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掛職鍛煉副縣長都誰
洛陽市伊川縣政府領導分工 李君 縣委副書記、縣長 工作分工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 付曉毅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工作分工協助李君同志處理縣政府常務工作,負責政府法制、財稅、金融、發展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等方面工作。
分管縣政府辦、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編辦、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社會保險中心、財政局、金融辦、國稅局、地稅局、審計局、監察局(糾風辦)、伊川財源實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行政服務中心、110聯動辦公室、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伊川調查隊、人行、銀監辦。
聯系縣人大、政協、人武部、駐伊部隊及老促會工作。
個人簡歷 付曉毅,男,漢族,1971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1991年9月參加工作。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洛陽大學文史系中文專業學習;1991年9月至2009年8月,先后在洛陽市西工區唐宮路辦事處、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漢屯路街道辦事處工作,歷任西工區委辦公室副主任科員、副主任、正科級副主任、區政府辦公室主任、漢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等職務;2009年8月至2024年2月,任伊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2024年2月至2024年11月,任中共伊川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2024年11月至今,任中共伊川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常務副縣長。
工作分工負責交通工作,聯系農業和農村、扶貧工作,分管交通運輸局、公路局。
個人簡歷王松釗,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1976年10月出生,平頂山市郟縣人。
1999年7月畢業于信陽師范學院中文系。
畢業后,在平頂山市葉縣馬莊回族鄉工作,歷任科員、鄉黨委委員、黨委秘書;2003年8月—2008年10月,在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辦公室工作,歷任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2008年10月—2024年5月,歷任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副處長、信訪處處長、研究室綜合處處長;2024年5月至今,掛職伊川縣,任縣委常委、副縣長。
王瑞鵬 副縣長 工作分工負責教育、文化、民政、醫藥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質監、通訊等方面工作。
分管縣教育體育局、高中教育中心、伊川第一高中、實驗高中、濱河高中、伊川第二高中、文廣新局、廣播電視總臺、民政局、殘聯、縣志辦、檔案局、衛計委、縣醫院、二院、中醫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藥發展中心、質監局、聯通公司、移動公司、電信公司。
個人簡歷王瑞鵬,男, 1964年11月出生,河南鄧縣人,大學文化程度,1982年1月參加工作,1989年5月入黨。
1982年1月至1983年12月,在伊川縣棉花廠工作;1983年12月至1990年7月,在伊川縣煙草局工作,期間參加河南農大農學系煙草專業學習,取得大專學歷;1990年8月至1992年3月,任伊川縣江左鄉政府副鄉長;1992年4月至1995年5月,任伊川縣呂店鄉鄉黨委副書記;1995年5月至1998年3月,任伊川縣平等鄉黨委副書記;1998年3月至1999年7月,任伊川縣平等鄉黨委副書記兼政協參事組組長;1999年8月至2004年3月,任伊川縣平等鄉黨委副書記、鄉長;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任伊川縣平等鄉黨委書記,期間參加省委黨校法律專業本科班學習,取得本科學歷;2005年8月至2005年12月,任伊川縣常川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任伊川縣酒后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2007年11月任副縣級干部;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任副縣級干部、伊川縣彭婆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任副縣級干部、伊川縣城鄉一體化辦公室主任;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任副縣級干部、伊川縣濱河新區管委會主任,黨組書記;2011年5月至9月,任伊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兼伊川縣濱河新區管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2011年9月至今,任伊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申偉民 副縣長工作分工負責工業、招商、環保、安全生產等方面工作。
分管縣工業和信息化局、投資促進中心、商務局、工商局、電業局、石油公司、二工局、環保局、安監局、煤炭局。
聯系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
個人簡歷申偉民,男,漢族,1970年10月生,河南省伊川縣彭婆鎮人,199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7月參加工作,河南省委黨校法律專業畢業,本科學歷。
1989年7月至2001年4月,先后在伊川縣彭婆鎮計生辦、衛生院、伊川縣鄉鎮企業管理委員會、伊川縣工商局工作;2001年4月至2002年8月任伊川縣杜康酒廠黨委副書記;2002年8月至2004年3月任伊川縣杜康酒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2004年3月至2005年5月任伊川縣葛寨鄉黨委副書記、鄉長;2005年5月至2009年11月任伊川縣江左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任伊川縣江左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2010年12月至2024年12月,任伊川縣政府黨組成員、縣煤炭工業局黨組書記、局長;2024年2月至今,任伊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閆少飛 副縣長 工作分工負責科技、鹽業、住房公積金管理、保險、郵政等方面工作。
分管縣科技局、鹽業局、洛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伊川管理部、建行、人險、財險、郵政局、郵政儲蓄銀行。
個人簡歷 閆少飛,男,漢族,河南宜陽縣人,1973年11月生,中央黨校函授本科學歷。
1989年9月至1993年6月在洛陽財會學校財會專業學習;1993年12月取得自學考試會計專業大專學歷;1994年4月至1998年5月在洛陽龍門啤酒廠任工人、會計;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任洛陽市科委辦公室科員;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任洛陽市科委計劃科副科長(期間,2002年8月至2004年12月參加中央黨校函授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任洛陽市科技局外事科科長2008年6月至2024年12月任洛陽市科技局政策法規與社會發展科科長;2024年1月至今任伊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工作分工負責農業和農村、扶貧、司法、穩定、民族宗教等方面工作。
分管縣新農辦、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畜牧局、扶貧辦、煙辦、煙草局、氣象局、農開辦、農機局、移民局、糧食局、供銷社、公安局、司法局、信訪局、民族宗教局、農行、農發行、農商銀行、中行、工行。
個人簡歷姬素娟,女,漢族,伊川縣鳴皋鎮人,1973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
1989年7月—1992年7月在洛陽第一師范學院學習;1992年7月—2000年9月在縣直第二幼兒園工作;2000年9月—2004年11月任呂店鄉副鄉長;2004年11月—2005年11月任呂店鄉副書記;2005年11月—2007年9月任呂店鄉副書記、紀委書記;2007年9月—2011年9月任縣婦聯主席;2011年9月—2024年7月任鴉嶺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2024年7月任伊川縣政府副縣長。
如何加強基層地稅部門隊伍建設
可以。
①掛職的定義為:在不改變干部行政關系的前提下,委以具體的職務到其他地方,培養鍛煉的一種臨時性任職行為。
②國家行政機關有計劃的選派在職國家公務員,在一定時間內到下級機關或者上級機關、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擔任一定職務,培養鍛煉一段時間的臨時性任職。
③掛職干部是指選派公務員到下級機關、上級機關、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擔任相應職務進行鍛煉的交流方式。
掛職的公務員還屬于選派單位的人,占用原單位的編制,鍛煉期滿后,仍回原單位工作或者留用、提拔。
自治區與省有哪些區別呢
自治區和省在行政上樣的,自治區是新中國成立后,為方便少族聚集區的管理而設立,現有5個自治區,主要的特點是行政自治。
自治區(Zìzhìqū)是一種行政區劃名稱。
在我國成立初期對民族自治地方統稱為自治區;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分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自治旗)三級。
自治區的行政地位相當于省,所以自治區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有自治權的省。
為中國最高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
自治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由少數民族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本民族內部地方事務.民族自治區享有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民族自治權,這種制度稱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自治區的設置是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行使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是中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與國家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不具有獨立主權的性質,它們的實施都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祖國和平統一,有利于鞏固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
省份是中國的一級行政區劃,地方最高行政區域名。
源于古代省制。
在古代,省指天子所居之所,宮禁。
唐有三省六部,“尚書省”為其一。
最初是金國在重要的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元代中央行政機關叫“中書省”,又于各路(各行政區)設“行中書省”(中書省派出的機關),簡稱“行省”,最后簡稱為“省”。
“省”由此發展而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省人民政府,是省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由省長、副省長、秘書長、廳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組成,每屆任期5年,對省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務院負責并報告工作。
省人民政府實行省長負責制,主要職權有:貫徹執行省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及國務院的決議和命令,依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規章,發表決議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領導所屬部門和各級人民政府的工作,依法定權限和程序任免、獎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管理本省的經濟、文化、教育、科學、衛生、民政、公安、民族事務、計劃生育、精神文明建設等。
截至2011年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和省(市)行政區都屬省級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的自治機關和?。ㄊ校┬姓^的國家機關都享有《憲法》規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但與此同時,民族自治區的自治機關還依照《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行使自治權,這是民族自治區與?。ㄊ校┬姓^的主要區別。
《憲法》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作出了11條法律規定,《民族區域自治法》又進一步對自治機關的自治權作出了27條規定。
從法律層面講,《憲法》的11條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27條,就是民族自治區與?。ㄊ校┬姓^的區別。
但結合實踐層面和政策層面分析,兩者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立法權民族自治區有自治立法權,而省(市)行政區沒有自治立法權。
民族自治區與省(市)行政區都有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同時,民族自治區還有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權力,也就是享有自治立法權。
從目前的立法實踐來看,5個民族自治區自治立法不斷發展,由于對自治條例地位的認識問題以及制定中的程序問題等原因,無論是調整經濟關系的立法還是調整民族事務的立法,都是以地方法規的形式立法的。
在具體內容上,各民族自治區都結合民族地區實際,出臺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法規。
據有關資料統計,截至2010年,新疆出臺380多件,西藏出臺220多件,內蒙古出臺310多件,廣西出臺180件。
寧夏從1980年至今,制定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管理規定》《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族教育條例》《寧夏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規定》等地方性法規近170多件,有力地促進了民族法制建設的進程,保障和推動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二、行政法規的變通權對法律、行政法規進行變通或者補充規定是《憲法》《立法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賦予民族自治地方一種特殊的立法自治權。
如《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國家機關批準,變通執行或停止執行。
寧夏在地方立法中,對執行《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選舉法》等進行了變通和補充,這些法規的制定和實施,保障了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自治權利。
但與其他自治區相比,寧夏在立法中行使自治權還不夠,對可以制定變通和補充規定的法律相對較少。
比如新疆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文物保護法、語言文字法、義務教育法等進行了變通和補充。
三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和滿族通用漢語文字外,其他53個民族都有本民族語言,有22個民族使用28種民族文字。
民族自治區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有一定的自主權。
《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公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文字。
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公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新疆、西藏、內蒙古自治區在執行公務中,在使用漢語的同時,還把維吾爾語、藏語和蒙古語作為官方語言,在文件、報紙、教材中都普遍使用。
寧夏少數民族主體是回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在與清真有關的商標、匾牌等上通常使用阿拉伯文字。
四、民族干部使用和民族人才培養《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對民族干部使用和民族人才建設作出了具體規定。
比如,民族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少數民族人大代表要占一定的比例,據有關資料統計分析,新疆、西藏、內蒙古、廣西、寧夏5個自治區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區域自治民族代表占當地全國人大代表總數的
【第36句】:7%、40%、
【第33句】:9%、
【第46句】:6%和40%。
重視在少數民族中培養各級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機關、企事業單位錄用工作人員時,對少數民族人員給予適當照顧,等等。
各民族自治區都非常重視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新疆、西藏、內蒙古、廣西區域自治的民族分別占當地總人口的41%、95%、18%和33%,民族干部分別占當地干部總數的
【第51句】:7%、
【第73句】:9%、32%、36%。
近年來,寧夏在加強少數民族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年選送一批少數民族干部到中央和經濟發達地區掛職鍛煉,自治區各機關和各級領導班子都配備一定數量的少數民族干部,高考錄取及機關事業單位招考工作人員時對少數民族考生給予加分照顧。
全面實施“基層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牽手工程”人才培養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工程等,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人才。
目前,全區各級機關共有少數民族干部
【第3句】:8萬人,占全區干部總數的
【第24句】:7%。
五、發展經濟自治權民族自治區由于地理位置、發展條件的特殊性,國家在其發展經濟方面給予充分的自主權。
《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二十五、二十六條規定,民族自治區在國家計劃的指導下,根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計劃,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
并根據法律規定和本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合理調整生產關系和經濟結構,努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一方面,國家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優惠政策,實施了西部大開發重大戰略。
另一方面,各自治區結合區情實際,制定不同的措施,加快經濟發展。
比如,新疆在優勢資源轉化、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內蒙古在循環經濟發展、“六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能源化工等方面都出臺了一系列符合自身實際的措施,發展勢頭強勁。
2024年,新疆地區生產總值8510億元,比上年增長
【第11句】:1%;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
【第1句】:6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西藏地區生產總值802億元,比上年增長
【第12句】:5%;廣西地區生產總值
【第1句】: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
【第10句】:3%。
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24年,寧夏生產總值26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8億元,比上年增長
【第16句】: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4元,比上年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6922元,比上年增長12%。
六、對外貿易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一條對民族自治區開展對外經貿活動,開辟對外貿易口岸,開展邊境貿易等作出了規定。
從5個自治區的地理位置來看,其中有4個自治區和國外接壤,新疆有陸地邊境口岸15個、西藏有5個邊境口岸、內蒙古有16個邊境口岸、廣西有14個邊境口岸,對外經貿活動和邊境貿易活躍,在促進本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寧夏雖然地處內陸,但通過舉辦中阿論壇(2024年升格為中阿博覽會),開通惠農、銀川陸路口岸,調整進出口產品結構等,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2024年寧夏進出口總額實現30億美元,同比增長
【第45句】:2%。
七、財政政策實施更加優惠的財政政策是國家重視和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手段。
《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自治區有管理財政的自治權,凡是依照國家財政體制屬于自治區的財政收入,都應當由自治區自主地安排使用。
自治區在全國統一的財政體制下,通過國家實行的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級財政的照顧。
自治區的財政預算支出,按照國家規定,設機動資金,預備費在預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區。
以2024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例,新疆1128億元、西藏95億元、內蒙古17
【第19句】:5億元、廣西2000億元、寧夏308億元,這些地方財政收入都由各自治區自主安排使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一直對自治區實行財政扶持政策,逐年加大轉移支付力度,30年(截至2009年)累計向民族地區轉移支付2萬多億元。
近10年來,中央財政向西藏轉移支付1541億元,新疆近4000億元。
從民族地區人均轉移支付來看,西藏、寧夏人均轉移支付較多。
八、稅收及金融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四、三十五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國家稅法的時候,除應由國家統一審批的減免稅收項目以外,對屬于地方財政收入的某些需要從稅收上加以照顧和鼓勵的,可以實行減稅或者免稅。
西部大開發以來,國家在稅收政策方面,不斷進行調整,對西部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進行傾斜,給予更加優惠稅收政策。
以第二輪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調整為例,在稅收優惠方面,提出了對西部地區的鼓勵類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實行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推進資源稅改革,對進口自用設備免征關稅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民族自治區大多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實行資源稅改革,對幾個民族自治區來說是非常利好的政策。
九、發展民族教育《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要自主地發展民族教育,不斷提高人口素質,培養各少數民族人才。
寧夏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百所回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等一批重點教育工程,全區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普遍改善。
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在銀川新建了規模較大、師資水平較高的六盤山和育才兩所示范性高中。
每個縣建設1—2所寄宿制優質高中。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組建了9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努力使未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初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
全面實施義務教育“一費制”和“兩免一補”政策,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新疆在農牧區建立寄宿制學校,西藏實施農牧民子女義務教育“三包”政策等等。
十、計劃生育《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法律規定,結合本地方實際,制定實行計劃生育辦法。
目前,5個自治區都結合本地實際,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進行了變通,計劃生育政策各有不同,國家對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在計劃生育方面政策比較寬松。
寧夏對回族群眾在計劃生育方面也有照顧政策,農村可生2—3胎,城鎮可生2胎,寧夏在全區開展了“少生快富”工程,從2007年開始,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控制在10‰以下。
中國有23個省 河北省(冀) 山西?。〞x) 遼寧?。ㄟ|) 吉林?。?黑龍江?。ê冢?江蘇?。ㄌK) 浙江?。ㄕ悖?安徽?。ㄍ? 福建?。ㄩ}) 江西省(贛) 山東省(魯) 河南?。ㄔィ?湖北?。ǘ酰?湖南?。ㄏ妫?廣東?。ɑ洠?海南?。ō偅?四川?。ù?、蜀) 貴州?。ㄇ①F) 云南省(滇、云) 陜西?。?、秦) 甘肅?。ǜ?、隴) 青海?。ㄇ啵?臺灣省(臺) 4個直轄市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慶市 5個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湖里區有幾個副區長
相對于來說,基層通常指的是縣區、鄉鎮及街道這一級單位,可以看到很多大機關的領導都會選擇到一些縣區(市)進行掛職鍛煉,所以基層對于不同的層次的級別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