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的經典名言
【第1句】:老年的光陰不是水平的激流,而是無底的地下蓄水池,記憶力就從那里排走了。——《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2句】:如果上帝賞我一段生命,我會簡單裝束,伏在陽光下,袒露的不僅是身體,還有我的魂靈。——《告別信》
【第3句】:用他人的標準解釋我們的現實,只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陌生、越來越拘束、越來越孤獨。——《我不是來演講的》
【第4句】:他沒有察覺到時光在家里造成的細微而又令人心碎的破壞,這么長日子外出之后,對任何一個有著清晰記憶的人來說,這種破壞都會覺得是一種災難。還等什么呢?時間都過去了,話是這么說,但不至于那么快。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百年孤獨》
【第5句】:永遠說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會熱烈地擁抱你,祈求上帝守護你的靈魂。如果我知道這是最后一次看你離開家門,我會給你一個擁抱一個吻,然后重新叫住你,再度擁抱親吻。如果我知道這是最后一次聽到你的聲音,我會錄下你的每個字句,以便可以一遍又一遍永無窮盡地傾聽。如果我知道這是看到你的最后幾分鐘,我會說"我愛你",而不是傻傻地以為你早已知道。——《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6句】: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百年孤獨》
【第7句】:如果不能確知命運指派給我們怎樣的角色和使命,我們就無法繼續活下去。——《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
【第8句】:一個人要是不得不說假話,那真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在說假話之前,有沒有想到是不是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呢?——《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第9句】:我不戴帽子,免得要在別人面前摘下來。——《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第10句】: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百年孤獨》
【第11句】: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干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百年孤獨》
【第12句】:心靈的愛情在腰部以上,肉體的愛情在腰部往下。——《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13句】:每段婚姻難免都會遇到一方出軌這樣的難題,處理這種問題總是非常考驗另一方的智慧和膽量。——《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14句】:現實并非紙上之物,它就在我們身邊,每天左右無數生死,同時也滋養著永不枯竭、充滿了美好與不幸的創作源泉,我這個四處漂泊、思鄉心切的哥倫比亞人只是蒙幸運女神的眷顧。現實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們,無論詩人或乞丐,戰士或歹徒,都無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戰是無法用常規之法使人相信我們真實的生活。朋友們,這就是我們孤獨的癥結所在。——《我不是來演講的》
【第15句】:新鞋你要是不穿,永遠不會合腳。——《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第16句】:她提醒他,弱者永遠無法進入愛情的王國,因為那是一個嚴酷、吝嗇的國度,女人只會對意志堅強的男人俯首稱臣。因為只有這樣的男人才能帶給她們安全感,他們渴求這種安全感,以面對生活的挑戰。——《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17句】:一個幸福晚年的秘決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百年孤獨》
【第18句】:其實,一切早已安排妥當,命中注定那些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發生,最后把我們引領到了今天這個禮拜三。馬孔多的`禮拜三,正是埋葬魔鬼的好日子。——《枯枝敗葉》
【第19句】:生活是人們發明出來的再美妙不過的東西了。——《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第20句】:隨風而逝分享到微信人不是從娘胎里出來就一成不變的,相反,生活會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脫胎換骨。——《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21句】: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無法復刻的美。她因年齡而減損的,又因性格而彌補回來,更因勤勞贏得了更多。——《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22句】:我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并不是因為對風景的興趣。——《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23句】:世俗的好處: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于愛情。但它們終究不是愛情。用一塊沒有淚水的海綿將有關他的記憶徹底抹掉,讓他在她記憶中所占據的那塊空間里長出一片罌su花。——《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24句】:生活規律得仿佛生了銹一般,既讓人輕蔑,又讓人害怕,但同時也是一種保護,讓他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25句】:他還太年輕,尚不知道回憶總是會抹去壞的,夸大好的,也正是由于這種玄妙,我們才得以承擔過去的重負。——《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26句】:當一個女人決定和一個男人睡覺時,就沒有她躍不過去的圍墻,沒有她推不倒的堡壘,也沒有她拋不下的道德顧慮,事實上沒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謹慎做這樣的決定。——《我不是來演講的》
【第27句】: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要么生下來就會,要么永遠都不會”。——《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28句】:永遠有一個明天,生活給我們另一個機會將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錯了,今天就是我們所剩的全部,我會對你說我多么愛你,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告別信》
【第29句】: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么在看,沒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百年孤獨》
【第30句】: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恒。——《百年孤獨》
【第31句】:上帝呀,如果我有一顆心,我會將仇恨寫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陽的升起;我會用凡高的夢在星星上畫一首貝內德第的詩,而塞萊特的歌會是將是我獻給月亮的小夜曲。我會用淚水澆灌玫瑰,以此體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親吻……——《告別信》
馬爾克斯的經典名言有哪些?
【第1句】:我是偶然開始寫作的,也許只是為了向一位朋友表明,我這一代人是能夠出作家的。從此,我就愛上了寫作,而且欲罷不能;后來,我竟然認為,除了寫作,世界上沒有任何事務能使我更加喜愛。
【第2句】:我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剛剛探索到寫作的奧秘,心情欣喜愉快,幾乎沒有想到自己要負有什么責任。我記得,那時候,每天凌晨兩三點鐘,我干完報社的工作,還能寫上四頁,五頁,甚至十頁書。有時候一口氣就寫完一個短篇小說。
【第3句】:文學除了是木工活,什么也不是。兩者都是在與現實打交道,素材正如木料一樣堅硬。兩者都充滿把戲和技巧。基本上是很少有魔術,倒包含許多艱苦的活計。
【第4句】:你越是擁有權力,你就越是難以知道誰在對你撒謊而誰沒有。當你到達絕對的權力,你和現實就沒有了聯系,而這是孤獨所能有的最壞的種類。
【第5句】:作家描繪現實的非常企圖,經常導致他用扭曲的觀點來看待它。為了試圖將現實變形,他會最終喪失與它的接觸,關在一座象牙塔里。對此,新聞工作是一種非常好的防范。這便是我一直想要不停地做新聞工作的原因,因為它讓我保持了與真實世界的接觸。
【第6句】:我總是相信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在那種狀態下你可以寫得輕松自如,思如泉涌。所有的借口,諸如你只能在家里寫作之類,都消失了。當你找到了正確的主題以及處理它的正確的方式,那種時刻和那種精神狀態似乎就到來了。而它也只能成為你真正喜歡的東西。
【第7句】:我不想跟任何人爭名奪利。這和登山運動員一樣,冒著生命危險攀登高峰,但是一旦登了上來,下一步該怎么辦呢?要下去,或者爭取明智地、盡量體面地下去。
【第8句】:我認為,別的作家有了一個想法,一種觀念,就能寫出一本書來。我總是先得有一個形象。《禮拜二午睡時刻》我認為是我最好的短篇小說,它是我在一個荒涼的鎮子上看到一個身穿喪服、手打黑傘的女人領著一個也穿著喪服的小姑娘在火辣辣的驕陽下奔走之后寫成的。《枯枝敗葉》是一個老頭兒帶著孫子去參加葬禮。《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的成書原因是基于一個人在巴蘭基利亞鬧市碼頭等候渡船的形象。那人沉默不語,心急如焚。幾年之后,我在巴黎等一封來信,也許是一張匯票,也是那么焦急不安,跟我記憶中的那個人一模一樣。
【第9句】:《百年孤獨》我不到兩年就寫完了。不過,在我坐在打字機旁動手之前,我花了十五六年來構思這部小說。
【第10句】:說實話,如果一個想法經不起多年的丟棄,我是決不會有興趣的。而如果這種想法確實經得起考驗,就像我寫《百年孤獨》想了十五年,寫《家長的`沒落》想了十六年,寫《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想了三十年一樣,那么,到時候就會瓜熟蒂落,我就寫出來了。
【第11句】:我先把一張稿紙裝進打字機……是的,我用電動打字機。如果出了錯,對打的字不太滿意或者只是因為打錯了字,不管是由于我自己的壞習慣、癖好還是由于過分審慎小心,我就把稿紙撤下來,換上一張新的。寫一篇十二頁的短篇小說,我有時要用五百張稿紙。這就是說,我有個怪脾氣:我認為打字錯誤等于創作錯誤,這個毛病我改不了。
【第12句】:因為我正在寫的作品是我私生活的一部分。老實說,我對那些在采訪時大談其未來作品情節的作家倒感到有點可憐。因為這證明,他們的事情進展得并不順利,他們想把在小說創作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拿到報刊上來解決,以求自我安慰。
【第13句】:上午在一個荒島,晚上在一座大城市。上午,我需要安靜;晚上,我得喝點兒酒,跟至親好友聊聊天。我總感到,必須跟街頭巷尾的人們保持聯系,及時了解當前情況。我這里所說的和威廉·福克納的意思是一致的。聽說,作家最完美的家是煙花柳巷,上午寂靜無聲,入夜歡聲笑語。
【第14句】:因為我認為虛幻只是粉飾現實的一種工具。但是,歸根結底,創作的源泉永遠是現實。而虛幻,或者說單純的臆造,就像沃爾特·迪斯尼的東西一樣,不以現實為依據,最令人厭惡。記得有一次,我興致勃勃地寫了一本童話,取名《虛度年華的海洋》,我把清樣寄給了你。你像過去一樣,坦率地對我說你不喜歡這本書。你認為,虛幻至少對你來說,真是不知所云。你的話是我幡然醒悟,因為孩子們也不喜歡虛幻,他們喜歡想象的東西。虛幻和想象之間的區別,就跟口技演員手里操縱的木偶和真人一樣。
【第15句】:靈感這個詞已經給浪漫主義作家搞得聲名狼藉。我認為,靈感既不是一種才能,也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作家堅忍不拔的精神和精湛的技巧為他們所努力要表達的主題做出的一種和解。當一個人想寫點東西的時候,那么這個人和他要表達的主題之間就會產生一種互相制約的緊張關系,因為寫作的人要設法探究主題,而主題則力圖設置種種障礙。有時候,一切障礙會一掃而光,一切矛盾會迎刃而解,會發生過去夢想不到的許多事情。這時候,你才會感到,寫作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這就是我所認為的靈感。
馬爾克斯名言錦集
【第1句】:真正的愛情需要什么?需要兩個人在一起是輕松快樂的,沒有壓力。
【第2句】:易得的幸福無法持久,這點體會更多地是源自教訓而非經驗。
【第3句】:一個幸福晚年的秘決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第4句】: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第5句】:我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并不是因為對風景的興趣。
【第6句】: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第7句】:請用一枝玫瑰紀念我。
【第8句】:每一個生命都有靈魂,只是怎樣喚醒他們。
【第9句】: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無法復刻的美。她因年齡而減損的,又因性格而彌補回來,更因勤勞贏得了更多。
【第10句】:世上的人分兩種,會勾搭的和不會勾搭的。他不信任后面這種人:他們一旦越軌,便覺得這件事太不可思議,于是四處炫耀愛情,就好像那是他們剛剛發明出來的似的。而經常做這種事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活著就是為了這個。他們感覺良好,也守口如瓶,因為知道謹言慎行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第11句】: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
【第12句】: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干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
【第13句】:他不承認自己和妻子的矛盾源于家中壓抑的氣氛,而是認為那源于婚姻本身的性質:一項荒謬的,只能靠上帝的無限仁慈才得以存在的發明。兩個幾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人,沒有任何血緣關系,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別不同,卻突然間不得不承諾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張床上,分享彼此也許注定有所分歧的命運,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違背科學的。
【第14句】:我們最常見的美德之一就是對自己的不幸逆來順受。
【第15句】:人們彼此消遣,為的是不致互相殺戮。在這個輕浮的世俗天堂,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對陌生事物的恐懼。她用一種更為簡單的方式為它下了定義:社交生活的關鍵在于學會控制恐懼,夫妻生活的關鍵在于學會控制厭惡。
【第16句】:當一個女人決定和一個男人睡覺時,就沒有她躍不過去的圍墻,沒有她推不倒的堡壘,也沒有她拋不下的道德顧慮,事實上沒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謹慎做這樣的決定。
【第17句】: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
【第18句】:世俗的好處: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于愛情。但它們終究不是愛情。用一塊沒有淚水的海綿將有關他的記憶徹底抹掉,讓他在她記憶中所占據的那塊空間里長出一片罌粟花。
【第19句】:誠實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按照自己身體的意愿行事,餓的時候才吃飯,愛的時候不必撒謊,睡覺的時候也不用為了逃避可恥的愛情程式而裝睡,自己終于成了整張床的主人,它的全部都歸自己獨享。
【第20句】:人不是從娘胎里出來就一成不變的,相反,生活會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脫胎換骨。
【第21句】:死亡跟他沒有什么關系,而生命對他才有意義。
【第22句】: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恒。
【第23句】:愛情的問題都是床上解決的。
【第24句】: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要么生下來就會,要么永遠都不會。
與馬爾克斯對話的作文1000字
“馬爾克斯的去世給哥倫比亞留下了一千年的孤獨和悲傷!”當得知馬爾克斯逝世的消息,哥倫比亞總統這樣說。2022年4月17日,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逝世,百年孤獨,就此掩卷。世界文壇從此開始又要經歷多少年的孤獨呢?這也許又是百年孤獨的開始。
馬爾克斯死了,他的思想與靈魂卻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當我再回憶起他經歷的人生和留下的作品時,就如同與他進行著穿越生死的'對話。
沒有與生具來的天才,馬爾克斯的文學道路也充滿曲折坎坷。輟學,被退稿,流亡歐洲,他依然沒有放棄寫作的原因就是童年時就有的那一顆熱愛文學的心。《百年孤獨》面世前的四十年,他既經歷過名家的無情打擊,也經歷過生活的流亡落魄,但若是沒有前面四十年歲月的積累,又怎會有他登上頂級文學殿堂的輝煌。
說到《百年孤獨》,這應是馬爾克斯最偉大的成就了。讀他的書,就好像和他聊天,是思想的交流。他一開始就拋給我們一個問題:他的“孤獨”是怎樣的一種孤獨?是他自己在坎坷人生中的孤獨嗎?是他年輕時作為一個憤青的孤獨嗎?還是一種人類的、人性的孤獨?
我覺得都不是。我記得他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說的題目是“拉丁美洲的孤獨”。他在演講中沒有說到自己的孤獨,也沒有泛泛而談文學或人性的孤獨,他只談了第三世界的孤立和歐洲對它的不理解。在《百年孤獨》中,冰塊和鏡子是經常出現的兩個意象。冰是冷的,隔絕、冷酷,鏡子可以把隔絕無限地復制。鏡子城市中濃縮著千萬個拉美的城市,它們被強鄰壓榨,被世界遺忘,陷入孤獨,成為“命中注定一百年處于孤獨的世家”。這孤獨,就如同書中人物身上長出的尾巴,是拉美人異化的產物,“孤獨”就應該被理解成“孤寂、死滅”。我讀了好幾遍《百年孤獨》,讀出了他的呼吁深沉得現實,讀出了他的思想高遠得孤傲。
他還告訴我,他對這個世界是有濃濃的愛的。是啊,一個對世界沒有愛的人,怎能寫出如此關注社會現實的作品?他曾為讀者寫過一封告別信,信中充滿了對人們的愛和對生活的渴望:“我會使每個人都了解他們皆我所愛,我要懷著愛而生活。”“保護周圍你愛的人吧,告訴他們你多需要他們。”七十二歲的他患了淋巴癌,寫下了這封告別信,之后,他與癌癥抗爭了十五年。
與馬爾克斯的對話,我能聽到的聲音不多,但理解與收獲卻很多很多。堅毅的品性、孤傲的思想,還有那一份關注人類與現實的大愛,深深觸動了我,也必將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就如同莫言所說:他發明了讓自己永生的方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