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曹操的名人名言
【第1句】: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第2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第3句】:月明星稀,烏雀南飛。
【第4句】: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
【第5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第6句】:莫不有終期,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第7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第8句】: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何人殺吾近侍?
【第9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
【第10句】:選明達法理者,使持典刑。
【第11句】: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第12句】:天地間,人為貴。
【第13句】:性不信天命之事。
【第14句】:為表不必三讓,又勿得浮華。
【第15句】:心恬澹,無所愒(Kai)欲。
【第16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第17句】:圣人之用兵,戢時而動,不得已而用之。
【第18句】: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辭讓,不一定要三次。
【第19句】:辭爵逃祿,不以利累名,不以位虧德謂之讓。
【第20句】:黜陟幽明。
【第21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第22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第23句】: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第24句】: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第25句】:選其鄉之俊造者而教學之,庶幾先王之道不廢,而有以益于天下。
【第26句】: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第27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第28句】: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第29句】: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第30句】:沒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無益于國家,不得受祿賞。
【第31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第32句】: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
【第33句】:未聞無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
【第34句】: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第35句】:士有偏短,庸可廢乎!
【第36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第37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第38句】: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第39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第40句】: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第41句】:恃武者滅,恃文者亡。
【第42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第43句】: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關于評價曹操的作文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關于評價曹操的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我眼中的曹操
曹操,諸位必定是再熟悉不過了。今日,我們便來聊聊這位亂世之奸雄。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三國演義》里對曹操的描述可令人不敢恭惟,特別是在“曹操誤殺呂伯奢”那段中,曹操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心想:這人怎么這么狠那?
可是當我們從一個方面來看曹操:曹操是西門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又和袁紹共同集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后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后戰勝了袁紹、呂布、袁尚、袁譚、劉表、馬超等割據勢力,挾天子以令諸侯,并統一北方,這樣的人又何嘗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大野心家呢?
許子將曾評價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當然,所謂奸雄、奸雄,就是要奸。"奸"在曹操看來可不是罵他,當年曹操和袁紹決戰于官渡,因懼怕袁紹的大軍,曹營中有許多人私下給袁紹寫信,希望可以保全自己一命。
沒想到曹操后來竟一舉得勝,并搜出了那些宦官員的私通信件.正當大家惶惶不可終日時,曹操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燒光所有私通信件!這招真是"奸"啊!既表現出了自己"慈悲為懷",還讓自己的部下對自己更加死心踏地.
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孫權的江山是繼承下來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沒錯,作為一個軍事家就是要狠,狠不下心就會被別人吞并、打敗.現在,我們再次回顧“曹操誤殺呂伯奢”事件,發現其實曹操這么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呂伯奢一家真是要謀害曹操而曹操卻心慈手軟,恐怕歷史就將被改寫!
曹操雖"奸",卻是合乎常理的"奸".一名卓越軍事家應具備的"奸".當他的奸詐終使他成就了一番霸業時,我們不由驚呼:"曹操,真奸雄也!"
篇二:我眼中的曹操
有人說:“歷史是公平的,它會對一個人作出客觀的評價。”但是果真如此嗎?對某些人來說,確實如此;但也不全是這樣,有的人,光明正大一生,卻遭小人讒言。因此,歷史錯怪了他,不是嗎?曹操,他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他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可以說,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能人。東漢末年,劉氏王朝逐漸腐朽,漢獻帝治國無方。于是,一些地方豪強、官吏趁機擴充實力,互相明爭暗斗,對皇位虎視眈眈。這一切,曹操都看在眼里,他不忍眼看著一個帝國落入奸人之手。于是,他站出來了經過努力,他占據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使北方多了一份鞏固,少了一些顛沛流離之民,正如他所說:“天下若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他通過一系列措施,招賢納士,實施屯田,發展經濟、軍事,實力突飛猛進。他死后被追封為“武帝”,可見,曹操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作為軍事的曹操,誅袁紹,滅董卓,伐劉備,討孫權,南征北戰,統領一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官渡之戰。曹操以三萬人馬戰勝十萬大軍,讓以少勝多成為事實,成為了我國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在詩歌方面也很有造詣。《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短歌行》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都體現出了曹操博大的雄心,他更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壯心不已”的壯志豪情不知曾激勵了多少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卻得不到歷史的好評。“志士是能臣”變成了“亂世之奸雄”。《三國演義》更讓曹操成了卑鄙小人,于是,曾經的一代天驕,頃刻間淪為白面書生,這是何等悲涼!在這樣的亂世中,有這樣一位偉人,此歷史之大幸,但是,這樣一位偉人,卻得不到他該得的評價,此歷史之大不幸。不管怎樣,曹操這個名字將永存于歷史長河中,因為歷史不會遺忘他。而我們,就能夠將自己的崇敬之情獻給他——這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篇三:品味曹操
品味曹操從古至今,有無數的'名人都被后世贊揚過。但唯獨曹操,卻不知讓人該如何評價。曹操可謂是戎馬一生,殺敵無數。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戰略布置很好,每在前進一步時,他就會想出后退的好幾種路來,就算“賠了夫人”也不能“折了兵”。而也有一個次要的原因,能使他總是比別人多想出一條路子來,就是他的生性多疑。因為總是“多疑”,便會盡可能多地發現出的破綻,以便讓自己能夠功成身退。可就是因為他這一性格,也使他賠上了自己的性命。曹操在晚年時,患上了癌癥,但他自己卻完全不知情,只是經常感覺難受,便派人請了當時最有名的醫生——華佗,來給他診治。雖然那時候沒有先進的醫學技術,但是華佗還是看出了一點端詳,以為應該“開刀”。而曹操一聽“開刀”兩個字,便在心里打起了鼓,“不過是身體不舒服罷了,又怎能用得上刀子呢?”于是,曹操便認為敵國的人派華佗來謀害他。便讓人把華佗關了起來,然后經過嚴刑,最后殺了華佗。可惜,曹操卻毫不知情,“真正”的危險,正埋在他的身后……本來那時的曹操只不過是癌癥的早期而已,說不定讓華佗試一下,就會治好,就是因為他的“生性多疑”而最終也害死了自己。想想曹操的一生,戰功顯赫,但最后卻死在了自己的手里,難道又應該說他是“笨蛋”嗎?而對于曹操這一歷史人物,對于他正、反兩面的評價層出不窮,但卻不能絕對地肯定他的品行。從他也可以看出,每個人并不都是完美無缺。我們應該多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評價曹操呢?我們到底應該說他是一個“奸詐”的人,還是一代“英雄”呢?這應該我們自己去判斷。
關于曹操的作文
關于曹操的作文1
胡老師在課堂上講三國我們是百聽不厭,《三國演義》一書我也看了很多遍。一聽到曹操,我就怒發沖冠,認為他是一個老奸巨滑的亂臣賊子。當聽完易中天的品三國的電視講座后,我對曹操的印象重新有了認識,認為他是一個生性隨和、獎懲分明、用兵如神、待人真誠的人。請聽我一一講解。
先前我以為曹操定是個嚴肅不易被人接近的人,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其實歷史上的他是一位既隨和愛笑的人,為什么說他隨和呢?除了要事正事之外,他對下屬與朋友是很隨和的,吃喝住穿都不講究,和朋友一起聚餐時,喜歡講笑話,聽到好笑的,他會笑得前仰后合,甚至撲倒在菜盤上,滿臉滿胡子都是菜湯也不在意。他還是一個愛笑的人,打了勝仗他笑,打了敗仗他笑,戰敗華容道他還大笑三聲呢,寫詩他也笑,這么愛笑的人難道你會不喜歡他么?
曹操還是一個獎罰分明的人。《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對百姓非常殘暴,寧可天下人負我,不讓我負天下人。其實歷史上的曹操把老百姓視為平等對待,當運糧工人受傷了,他會問寒問暖,自已也親身上陣。對有功過的人獎懲分明,對需要獎勵的人他獎的比手下人想的還要多,懲的話也會寬容對之。這真是一個好領導啊!
曹操還是一個以誠對人的人,《三國演義》中說他不講信用,虛偽。歷史上的.他是為人守信,對人真誠寬容,當袁紹的謀士陳琳大罵曹操后來又降曹之后,曹操對他還是很好,忘記當初的不快,十分寬容和重用他,因此陳琳更加的忠心耿耿。
原來我所喜歡的《三國演義》里所說的并不是歷史的真實,雖然我也很喜歡《三國演義》里精彩的故事和性格鮮明的人物,但是我還是提意一下大家可以看看真實歷史的《三國志》!
關于曹操的作文2
東漢末年的烽火中,涌現出了無數英雄。如今青山依舊在,夕陽卻早已幾度輪。只剩英雄們的光熠,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久而靜謐的閃耀著。我在余暉中撥開那神秘的迷煙。信訪,那位戎馬一生的英雄——曹操。
與當年曹操于朝傾之際,召英雄討伐董卓,是為大忠大義,而在漢王朝名存實亡之時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或許大多的人定義他為奸雄梟雄,但他的存在無疑給了北方一片安靜的土地。然而在特定的歷史下,曹操又能做何辯解于是我感到了一種孤獨無奈的孤獨,一位心系蒼生的英雄的孤獨。
官渡之戰軍事奇才曹操締造了那個不朽的神話。如今的夕陽雖已因找不到昔日的壯烈,可風依然是熱的。它必在懷念千百年前,曾揚起的群雄逐鹿中原的錦旗。必在懷念那位機敏而多謀的英雄致麾下千軍萬馬震天動地的吶喊。官渡之戰是他的輝煌,是一位英雄永恒的輝煌。然而誰的人生也會有低谷。我為赤壁一戰哀嘆許久,卻更為曹操的達觀而折服。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不過傾刻之間。曹操敗走華容道,卻仍笑傲不已,試問天下蒼生誰人能及那份頂天立地的不羈,是他英雄的真實!華容道路泥濘,金戈鐵馬散落一片,我想曹操也必定會哀嘆過,痛惋過,可歷史從來不以成敗論英雄,他是執著的,執著地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走下去,留給后人一個傲然的背影,充滿著氣魄。
走進曹操的詩歌我,仿佛走入了一個世界我看到的是他的真性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他的老當益壯,是他的自強豪邁,“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他虛懷若谷的胸襟,而面對著滾滾東逝的浪水,他吟唱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那是他豪邁的氣勢。文字還原了英雄最真實的情懷。那個生命讓人敬仰。
人生浩蕩,歷史如煙,人,不過是寥廓銀河里的一粒沙子,而曹操便是最耀眼的一顆,即使歷史的塵埃落滿他的身上,他依然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曹操英雄的身影依然挺立,建安朝中,銅雀臺上千骨爍其光。
關于曹操的500字作文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現安徽亳州市),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于曹操的作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曹操的作文一
深藍色的天幕點綴著三兩點寒星,月亮冰盤似的懸在空中,越發顯得清幽。守都軍帳外,欣賞著這凄美的月光,我的心境有如嫦娥般孤獨。
我――鶯兒――一個曾經轟動洛陽的藝妓。當年,多少王公貴族不惜一擲千金買我一笑;而今卻是不堪回首,自己竟然跟隨曹操將軍顛沛流離,躍馬于疆場之上。將軍是喜歡我的,我也愿意跟隨他。不過在我心中,更多的是敬重,是心疼,是渴望。將軍一代梟雄,可緊皺的雙眉卻讓我覺得他像個沒有得到渴望之物的小孩。我總是唱一段輕柔的小曲或跳一支艷麗的舞蹈來撫平他的眉頭,撫慰我的心疼。
將軍終日忙于君國大計,我越來越閑得有時間到帳外看月起月落,賞四季變更,直到我遇見了王圖――一個小小的侍衛,我才有了賞景的伴侶,雖然王圖的言語絲毫激不起我心中的漣漪。
美麗的日子總是短暫的,王圖因為我觸犯了軍法,將軍要處死他。
我挑燈梳妝,走進了主帳。從將軍驚訝的目光里,我讀到了最后的自己:一襲水綠的薄紗長裙,身無半點脂粉釵環。我跪下說:“將軍,鶯兒愿代王圖一死。”將軍的眼神漸漸由冷漠變成了憤怒,他大吼一聲:“好!只要你能在七日之內調教出一個可以取代你的`歌舞班,我就準你!”主帳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將軍,但天寒時的毛毯、饑餓時的點心、訓練時身后的目光,都讓我感到將軍無處不在。
關于曹操的作文二
《曹劌論戰》寫的是歷史上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它的作用可堪比巨鹿之戰。是齊魯兩國戰略轉折點。
在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諸侯國個個虎視眈眈,曹劌是長勺之戰中光彩照人的角色,他的毛遂自薦精神,取信于民的戰略思想,把握戰機的卓越才能,確實令人敬佩。但是,人們卻忽略了關鍵人物——魯莊公。
曹劌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如果當他自我推薦時,魯莊公拒絕了他的好意,不肯任用這個山野村夫。那么曹劌還會在歷史的舞臺上絢爛耀眼嗎?
曹劌這個人,我們不得不說他膽子大到極點了,面對一代君王,依然措辭辛辣。“肉食者鄙”的刺耳批評,“小惠未徧”、“小信未孚”的尖銳意見,這些都可以取他項上人頭。如果不是魯莊公仍能虛懷若谷,唯才是用,曹劌早就長眠于地下了!
曹劌善于運用戰術,控制軍心這是無可否認的,但是魯莊公也善于總結經驗。不懂裝懂是不少君王的壞毛病,他們才不想讓別人認為他們笨,面對勝利只會享受和慶祝。然而魯莊公在“既克”之后能“問其故”,向內行請教,學習戰爭的規律,提高自身才干。不就向我們說明了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虛心。
在人才層出不窮的今天,魯莊公的所作所為不是使人倍覺敬佩嗎?
關于曹操的作文三
《三國演義》是一部巨作,讀后感想頗多,不能一一記述,只對曹操印象頗深,不能面面俱寫,只覺得作者對曹操的幾次敗仗寫得很讓人回味,那就是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于潼關,奪船避箭于渭水,可謂是數不勝數。這幾次戰役,曹操確實敗得慘,但是曹操或是就地反攻,或是卷土重來,可謂是屢戰屢敗,且大戰之后必定會大笑。
這其中“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是曹操敗得最凄涼的時候。火燒之后,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傾盆,這正是“火厄盛時遭水厄”,寒風刺骨,人困馬餓,死傷無數。八十萬大軍,幾乎片甲不留。曹操卻令人意想不到地連連大笑,說敵人缺謀少志。小說戲劇性地一次次安排笑口未停,便有伏兵殺出,殘兵敗將屢次被殺的落花流水。
窮途末路之時項羽也許會拔劍自刎,同時被燒了一場的劉備,竟一蹶不振。曹操卻大笑不止,不改奸雄本色。直到狹路逢關羽,當他來時也不坐著等死,他明知道關羽是重義之人,便死皮賴臉地向關羽訴說當時的恩義,終于虎口脫險,也不忘其大笑。
讀完了《三國演義》,縱觀上下,我最喜歡曹操,因為曹操這種在逆境中的頑強意志,給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愛三國,我愛曹操。
上一篇:不能半途而廢的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