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治的名人名言集錦
●政治學并不制造人類,然而它使人類脫離了自然,并駕馭他們。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
●政治社會的建立并不是為了別的目的,而僅僅是為了保障每個人今生財產的所有權。
——洛克(英)
●政治是經濟的女兒,所以他照顧自己的女兒是很自然的。
——高爾基(蘇)
●政治是某些物質利益的代名詞,諸如好的食物、好的衣服、好的住房以及得到這些東西的方法。
——阿卜杜拉·侯賽因(巴基斯坦)
●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孫中山
●在政治上,是沒有人,只有主義,沒有感情,只有利害。在政治上,我們不是殺一個人,而是移去一個障礙物。
——大仲馬(法)
●政治是運用國家的;國家是實行政治的。
——孫中山
●政治良否,視人與法。
——孫中山
●政治里面有兩個潮流,一個是自由底潮流,一個是秩序底潮流。
——孫中山(中)
●人類的所以能進步,國家的所以能富強,社會的所以能安定,根本就都在于政治。
——郁達夫
●有群眾生活的地方全有政治。
——錢鐘書(中)
●腐化落后的政治環境是一切腐化落后的思想的溫床。
——柯靈(中)
●能夠在實際上為最大多數的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創造最大的幸福的政治,便是最好的政治。
——歐文(英)
●政治是一把磨鈍了的挫刀,他挫著挫著,慢慢地達到它的目的。
——孟德斯鳩(法)
●一個共和國的不幸,就是它不再有陰謀秘計的`時候。這情形發生在人們用金錢腐化了人民的情況下。這時人民變得冷靜了,熱衷于金錢,而不再熱衷于國事了。
——孟德斯鳩(法)
●在那些厭惡壓迫的人們中,卻有許多人喜歡壓迫別人。
——拿破侖(法)
●沒有絕對的平等,也沒有絕對的權力。人在天性上類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同類。
——巴爾扎克(法)
●我們贊賞那種真正的政治家,就像贊賞那種給我們寫下了人間最宏偉的的詩篇的人一樣。永遠放眼未來,趕在命運的前頭,超越于權利之上。
——巴爾扎克(法)
●政治的后臺老板總是金錢。
——羅曼·羅蘭(法)
●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樣,要想用火與劍迫使人們改變信仰,是同樣荒謬的。
——漢密爾頓(美)
●講到國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權;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專家們。
——孫中山(中)
有關政治的名人名言
君好則臣為,上行則下效。
——[唐]白居易
君圣則臣忠,上明則下直。
——[唐]白居易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離臣兮鼠變虎。
——[唐]李白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
——《孟子·離婁》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春秋]孔子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春秋]孔子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三國]曹植
財匱而令虐,所以失其民也。
——《管子·君臣下》
忠且無私,可謂君子矣!
——[宋]司馬光
但得官清吏不橫,即是村中歌舞時。
——[宋]陸游《春日雜興》
位于十人之上者,必處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處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處天下之下。
——[清]唐甄
我心如手平,不能為人低昂。
——[三國]諸葛亮
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
——《左傳》
治平而忽危亡,未有不危亡者也;高位而忘顛覆,未有不顛覆者也。
——[宋]蘇舜欽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左傳》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
——《資治通鑒》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
——《左傳》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孟子》
賢不肖不雜則英杰至,是非不亂則國家治。
——《荀子》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呂氏春秋》
茍正其本刑將措焉,如失其道議之何益。
——[隋]王通《中說·關朗篇》
明主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使治量功,不自廢也。
——《韓非子》
明主好要,暗主好詳。
——《荀子·王霸》
賢君無私怨。
——《列子·力命》
敗不可處,時不可失,忠不可棄,懷不可從。
——《國語·晉語四》
侈將以其力斃,專則人實斃之。
——《左傳》
美曰美,不一毫虛美;過曰過,不一毫諱過。
——[明]海瑞
將欲治人,必先治己。
——[宋]楊時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墨子·公孟》
抱火措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然,因謂之安,偷安也。
——[漢]賈誼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三國]諸葛亮
關于政治的教學反思
從接手八年級政治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工作以來,一方面不斷在探索著教育教學(此文來自)的方法,一方面也不斷在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工作中的得與失。從這次期中測驗的結果來看,我以為和兄弟班級之間的教學效果比較起來還是差強人意。總排名在四位,這應該是相對合理的地位。胡義秀老師最有經驗,周明老師教政治的時間也比較長,周順清老師是和我一道接手的,但原來我所教的這個班在年級中排名在最后,這次有了進步。所以我對這個結果還比較滿意。其實,我教的這個班的學生還是很不錯的。
那么,具體在教育教學(此文來自)中我到底有哪些感受呢?
首先,時間緊,對教材不熟是我最感為難的一件事。
開學兩周后,學校領導通知我接手八年級政治的教學工作。我把這個任務拿到手的第二天就要連著上兩節課。我個人覺得太倉促了,有措手不及的感覺。但我依然走馬上任了。本著邊學邊教,先學后教這一思想,我立馬從教導處找來課本,熟悉了一下教材,就開始了第一節課的教學。但終歸教材是不太熟的,所以第一次課的教學,我感到不是那么流暢。
其次,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不是十分準確。
在前一分析的基礎上,我以為第二點的艱難也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立了。所以感到不那么流暢,是因為不可避免地以流水帳式的教學內容展開教育教學(此文來自)。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先把這課的'內容拉過去再說。雖然在這個環節的間隙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熟悉教材內容,但總覺得因為過于匆忙而有囫圇吞棗的意味在里邊。
我不斷地聽胡老師和周老師他們的課,也向田友凱校長這樣的教學精英學習,覺得對后階段的教學也有了一定的把握。但也因還沒用實踐來檢驗,所以不能得知究竟是否有效?
那就是,我以為,一節課的內容,首先有意識地把它提煉一下,成為一個或幾個“點”,在這堂課中,把這幾個點解決了,這堂課就成功了。那么這里所說的“點”,就是知識點,就是重點。這樣做,既便于教師把握教材,也便于學生理解。一堂課就那么幾十分鐘,還要留出時間讓學生練習,總的說來時間是比較緊的。這樣,化繁為簡,也便于把所講的內容講透。
關于初三政治的總復習計劃
【第1句】:復習范圍
初二思想政治上下冊及初三思想政治全一冊。
【第2句】:復習步驟
通過學習借鑒其他學校的復習方法,結合近年政治中考開卷的形勢得出初三在總復習階段應合理利用“三輪復習法”:
第一輪復習:形象的說,這一部分應叫地毯式復習法,即將全部知識點進行總體的全面的復習,使學生能夠扎實地掌握所應學知識,以便做到理論知識掌握于心,在考場上才能靈活運動地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階段的復習目標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領會、記憶,并使其系統化。這一階段的復習是保證復習質量的關鍵環節,因而必須是目標明確的復習課,講練做到有的放矢。
具體分為:初二知識要用四周的時間,初三知識用二周時間。
用來系統復習的時間較短,因此要提高課堂效率,指導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復習鞏固。對此教師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點知識點,重點基礎知識突出復習。第一階段的復習不能是簡單知識的重復,既要有知識的系統化,又要突出重點。重點知識是復習的主體部分,在復習過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選擇合適的復習方法:根據教材內在聯系,可采用比較法,把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掌握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設計針對性強的試題,幫助學生練習鞏固,利用課余時間注重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提問與輔導。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及時反饋矯正”和“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原則,緊緊圍繞教材,精心選題,顧全上、中、差的學生。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知識記憶的情況和欠缺的地方,調動絕大多數同學的積極性,保證一節課至少有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發現問題。對學生沒有準確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識點,進行透徹他講解,幫助學生記憶。
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
即教會學生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的緊密聯系,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時間是從第九周開始,估計使用兩周時間。在這部分時間里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指導學生學以致用。教師主要是教給學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題的方法。選時政熱點訓練.就是要及時掌握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分門別類進行訓練,并要和課本的有關內容聯系起來訓練,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第三輪復習:模擬練習。
在最后的沖刺階段通過模擬練習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指導學生查清自己在知識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緊時間補遺。教師需要結合歷年的中考題,搜集相關的信息匯編成高質量的試題。
要注意的問題有:本階段的`復習目標主要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知識的再提高。這一階段主要環節是教師要精心編選好練習題,并定時訓練和講評。首先,精心
設計各種類型的試題。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縱觀全面,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試題。編寫試題首先要選基礎,即通過多練使基礎知識在理解和應用上達到運用自如、熟練、準確、舉一反三。其次,選薄弱環節訓練,就是對學生易出問題的知識點或思想認識方面強化訓練,練得多了,就會化難為易了。選時政熱點訓練.就是要及時掌握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分門別類進行訓練,并要和課本的有關內容聯系起來訓練,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最后,選類型訓練,要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見多識廣,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向前看,初三政治復習的時間短任務緊,可謂任重而道遠,作為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考前指導,并自己做到心中有數,扎實研究初三政治復習課的教法,學習其他有經驗教師的指導方法,搜集其他學校水平高的試題,為中考做好充分準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