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青春勵志演講: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好
大家好,我今天想講的題目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好,你才會看到一點點不一樣。
剛才我聽到前面嘉賓講了很多光輝的偉岸的目標的東西,我跟他們相比較起來,感到非常不上進。我一直是被追著趕著推著往前走的人,所以一直以來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剛才聽一位嘉賓說他有五年的計劃,后來我跟朋友說,我連五個小時都做不出來,因為我的生活總會有各種各樣突發的情況,這讓我很苦惱。
剛才主持人說我在事業上有所成功,其實這是不對的。今天本來我前任老板要來,但是我嚴厲的拒絕了他。因為他跟我前幾任老板都覺得招我之后是他們職業生涯的一個污點,他們需要用一輩子來償還這個污點。我的前任HR也非常頭疼,所以我不能讓他們看到我更加狗血的故事。我前老板一直很迷惑為什么有很多同學會在網上特別喜歡讀我的文字,他覺得像我這種狗血又不靠譜的人應該沒有什么勵志的作用。但是有時候我混不下去的時候,我也會讀我以前寫的博客,我覺得挺勵志的。
我18歲以前所有的生活和很多同學大體一樣,只是有一點點的特別。聽我媽說我4歲的時候彈琴勸退;我媽還說,老師能忍的話也不會把你勸退不掙這份錢。我小學三年級寫作文的時候,第一篇作文我不會寫,我端著板凳坐在廚房,我媽一邊做飯一邊說,之后長期以來我必須靠我媽的無私幫助才能維持我在小學作文神壇的位置。我數學特別差,我的數學老師斷言我一輩子學不好數學,但是后來初中的時候在課堂上睡了一覺突然好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把老師氣的在課堂上直接暈倒,然后我混不下去轉學了。中考和高考的分數幾乎一致,一致的完敗了。之后我上了一個普通大學,23歲的時候很神奇的被查出重度抑郁癥,還有一個是重度焦慮癥,但是我覺得抑郁癥更好聽一點,上面寫著“易自殺人群,請家屬注意觀察”,于是我就每天觀察我自己。24歲哪年做了特別傻的事,我媽來北京看我,我帶她看《杜拉拉升職記》的電影。我媽看完電影說:“什么時候你寫本書拍部電影我就滿意了。”所以24歲之前整個非常悲催的感覺,但是我這個人有一個比較好的品質,就是不要臉,而且是堅持不要臉。
我的人生轉折點是從我畢業進第一家公司開始的。我的HR在我在合同上簽字的那一瞬間說了一句話“你的英文沒有母語好,回去練習一下。”我當時第一反映是,好你妹啊!誰的母語能有英語好?太扯了吧!
對于一個GRE和托福好考的還算可以的我來講,這句話是很刺激我的,讓我在那個公司長達三年一句英語都沒有說。但是我很快想到一個問題,我真的要去補我的英文嗎?在那樣一個特別華麗的外企里面,所有人英文都比我好,90%的員工來自于外國語學院或者任何大學的外語系或者國外高校,我跟他們比不了,不管比什么我都比不了,所以這時候我想我到底補母語還是補英文,后來我確定補母語,玩不了英文我跟你玩母語。
然后我決定寫字!這是我人生做的第一件能堅持下來的事情,就是我開始寫了一個博客,這個博客從2009年6月開始寫,那個時候我每天晚上不管幾天回家,因為我做公關,第一年特別辛苦,每天晚上十一二點回家,還會堅持寫1500字左右的狗血文章,因為太狗血了,被頻頻推上了新浪首頁。目前為止這個博客一共寫了兩年半的時間,有將近300篇文章都是在那個時段密集發布的。那個時候基本兩到三點鐘睡覺,所以我現在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都是那個時候留下來的。我8點起床上班,通常都會遲到,遲到老板就批評,我向來遵循“有錯就改,改了再犯,千錘百煉”的精神。
很多人不會相信一件事情你一直在做,它總會有質變的變化。我也不相信,但是我沒想過那么多。在我寫博客之后第三個月就接到了媒體的約稿,這讓我開始相信我可能寫的優點質的變化了!六個月的時候有出版社約書稿,但是這個書稿一直沒寫出來,因為所有出版社希望我寫一個85后杜拉拉的故事,但是我寫不了那個東西。我思考了三年,準備今年春節回家寫出來一個我喜歡的版本,這個書跟著古典老師的書一起明年五月上市。雖然博客點擊量并不是一個能說明價值的數字,但是多少還有點用吧。我的文章大概用了一年時間到達了第一個100萬,200萬用了六個月,到300萬的時候用三個月時間,現在好象是380萬左右,我沒有再去統計了。
這件微小的事情讓我覺得,一件事情一直堅持去做,它會有質變的過程。很多人會覺得我出身于中文系,其實我原來學化學的,后來轉到中文系,結果給自己推向更深的深淵里。我沒有什么太大的天賦,我只是想跟別人拼一下母語,后來發現我終于可以以母語比較穩妥的站立下來,不用跟別人拼英語,這是我唯一覺得比較欣慰的地方。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我的第一本書,是以我的博客文章為主題的書,有各種各樣出版社來約稿,我都在努力配合他們,但是我一直沒有狗血出來這本書,這個時候突如其來的事情又打斷了我的人生。我完成小時候的夢想去了一趟臺灣,回來之后我在博客上寫了一篇文章。我當時寫的時候想過有很多人環球旅行,出了很多文章,有很多旅行名博,但是我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不想寫很多風景和美食,我只是想寫一個別人沒寫過的。
其實這個思維很簡單,你如果做的一件事情是沒有人做的,你做的再垃圾也是第一個,你也是永遠不可能被超越的人。于是我寫了一些我在臺灣各種各樣的狗血故事,包括那些讓很多讀者傾心的要命的艷遇。提到艷遇,這個在博客上點擊量特別高,很多人看完之后潸然淚下,哭的要死要活,希望自己去也有一段這么浪漫的邂逅,其實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哈!
后來我的寫臺灣的文字和照片火的很厲害,大概是因為太多人寫風景美食,沒有人寫過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吧!其實我從小就不喜歡看風景美食的文章,我喜歡感情,喜歡人與人之間的微笑的關懷和小小的生活氣息的感覺。這個文章在大陸和臺灣火了三個月之后,我接到了臺灣天下文化出版社的邀請開始把網絡文字整理成為一本書,就是后來那本臺版《從北京到臺灣,這么近那么遠》,大陸只能在淘寶網買到的那本。大陸方面因為一些審查的原因還在等待,預計在今年3—4月會上市,內容方面暫時沒聽說改動什么,這點大家可以放心。
這是在5月份的時候,我在臺灣的簽售會,我帶我媽去了,看了看我的夢想實現的樣子。我回來的時候發生這樣一個事情,我前一年入境臺灣的時候是用商務簽證入境的,但是跑去旅行了,現在我被人發現了,我就變成了違規入境,有一點小小的`困惑。那些時候,我經常以“大陸青年作家”名頭放在頭版頭條,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說我是作家,讓我非常受寵若驚。后來這個事情蔓延到海外的一些媒體上,很多海外華人報紙紛紛響應進行報道轉載,讓我有些慌張。那個時候有一個臺灣的新聞叫做塑化劑,塑化劑救了我,在港澳臺媒體排行榜第一名是塑化劑,第二名就是我;在海外報紙上,我和卡扎非和利比亞一個版面,比如澳大利亞某天的報紙上。雖然這件不是個很好的事情,但是特別好玩的是,我有很多在國外的朋友,甚至他們的父母看到我的新聞,都特別激動,他們的孩子,就是我的同學,紛紛掃描傳到國內,看到我在世界各地的最新進展。
那個時候特別郁悶,你會看到很多負面新聞和正面新聞,負面新聞群起而攻之的時候我的書賣的異常的好,但此時你也必須承受很多壓力和磨難。那段時間經常睡不著覺,白天很緊張的樣子,現在回想起來,卻是很寶貴的財富。比如像這樣的新聞,其實我也很委屈,那么多人把我一個人查出來了,但是我必須承認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并且勇于擔負這樣的責任與壓力。那時候看到范冰冰的一句話:“擔得起多大的贊美,就經得起多大的詆毀”,讓我很是感動。一件負面的事情,能偶練習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擴大你的心胸。做事做人要看到學會格局,而不是自己的委屈或者眼前的小利益。
那個時候新聞吵的很熱的時候,多導演跑來找我,那時候我不想招惹任何新聞,所以我拒絕了他們,他們進行各種各樣的游說。其中有一個導演游說半年時間,不光他游說,還有他的狐朋狗友一直游文案,所以長達半年時間我一直跟各種各樣的人吃飯進行思想斗爭。他講了很多給我,比如從個人,從夢想,從生命的意義,從兩岸關系,講的忽高忽低的。對于我來講,我發現是因為害怕是非太多而放棄,而這不應該是我的樣子。青春,就是要勇敢的往前跑,奔奔放放的跑向自己想要的地方。
于是,我決定了簽下影視授權,把我的書拍成電影。這部電影,因為我只是簽售權,我不太知道所有投資商和演員的情況,演員方面可能會李宗盛老師來演飛機上偶遇的大叔,我還是希望有五月天,劇組正在談,我也不太清楚。
這一系列的事情,讓很多人覺得我是做公關的,我應該會推著這些事情往前跑。但是其實沒有,我是一個特別懶的人,能不干就不干,能拖就拖,像今天演講的這個PPT也是早上凌晨四點寫完的。這兩年我一直被人拖著往前跑,但是所有事情的原發點只有一個,就是“我想寫字,我想用母語來打敗外企里的英文教條!”
回顧這兩年工作以外的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會讓我更加相信一個道理,就是“把一個事情做到極致好的時候,該有的東西都會有,該來的東西都會來,不用爭取,它們會自然而然的來,你只需要專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剩下來交給上帝就可以,他會安排好一切。”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并沒有特別遠大的目標或者野心或者一個愿景。我那天跟導演簽約完了之后,我問我媽說“上次我們看杜拉拉電影的時候,你想過會有今天么?”我媽說:“那哪兒能想到啊!”我又問“我24歲的時候你說過一句話,說我什么時候寫本書拍了電影就滿意了。我簽完了,明年能看見,而且是大陸和臺灣首部兩岸合拍的電影,創了很多新的記錄。滿意了沒?”我想聽我媽說我滿意了。結果我媽又加了一句“你什么時候給我找個靠譜的女婿回來我就滿意了。”天啊!變本加厲啊!
今天我就分享到這里,祝大家中午吃的愉快。
把單品做到極致議論文
在我的記憶中,能真正打動我的都是一些堅持賣單品的小鋪。
比如西北湖咖啡豆,這是個只有十平方米的小咖啡鋪,只有兩三張桌子,沒有任何裝修,卻開了足足十年,這對臺灣來的兄妹,駐扎在武漢,成了武漢小型咖啡館的鼻祖,只賣曼特寧,從烘豆到咖啡,全部親手制作,他家的店火到什么程度?很多客人只是路過,寧可站著也會喝一杯咖啡再走,心滿意足。咖啡的香味,大老遠就能聞到。一家小鋪,一種單品咖啡,提供無限的咖啡念想和生活方式。這讓我也想起那個鼓浪嶼堅持只賣藍山的咖啡館,老板娘偏好藍山,只賣這種咖啡,那也是我喝過的最好的藍山,一杯咖啡就讓人靈魂出竅。
還有,云南米線。我吃到這么上好的云南米線只是在一家樓中店里,校園的深處,一樓搭出來的小院大概十五平方米而已,她家只賣一種地道的云南米線,一碗米線,骨湯做底,云南辣子,碎肉碎黃瓜堆在米線上,一碗米線誠心誠意,用大白瓷碗裝著,非常非常好吃,我常常被這一碗米線驚倒。而且,這里冬天生得紅火火的木炭盆,有好喝的大麥茶裝在青瓷杯里配米線。大老遠地繞道而去,一碗米線帶來的安慰難以想象。
曾聽一位朋友講過重慶的'一家小面館,只做小面,從材料到調料,要求嚴格,煮的時間到裝碗的程序絲毫不打折扣。而且,那里的挑面師記得每一位熟客的口味:加辣,加蔥不要姜;加醋多蔥多蒜;記得多備一碗湯……一碗小面吃得人酣暢淋漓。小舊桌每天用水洗得干干凈凈,客人的面前都有店家自制的泡蘿卜奉送。誰能不記掛這樣一碗小面?
把一個單品做到極致,就如同人生,一輩子有耐心去做一件事,這個世界誘惑太多,這也想做那也想做,多路出擊,最后一事無成。能沉下心來耐住寂寞做好一件事,這么簡單的道理,也是很多人不懂的。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初中生作文
小區的廣場上,最近多了幾十個阿姨,每逢晚飯后不久,就可以見到她們伴著音樂在練習舞蹈。
看得出,大家都是剛上道,基本上動作都是僵硬、參差不齊、跟不上節拍的。
教學舞蹈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子,20多歲。由于離的有些遠,看不清她的'樣子,只是覺得她臉型標志、身材曼妙,亭亭玉立在那里,絕對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由于阿姨們還處于起步階段,她教的也都是一些基本的動作。
我湊近大約看清了她的樣子,身形不錯,可能是因為常年練舞的緣故;長得一般,如果不是因為在跳舞,絕對不會多看一眼的那種。
但是,每每音樂一起,踏著節拍開始舞動的時候,她就成為了廣場上面的焦點。
想起了有一次去某工廠送貨時,正好巧遇害了該公司在進行軍訓活動。
半天的軍訓請了愛國主義基地教育的軍人來操作。
軍訓的兩個教官都是天安門國旗班的退伍兵,高大帥氣是對他們外形的最好詮釋(都是190左右那種)。
學員還沒有到的時候,兩個教官也在嘻嘻哈哈的和我們交談,畢竟也就20出頭,和一般的小年輕人無異。
學員一到,軍訓開始了,他們立馬進入了教官的角色。稍息、立正、向左轉、向右轉,這些在企業里面大小是個頭目的學員,被這兩個教官訓得服服帖帖,
特別是些女學員,簡直是帶著景仰甚至花癡般地注視著教官。我在一旁,也被這兩個年輕的教官吸引住了,被他們軍訓時候散發出來的那種氣質吸引住了。
無論是一個簡單的擺臂,還是一個簡單的踢腿,他們完成后給我的感覺,那簡直是種藝術,一種陽剛之美,不知道他們流下了多少汗水才可以鍛造出這些動作。
女孩的舞蹈,教官的軍姿,說到底,他們都是把一個個簡單的動作練到了極致。
當簡單的動作到了極致,就演變成了一種標準,甚至是一種境界。
任何事情,做到了極致,你就已經成功了。
德國:將節約做到了極致
在中國浪費糧食貌似司空見慣。但在德國卻會受到懲罰,德國將節約做到了極致。
2013年5月份,我作為翻譯,隨公司考察團到德國慕尼黑,與一家汽車配件公司洽談業務。雖然我學的是德語,可這還是我第一次到德國,其間,我對“舌尖上的德國”印象深刻。
到達慕尼黑的第二天,我們公司請德國這家配件公司的相關人員吃飯,為了表達尊重和合作的誠意,我們點了一大桌子的德國美食。客人來到酒店后,看了看滿滿一大桌子的菜肴,個個一臉的問號。最后,為首的施耐德就問我:“今天一起用餐的一共幾個人?”我說:“就我們八個人啊。”施耐德忍不住發問道:“就八個人,這么多菜,吃得完嗎?”
用餐過程還算愉快,不過在用餐結束后,我們卻遇到了大麻煩。我們正想離開的時候,一直在旁邊打量我們的兩位德國老太太把我們攔住了,不讓走,其中一個還拿起了電話,好像是給什么局打的。
不一會兒,兩位身穿制服的德國公務人員趕到了酒店,他們看了看桌子上大約還剩了三分之一的菜肴說:“這是你們吃的'嗎?”我說:“是的,有什么問題嗎?”公務人員給我開了一張票說:“我們是城市秩序局的,你們浪費食物了,要接受處罰,罰款50馬克。”
啊?吃不干凈還得罰款?這么嚴重!但是,在人家的地盤上,就得聽人家的,我只好乖乖交罰款。交完,我們想走,但又被攔住了。城市秩序局的公務人員說:“先生,您的食物沒有吃完,請打包帶走吧。”
把剩下的食物打包帶走,這會不會很沒面子啊?我還在猶豫的時候,施耐德已經要來了紙袋,把食物分類裝好了。
出了酒店,施耐德耐心地給我講解道:“在我們德國,無論自助餐還是點餐,食客一旦被發現浪費,輕則受到警告,重則由相關部門按規定罰款。如果在餐館用餐時浪費食物,任何見證人都可以向城市秩序局等相關機構舉報,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現場,并按規定罰款。”我這才恍然大悟。
接著,施耐德繼續介紹道:“在我們德國,政府和企業等機構的宴請十分注重節儉。就是把普通餐館里的幾張桌子擺成一張長桌,賓主坐在長桌兩邊。主人一般準備‘三道菜’;沙拉、主食、甜品,外加一杯酒。政府和企業請客吃飯的報銷手續極其復雜:首先,填寫請客申請表,詳細說明請什么人、大概價格、請客目的,然后交給領導簽字,經批準后才能請客。報銷時,要明細列出消費的地點、時間、具體消費項目、餐館地址、電話等。而且,人均消費一般規定在15~30歐元,否則就可能因行賄、受賄等嫌疑受到調查。”
我算是見識了“舌尖上的德國”,他們把節約食物做到了極致。我們小時候就開始注重培養節約意識,“粒粒皆辛苦”誰都會背,而且現在我們也在大力提倡節約型社會,但是,我們節約了嗎?鋪張浪費已經成了一大社會頑疾,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據央視報道,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舌尖上的德國”讓我們汗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