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弟弟原來很調皮,常惹老師生氣,可他改正后,老師還愛用老眼光看他。弟弟很生氣,媽媽鼓勵弟弟說:“孩子,樹要鋸開看,人要行動看。你要用實際行動來贏得老師的信任。”(廣東·龍門)
【第2句】:【買金的遇不著賣金的】謂無人響應,無人合作。亦可反 用。老舍《四世同堂》:“阿彌陀佛!——得啦,這總算買金 的遇見了賣金的!今天大家見了面,以后就好說話了?!?/p>
【第3句】:【打柴總得先探路】(諺)比喻做事總得要先摸清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第4句】:【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釋義:對有難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例句:劉翁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憧显谖掖舷鄮?,管教你飽暖過日。”
【第5句】:【玻璃人兒——透極了】(歇)本指極其透明,轉以形容人非常聰明伶俐。
【第6句】:【有一搭沒一搭】說閑話,可有可無,無關緊要。清代《紅 樓夢》:“寶玉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些鬼話,黛玉總不理?!?/p>
【第7句】:【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草)繩】比喻人在某件事上遭受挫折后,一直心有余悸,不敢再涉足其間。典出《初刻拍案驚奇·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明朝成化年間,蘇州有個名叫文若虛的人,做生意總是賠,人家叫他“倒運漢”。這年他窮得實在過不下去了,便破罐破摔,拿著別人送的一兩銀子,買了幾簍太湖橘子——名叫“洞庭紅”,隨商船出海,他要看看海外風光,死了也不冤。到了一國,商人們都上岸做貿易去了,文若虛猛地想起自己帶著吃的那一簍橘子爛了沒有?于是搬到船板上吹吹風。岸上走的人看見了,問是什么東西。文若虛拿起一個掐破就吃。圍觀的人看這東西又好看又能吃,問他多少錢一個。文若虛聽不懂,便豎起一個手指。有人拿出一個銀錢來買了一個,聞了聞撲鼻香,嘗一嘗甘甜可口。又摸出十幾個銀錢來,說:“我買十個進奉皇帝?!迸赃叺娜丝戳?,你買倆,他買仨。文若虛一看剩下的不多了,剛要漲價,那第一個買橘子的人飛馬趕來,大聲喝道:“不要賣了,皇帝都要了。”文若虛把錢一數,共一千多,約合百兩銀子,竟是一本百利了。眾商人回來,聽說這事,都驚喜道:“人都道他倒運,而今是轉運了。” 便勸他得此錢買了貨帶回去再生利錢。文若虛道:“我是倒運的,將本求財,沒有一次不蝕本的,如何這要生利錢。妄想什么?萬一和從前一樣,再做虧了,哪里再有洞庭紅來賣?‘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量了,我還是帶這些錢回去吧!”
【第8句】:百只麻雀炒一盤——嘴多
【第9句】:雪地里的松毛蟲——沒幾天活頭啦
【第10句】:傷風流鼻涕——甩掉
【第11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螻】(諺)戶樞(Shi):舊式門扇的轉軸。螻:螻蟻蛀蝕。指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蛀蝕。比喻經常運動的人身體能保持健康。 也作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蠹蟲蛀蝕。 流水不腐,戶樞不朽。
【第12句】:早上,媽媽照例端出醬蘿卜和米粥,我皺了皺眉頭說:“媽媽,我不吃。”媽媽哄著我說:“你聽說過‘新米粥來醬蘿卜,郎中先生見了哭’這句話嗎?”既然這樣,就只好吃嘍!(江蘇·如皋)
【第13句】:家雀變鳳凰——越變越俏
【第14句】:【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諺)文武舉:科舉時代的文舉人和武舉人。田秀才:種莊稼的行家。三年考個舉人容易,十年成個種田行家很難。指學成種田行家實在不易。
【第15句】:佛多香少——供不應求
【第16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釋義:好藥吃起來雖苦,但對治病有好處;忠誠的勸告聽起來雖不愉快,但對行動確有好處。例句:“竊聞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p>
【第17句】:鱷魚上岸——來者不善
【第18句】:姑姑經常說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數叨她說:“黃鱔泥鰍本來就拉不了一般長?!保ê幽稀ば乱埃?/p>
【第19句】:【水清石自見】事情終會弄清楚,真相大白?;蛘f:水清石 頭現,魚爛刺出來/水清魚自現。成語:水落石坐。曹禺《王 昭君》:“有什么可辯白的?我的心里是亮堂的,水清石自 見。”
【第20句】:【沙鍋砸蒜——全砸到底】(歇)比喻徹底失敗。
【第21句】:【 趕早不趕晚/宜早不宜遲】爭取時間,防止意外。類似的: 緊前不緊后。《短暫的春秋》:“改正這些東西宜早不宜遲, 宜快不宜慢?!?/p>
【第22句】:【金水子,銀水子,買不下這奶水子】(諺)奶水子:乳汁。哺育嬰兒,無論怎樣貴重的飲料,都無法與母體的乳汁相比。指嬰兒最好的食物是乳汁。
【第23句】:【 成由勤儉敗】由奢要成功必須勤奮節儉,奢侈浪費則導 致失敗。電臺廣播:“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盲目追求 高消費,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歡樂,反造成精神負擔,這不 是過日子的辦法?!?/p>
【第24句】:【不知道怕字怎么寫】不知道害怕,無所畏懼。《香港小說 選》:“我傅新生從來就不知道怕字是怎么寫的,我怕?”
【第25句】:【胳膊往外拐】為別人著想,不為自己著想。丁玲《太陽照 在桑干河上》:“好哥哥兄弟們,咱們忘了是生死弟兄嗎?怎 么胳膊肘子往外彎?”
【第26句】:【 沒罪找枷扛】自找麻煩,自找苦吃。或說:沒事找罪受。 老舍《二馬》:“這是上外國嗎?沒事找罪受嗎?”
【第27句】:拿雞毛當令箭——輕舉妄動;小題大做
【第28句】:【沒有擒虎藝,不敢上山崗】(諺)沒有捉拿猛虎的武藝,就不敢到猛虎出沒的山崗上去。比喻沒有高超的本領,就不敢去犯風險,闖難關。 也作沒得斬龍劍,哪敢下東海。 沒有擒虎藝,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龍手,怎能下海洋。 沒有擒龍手,不敢下東洋;沒有打虎藝.不敢上山崗。
【第29句】:【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諺)樵:木柴。糴(df):買入(谷物)。 古時交通不便,商人不從百里之外販木柴,不從千里之外販糧食。指不長途販運無利可圖的粗重貨物。
【第30句】:【丁對丁,鐵對鐵】(慣)?。褐副 hF:指兵器。比喻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第31句】:【韭菜地——割了一茬起一茬】(歇)比喻一班人馬失敗了又有另一班挺身而出。
【第32句】:【 醬油不吃要吃醋】醋味酸,指產生嫉妒心理。陳登科《淮 河邊上的兒女》:“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劉小狗子醬油不吃, 要吃醋呀!”
【第33句】:【送瘟神】(慣)瘟神:傳說中會散播瘟疫的惡神。比喻送走了令人厭惡或給人帶來災難的人。
【第34句】:【紅顏多薄命】(諺)紅顏:美貌女子。薄命:命運不好。指舊時的美貌女子往往遭受厄運。 也作紅顏自古多薄命。 自古紅顏多薄命。
【第35句】:江灘上的石頭——有的是
【第36句】:【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諺)指年景是旱還是澇,在農歷的七月十五就見了分曉;農業是豐收還是歉收,在農歷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第37句】:我因家庭作業寫錯了一個字。爸爸照著我的屁股就是兩腳。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進來,我忙向奶奶告狀。奶奶撫摸著我的頭說:“這就叫虧了想說,疼了想摸?!蔽乙宦?,反倒破涕為笑了。(山東·棗莊)
【第38句】:【三個老婆一臺戲】(諺)老婆:也稱婆娘、婆姨,我國北方對妻子的俗稱,也泛指已婚婦女。指幾個婦女聚集到一起,常常會嬉鬧說笑,好比上演一臺戲。 也作三個婆娘一臺戲。 三個閨女一臺戲。 三個婆姨一面鑼,兩個婆姨一面鼓。
【第39句】:【去時留人情,轉來好相見】(諺)指與人交往要寬容大度,留有余地。
【第40句】:【有上不去的天,沒過不去的關】(諺)比喻人間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闖不過去的難關。
【第41句】:【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諺)淵魚:深水中的魚。隱匿:瞞人的秘事。能看清深潭中的游魚,不是吉祥的好事;能探知別人的隱私,定會招禍遭殃。指把聰明智慧用到窺探別人忌諱的暗事上,會招來不吉乃至禍殃。
【第42句】:大年五更死了驢——不好也說好
【第43句】:【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與水相反,人總是追求進步, 向往幸福。類似的:人往高處走,鳥往高枝飛/水往下流,魚 往上游。浩然《山水情》:“是呀,是呀,人總是往高處走,水 總是往低處流嘛。我也盼著給閨女攀高枝兒,有個出頭之 日。”
【第44句】:【目的】“目的”一詞的含義指想要達到的地點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在“目的”一詞中,“目”是眼睛,“的”是箭靶子,兩者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這源于一個故事。公元581年,隋高祖楊堅篡奪了北周的政權,北周高官竇毅也結束了官宦生涯。竇毅有一女兒不僅姿色出眾,而且是女中豪杰,敢于仗義執言,有大丈夫氣概。她無限悲憤,罵道:“可恨我不是男子漢,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國難!”竇毅十分贊賞女兒的膽識,決意為她找一個好丈夫,好讓她輔佐夫君謀大事。于是,竇毅出榜招婿,條件是不僅要有才學,而且要有武功。竇毅在屏風上畫了一只孔雀,宣稱誰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兒嫁給他。一時,滿城嘩然,貴胄王孫,爭相角逐。不過,這幫紈绔子弟沒有一人中的。這時,有位名叫李淵的青年聞訊趕來,他拉弓如滿月,箭出如流星,連發兩箭,先后射中孔雀的左右兩眼。竇毅高興極了,立即將女兒嫁給了李淵。竇女不僅輔佐夫君成就了帝業,而且生下了明君唐太宗。竇毅和唐高祖李淵都達到了“目的”?!澳康摹币辉~即源于此,意思是把孔雀的眼睛當做箭靶子。其含義后來才引申為想要達到的地點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
【第45句】:【桑條從小拗,大來拗不直】(諺)桑樹的枝條要想培直,必須在它嫩小的時候;長成粗枝便無法拗動。 比喻教育后代必須從幼小時抓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46句】:【沒有孫猴子的本領,不敢取經】孫悟空隨唐僧去西天取經, 事出明代《西游記》。借指:沒有本領,不敢接受重任。西戎 《一個年輕人》:“你沒有孫猴子的本領就敢取藏經,你看能 說過大家?”
【第47句】:【開弓沒有回頭箭】(諺)比喻事情既然已經啟動,就要一直做下去,絕不能反悔停頓。 也作“開弓難收回頭箭”。難收:無法收住。
【第48句】:【趕逐猴兒凈了山,拔了蘿卜地皮寬】人被打發走了,落得清 凈。明代《金瓶梅》:“拔了蘿卜地皮寬。叫他去了,省的他 在這里跑兔子一般,原不是那聽佛法的人!”
【第49句】:【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釋義:經商刻薄的,不一定多賺錢;忠厚的,也不一定就蝕本。例句:那些和尚們也聞知秦賣油之名,他的油比別人又好又賤,單單作成他。所以一連這九日,秦重只在昭慶寺走動。正是: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第50句】:【游僧攆住持】(慣)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住持:主持一個佛寺的僧尼或主持一個道觀的道士。比喻外人趕走主人。
【第51句】:【連中三元】現在比喻在三次考試或各種比賽中連續取得第一名。那么,“連中三元”典出哪里呢?宋代趙升《朝野類要·舉業三元》有云:“解試、省試并為魁首者,謂之雙元;若又為殿魁者,謂之三元。”“連中三元”即源于此。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分為三級:一級鄉試,二級會試,三級殿試。鄉試由朝廷正副考官各一人到各省主持。參加鄉試的對象,主要是生員科考中的優等生及監生、貢生。鄉試每三年一次,考試在秋季八月,故稱“秋闈”。鄉試考取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既∨e人就取得高一級會試的資格。會試,由全國各省舉人參加。每三年一次??计谠诖杭径拢ɑ蛉拢?,即鄉試后的次年春天,故稱“春闈”。由禮部主持,又稱“禮闈”。會試考取的稱貢生,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宮中殿廷舉行,故又稱“延試”。參加殿試的是貢生,考期在四月。因考試在宮中,故號稱由皇帝主持,考一場,只考策題一科,名殿試策。策問大多是考問當時政治、經濟或治國安邦、鞏固政權之策。殿試考中的稱進士,第一名叫“狀元”。如鄉試、會試、殿試都得第一名,則叫“連中三元”?,F在沒有科舉考試了,“連中三元”只剩用作比喻了。但在中考、高考時還借稱第一名為“中考狀元”、“高考狀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這種用法還是受連中三元之影響。
【第52句】:花生里鉆出臭蟲來——不是好仁(人)
【第53句】:【棰楚之下,何求不得】(諺)棰楚:杖擊鞭打。指靠嚴刑逼供可以使之屈打成招。
【第54句】:【坐在家里等屋壓】消極等待,沒有好處。成語:坐以待 斃。王統照《山雨》:“再一說:咱也要另找點路子走,難道真 要坐在家里等屋壓?”
【第55句】:【狗瘦主人羞】(諺)指狗要是餓得精瘦,主人的臉上就很不光彩。也比喻下人的窮酸寒磣,會使主子大失體面。
【第56句】:【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釋義:比喻接近什么,對什么就熟悉?!敖阶R鳥音”又作“靠山知鳥音”。例句:俗話都有得說啦,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你摸得多了,也就自然知道它們的脾性了。
【第57句】:玻璃蛋子變雞蛋——有一套
【第58句】:我賣報掙了五角錢,可到家卻發現丟了兩元錢。媽媽笑著說:“這真是護了菩薩,忘了佛?!保ò不铡せ幢保?/p>
【第59句】:【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秀才會動嘴,兵會動刀,嘴沒有 刀厲害。借指遇到蠻不講理的人,無法對付。李存葆《山中 那十九座墳塋》:“這年頭,不單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兵 遇上秀才也得處處提防碰響‘政治地雷’。”
【第60句】:啄木鳥治樹——全靠嘴硬;入木三分
【第61句】:【按定坐盤星】(慣)坐盤星:秤桿上的第一顆星,是秤砣和秤盤呈平衡狀態時秤砣的懸點。比喻拿定主意。
【第62句】:【冬吃蘿卜夏吃姜】(諺)蘿卜:有幫助消化功能的蔬菜。姜:生姜,有開胃暖胃的功能。指冬季多吃蘿卜,夏季多吃生姜,有助于身體健康。 也作冬吃蘿卜夏吃姜,不找郎中開藥方。郎中:中醫醫生。 冬吃蘿卜夏吃姜,免請醫生免燒香。燒香:拜神上香,祈求保佑。
【第63句】:【冒涼腔】(慣)指說話冒失或不切實際。
【第64句】:【旺火沒濕柴】見“火大無濕柴”。
【第65句】:【無情未必真豪杰】(諺)對人冷漠、毫無熱情關愛的人,不見得就是超然物外的英豪。指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是富有感情的。 也作“無情未必是英雄”。
【第66句】:村里修公路,需要拆民房,村民們對此眾說不一。爺爺捋了一把胡子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干部都拆了房,咱還有啥說的?”(河南·林州)
【第67句】:【 見風使舵,望水彎船】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變通的辦 法。成語:隨機應變。周立波《山鄉巨變》:“雖然他一向愛 走直路,不會拐彎,這會也不得不見風使舵,望水彎船了?!?/p>
【第68句】:【吃奶的勁都拿出來了】指使出了全部力氣。柳青《創業 史》:“莊稼人?。‘斔麄儗P陌l家創業的時候,說增產,吃 奶的勁都可以使出來;說節約,肚里可以不覺得饑餓啊!”
【第69句】:【一家有事,眾鄰分憂】鄰里街坊,會互相幫助。張孟良《兒 女風塵記》:“一家有事,眾鄰分憂,單指望著遭難的人家是 不行的。如今只有大家一齊出力,才能把錢湊出來!”
【第70句】:野馬脫韁——橫沖直撞;沒法收回
【第71句】:【 無馬狗拉犁/無牛馬耕田】借指替代,或不得已求其次。 相關的:有牛使牛,沒牛使犢。周立波《山鄉巨變》:“不要譏 笑吧,我做得什么隊長?。∵€不是無牛牛了馬耕田?!?/p>
【第72句】:摁著牛頭喝水——辦不到;勉強不得;耍蠻愣(蠻勁)
【第73句】:【旗桿上的燈籠——高明】(歇)本指在高處照明,轉指見解或技藝等高超。
【第74句】:我做完作業正打算出去玩,媽媽叫住我:“為什么不看一會兒課外書呢?”我嘀咕著:“老師布置的作業寫完了,還要我看課外書?!薄肮耘畠海埧梢砸蝗詹怀?,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烊タ磿!保ńK·如皋)
【第75句】:水缸里的葫蘆瓢——沉不下去
【第76句】:【盆朝天,碗朝地】(慣)形容東西放置無序,亂七八糟。
【第77句】:【百戰百勝,不如不戰】釋義:即使常打勝仗也不如不打仗好。例句:古人云:百戰百勝,不如不戰,又道是加兵者不祥之兆。當初堯舜之時,不知看甚兵書而得平治天下。
【第78句】:早上,姥姥切蘿卜準備炒菜,我讓她給我切青的那頭兒吃,姥姥說辣。我說那就吃根那部分,那部分甜。姥姥點著我的腦門說:“你這傻孩子,人家吃蘿卜是‘青的辣,白的淡,只吃當間二指半’?!保ê幽稀づR潁)
【第79句】:壁角里使?頭——挖墻腳(角)
【第80句】:桌子光剩四條腿——失面子
【第81句】:晚上停電了,媽媽就著手電筒的光切菜。這時,張叔叔來借手電筒,媽媽笑著說:“這個時候,手電筒就像是年三十晚上的案板,難借到?。∧氵€是去買支蠟燭吧!”(廣西·興安)
【第82句】:【開口見喉嚨】(慣)指一張口就知道他想說什么,或一說話就暴露了他的真實意圖。
【第83句】:永明哥是個雜貨販子,每次點賬差不多都虧本。大嬸說:“你真是二百吊錢買的棉花,一百八十吊賣了線——只賺了買賣人的名?!保ㄉ綎|·文登)
【第84句】:【輕不得,重不得】(慣)輕了沒用,重了不行。形容怎么說、怎么做都不行,令人為難。
【第85句】:瓜地里的草人——樣子貨
【第86句】:菜地里圍籬笆——沒有不透風的墻
【第87句】:【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釋義:不能靠父母的余蔭過日子。比喻自己要有志氣,不依靠別人。例句: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依孩兒的意思,總是自掙的功名好,靠著祖、父,只算做不成器!”
【第88句】:【打著燈籠沒地方找】(慣)形容非常好,非常難得。 也作打著燈籠都找不著。 打著燈籠都難找。
【第89句】:神主頭上使剪刀——羞(修)先人
【第90句】:【鷺鷥不吃鷺鷥肉】釋義:同類不相傷。例句:“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有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不在,攪亂他做什?”
【第91句】:手里捧著個刺猬——摞也摞不開,扔也扔不掉
【第92句】:【朝里無人莫做官】(諺)舊指朝廷里如果沒有后合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
【第93句】:【中暗箭】(慣)中:受到。比喻被別人暗中傷害。
【第94句】:【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釋義:沒有某種本領,就不敢承擔某種風險。例句:“于隊長既然敢把火點起來,他就敢負責任。俗說話: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p>
【第95句】:放學回到家里,爸爸說中午吃剩米飯,我說我不愛吃。奶奶說:“剩米飯好吃。俗話說,‘頭鍋餃子二鍋面,米炒三遍金不換’?!保ê幽稀つ详枺?/p>
【第96句】:下雨出太陽——假睛(情);陰陰陽陽
【第97句】:媽媽經常和對門的王嬸吵架。姥姥數落媽媽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你這可好,跟人家兩天小吵,三天大吵。靠吵架過日子了?”(江蘇·邳州)
【第98句】:【天下人管天下事】(諺)人世間的事情,就該由人世間的人去管。指對社會上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人人都有權過問,有權管理。
【第99句】:平時,奶奶和大伯他們一起吃飯。一天中午,我讓奶奶在我家吃飯。奶奶笑著說:“讓人是一禮,鍋里沒下我的米。”(河南·沁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