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海倫凱勒的頒獎詞
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借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半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
1964年獲得總統自由勛章。
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本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
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杰出婦女之一。
仿照下面的頒獎詞,給海倫·凱勒寫一個頒獎詞。
一定要自己寫。
(一)失明,卻用生命書寫光輝;一生砍坷,卻用自我詮釋人生!上帝沒有給她光明,但她讓上帝明白執著與不懈!眼睛看不見太陽,并不代表心中沒有太陽,海倫凱勒用自己的生命教給我們人生,拼搏與美!此刻她就是我們心中不滅的太陽!(二)從黑暗到光明,你用你的一生奏響生命的絕唱,你感激每一個牽引你前行的人,愛的光明照在你身上,你又把它折射給社會,無聲、無光、無言,不能阻擋你的心。
愛,不需要語言。
為海倫.凱勒寫一個頒獎詞
頒獎詞:(一)失明,卻用生命書寫光輝;一生砍坷,卻用自我詮釋人生!上帝沒有給她光明,但她讓上帝明白執著與不懈!眼睛看不見太陽,并不代表心中沒有太陽,海倫凱勒用自己的生命教給我們人生,拼搏與美!此刻她就是我們心中不滅的太陽!(二)從黑暗到光明,你用你的一生奏響生命的絕唱,你感激每一個牽引你前行的人,愛的光明照在你身上,你又把它折射給社會,無聲、無光、無言,不能阻擋你的心。
愛,不需要語言。
(三)以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在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中創造奇跡,向我們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與偉大。
蓬勃的生命生生不息。
事跡: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
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
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海倫·亞當斯·凱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女作家,殘疾教育家,又譯為海倫·凱勒。
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
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為一次連續幾天的高燒,治愈后留下后遺癥,被迫失去視力和聽力。
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自強不息,在導師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幫助下,海倫學會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熱愛生活并從中得到許多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并開始和其他人溝通。
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她獲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并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海倫認為視力和聽力喪失的悲劇往往發生在那些因貧困而無法給予孩子及時治療的家庭。
為了消除社會不平等引發的罪惡現象,海倫加入了美國社會黨(Socialist Party of沉思America)和國際產業工人協會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為一名激進的社會主義者。
曾著有《我是怎樣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的》和《我為什么要加入 IWW》兩篇文章解釋自己的行為動機。
但西方歷史教科書往往褒揚海倫·凱勒早年與疾病抗爭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為一名社會主義者的事實被故意忽略了。
在《老師告訴我的那謊言-美國歷史教科書犯下的錯誤》書中曾提到這一點。
海倫·凱勒一生一共寫了14部巨作。
大學期間發表了《我生命的故事》。
《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
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余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本書由海倫·凱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三本書以及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編譯而成,完整系統地介紹了海倫·凱勒豐富、生動《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真實而偉大的一生,許多文字還是第一次與中國讀者見面。
《海倫·凱勒》為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8課,也是試用本六年級下冊第九課《我的老師》選入北師大版初一教材,《再塑生命》選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選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珍愛生命專題中的生命之歌。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共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
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
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借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次年,被推選為世界十名杰出婦女之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
海倫.凱勒,自幼因病成為盲聾人,但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難讀完大學。
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于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
1964年獲總統自由勛章。
她的事跡曾兩次被拍成電影。
其故事還被編入蘇教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課本第9課,題目是《海倫·凱勒》,還被編入了八下人教版語文課本第5課,題目為《再塑生命》也被編為小學英語第十二冊第八模塊課文。
莎莉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莎莉文老師那里學會了認字。
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water"水”這個詞,海倫·凱勒總是把“杯”和“水”混為一談。
到后來,她不耐煩了,把老師給她的新洋娃娃摔壞了。
但莎莉文老師并沒有對海倫放棄,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泉水濺溢在海倫凱勒的手上。
接著,莎莉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water"“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
海倫后來回憶說:“不知怎的,語言的秘密突然被揭開了,我終于知道水就是流過我手心的一種物質。
這個水字喚醒了我的靈魂,給我以光明、希望、快樂。
這個故事被編入了新標準英語小學六年級下冊課本中。
不過,莎莉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
可是,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盡管她不是不能說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莎莉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
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礙學會說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為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
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地過生活。
1968年,海倫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
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
莎莉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傳遞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希望。
死后,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海倫凱勒的成就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墻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
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海倫凱勒延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塔斯比亞城。
她天生聰明伶俐,出生不到六個月,便能清楚地說出「tea」(茶)、「water」(水)等幾個單字,對周遭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敏銳。
剛滿周歲那年,一天傍晚,母親趁太陽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熱水為海倫凱勒擦洗身子。
可是,當母親自浴盆把海倫凱勒抱了起來,放在膝蓋上,正想拿條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時候,海倫凱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搖晃不定的樹影給吸引了過去。
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動也不動一下,而且還忍不住伸長小手撲了過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當時,母親雖然已經注意到海倫凱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親的眼里,樹影不過是平常又自然的現象,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所以,她萬萬沒有想到海倫凱勒會使出這麼原勁兒往前傾,結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讓海倫凱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個不停。
母親知道女兒受了驚嚇,飛快地將海倫凱勒摟進懷里,連哄帶騙了好一陣子,海倫凱勒才安靜了下來。
事隔不久,母親一個人靜靜回想這件事情發生的經過,她發現海倫凱勒的觀察力似乎特別靈敏。
通常一個周歲大 的嬰兒,應該是懵懵懂懂的,對什麼事情都沒有企圖深入了解的傾向,可是海倫凱勒卻別有細膩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體去感受變化的奇妙。
當然,跟大人比起來,海倫凱勒的表現并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嬰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為人父母的,能幸運地生下一個天賦優異的小孩,當然是得意洋洋羅
每逢親朋好友到家里做客,不談起女兒也就罷了,一旦話題轉到海倫凱勒身上,母親心滿意足的喜悅,就會自然而然地從言談中流露了出來。
但是這份喜悅到底能持續多久呢
當父母親正興高鳥烈暢談海倫凱勒美好未來的當兒,海倫凱勒卻莫名其妙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不但奪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倫凱勒變成一個看不見、也聽不見的小女孩。
可憐的海倫凱勒,該如何去面對一個沒有光線,沒有聲音的世界呢
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通常教育一個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經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更何況海倫凱勒又瞎又聾
也許,父母親他們可以猜測、也可以想像海倫凱勒的心情,但是他們絕對無法體會,就如同海倫凱勒無法體會正常人的生活一樣,他們真的無從體會。
起先,父母親采用實驗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雖然他們失敗過無數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領,他們除了被動地猜想海倫凱勒的比手畫腳,有時也教導海倫凱勒憑藉肢體動作,表達喜怒哀樂。
另外,海倫凱勒也學習運用觸覺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
就這樣一點一的累積,四、五年以后,大凡孩子們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倫凱勒都能以觸摸的方式領略。
只是父母親不是殘障教育的專家,所以海倫凱勒學到的肢體語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於外人可就很難說了。
向來關心女兒的父母親,也一直掛心這個問題,尤其他們想到自己終有年老體衰的一天,到時候要是海倫凱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溝通,那海倫凱勒往后的遭遇,將是非常悲慘的。
於是,在海倫凱勒七歲那年,他們從外地請來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蘇利文老師。
蘇利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蘇利文老師那里學會了認字。
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水」這個字,海倫凱勒不知怎麼搞的,總是沒法子記下來。
老師知道海倫凱勒的困難處在哪兒,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泉水濺溢在海倫凱勒的手上。
接著,蘇利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
不過,蘇利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
可是,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盡管她不是不能說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蘇利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
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礙學會說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為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
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的過生活 參考資料:
海倫凱勒一生的主要事跡
海倫·亞當斯·凱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殘疾教育家,又譯為海倫·凱勒。
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
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為一次連續幾天的高燒,治愈后留下后遺癥,被迫失去視力和聽力。
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自強不息,在導師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幫助下,海倫學會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她熱愛生活并從中得到許多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并開始和其他人溝通。
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她獲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并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海倫認為視力和聽力喪失的悲劇往往發生在那些因貧困而無法給予孩子及時治療的家庭。
為了消除社會不平等引發的罪惡現象,海倫加入了美國社會黨(Socialist Party of 沉思America)和國際產業工人協會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為一名激進的社會主義者。
曾著有《我是怎樣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的》和《我為什么要加入 IWW》兩篇文章解釋自己的行為動機。
但西方歷史教科書往往褒揚海倫·凱勒早年與疾病抗爭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為一名社會主義者的事實被故意忽略了。
在《老師告訴我的那些謊言-美國歷史教科書犯下的錯誤》書中曾提到這一點。
海倫·凱勒一生一共寫了14部巨作。
《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
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余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本書由海倫·凱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三本書以及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編譯而成,完整系統地介紹了海倫·凱勒豐富、生動 、真實而偉大的一生,許多文字還是第一次與中國讀者見面。
《海倫·凱勒》為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8課,也是試用本六年級下冊第九課《我的老師》選入北師大版初一教材,《再塑生命》選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選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珍愛生命專題中的生命之歌。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共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
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
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借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
海倫.凱勒,自幼因病成為盲聾人,但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難讀完大學。
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于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
1964年獲總統自由勛章。
她的事跡曾兩次被拍成電影。
其故事還被編入蘇教版五年級下學期語文課本第9課,題目是《海倫·凱勒》,還被編入了八下人教版語文課本第5課,題目為《再塑生命》也被編為小學英語第十二冊第八模塊課文。
莎莉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莎莉文老師那里學會了認字。
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water"水”這個詞,海倫·凱勒總是把“杯”和“水”混為一談。
到后來,她不耐煩了,把老師給她的新洋娃娃摔壞了。
但莎莉文老師并沒有對海倫放棄,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泉水濺溢在海倫凱勒的手上。
接著,莎莉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water"“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
海倫后來回憶說:“不知怎的,語言的秘密突然被揭開了,我終于知道水就是流過我手心的一種物質。
這個水字喚醒了我的靈魂,給我以光明、希望、快樂。
這個故事被編入了新標準英語小學六年級下冊課本中。
不過,莎莉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
可是,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盡管她不是不能說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莎莉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
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礙學會說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為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
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 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地過生活。
1968年,海倫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
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
莎莉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傳遞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希望。
死后,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評價海倫凱勒的作文(300字)
評價海倫凱勒的作文(300字),具體如下: 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出生于1988年6月26日,他出生不久就得了一場病,是她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到美好的事世界了,成了一名殘疾人。
可是,雖然命運對海倫·凱勒很殘酷,但他卻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老師莎莉文努力的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佛大學女子學院,1940年畢業。
他一生創作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和贊揚。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聾啞人,都可以創作出如此驚人的成就,用自己頑強不懈的意志學會了知識,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去面對困境。
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世界。
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學習她那樂觀向上的精神,頑強的毅力和永不疲倦的勤學品質。
海倫凱勒的老師:安妮·沙利文小姐美國著名的殘障教育家。
她出生于麻省。
她本來也失明,但經過手術之后重見光明,并順利完成學業,她成為了海倫·凱勒的啟蒙老師,是她成就了海倫。
并一直陪伴在海倫身邊,成為海倫的秘書和摯友,可以說,沒有安妮就沒有成功的海倫。
海倫凱勒有哪些成就
【第1句】:人物成就 海倫·凱勒,是美國家、教育家、慈善家、社動家。
畢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
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是世界上少有的女性堅強人物,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第2句】: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走出黑暗》、《老師》、《石墻故事》等。
【第3句】:人物評價 偉大的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人,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 海倫··凱勒是19世紀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盲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