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梁文道的經典文案
【第1句】:寬恕,是一種和時間的特殊關系,是一種決定讓不讓某件錯誤或罪行成為過去的行動。
【第2句】:怨恨是一種對他人不滿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是種潛藏心中隱忍未發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個人的正常心智與價值觀。所以要隱忍不發,是因為有這種情緒的人根本沒有發泄報復的能力。
【第3句】:正是記憶,不是別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聯系起來,使我歷經時間的變幻還能統一,而不分裂。
【第4句】: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你不能主動,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來潮問候幾句的時候平淡和緩地應答,你不該成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節性陣雨的沙漠植物。
【第5句】:要完全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認識他的恐懼。
【第6句】:“不如我們從頭來過”,這不知是多少夫妻、情人乃至于朋友都很想說也說過的話。然而,要把一切過去抹掉,從頭再來,又談何容易?若要從頭再來,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把自己徹底變成另一個人。不是變化你的生活習慣,也不是改變容貌聲線,而是把你曾經送到對方手中的那一半割除。
【第7句】:“玉女”是很純凈高潔的形象,當一塊斑駁的玉仍然以“玉”的形式存在,就是“欺騙”。
【第8句】:不斷向女性放大,使得女性把人生看得太窄,甚至用愛情壓迫了女性,讓女性認為人生的幸福必然與愛情相連。
【第9句】:愛情乃時間唯一變幻不定本質永遠空洞的事物,所以它怎么可能有真名任人捕捉呢?
【第10句】:財富,美貌,甚至才華都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一個人身上無奈的'限制與枷鎖。
【第11句】:大多數人認為,愛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沒有經歷過愛情,便如同一塊從沒有顏料在上面涂抹的畫布一般蒼白。
【第12句】:讀一些無用的書,網絡文案,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第13句】:等待情人的電話總是難熬,特別是當你留口訊,對方卻保持冷靜,愛理不理的時候,所有人際來往,莫非一種應答關系,不回電話的就是主人。
梁文道經典文案語句89則
【第1句】:這叫做紳士。不一定喜歡昂貴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隨便花錢,朝秦暮楚。
【第2句】:只有實際的行為才配得上道德判斷,所以單戀,其實是超越善惡的愛戀。
【第3句】:而愛情,本是一種時間現象,情書就是他最好的表征。既然時間的伸延狀態消失了,愛情還會存在嗎?
【第4句】:你愈想掩藏,那掩藏的手段就愈是耀眼。最精湛的偽裝反而夸耀了偽裝的存在。
【第5句】:有人說: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問一友人,對方淡然自若地答:因為幸福從不比較,若與人相比,只會覺得自己處境悲涼。
【第6句】:一個人去崇拜一個偶像,其實是在利用這個偶像的一些形象,來告訴別人“我是什么樣的人”。按照法國社會學大師布爾迪厄的說法,這代表了某種品味的選擇。品味就是人賴以區分自己,并且試圖在象征性領域戰勝其他人的東西。
【第7句】:教養是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詞啊!這個詞本來是品味的絕配,不過,由于教養困難奢華容易,我們今天才把品味許給了奢華,讓空洞的、無止境的消費去遮掩教養的匱乏。
【第8句】:等待情人的電話總是難熬,特別是當你留口訊,對方卻保持冷靜,愛理不理的時候,所有人際來往,莫非一種應答關系,不回電話的就是主人。
【第9句】:每次看見“國民性”和“國民素質”這些很宏大很玄妙的字眼,我都會特別謹慎。
【第10句】:所有的人際往來,莫非一種應答關系。有呼召遂有響應,送禮就期待回禮,寄了一封信之后就等著回信的到來。電話這種溝通技術使得應答俱在一瞬間完成,幾有共時的幻覺,因此電話通信的懸擱就更加叫人困擾了,也更加凸顯了主奴之間的優次地位。不回電話的必定就是主人。
【第11句】:回憶,無論如何都是傷感的。如果回憶是痛苦的往事,那么我們就等于再次經歷痛苦;如果回憶是甜美歡快的過去,那么我們就不免慨嘆其失落與不可復回。
【第12句】:懷疑是一種頑強的植物。當它被下在兩人之間的土地上,即便只是一顆種子,遲早也會抽芽長大,終于扭曲一切,排擠開所有本來健康的花朵,使之枯萎。
【第13句】:可是我們就是喜歡回首來時路,以為自己原該變成另一個人;不一定比現在好,也不一定比現在壞,但總之是個不一樣的人。
【第14句】:小時候,我們臺灣男孩稱贊一個女孩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說他“很美”;假如她不美,我們則說她“很有氣質”;萬一她不只不美而且還沒有氣質的話,那么我們就說她“很愛國”了。
【第15句】:一個人不做物質的奴隸,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許可以借著物質偶爾散發出來。簡單的講,這就是教養。
【第16句】:可是或許有那么一刻,我們會發現一個不能歸類的人,甚至與理想的類型完全沾不上邊,但他那點無法分類的東西卻吸引住了自己。
【第17句】:越是沒有具體的祖國生存經歷,他們的感情就越是純凈和強烈。因為愛過本來就是一種用不著長眼睛的熱情。
【第18句】:真正的民主是在依據多數決的原則下寬容少數,同情少數和保障少數。
【第19句】:“玉女”是很純凈高潔的形象,當一塊斑駁的玉仍然以“玉”的形式存在,就是“欺騙”。
【第20句】:所以他是一個真正享受孤獨的人,因為喜歡孤獨的人必定也喜歡愛情;因為唯獨在愛情中,才能最圓滿深刻地體會孤獨,而且這還得是不可成就不會成就的愛情。就這么閉戶獨居,你不會感到孤獨;但是在一個人的懷抱與自己的小房間之中拉鋸,且終于舍棄前者回到密室,你的孤獨才是完美的。
【第21句】:幸福的人都沉默,從不比較,若與人相比,永遠只會覺得自己處境悲涼。
【第22句】:正是記憶,不是別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聯系起來,使我歷經時間的變幻還能統一,而不分裂。
【第23句】:他的品味不在于他買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風格甚至為人;他擁有的物質不能說明他,他擁有物質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個怎么樣的人。
【第24句】:原來人真的可以在另一個人的眼中渺小若斯,恍如塵土。
【第25句】:愛惜物用,才是紳士。不一定喜歡昂貴的身外物,但一定不茍花錢,朝秦暮楚。
【第26句】:奢華和教養的分界點在哪里?一個向外—求勝。一個向內—求安。無時無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傾慕奢華。無時無刻不在要求自己進步,自然就有了教養。
【第27句】:火鍋是最極致的團圓,取消了前菜和主菜的分別,從頭到尾只有一種烹調的技法,吃的過程和烹調的過程合二為一,所有食材共時出現共時享用,每一種東西都染上了別的東西的味道,是徹徹底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農歷新年吃火鍋,誰曰不宜?
【第28句】:擅于文字的,終將死在文字的手上。因為對方將從文字里發現,無論對待任何事物,這個作者都是冷靜置度,且能掌握進退的分寸。于是感到危機的存在,如動物般本能地逃逸。
【第29句】:與其去遠方投靠并不存在的自由,不如就地發覺熱愛的小說、音樂和小妹妹的笑容。
【第30句】:不看書,不敢看書,甚至恥于看書,這種城市性格側面地突顯了很多人都詬病過的另一種傾向:反智,而且是很字面意義上的反智,我們反對任何有智慧的人和事。腦子只要稍微轉得複雜一點,就是深奧,就是沉悶。
【第31句】:任何一本書被一個讀者拿起來的時候,他心底都有一種或許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欲望,就是我要改變自己,要提升自己,這是一個很偉大也很卑微的欲望。
【第32句】:當你想和一個人從頭來過,想要創造新的自我,卻又不可能割斷那不忍讓它保存的記憶,就把它沉入水中吧。
【第33句】:他所謂的自由主義精神指的是:與其做一個跟所有人想法一樣的,千人一面的所謂的人,倒不如做一只生活不被人設置,不被人擺布,堅持自己一套的豬。
【第34句】: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你不能主動,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來潮問候幾句的時候平淡和緩地應答,你不該成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節性陣雨的沙漠植物。
【第35句】:真正的作品是不表達什么也不溝通什么的。正如瓶中信,在完成的那一瞬間,就中斷了和作者的關系,也中斷了和讀者的關系;存在,同時又消失在無始無終的海洋之中。
【第36句】:我們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遠都不會是同一條河;而踏進去的人在出來的時刻,也就不再是同一個人了。
【第37句】:但凡見過地獄的人,就知道世間有言語無法形容的虛無,人的感情有不能承受的界限。
【第38句】:大多數人認為,愛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沒有經歷過愛情,便如同一塊從沒有顏料在上面涂抹的畫布一般蒼白。
【第39句】:握得越緊越是徒然。
【第40句】:赦免之所以是特別的,就在于它違背了法律背后那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古老法則,在法律之外開啟了不可能的空間。
【第41句】:我常常說當前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缺乏常識,而是常識的矛盾;不是價值的虛無,而是價值觀念與社會現實之間的斷裂。
【第42句】:“不如我們從頭來過”,這不知是多少夫妻、情人乃至于朋友都很想說也說過的話。然而,要把一切過去抹掉,從頭再來,又談何容易?若要從頭再來,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把自己徹底變成另一個人。不是變化你的生活習慣,也不是改變容貌聲線,而是把你曾經送到對方手中的那一半生命割除。
【第43句】:任何幽默感都來源于寬容。
【第44句】:至于將要結束的關系,那就更不用說了。我們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遠都不會是同一條河;而踏進去的人在出來的時刻,也就不再是同一個人了。
【第45句】:生命成了一趟購物之旅,而世界則是一個超級市場。我們不只消費雜貨,甚至還消費愛情,因為我們用來計算理想對象的思維方式和計算一把牙刷優劣的辦法是一樣的。
【第46句】:故事,故去之事。天寶物華,盛世遺風,痕跡全留在一盞燈一管筆身上了,作者的責任就是把握這點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來的無盡黑暗里往回照出一點回憶的朦朧。
【第47句】:當然,我們還可以相信自己;只不過,一個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會還能叫做社會嗎?
【第48句】:極端的美是摧毀性的,人工不可制作,也不能負擔。萬一它偶爾在某一刻出現在人的身上,那是不祥的。
【第49句】:于是我總在新聞里看見故事的回光,在最熱鬧的事件里頭聽見陳年舊聞留下的慘響。
【第50句】:寬恕,是一種和時間的特殊關系,是一種決定讓不讓某件錯誤或罪行成為過去的行動。
【第51句】:音樂可以掩蓋一切,就算它治愈不了空氣中被切割出來的口子。
【第52句】:我們的眼睛被安定感遮蔽了,使我們看不到這個世界還有太多人活得不像我們這么安穩。
【第53句】:很多人不求深思,只求思考的姿態。
【第54句】:因為素食者總給人一種異樣的道德的優越感,總是使人以為他的倫理標準比較高,自律能力比較強,而大伙吃飯本來是件很愉快甚至很縱欲的事,突然旁邊多了了一個禁欲主義者,豈能不叫人掃興?
【第55句】:你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想象;你以為是自己的,只不過是種偶然。握得越緊越是徒然。此之謂我執。
【第56句】:所有美好的東西都不應過度發展,都該保留在萌芽狀態,將發未發,因為那是一切可能性的源頭。未開的花可能是美的,未著紙的筆有可能畫出最好的畫。可是事情只要一啟動,就不只可能,而且必將走向衰落與凋零。
【第57句】:每一段感情的發生與結束其實都是記憶的戰爭。受過傷害的,必將遲疑畏懼,因為他記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人,而是過去的人,他不只是和新認識的朋友交往,還同時和自己的記憶談判、作戰,對方可不知道,這樣的關系何等艱難,因為與他角力的是過去的陌生人。
【第58句】:如今有力奢華招搖過市之輩多如過江之鯽,甘于謙遜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卻幾不可聞,豈不可嘆?
【第59句】:“性”在如玉般的`真實、純潔、恒久的愛情中,是高尚的、常態的,如同春天花開一樣自然……反之,純肉體的“性”是低俗的、異常的。
【第60句】:一個女人一定要有自己過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別人沒法拿走的東西,這很重要。
【第61句】:這讓我想起“冷戰”時代的那個老笑話,一個美國人對著一個蘇聯人炫耀:“我們有言論自由,我可以臭罵美國政府。”那個蘇聯人聽了之后很不屑地回道:“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們一樣可以臭罵美國政府。”
【第62句】: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第63句】:我們習慣的正常其實不是惟一。
【第64句】:品味與文化只所以說得上是種資本,在于它們就和賺錢經商一樣,也是一種必須花時間花指揮去經營培養的事。
【第65句】:不斷向女性放大愛情,使得女性把人生看得太窄,甚至用愛情壓迫了女性,讓女性認為人生的幸福必然與愛情相連。
【第66句】:無時無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傾慕奢華,無時無刻不在要求自己進步,自然就有了教養。
【第67句】:愛情乃時間唯一變幻不定本質永遠空洞的事物,所以它怎么可能有真名任人捕捉呢?
【第68句】:人與人最終的關系歸結于“公”與“私”的關系,與有交往的人的關系就是“私人”關系(可以根據私秘程度擁有不同程度的私人信息),對陌生的人就是“公共”關系(應該保持公共關系的距離,越過這個距離就有侵犯隱私的嫌疑)。
【第69句】:魔鬼總在名聲顯著的善人心中埋下誘惑的種子。
【第70句】:在真實與虛偽之間往復,在信與不信之間來回,這是戀人與信徒的共同特征。
【第71句】:財富,美貌,甚至才華都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一個人身上無奈的限制與枷鎖。
【第72句】:比如倉頡造字,據說在他造成第一套文字的時刻,“天雨粟,鬼夜哭”。天何以雨粟?鬼又何以夜哭?因為自此以后,它們無所遁形,它們的真實被文字套牢了。
【第73句】:可悲的事,白鯨已死,海之四隅也不再有風神呼氣,天上的星辰與海水的味道都失去了暗示命運的作用,這早就不是一個還有故事可說的時代。于是他回來了,而且無話可說,更沒有人發現他曾消失。
【第74句】:要完全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認識他的恐懼。
【第75句】:教養不必來自家教,更不是貴族的專利,上進的紳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養成。
【第76句】:財富,美貌,甚至才華,都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一個人身上無奈的限制與枷鎖。這些所謂外在的條件不只深刻地改變了穿戴它們的人,甚至還扭曲了他們的人格。
【第77句】:于是我們看不懂老電影,讀不懂老情詩,我們不再懂得愛情了;因為時間不再長遠古老,過去消失,存在的只是不同地點上的同時現在。
【第78句】:我們是為失去而焦慮嗎?不,根據心理分析,焦慮的產生是因為失去了與欲望對象的距離。焦慮是因為太過深愛,在失去的時候便把自我和欲望對象融為一體。
【第79句】:讀書到最后,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復雜。
【第80句】:你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想象;你以為是自己的,只不過是種偶然。
【第81句】:李小龍不是偉大電影的締造者,反過來,電影是這位偉大武術家的見證。
【第82句】:很多人說他有點像梵高:生前潦倒沒人認識,死后大家越來越捧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神話。
【第83句】:怨恨是一種對他人不滿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是種潛藏心中隱忍未發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個人的正常心智與價值觀。所以要隱忍不發,是因為有這種情緒的人根本沒有發泄報復的能力。
【第84句】:我總告誡年輕人,在你事業落敗的時候絕不能讀太多勵志書籍,讀勵志書有時候會把一個人讀傻的。因為此后你會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確,即便偶爾遇到失敗,也會視其為一時的困惑,你堅信最終還是會贏的,這樣的人其實是很可怕的。
【第85句】:愛情,本是一種時間現象,情書就是他最好的表征。既然時間的伸延狀態消失了,愛情還會存在嗎?
【第86句】:假如文字的出路還是文字,書的出口只在書里面。
【第87句】:擲瓶入海,而終于被人打開閱讀,這根本不是奇跡,而是意外。寫瓶中信的人不是敢于下注的賭徒,而是認命的作者,最純粹的作者。
【第88句】:在許多文化傳統里面,水都與遺忘有關,也因此代表了潔凈與新生。喝過一碗孟婆湯,你就告別前生的記憶了;涉過忘川,就是一片彼岸新天地。領受水的浸洗,基督徒乃得赦免,迎取新生。
【第89句】:在每一段關系的開頭,他已預感到終結的模樣,他永遠在投入的同時抽離,在水乳交融的時候孤寂。
關于梁文道名言
【第1句】: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第2句】:每一段感情的發生與結束,其實都是場記憶的戰爭。受過傷害的,必將在新一輪關系的最初就遲疑畏懼,甚或倉皇退縮,因為他記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人,而是過去的人。他不只是在和新認識的朋友交往,他同時還在和自己的記憶協商、談判與作戰。對方可不知道,這樣的關系何等艱難,因為與他角力的是一些過去的陌生人。
【第3句】:有人說: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問一友人,對方淡然自若地答:因為幸福從不比較,若與人相比,只會覺得自己處境悲涼。
【第4句】:不斷向女性放大愛情,使得女性把人生看得太窄,甚至用愛情壓迫了女性,讓女性認為人生的幸福必然與愛情相連。
【第5句】:要完全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認識他的恐懼。
【第6句】:等待情人的電話總是難熬,特別是當你留口訊,對方卻保持冷靜,愛理不理的時候,所有人際來往,莫非一種應答關系,不回電話的就是主人。
【第7句】:大多數人認為,愛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沒有經歷過愛情,便如同一塊從沒有顏料在上面涂抹的畫布一般蒼白。
【第8句】:任何一本書被一個讀者拿起來的時候,他心底都有一種或許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欲望,就是我要改變自己,要提升自己,這是一個很偉大也很卑微的欲望。
【第9句】:懷疑是一種頑強的植物。當它被下在兩人之間的土地上,即便只是一顆種子,遲早也會抽芽長大,終于扭曲一切,排擠開所有本來健康的花朵,使之枯萎。
【第10句】:愛情乃時間唯一變幻不定本質永遠空洞的事物,所以它怎么可能有真名任人捕捉呢?
【第11句】:當你想和一個人從頭來過,想要創造新的自我,卻又不可能割斷那不忍讓它保存的記憶,就把它沉入水中吧。
【第12句】:在許多文化傳統里面,水都與遺忘有關,也因此代表了潔凈與新生。喝過一碗孟婆湯,你就告別前生的記憶了;涉過忘川,就是一片彼岸新天地。領受水的浸洗,基督徒乃得赦免,迎取新生。
【第13句】:愛情,本是一種時間現象,情書就是他最好的表征。既然時間的伸延狀態消失了,愛情還會存在嗎?
【第14句】:性在如玉般的真實、純潔、恒久的愛情中,是高尚的、常態的,如同春天花開一樣自然反之,純肉體的性是低俗的、異常的'。
【第15句】:不如我們從頭來過,這不知是多少夫妻、情人乃至于朋友都很想說也說過的話。然而,要把一切過去抹掉,從頭再來,又談何容易?若要從頭再來,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把自己徹底變成另一個人。不是變化你的生活習慣,也不是改變容貌聲線,而是把你曾經送到對方手中的那一半生命割除。
【第16句】:正是記憶,不是別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聯系起來,使我歷經時間的變幻還能統一,而不分裂。
【第17句】:寬恕,是一種和時間的特殊關系,是一種決定讓不讓某件錯誤或罪行成為過去的行動。
【第18句】:玉女是很純凈高潔的形象,當一塊斑駁的玉仍然以玉的形式存在,就是欺騙。
【第19句】: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你不能主動,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來潮問候幾句的時候平淡和緩地應答,你不該成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節性陣雨的沙漠植物。
【第20句】:人與人最終的關系歸結于公與私的關系,與有交往的人的關系就是私人關系(可以根據私秘程度擁有不同程度的私人信息),對陌生的人就是公共關系(應該保持公共關系的距離,越過這個距離就有侵犯隱私的嫌疑)。
【第21句】:只有實際的行為才配得上道德判斷,所以單戀,其實是超越善惡的愛戀。
【第22句】:怨恨是一種對他人不滿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是種潛藏心中隱忍未發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個人的正常心智與價值觀。所以要隱忍不發,是因為有這種情緒的人根本沒有發泄報復的能力。
【第23句】:我們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遠都不會是同一條河;而踏進去的人在出來的時刻,也就不再是同一個人了。
【第24句】:我總告誡年輕人,在你事業落敗的時候絕不能讀太多勵志書籍,讀勵志書有時候會把一個人讀傻的。因為此后你會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確,即便偶爾遇到失敗,也會視其為一時的困惑,你堅信最終還是會贏的,這樣的人其實是很可怕的。
【第25句】:財富,美貌,甚至才華都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一個人身上無奈的限制與枷鎖。
【第26句】:所有的人際往來,莫非一種應答關系。有呼召遂有響應,送禮就期待回禮,寄了一封信之后就等著回信的到來。電話這種溝通技術使得應答俱在一瞬間完成,幾有共時的幻覺,因此電話通信的懸擱就更加叫人困擾了,也更加凸顯了主奴之間的優次地位。不回電話的必定就是主人。
【第27句】:一個人去崇拜一個偶像,其實是在利用這個偶像的一些形象,來告訴別人我是什么樣的人。按照法國社會學大師布爾迪厄的說法,這代表了某種品味的選擇。品味就是人賴以區分自己,并且試圖在象征性領域戰勝其他人的東西。
常識梁文道讀書筆記
文化人梁文道有著多重身份:大學講師、電視臺電臺節目主持人、電影創作人、劇評家、書評家、時事評論員等等。他是全方位的傳媒人,人稱“文化百足”和“文化教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常識梁文道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常識梁文道讀書筆記1
在翻看評論書籍或者瀏覽網頁時,我總是羨慕那些評論家,他們總是可以用華麗的詞語構造出一篇哲理深刻的文章,總有許多新的原理我不曾聽過,總有許多深層次的原因我未能想到。諸如現在火熱的羅玉鳳事件,可以挖掘到國人階級意識形態作祟;李宇春、曾軼可、劉著現象,是因為社會分工導致人類進化趨同,此類種種,而我愚鈍,卻只能看到羅玉鳳背后的故意炒作,媒體的推波助瀾,只看到了李、曾、劉不過是社會中早就存在的人群,被現代媒體的放大的緣故,好像專家們忘了中國戲曲里面旦角大多是有男的扮演,有的演的比女的還像的這類傳統文化元素了。
“看不懂”這樣的評價,許多作者看來是一句褒獎的話,一來是他會認識是讀者文化素養不夠,二來他會覺得確實是自己的思想深刻,不會有伯牙子期似的知音,我也暗暗地下定決心,把“看不懂”作為我寫文章追求的最高目標,然而當我讀完梁文道的《常識》時,一種內心蠕動了許久不可名狀的感受突然立體而清晰的展現在我的眼前,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最具有價值,何必苦苦效仿那些看似深奧的東西呢?
梁文道的這本《常識》是他一段時期時事評論的集冊,書名是他效仿美國奠基文檔之一——托馬斯·潘恩的《常識》(ThomasPaine)。書中每一個社會熱點他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但是與一些評論不同的是,他的觀點里鮮有晦澀難懂的深刻道理,都是我們所熟知的“常識”。諸如他說“明明在點評志愿者的救災行動,卻不滿足于民間集體動員的邏輯,硬要是扯到中西文化差異的高度,然后再結穴于華夏愛文化的基因本質。”看到這兒,你也就大概明白我文章一開頭的牢騷了。
“常識”在今天不知為何成了一種奢侈的追求。明明遵守最基本的學術道德是常識,各種學術造假卻屢禁不止;明明各行各業遵守自己的行業規范是常識,各種內幕卻曝光不盡;明明人人遵守法律是常識,各種“潛規則”“關系”不勝枚舉。文章也是一樣,需要深的則深,需要淺顯的則淺顯,一味地追求深奧,怕又是偏離常識了,正如古詩中有白居易易懂的詩句,也有李商隱難懂的詩篇才相得益彰。
寫不出深奧的東西,即使簡單的東西也難敢稱其為有價值。因為除非你能夠像魯迅一樣有一支如矛似箭的筆;除非你像錢鐘書一樣的智慧;或者像現在的韓寒或是梁文道一樣的聰明;或者你是在媒體上左右逢源的名人,怕是許多的評論只是自己孤芳自賞的東西罷了。現在如此多的報紙,如此多的博客,如此多的妙語,誰又會在乎你寫的所謂的評論呢。正是沒有人在乎,激發了我不斷寫的勇氣,因為沒有人會出來嘲笑你的簡單,嘲笑你“糞土之墻不可圬”,所以就寫下去吧。
常識梁文道讀書筆記2
中國有一句古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然而,當這個世界被連成一體,當我們每個人都身在局中時,是不是就意味著再沒有人能有一雙清明的眼睛?
很慶幸,當我讀完《常識》一書時,我可以肯定地說,并不是。至少,還有這樣一個人,即便身處世界大局中,依然可以犀利地看到一切的本質,他就是梁文道。
時評,顧名思義,是對于時代現象的評論,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生命短暫的報刊,好像過了這段時期,時評就顯得落后而毫無價值了。
真的是這樣么?就拿《常識》中的一篇《城管死于抽象的市容概念》一文做例,在我們都對于全國各地城管的野蠻執法口誅筆伐時,梁文道卻用短短幾百字犀利地點中了這一現象的根源—抽象的市容概念。說白了,就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碰擦,當我們一心一意打造現代化大都市,當我們的政府下大力整治那些所謂的“非法小販”時,理想主義蒙蔽了他們的眼睛,讓他們不管不顧現實中市民的心態:如果有一個地方的商品能更便宜,我為什么不去買呢?事實上,我們的領導將人看成了那些城市規劃圖上冷冰冰的模型,他們遺忘了人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讓我們再想一想,這種理想主義真的只體現在這一個方面嗎?其實不然,小到那些隨口一說的承諾,大到某個領導的信誓旦旦的發展計劃,哪一個不是可笑的理想主義的產物?為什么中國每年的GDP增速讓全世界都羨慕不已卻至今無法摘去發展中國家的帽子?我們在高速的發展中越來越忽視現實的重要性,我們躺在理想主義的搖籃里,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現在,你還認為時評沒有長久的意義嗎?時評和那些文學名著一樣,都充滿了對于時代的反思。所不同的是,時評以更現實的角度,更貼近生活的現象,更凝練的文字來揭示和批駁當世的種種問題,也許時評中的事件是時效性的,但其中蘊涵的思想決不會過時。
當我們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你需要一本《常識》這樣的書來擦亮你渾濁的眼睛,沒埋沒的思想,讓你能身在局中卻仍舊清醒。
【拓展延伸】
梁文道經典文案
【第1句】:“不如我們從頭來過”,這不知是多少夫妻、情人乃至于朋友都很想說也說過的話。然而,要把一切過去抹掉,從頭再來,又談何容易?若要從頭再來,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把自己徹底變成另一個人。不是變化你的生活習慣,也不是改變容貌聲線,而是把你曾經送到對方手中的那一半生命割除。
【第2句】:正是記憶,不是別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聯系起來,使我歷經時間的變幻還能統一,而不分裂。
【第3句】:寬恕,是一種和時間的特殊關系,是一種決定讓不讓某件錯誤或罪行成為過去的行動。
【第4句】:“玉女”是很純凈高潔的形象,當一塊斑駁的玉仍然以“玉”的形式存在,就是“欺騙”。
【第5句】: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你不能主動,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來潮問候幾句的時候平淡和緩地應答,你不該成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節性陣雨的沙漠植物。
【第6句】:人與人最終的關系歸結于“公”與“私”的關系,與有交往的人的關系就是“私人”關系(可以根據私秘程度擁有不同程度的私人信息),對陌生的人就是“公共”關系(應該保持公共關系的距離,越過這個距離就有侵犯隱私的嫌疑)。
【第7句】:只有實際的行為才配得上道德判斷,所以單戀,其實是超越善惡的愛戀。
【第8句】:怨恨是一種對他人不滿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是種潛藏心中隱忍未發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個人的正常心智與價值觀。所以要隱忍不發,是因為有這種情緒的人根本沒有發泄報復的.能力。
【第9句】:我們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遠都不會是同一條河;而踏進去的人在出來的時刻,也就不再是同一個人了。
【第10句】:我總告誡年輕人,在你事業落敗的時候絕不能讀太多勵志書籍,讀勵志書有時候會把一個人讀傻的。因為此后你會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確,即便偶爾遇到失敗,也會視其為一時的困惑,你堅信最終還是會贏的,這樣的人其實是很可怕的。
【第11句】:財富,美貌,甚至才華都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一個人身上無奈的限制與枷鎖。
【第12句】:所有的人際往來,莫非一種應答關系。有呼召遂有響應,送禮就期待回禮,寄了一封信之后就等著回信的到來。電話這種溝通技術使得應答俱在一瞬間完成,幾有共時的幻覺,因此電話通信的懸擱就更加叫人困擾了,也更加凸顯了主奴之間的優次地位。不回電話的必定就是主人。
【第13句】:一個人去崇拜一個偶像,其實是在利用這個偶像的一些形象,來告訴別人“我是什么樣的人”。按照法國社會學大師布爾迪厄的說法,這代表了某種品味的選擇。品味就是人賴以區分自己,并且試圖在象征性領域戰勝其他人的東西。
【第14句】: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第15句】:每一段感情的發生與結束,其實都是場記憶的戰爭。受過傷害的,必將在新一輪關系的最初就遲疑畏懼,甚或倉皇退縮,因為他記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人,而是過去的人。他不只是在和新認識的朋友交往,他同時還在和自己的記憶協商、談判與作戰。對方可不知道,這樣的關系何等艱難,因為與他角力的是一些過去的陌生人。
【第16句】:有人說: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問一友人,對方淡然自若地答:因為幸福從不比較,若與人相比,只會覺得自己處境悲涼。
【第17句】:不斷向女性放大愛情,使得女性把人生看得太窄,甚至用愛情壓迫了女性,讓女性認為人生的幸福必然與愛情相連。
【第18句】:要完全認識一個人,一定要認識他的恐懼。
【第19句】:等待情人的電話總是難熬,特別是當你留口訊,對方卻保持冷靜,愛理不理的時候,所有人際來往,莫非一種應答關系,不回電話的就是主人。
【第20句】:大多數人認為,愛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沒有經歷過愛情,便如同一塊從沒有顏料在上面涂抹的畫布一般蒼白。
【第21句】:任何一本書被一個讀者拿起來的時候,他心底都有一種或許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欲望,就是我要改變自己,要提升自己,這是一個很偉大也很卑微的欲望。
【第22句】:懷疑是一種頑強的植物。當它被下在兩人之間的土地上,即便只是一顆種子,遲早也會抽芽長大,終于扭曲一切,排擠開所有本來健康的花朵,使之枯萎。
【第23句】:愛情乃時間唯一變幻不定本質永遠空洞的事物,所以它怎么可能有真名任人捕捉呢?
【第24句】:當你想和一個人從頭來過,想要創造新的自我,卻又不可能割斷那不忍讓它保存的記憶,就把它沉入水中吧。
【第25句】:在許多文化傳統里面,水都與遺忘有關,也因此代表了潔凈與新生。喝過一碗孟婆湯,你就告別前生的記憶了;涉過忘川,就是一片彼岸新天地。領受水的浸洗,基督徒乃得赦免,迎取新生。
【第26句】:愛情,本是一種時間現象,情書就是他最好的表征。既然時間的伸延狀態消失了,愛情還會存在嗎?
【第27句】:“性”在如玉般的真實、純潔、恒久的愛情中,是高尚的、常態的,如同春天花開一樣自然……反之,純肉體的“性”是低俗的、異常的。
上一篇:蔡明小品送禮臺詞精選9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