘窮酸餓醋’,有什么好處?什么時候能夠發跡呢!”裴度受了這番奚落,又羞又憤,想想實在活不下去,于是跑出去尋死。路上做了一件拾金不昧、幫人昭雪冤案救人一命的好事,再加上一位道士的鼓勵,奮發求進,裴度真的成了唐朝一位有名的賢宰相。看來,只要奮發求進,“窮酸”是既不窮也不酸。怕就怕人窮志短。
【第76句】:【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愛】(諺)狗生的崽子狗知道親,貓生的崽子貓知道愛。比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愛。 也作狗養的狗親,貓養的貓親,不養的不親。 貓下的貓疼,狗養的狗愛。
【第77句】:【水里撈月亮】見“井底撈明月”。
【第78句】:【抱著扁擔進門——直出直入】(歇)本指直著進出,轉以形容說話做事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
【第79句】:【鐵路上的警察,管不了這一段】鐵路上的警察,各管一段。 借指管不著,管不了。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這魚, 不是你們家的吧?鐵路警察,你管不著這段兒。”
【第80句】:雨傘抽了柄——沒了主心骨
【第81句】:套馬桿子鉤月亮——差的遠;想頭不低:心高妄想(內蒙古)
【第82句】:【說千道萬,不如一干】(諺)指嘴上說得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實干有用。
【第83句】:【蛤蟆蝎子屎殼郎,各人覺著各人強】(諺)蛤蟆、蝎子和屎殼郎,全都是有毒或有害的昆蟲,可它們各自還覺得它們了不起。比喻素質低劣的人往往還盲目自大。
【第84句】:【賊無腳,偷弗著】(諺)腳:底腳,熟悉底細的人。弗:不。指賊如果不同內部人聯系,就偷不到東西。
【第85句】:【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諺)家里同時有幾件事,要先揀緊要的做起。指處事要盡先處理緊要、急迫的。 也作家有三件事,先揀緊的干。 家有三件事,先打急處來。
【第86句】:提著醋瓶要飯——窮酸
【第87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釋義:指接受禮物,深感過意不去。例句:“既然這樣,只好全部收下。這實在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第88句】:馬背上掛馬掌——離蹄(題)太遠
【第89句】:武大郎的身子一不夠尺寸
【第90句】:畫眉烏唱歌——談情說愛
【第91句】:【鐵匠沒樣,邊打邊像】(諺)樣:樣子,樣品。本指鐵匠干活沒有供模仿的樣品,靠經驗和技巧,打著打著就合乎要求。比喻做事沒有固定的模式,邊做邊摸索,總會成功。
【第92句】:【七塊頭,八疙瘩】(慣)形容衣服破爛,到處都是補丁摞補丁。
【第93句】:臉盆里栽豆芽——根根扎到底
【第94句】:【王八脖子縮回去/做縮頭烏龜】鱉頭能縮回甲殼。形容畏 縮,后退。成語:畏葸不前。香港電影:“坐了二十年牢,天 天想報仇,報仇的機會到了,又做了縮頭烏龜。”
【第95句】:【能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見“寧吃過頭飯,莫說過頭話”。
【第96句】:【油鍋里的錢都敢抓】釋義:形容人貪婪,為了錢不怕冒險。例句:海騾子平常明奪暗算,欺負咱們窮人一輩子,今兒個忽然變成大慈大悲的菩薩了!他這個人油鍋里的錢都敢抓,他要是不得點什么好處,就這么給咱用心辦事,我不信。
【第97句】:跑了蝦公抓到鯉魚——壞事變好事
【第98句】:【禮多人不怪講】究禮節,不會有錯。禮,原指禮節,現多 指禮物。類似的:油多不壞菜。老舍《老張的哲學》:“這個 是天字第一號的禮教之邦,就是那不甚識字的文明中國人 也會說一句禮多人不怪。”
【第99句】:【大廟不收,小廟不留】無處收容,找不到合適的崗位。類 似的:天神不納,地煞不收。劉紹棠《鷓鴣天》:“大廟不收, 小廟不留,跟我去當臨時工。”
上一篇:經典歇后語文案大全 【504】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