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要愛護兒童,要幫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為什么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呢?……成人有成人的規則,而兒童在成年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弗拉納根:《最偉大的教育家——從蘇格拉底到杜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頁。
【第2句】: 愛情的念頭一旦在年輕人的思想和感情上撩撥和引起不安,教育者就應當給他們講愛情是什么。這種講解將會在年輕人的心靈中培養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是培養出能夠給人以巨大幸福的對美的責任感。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頁。
【第3句】: 對道德尊嚴的尊重感,把愛情提到了純潔、高尚的精神交往的高度,使人能拋掉一切損害人的尊嚴的各種動機。如果沒有這種尊重感,就不會有真正的愛情,就不會有從精神交往中獲得的人間幸福,而肉體的快樂是短暫的。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45-46頁。
【第4句】: 養身奠善于習動,夙興夜寐,振起精神,尋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壯。但說靜息將養,便日就惰弱。顏元:《習齋言行錄》卷上。
【第5句】: 正像知識的完善進行的情況一樣,即更真實、更需要的知識排擠掉錯誤的和不需要的知識;藉助藝術而使感情得到完善的情形也是如此,即以更高尚的、更善良的、對人們的福利更需要的感情排擠掉低級的、不善良的、對人們的福利不需要的感情。藝術的使命就在于此。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122頁。
【第6句】: 【自助者天助】 這個世界上錦上添花的總比雪中送炭的多,如果你表現得很堅強,別人都來鼓勵你;如果你軟弱,就很少有人會來扶助你了。
【第7句】: 一項活動,如果不把人的思想引向一個新的境界,無論它是多么令人愜意,也毫無教育的價值。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頁。
【第8句】: 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頁。
【第9句】: 幫助人們更恰當地滿足他們的興趣,實現他們的期望和抱負。……教育應該幫助人們掌握某一特定領域中實質性的和精確的信息。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頁。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10句】: 孩子來到世間,就像一名火星人降落到地球上一樣,完全失去了坐標。因此父母或父母替代者就是他在這片陌生土地上的向導,通過給他一步步地指明道路讓他發現這片土地,并通過自身的行為示范逐漸交給他人們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這樣的引導有一個名稱,那就是教育。阿爾莫:《光有愛還不夠:幫助孩子構建自我》,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4年版,第113頁。
【第11句】: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們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人去應用的,……教育是要個性與群性平均發達的。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45頁。
【第12句】: 吾之與學者相接也,教無不可施。吾則因其所可知,而示之知焉;因其所可行,而示之行焉。其未能知,而引之以知焉;其未能行,而勉之以行焉。未嘗無有以誨之也。王夫之:《四書訓義》卷十一。教師基于他教導學生的道義上的權利,對學生懷著真摯誠懇的感情,這正是激勵學生要實現成為一個好人的志向的生氣蓬勃的力量。真正的教育者很少直接對自己的學生說:你們可要成為好人啊。學生是從教師深厚而真摯的感情中體會到他的善良用心的。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19-120頁。
【第13句】: 【教師應該做“世界人”】 教師是學校的主體。如果每位教師沒有一個健康的、成功的、幸福的、充滿樂趣和智慧的人生,又何談教師的專業發展,何談培養出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富有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備遠大眼光和胸懷的“世界人”?
【第14句】: 雖然,世界觀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且其與現象世界之關系,又非可以枯槁單簡之言說襲而取之也。然則何道之由?日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麗與尊嚴而言之,介乎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為之津梁。……人既脫離一切現象世界相對之美感,而為渾然之美感,則即所謂與造物為友,而已接觸與實體世界之觀念矣。故教育家欲由現象世界而引以到達于實體世界之觀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蔡元培:《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見《中國近代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26頁。
【第15句】: 必須教會少年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03頁。
【第16句】: 【微笑的無窮魅力】 如果說微笑是一縷春風,那么它會吹散郁積在心頭的陰霾;如果說微笑是一抹陽光,那么它能溫暖受傷苦悶的心;如果說微笑是一劑良藥,那么它能治愈學生,使其在心底寫下一份自信。微笑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情感的橋梁,老師燦爛的笑容,能給學生帶來親切感,更能贏得學生的愛戴,而且時常成為學生筆下的素材,給學生留下持久的影響。
【第17句】: 那個我們藉以學習和認知的部分,誰都知道,它永遠是以它的全部努力投放在認知事物的真理上的,它在三者之中是和財富和名譽關系最少的一個。柏拉圖:《理想國》,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431頁。
【第18句】: 對壞事不能置之不理,要同壞事、欺騙和不正義現象作斗爭。決不可同那種企圖靠別人去生活、損害別人、危害社會的人妥協。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94頁。
【第19句】: 生活在書的世界之中,意味著領略思維的美,享受文化財富,使自身變得更加高尚。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79頁。
【第20句】: 科學理論的教學需要到生產實踐中去印證和充實。江隆基:《江隆基教育論文選》,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4頁。
【第21句】: 【要敢于另起一行】 生活中這樣的事時有發生:某種偶然因素抑或是突發事件,常常阻擋了我們前進的步伐,或者使我們功敗垂成。惱怒、氣憤甚至郁悶、憂傷是人之常情,但切不可因此而消極頹廢、灰心喪氣乃至一蹶不振,而應迅速調整心態、振奮精神,投入新的工作,這樣才能有新的轉機,才不至于一敗涂地。失敗了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能失去信心和斗志。其實,人生猶如一部書。寫錯了,另起一行,從頭開始,矢志不渝,鍥而不舍,定能成就動人的詩篇、精美的華章。
【第22句】: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況:《荀子·修身》。
【第23句】: 善良的感情在童年時代就要扎下根來,而人道主義、善良、溫情、誠篤,則產生于勞動和對人們的關心之中,產生于因周圍世界的美麗而引起的激情之中。蘇霍姆林斯基:《青少年心靈美的培養》,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9頁。
【第24句】: 人性美一旦在孩子們的精神生活中樹立起來,就會促使他們考慮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便會使思想、情感和集體里的相互關系都受到道德美的陶冶。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430頁。
【第25句】: 一個教育者應該愛年輕人。但是僅僅這一點是不夠的;他還必須具有對人類優秀品質的正確理解。羅素:《教育與美好生活》,見《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05頁。
【第26句】: 在保證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和使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條件下,按照高速度、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來組織教學,乃是一種再現—探究的教學,其目的在于盡力促進人的智力發展。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頁。
【第27句】: 勞動教育,形象地說,它是必須、困難和美妙這三個概念的和諧統一。要是在學校和家里充滿了這三種因素相統一的氣氛的話,本來也用不著專門談到勞動教育。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如果沒有勞動,舊居不能夠通過勞動的全部復雜性和多樣性使人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27頁。
【第28句】: 【讓花兒自己開放】 教育有時更需要等待,需要“袖手無言味更長”的含蓄和智慧,需要教育者以更多的耐心去促進學生感悟。孩子就像嬌嫩的花朵,我們不要拍打他們,要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生長、開放。
【第29句】: 他們有許多不懂的東西。他們對周圍世界中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們求知的愿望就表現得越鮮明,他們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6頁。
【第30句】: 【最重要的是做好手邊的事】 一個人應該有遠大的理想,沒有理想就會迷失方向。但是,要實現理想,就必須踏踏實實地從手邊的事情做起,因為,手邊的每一件小事正是你理想大廈的一磚一瓦。
【第31句】: 我敢向校長先生提供兩句話:“治事如治學,治學如治事。”原來治事和治學,對象只是一個,都是環境的現象。只是用處理的態度、行的態度去應付它,便是事。而用認識的態度去應付它,便是學。要處理它,必須認識它,所以說“知為行始”,處理得妥當,才認識得更清楚,所以說“行為知成”。林礪儒:《林礪儒教育文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頁。
【第32句】: 父母……應逐步減少對兒童和年輕人的家庭監護和控制,鼓勵其自由行事,在成長過程中積累有益的經驗,并由此獲得行為上的獨立,最終使其作為對自己言行負責的主體參與社會生活,并在精神上獲得獨立。多爾多:《兒童的利益——學會如何尊重孩子》,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397-398頁。
【第33句】: 所以,按照我上面所述,要命令兒童先諳記,然后模仿。兒童應該在游戲中練習,因為游戲顯露出他們的敏銳性和他們的品德,特別是當他處于同年齡的相像的兒童中間時,沒有一點作假,什么都是自然的。維夫斯:《論教育》,見《中世紀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73頁。
【第34句】: 【障礙只不過是上帝設置的一道虛掩的門】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經過自己腳踏實地的悉心打拼后,仍然停留在看不到曙光的黑暗中,于是就垂頭喪氣,或者妄自菲薄,甚至怨天尤人。其實,這個時候,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這一步需要一改往日處理問題的方法,大膽嘗試他人沒有走過的道路——激發你智慧的火花,點燃你追尋理想的火把,照亮你前行的方向。當你邁出這智慧的一步時,你會發現,先前阻擋你前進的障礙只不過是上帝設置的一道虛掩的門而已。
【第35句】: 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從經驗中產生的;但是,經驗與教育二者并非等同的,并非一切經驗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地起著教育的作用。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評介”第3頁。
【第36句】: 【減少欲望你就快樂】 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來是到山頂看風景的,可身上背負著各種各樣欲望的包袱,欲望越多越爬不上去,別說險峰上的無限風光無緣盡覽,就連欣賞沿途景色的快樂心情也蕩然無存。一位哲人說過,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在現實中,我們很少去想自己已有的東西,往往竭盡全力去追尋得不到的東西,好像那里有幸福和快樂等著我們,而恰恰在力不從心的追尋過程中忽視了眼下的快樂。
【第37句】: 父母威信的主要基礎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為上。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09頁。
【第38句】: 最主要的任務是:不要對學習落后的兒童進行不適當的教學。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503頁。
【第39句】: 我一點也不喜歡長篇大論的解釋,年輕的人根本不會用心聽這種解釋,而且也記不住。用實際的事物!用實際的事物!我不厭其煩地再三指出,我們過多地把力量用在言語上了。這種絮絮叨叨的教育,必然會培養出絮絮叨叨之人。盧梭:《愛彌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2頁。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40句】: 我們感到,學齡中期特別是學齡后期學生的精神生活中的一大缺陷,就是他們被剝奪了一項巨大的財富——自由支配的時間,而自由支配的時間對于全面發展和形成他們的智力的、審美的興趣和需要又是必不可少的。就連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實質上也沒有被用來達到全面發展——首先是智力發展的目的。孩子們獲得的知識越來越多,但是他們的學習卻不是變得越來越輕松,而是越來越艱難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頁。
【第41句】: 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河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78頁。
【第42句】: 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發展兒童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生和形成一種情緒狀態——即強烈的學習愿望。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53頁。
【第43句】: 強調在中小學教育觀中增強生命性,就是要使每一個教師都強烈地意識到:教師工作直接面對的是生命;人類最寶貴的是生命的成長。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索與認識》,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20頁。
【第44句】: 教育問題肯定不同于文盲問題——的確,它們是很不相同的。它涉及人類精神的形成和智力的提升,其目的在于使人類適應“新世界”的變化情況。蒙臺梭利:《蒙臺梭利幼兒教育著作精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86頁。
【第45句】: 只有在我們教會自己的學生積極地看見世界的情況下,才能防止兒童眼睛里那種好奇的火花熄滅下去。亞里士多德曾經指出:思維是從驚奇開始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64頁。
【第46句】: 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末到他有了十五年至二十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8頁。
【第47句】: 愚昧是一種障礙,而經過訓練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一個民主的國家應該使智力的訓練普及于每一個公民,不管他是貧窮還是富裕。貝斯特:《教育的荒地》,見《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72頁。
【第48句】: 啊,青年人的教導者,……你們應使你們的神圣的職業和以兒女托付給你們的父母的信任心變成你們身內的一團火焰,使你們和受到你們的影響的人都不止息,直到你們的祖國被這個熱情的火炬所照亮。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49-250頁。
【第49句】: 千萬不要對他采取命令的方式。盧梭:《愛彌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4頁。
【第50句】: 一個教師只有把為別人作出貢獻視為自己的最高享受,他才能成為共產主義信念的真正培育者,才能造就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新人。一個人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獻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無私的歡樂——這種榜樣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強大的光源。讓學生在剛剛開始認識生活的時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愛的老師,這種學校才會具有強大的教育力量。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70-171頁。
【第51句】: 【讀書不是裝點門面】 讀書不光是為裝點門面,在年輕人崇尚文化快餐、讀圖時尚的今天,為人師者用讀書填補心靈的饑渴,提升自身素質,力求成為學生的榜樣和引路人,是最重要的。
【第52句】: 如果學習者做一件事,同時卻覺得此事是他“身外”之事,與他的興趣無關,那他對這件事的準備狀態就差得多。相應地他就做得差。從成功與失敗中他學到的就少,而且不大可能建立起與之相聯系的積極態度。克伯屈:《教育方法原理——教育漫談》,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頁。
【第53句】: 可以把教育的當前責任確定如下:首先,組織適當的結構和方法,幫助人在一生中保持他學習和訓練的持續性。其次,培養每個人通過多種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義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為自己發展的對象和手段。朗格朗:《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44頁。
【第54句】: 你愿意他向你開誠布公,請教一切嗎?你便應先去這樣對待他,用你自己的態度取得他的信賴。洛克:《教育漫話》,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83頁。
【第55句】: 當一個學生從做中學的時候,他精神上肉體上都在體驗某種被證明對人類有重要意義的經驗。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61-362頁。
【第56句】: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當有完全清楚的概念,應當了解自己在家庭里并不是毫無約束的主人,而只是集體中負有責任的長者。如果能夠很好地了解這樣的意義,那么一切教育工作便可以正確地執行下去。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396頁。
【第57句】: 孩子的能力和草木一樣有教育的時限,為了盡可能地充分發揮各自的能力,要抓住適合幼苗生長的最佳教育期。……開始教育的時期愈遲,發現能力的可能性愈小。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60-261頁。
【第58句】: 美德乃是一種中庸之道,因為,如我們所看到的,它仍是以居間者為目的的。……過度和不足乃是惡行的特性,而中庸則是美德的特性;因為人們為善只有一途,為惡的道路則有多條。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78-579頁。
【第59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梁啟超:《變法通議·論幼學》。
【第60句】: 不論你是多么親切,你的話說得多么動聽,態度多么和藹,不論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時候是多么可愛,但是假如你的工作總是一事無成,總是失敗,假如處處都可以看出你不通業務,假如你做出來的成績都是廢品和“一場空”,——那末除了蔑視之外,你永遠不配得到什么。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一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231頁。
【第61句】: 值此求學時期,諸生當以道德、身體、知識三事為自立基礎。張伯苓:《張伯苓教育言論選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頁。
【第62句】: 【重要的是使自己變成一顆珍珠】 如果你現在還不是一顆珍珠,你就不能苛求別人立即承認你;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承認,你就要想辦法使自己變成一顆珍珠。
【第63句】: 游戲在感知運動練習和象征兩種重要形式方面,是把現實同化于活動本身之中,給活動提供必要的原料,同時根據自身的復雜需要轉化現實。這就是為什么幼兒教育的活動法都要求為兒童提供適宜的設備,以期兒童在游戲中同化智慧的現實,否則,這些現象就要被排斥在兒童的智慧之外。皮亞杰:《教育原則與心理學的論據》,見《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357頁。
【第64句】: 熱愛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強烈追求,所以一朝長大成人,習慣了自由,他就會為了維護自由而犧牲一切。由于這個原因,紀律必須及早發揮作用;因為倘若從小不講規矩,日后生活中性格便不易改變。不守紀律的人,動輒任性而為。康德:《論教育》,引自楊自伍編:《教育:讓人成為人——西方大思想家論人文與科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3頁。
【第65句】: 樹木的生長依賴培育,人類的成長依賴教育。我們生來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們生來無助,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愚昧,所以需要判斷力。我們出生時所缺乏的一切,我們長大所需要的一切,全都仰賴教育賜予。盧梭:《愛彌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頁。
【第66句】: 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不僅是教師的社會職責,而且是教學過程這一概念的本身所固有的內容。教師如果不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也就等于從根本上否定了教師本身存在的必要。丁浩川:《丁浩川教育文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4頁。
【第67句】: 不管科學的歷史學家把歷史看做什么,對教育家來說,它應當是間接的社會學,一種揭示社會形成過程及其組織形式的社會研究。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頁。
【第68句】: 在給可接受性原則所下的定義和所做的解釋中,貫穿著一條主要的要求,就是教學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30頁。
【第69句】: 父母關心的是家庭,統治者關心的是國家。二者都不以普遍的善和完美作為自己的宗旨,而人的命運卻應該致力于這一宗旨,人也有這種向往的稟性。可是教育規劃的基礎必須放眼天下。那么,普遍的善這個思想,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是否有害呢?永遠無害!康德:《論教育》,引自楊自伍編:《教育:讓人成為人——西方大思想家論人文與科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8頁。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70句】: 要使愛情成為人的豪邁行為,他必須達到道德的高度發展階段。首先要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為達到既定目的而精神煥發地克服各種困難。當為實現崇高的目的斗爭變成真正的激情時,情欲就不再是目的了,愛人也成為共同斗爭中的戰友。情欲不再是目的,便使人變得高尚,使人的思想高于情欲之上。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59頁。
【第71句】: 【愛,其實很容易】 人人都說現在的孩子缺乏對人性美與人情美的感悟,缺乏憐憫和感恩之心。作為教育工作者,與其嘆息,不如處處留心,有意識布置這樣特殊的作業,直至成為他們的習慣。也許,只要我們把教育的著眼點放得低一點、近一點、有人情味一點,將會發現,愛,其實很容易;愛,就在身邊;愛就在兒女親情里,就在柴米油鹽中。
【第72句】: 往昔的歐人對孩子的誤解,是以為成人的預備;中國人的誤解,是以為縮小的成人。……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達。所以一切設施,都應該以孩子為本位。魯迅:《魯迅論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7-18頁。
【第73句】: 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一個人是否品德高尚,必須依他對別人的貢獻大小來衡量。而這種貢獻最重要的標志就是他是否能以自己的善良去溫暖他人的心。蘇霍姆林斯基:《關心孩子的成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90頁。
【第74句】: 自然界——這是思維的取之不竭的泉源,是發展智力的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458頁。
【第75句】: 兒童的年紀越小,越是應當向他進行直接的道德教育;也就是說,越是不應當教訓他,而應當使他習慣于良好的感情、嗜好與品行,其基礎大都建筑在習慣上,而不是建筑在觀念的、過早的,因而也就是不自然的發展上。別林斯基,引自波茲南斯基:《別林斯基論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版,第82頁。
【第76句】: 德行是由常做正當的事情學來的。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78頁。
【第77句】: 我們所說的高度熟練、真才實學、有本領、有技術、手藝高超、沉默寡言、實事求是、不辭勞苦,——這才是最能吸引孩子們的東西。馬卡連柯:《教育詩》(第一部》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39頁。
【第78句】: 依靠和通過科學研究,使教師的行業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行業,而是超過了這種動人的職業的水平,獲得了所有職業的藝術和科學的同樣尊嚴,因為兒童及其教育的科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一個無限廣闊的事業領域。皮亞杰:《皮亞杰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19頁。
【第79句】: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同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魯迅:《魯迅論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86頁。
【第80句】: 習移其心,而心之所發還成乎習。王夫之:《四書訓義》卷十。人愈年青,他就愈能很快地把習慣根固起來,但也能很快地就消除它;而習慣愈久,就愈難消除。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科學出版社1959年版,第141頁。
【第81句】: 每一發展都取決于下面這兩個條件:天資的存在和激發的存在;兩者均按方式和程度的不同以及能量的大小發展成為無窮盡的差異。沒有激發便沒有發展,天資也就停滯不前。教育就是激發。教育理論就是激發理論。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頁。
【第82句】: 人生來是自由的,也生來是社會性的。為了正當地運用他的自由,他需要紀律。為了在社會中生活,他需要德行。為了最充分地發展人的本性,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的和理智的習慣。赫欽斯:《教育中的沖突》,見《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219-220頁。
【第83句】: 名符其實的好教師追求的是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和諧教育,他們循循善誘激發和發展學生的內在潛力,不要給學生的學習層層加碼(混雜物);他們要實施進化的和有機的全面教育,而不要實施機械的和片面的教育!因此,教師要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也要提高社會的文明;要有普通教育,更要有民族教育——總之,要有真正的教育!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頁。
【第84句】: 教育應竭力減少屏障,或打開許多側門,讓學生(大學生、中學生都一樣)自由地從一個學科轉向另一個學科,給他們多種組合的選擇權。但更要求教師自己的思想盡量少些框框,這一點教師比起他們的學生來往往要難做到。皮亞杰:《皮亞杰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頁。
【第85句】: 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盧梭:《愛彌兒》(上卷》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74頁。
【第86句】: 【不做靈巧的工匠】 英國著名的科學家戴維曾說:“感謝上帝不是一個靈巧的工匠,我那些最寶貴的經歷都是失敗后得來的”。在學生的生命里,也許我們老師就是那個引導他命運的工匠,工匠們總是想把自己的作品做得十全十美。但是,還記得那“斷臂的維納斯”嗎?因為有遺憾,所以才美。讓學生擁有犯正確的機會,讓他們的成長變得精彩。老師,請別再做靈巧的工匠了。多些觀看,多些耐心,適當地點撥,智慧地指引,也許我們和學生的生命都會因此而更加豐富多彩。
【第87句】: 想象力不是要運用事實上不可能的教材,而是在一種通行觀念的影響下處理任何教材的一種建設性的方式。重要之點是不要停留于令人厭煩地重復熟悉的東西,不要以實物教學課為借口使感官針對它們已經熟知的材料,而應當通過利用它去擴大和理解以前所不清楚的和新異的情況,從而使平常的、常識性的、家常便飯的東西變得生動活潑,使之閃閃發光。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頁。
【第88句】: 凡制度不健全的地方,必然是缺乏真正公民教育的地方,也就是養成原始人天然本性的溫床。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174頁。
【第89句】: 某些教育應當從兒童在搖籃的時候開始。任何人只要注意到嬰兒對四周事物的凝神注視,都很知道不管我們有沒有這個打算,教育在那個很早的時期是已經開始了。斯賓塞:《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65頁。
【第90句】: 【責任心是愛的動力】 人的一生,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責任。當一個老師把這份責任鐫刻在自己的人生詞典中,他才能產生動力和激情,用心去呵護每一個靈動的生命。
【第91句】: 不管傳統教育制度的成就速度有多快,規模有多大,現有的大中小學再也不能適應目前的緊張狀況。……教育工作將不得不延伸到超過離校年齡以后很長時期,以保證傳播知識和進行個人及社會越來越需要的培養。只有通過在超越教育的傳統功能的基礎上大規模地求助于各種各樣的現代技術手段來傳播知識和提供訓練,才能設想使滿足人口需要的教育行動成為現實。朗格朗:《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23頁。
【第92句】: 在正常情況下,健康的活動是愉快的,引起痛苦的活動是不健康的。斯賓塞:《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64頁。
【第93句】: 【喚醒教師的童心】 反思我們的教師,是否也應該有一些孩子的好奇心、晾詫感?而不是對什么都是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甚至麻木不仁。問問我們的教師:今天是否還有對自然的熱情?是否還有對生活的渴望?是否還有對教育的憧憬與向往?
【第94句】: 【應該勇敢地面對傷疤】 成功人士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在身心遭受重創的情況下,能夠自舐傷口,自我療傷,努力讓這些苦難化成美麗的堅不可摧的傷疤。傷疤不但是尊貴的苦難標記,更是嶄新的堅固堡壘。傷過以后,它也許就再不會受傷了,成了身心里最堅硬的部分,讓我們可以更頑強地面對人生,迎接挑戰!因此,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傷疤!
【第95句】: 【要學習案例巾的“思想”】 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我們在模仿中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尷尬。所以,我們不僅需要學習這些教育例子中的“技巧”,更需要學習這些例子中的“思想”。只有真正領悟了其先進的教育思想,才能高屋建瓴地于變化的環境中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好方法,以不變應萬變。
【第96句】: 我所極力主張的解決方法,是要消除扼殺我們現代課程的活力的各學科之間互不聯系的嚴重現象。教育只有一種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懷特海,引自喬伊·帕爾默主編:《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論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50頁。
【第97句】: 【不應嘲笑失敗者】 成功者不一定是強者,失敗者不一定是懦夫——交付人生的滿分答卷應是竭盡全力。一個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的人,生活會有意義嗎?我們不應嘲笑失敗者,應嘲笑旁觀者。即使失敗一千次,第一千零一次還有成功的可能,而旁觀者卻永遠沒有成功的希望。
【第98句】: 重要的是,要在每一顆心里點燃起熱愛勞動的火花。這就是說,要幫助學生動手去做某一件事,并且是雙手成為他的智慧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07頁。
【第99句】: 我校教師集體認為,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要使學校成為培養學生的公民精神、勞動態度以及思想和道德一審美態度的第一個場所。如何在孩子這個未來的公民頭腦里培養起一個公民、一個勞動者、一個共產主義建設者的牢固思想核心,這是我們在教育工作過程中進行自我檢查的最重要的準則和主要尺度。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3頁。
100、 若要最優地組織教學過程,只有在依據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來控制教學過程的基礎上,在運用現代的教與學的形式和方法的基礎上,以及在研究和充分考慮所教班級的內外條件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等等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到。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56頁。
上一篇:最流行勵志經典文案,夢見未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