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鄭義門》有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鄭義門》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鄭義門》有感1
“治國之要,在乎民風;名分之本,在乎家風;換言之,家過同構忠孝禮儀?!眹?,國家,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國。家是國的一部分,就似萬物中的一物缺少了便成立不了。所以治國要從治家開始,可見其家規對社會對國家的重要性。
“既仕,須奉公勤政,毋踏貪黒買,以恭家法。”在九百多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規治家的鄭義門,被號稱“江南第一家”。在近日,一部名為《鄭義門》的動畫登錄央視。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著鄭義門的孝義家規。
《家法如山》一集中告訴我們:“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碧煜轮?,又有幾人能做到如此呢?從《鄭濂當家》一集中告訴我們家長當家,以誠待人,一定要大公無私,常視一家,如一身也。就如我們的祖宗楊震,他以大公無私的精神一身正氣。楊震拒金的故事聞名天下,其中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深刻的告訴我們,以誠待人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惟有誠信才能立足與社會,才能常包安寧。無論是為官處事還是做普通人,以誠對己,以誠待人,慎微慎獨,時刻謹記“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古訓?!督袒癁橄取芬患嬖V我們言傳不如身教,以責任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多么深刻的一個道理啊?,F在的父母都說什么要勤勞、要誠實,而自己卻讓孩子干活、撒謊。因此,樹家風,立家規是非常重要的。
“聽聽聽聽,聽,聽,凡為子者必孝其親,為妻者必敬其夫,為兄者必愛其弟,為弟者必恭其兄。聽,聽,聽,毋徇私以妨大義,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縱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婦言以間和氣,毋為橫非以擾門庭,毋耽曲蘗以亂厥性。有一于此,既殞爾德,復隳爾胤。眷茲祖訓,實系廢興。言之再三,爾宜深戒。聽,聽,聽!”
觀《鄭義門》有感2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是鄭氏家族的集中地,鄭氏的傳世故事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約束力,他們以家規、家訓為尺,注重自己的品行與言辭,做了后人爭相學習的榜樣。
鄭氏家規中,“孝”字顯得格外重要,“百善孝為先”,“孝”字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了千百年的傳統美德,在家中,“孝”更是父母長輩一直反復強調的'“家訓”。
孝在我心中,仿佛是一根長了倒刺的鞭子,時刻鞭策著我做人應有的基本禮貌,我不敢去觸碰它,更不敢彈劾它在家人心中的地位。那一次,正是一年中最后一天,更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奶奶有事出去了,但忙活一天的我們,早已饑腸轆轆,,面對一桌琳瑯滿目的美味佳肴,我們止不住的吞了吞口水。
最小的妹妹最先表示抗議,“媽媽,我餓了,可以先吃嗎?”她可憐巴巴地望著媽媽,肉嘟嘟的臉上那雙黑寶石般的眼眸蓄滿了淚水,摸了摸肚子央求道。
“不行!你沒看到奶奶還沒來嗎?奶奶是長輩,她還沒有來吃飯,我們是不能先吃的!”媽媽有些生氣。我知道,奶奶不來,媽媽是不會讓我們動筷子的,但是,我知道她是在座所有人中最饑餓的。早上六點開始,媽媽就開始忙活,一直到現在,她比我們更加餓更累,但她卻一直沒有吃一口食物,直到奶奶回來。
在饑餓萬分的情況下,母親用“孝”字鞭策自己,克制自己的饑餓,做到”孝”的基本禮儀。這更加深了我對它的印象,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我不知道以后我是否會比母親做得更好,但我會努力做到它的基本事宜。孝的禮儀,便在我的心中永存。
觀《鄭義門》有感3
百善孝為先,孝乃中華之美德,《鄭義門》中的鄭氏子弟便可見一斑,囊括所有。
“千年江南鎮,浦江鄭義門。同堂親如初,共著孝義書。家規歷滄海,代代有相傳。忠孝禮儀廉,江南第一家?!编嵤献拥軐Υ议L都是很有禮貌的,對待父母更是如此。記得鄭棟與他的母親到舅舅家去做客,歸返時舅母硬要把新綢緞縫制的衣服塞給鄭棟,鄭棟怎么也不肯收,心中牢記著家規:鄭家子弟未滿二十五歲不可穿絲制衣裳。我認為這便是孝順,孝順不單單是對父母好,而且要聽從父母親的話,不讓父母為你擔心。返途中,鄭棟更是聽從家規:未滿三十里地不可坐車。途中饑餓,其母拿出一枚餅來給他,鄭棟一定要讓其母先食,他選擇了愛母親,而不是單單的接受愛。
鄭棟的舉止中無不表現出他對母親的孝順。而如今的我們呢?也是否如同鄭棟那般孝順?還是恰恰相反?
常有同學嘮叨,父母是怎樣怎樣的煩人,怎樣怎樣的不可理喻,怎樣怎樣的不理解……這是孝順嗎?絕對不是。說得好聽點,是青春叛逆;說得直白點,就是父母簡直養了只白眼狼。
也常聽人說起“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是否要依舊走這悲傷之路?所以,孝順,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表達孝順。也許,陌生人給你一絲絲的幫助,你就會感動不已。而對于父母呢?他們從你出生開始就照顧你的衣食住行的,教你怎么吃飯、怎么走路、怎么穿衣,是他們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為你擔心這擔心那的。他們才是你最需要感恩的人。即使你的父母沒能照顧好你,你也要感恩,畢竟是他們給了你生命,是他們把你帶到這個五彩的世界。父母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他們為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創造更優越的環境,他們本可以不這樣做,但是他們愛我們,想盡最大的努力給我們最好的。
我們要學會用行動來展現孝順。父母在用生命來愛我們,而我們呢?我們只是一味的接受愛。偶爾洗個碗,媽媽就會開心得不得了,到處跟別人炫耀。而你卻把這當成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不理解媽媽有多么的愛你,你知道這會給媽媽帶來多大的傷害嗎?你是她的驕傲。你總覺得孝順就是在長大的時候給爸爸媽媽買東西,讓他們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是的,這也是一種孝順,但這并不是全部。孝順是從小事做起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背燥垥r跟父母聊聊你的喜怒哀樂,聊聊你的校園生活;吃完飯時和媽媽一起收拾收拾碗筷,一起洗洗碗;空閑時陪爸爸媽媽看看電視。也許你這一小小的行為,都足以讓他們開心好一陣子,都在為你的懂事而快樂,為你的成長而喜悅。這些對于你來說就像是舉手之勞,你做了那便是孝順,你不做卻讓爸媽失去了炫耀的資本。在他們的心中,只有你才是最重要的資本。
孝順,從小做起!
觀《鄭義門》有感4
《鄭義門》這個動畫片對我的感觸很深,它告訴我了一些對我現在乃至以后都很有用的道理。比如——"以法齊家"!
在這里面它又讓我知道了河防如同治家,水急而堤高。那些家法、家規固然好,但將禮教深入人心才是長久之計。
治國之要,在乎民風;民風之本,在乎家風;換方之,家、國同構忠孝于一理。
還讓我知道了賢惠的本義,婦的賢惠,何為賢惠?孝順公婆,恭敬丈夫,慈愛子女,善待妯娌。何為不賢,舉止輕浮,妒忌他人,恃強凌弱,撥弄事非。
不僅如此,還讓我明白了治家靠的是什么。治家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維八德,靠的是忠孝仁義。
如果奉行申韓之學,嚴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懼而守法。那古人說的人倫親親子子,豈不南轅北轍。懲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人民向善,雖萬難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導致人們自暴自棄,甚至上歧途的。
更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圣人之法的關鍵在于修身二字。知律者能夠保其榮耀,不自律者災禍就不遠了。為什么要成立家規呢?因為家業之成,難以升開。要想家業成,必須儉以持家。而農夫就起到了約束人心,進德修業的作用。而且國之根本就在于家!古人說"家風正,則民風正。家齊,而后國治。"而家風不正,就在于子女后代不懂規矩,不懂做人、做事的規矩,不能自律。所以說一個家里有一條好的家規,對這個家的子孫后代們會有一個很好的作用。
古人崇尚植物。因為他們認為一些植物的精神可以教他們怎么做人。比如蘭草,一些人崇尚蘭草這種"夕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這樣自強不息、孤芳自賞的精神。還有荷花,一些人用荷花這種初出淤泥而不染這種精神來勉勵自己。告誡自己不要因為其他人壞而自己變壞,要初出淤泥而不染。
古人還敬仰孝。認為百善孝為先,覺得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人,那他就不佩稱之為人。告訴后人做子女的要把孝用行動表示出來,不要掛在嘴邊。
古人用"知恥近乎勇"這種方法教育后人。告訴他們,你犯了錯,不可怕!只要敢于承認錯誤,就還是好孩子!
總之,《江南第一家》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和待人接物的道理。我要把《江南第一家》里的內容古為今用,用來告訴自己每件事應該怎么處理,怎么去辦。
2023觀看動畫片《鄭義門》有感
《鄭義門》廉潔主題動漫片共15集,采用古裝動漫形式,深入挖掘浙江浦江“鄭義門”168條家訓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下面是語文迷網為大家整理的觀后感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鄭義門觀后感一:
3月10日下午,縣農林水利圍墾局組織全局干部職工收看了廉潔動漫片《鄭義門》,讓原本嚴肅的廉政課堂顯得輕松了許多。縣紀委派駐第八紀檢組一同收看了影片。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于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多嵙x門》廉潔動漫片采用古裝動漫形式,深入挖掘“鄭義門”168條家規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弘揚良好家風,通過《鄭浩拒禮》、《儉以持家》等12個生動故事體現“家風”和“規矩”的重要性。會后,黨員干部積極發言暢談觀后感,大家普遍認為,家風是家庭精神的核心,也是社會的.價值縮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
第八紀檢組組長韓軍海強調,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優秀的家風,與社會進步相融相攜。所以家風不僅是一個家的事,也是一個國家的事。黨員干部的先鋒作用也應該體現在家風的先進性上。要繼續抓好《鄭義門》動漫片的組織收看工作,做到全程收看、一集不落,確保所有黨員全覆蓋。
鄭義門觀后感二:
中華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泱泱大國,無數璀璨明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在翻涌而前的時代大潮中,在浮躁的社會中,靜下來翻一翻前人的故事,細想下治國治家之本,對國家單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觀《鄭義門》,這個沉睡在歷史暮靄中的千年家訓,如一幅圖卷,徐徐展開。深切感受其中的“治國之要,在乎民風,民風之本,在乎家風,家國同構,忠孝一理。”
古語皆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以小家為出發點,方成大家。而家庭、單位,其實都是小家。鄭氏家族愛國愛家,乃至現在的后人,骨子里都透著鄭氏的秉性,令人敬重。像我們衛生監督所,于國,是個家庭成員,而于我們,便是小家。家有家規,卻不止于家規。它不是字里行間沒有溫暖的油墨字,而是能滲透人心中的,愿意為之踐行的旗幟。“以德治家”,它使人互相友愛,它使人能抵制誘惑,它使人團結在一起互助前進,它更能使人犧牲小我為大我。如何能在單位中形成一種仁義的教化,無形中讓孝義、廉潔滲透到每個成員的內心,讓我們“我愛我家”,“我敬我家”,從而能養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鄭氏家族身體力行近千年的家規家訓,方圓兼具,隔時空為我們提供了借鑒。
鄭義門觀后感三:
“千年江南鎮,浦江鄭義門,同堂親如初,共著孝義書……”3月9日晚上,興華社區黨員聚集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同收看央視播出的廉潔動漫片《鄭義門》。
《鄭義門》廉潔主題動漫片共15集,每集時長10分鐘,采用古裝動漫形式,深入挖掘浙江浦江“鄭義門”168條家訓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以家長鄭濂的故事為經,以鄭氏家規為緯,通過“江南第一家”《鄭浩拒禮》《儉以持家》等15個生動故事來體現“家風”和“規矩”的重要性,引導當下黨員干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家規家風中的精華,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引領社會風尚,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廉潔動漫片,讓黨員們在享受傳統戲劇文化的同時也受到了廉政教育。觀看廉潔動漫片《鄭義門》結束后,黨員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積極發言暢談觀后感。黨員吳老師說:“片頭的詩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又講了孝道,我回去之后還可以帶孫子一起看。”
教師鄭義門觀后感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們都應做到耐得住清貧,扛得住誘惑,守得住小節。正如古人云:“為人正,為政勤,為官廉,為民實”,我們應當加強自身修養,樹立和弘揚優良警風,不為私心所擾。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教師鄭義門觀后感,歡迎參考!
教師鄭義門觀后感篇一
浦江鄭宅鎮的鄭義門,號稱“江南第一家”,數百年的歷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在觀看了《鄭義門》系列廉政教育片后,我深有感觸,大家風范的根源想必就是教養。所謂“隆古之治在鄉族,固過之本在巨室”,鄭義門優良的家風,嚴密規范的治家制度世代相傳,以德正心、以禮修身、以法齊家、以義濟世。
“既仕,須奉公勤政,毋踏貪黷,以忝家法”。12集的動漫故事將鄭家家訓娓娓道來。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治國從治家開始,從家庭角度約束族人為官清正,就是《鄭氏規范》的一大特色。因為家規傳承,鄭氏家族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約束力。鄭氏族人自覺以家規為尺,注重自我修為,共同締造著家族的累世繁盛。
宋濂勸諫明太祖時有云:“河防有如治民,水急而堤高,江水性緩,河水性急,如江水這般,何需修堤筑壩”。故事一開篇就充分闡明了全劇的主題思想,黨紀黨規固然重要,但為了全面實現凈化黨內氛圍,蕩滌黨員靈魂的最終目標,“推行禮教、樹立德行”才是長久之計。黨紀黨規就像懸在頭頂的利劍,起到警示惡性的震懾力,而家風家訓猶如植入心田的種子,起得是正身勵志的引導力。
《鄭浩拒禮》講述的擔任知縣的鄭浩,拒絕排場,拒絕禮單,抵擋住了各種誘惑,清廉為官的.故事,揭示了“為官者應以報國為本,體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規。《致力為公》講述的是當糧長的鄭濂,不賣人情、不受賄賂,秉公丈量所轄區域田地,編制稅賦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規。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廉潔自律是必備的政治品德,也是不可缺少的政治本色。人民警察應當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人民公仆,就應當擔負起這個光榮職業所賦予的責任。一時的貪念,不僅會使自己失去自由,還會對家庭造成無盡的傷害。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們都應做到耐得住清貧,扛得住誘惑,守得住小節。正如古人云:“為人正,為政勤,為官廉,為民實”,我們應當加強自身修養,樹立和弘揚優良警風,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圖,不為物欲所惑,努力實踐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模范遵守各項制度,有效抵制各種誘惑,做一個組織和群眾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親屬和子女驕傲的人,做一個回顧一生能夠問心無愧的人。
教師鄭義門觀后感篇二
近期,學校布置收看《鄭義門》,想想已經連續看了幾個晚上。問其感想?答曰:"看不大明白,就是感到鄭家有很嚴的家規,他們家的人都有很好的品德",童音悅耳。
雖然知道浦江作為書畫之鄉,自古人文薈萃,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浦江人;而當今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其祖籍也是浦江。但說來慚愧,之前并不知道金華的浦江還有個"鄭義門",被譽為"江南第一家".帶著好奇,上網查閱了資料,既感且佩。同時,認真觀看了第五集《教化為先》。
這集故事的大意是,鄭氏九世孫鄭桐為給外婆買藥,偷了族里的銅器變賣。事情被發現后,根據家規,鄭桐的偷盜行為應該在晨會上宣示,并上懲戒簿。族里的長輩一方面肯定他的孝心,認為雖然犯了大錯,但是出于孝心,百善孝為先,有這份孝心,就不愧鄭家的子弟。另一方面,就如何處理進行了辯論。家族監視鄭浩認為要嚴守家規,他說:"鄭家歷九世合族而聚,靠的就是嚴守家規,靠的就是嚴格執法,如果每個犯事的人,都找出一個理由,或者找到人來說情,這家規就成為一紙空文".而家族舊管鄭澤則認為:"懲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雖萬難而行之;如果相反,可能導致族人自暴自棄,甚至走向歧途的,那就要考慮執行的方法"."治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教化,靠的是四維八德,靠的是忠孝仁義,如果我們靠的是申韓之學,靠的是嚴刑峻法,那人人都因畏懼而守法,其與人倫親親子子,豈不南轅北轍?"最后,家長鄭濂承擔了對族人照顧不周之罪,讓本已知錯的鄭桐深受教育。這個故事很好地詮釋了鄭氏的家規:"言傳不如身教,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這個故事在很多細節上都體現鄭氏家教的嚴厲。比如,鄭桐拿銀子回來時,鄭桐娘的第一反應,就是問這銀子哪來的?當鄭桐敷衍回答時,就嚴厲地說:"給我跪下。我們家再窮,也不花這不明不白的錢",并用掃帚杖責之。的確,"國家","國"和"家"是緊密相聯的,國由家組成,家是國的細胞,治國從治家開始。"鄭義門",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對家長的教育。
觀鄭州烈士陵園有感
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忠誠和無私,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我們決不會忘記,為祖國犧牲的烈士們,你們的理想,你們的信念,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憾。也許戰爭的硝煙已離我們遠去,但愛黨愛祖國的信念卻始終沒有改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觀鄭州烈士陵園有感,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觀鄭州烈士陵園有感】
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鄭州市烈士陵園,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起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生死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竟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祖國、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勢,宣布了蔣家王朝的滅亡,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奉獻給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由于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會有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會有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成棟梁的機會,我們有信心,由于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熱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國增光,為國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篇二:觀鄭州烈士陵園有感】
4月1日下午,我們7年級全體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去鄭州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一路上,同學們表情肅穆,沒有人說笑——在這場合,誰會笑呢?由于我們要去給烈士掃墓,不是去春游。
走了一個小時,終于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醒目的石碑和石碑上周總理剛勁有力的題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看到這幾個大字,我想,革命烈士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卻永存在我們心中!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進行了一系列的儀式:獻花藍、同學代表講話、老師講話、宣誓、默哀……這使我想起了我們平常在學校的升旗儀式程序,除了獻花藍和默哀,其它環節都差不多。一開始,我想不清楚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但當我想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才明白:那鮮艷的五星紅旗正是千千萬萬的烈士用鮮血染紅的呀!
接著,我們來到了烈士的墓地。在最前排,我看到了吉鴻昌烈士的墓。墓碑后有吉鴻昌烈士的生平簡介。原來吉鴻昌烈士是我們河南人?。∷麍猿挚谷?,于一九三四年被日寇在東北殺害。吉鴻昌烈士在犧牲時絲毫未動搖抗日的決心,英勇就義。我們又瞻仰了焦裕祿烈士的墓、王遠芬烈士的墓、賈心齋烈士的墓……還有許多無名烈士的墓,我們每到一個烈士墓前,都要敬隊禮和鞠躬,表達我們對烈士們的懷念和崇高的敬意。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無名烈士,真的是他們沒有名字嗎?不,他們曾經有過名字,他們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只是由于各種原因,他們的姓名無法為人得知。但是,“烈士”就是他們的名字,我們會永遠記住的!
返回學校的路上,我又想起了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沒有他們,哪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啊,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一切,我們應該繼承先烈的遺志,使中國更加強盛。這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也是回報先烈的最好的方法!
“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爭做四有新人,誓成國家棟梁!”我們在烈士陵前的誓詞,久久回蕩在我的心中!
上一篇:小喬新版天鵝臺詞錦集6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