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書香家庭演講稿
老師們,家長們,下午好
昨天陳老師跟我說,要我在家長會的時候談談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方面的做法,我覺得有些誠惶誠恐,因為在座的很多家長在這方面都比我有經驗,比我有心,班上的很多孩子也比我家女兒優秀。
我把我們的一些心得體會,拿出來和大家交流一下,就算拋磚引玉吧,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西方一位教育名人曾經說過,“閱讀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
培養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喜歡讀書是父母獻給孩子的最好禮物,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一種標志。
”讓我們做家長的感到開心的是:xx是個愛閱讀的孩子,讀過的書大概有幾百本了,閱讀已經成為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回過頭來看,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上,我們做了以下幾點:一.閱讀興趣的培養。
從嬰兒期開始,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們就嘗試著帶她在閱讀的海洋里試水,每天下班之后,不管有多累,我都會抽出一段時間,把她抱在我的腿上,拿一本書和她一起分享,最開始,我是拿著《嬰兒畫報》,指著上面的一幅幅圖片,給她描述各種不同的場景;遇到一些簡單的文字,就讀給她聽。
她自己也非常享受這個閱讀的過程,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是她會用各種表情和我互動。
從這個親子閱讀中,我發現嬰兒的接受能力其實相當強,最讓我們驚喜的是,就在這輕松隨意的閱讀中,她自己認識了很多字,以至于在她上幼兒園之前,就能夠獨立地讀完一本畫報。
二.不同的成長階段,匹配她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狀態,給她選擇合適的書籍。
在嬰童期,她的閱讀以圖為主,花花綠綠的昆蟲、活潑可愛的大小動物、色彩絢麗的草地鮮花等,因此,在早期,應盡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簡單明了的圖畫書,在她幾個月大的時候,我們給她訂了《嬰兒畫報》,上幼兒園后改成了訂《幼兒畫報》。
隨著她的識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或者說,當她和外部的世界接觸慢慢增多,開始對很多自然現象產生好奇的時候,我們就給她選擇一些有一定知識含量的科普書籍,例如《小牛頓科學館》從書,她從里面了解到了風雨雷電是怎么形成的、海洋里面有哪些生物、人類是怎樣發明紙張的、愛斯基磨人怎么蓋自己的房子……這樣的書,給她打開了一個更寬廣的世界,滿足了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在她幼兒園的后期到現在,她喜歡看的書,[蓮山課~件 ]具備了相對復雜的情節和一定的思辨能力。
比如楊紅櫻的“馬小跳系列”和《笑貓日記》。
《笑貓日記》她特別喜歡看,已經看了好幾遍。
她最近剛看完的一套書——《最美最美的中國童話》,也非常不錯。
如果孩子能夠看不帶拼音的書,這套書值得推薦。
通過看這些書,她開始在精彩的故事、一環套一環的情節設置中,體驗更酣暢的閱讀享受,并在這些書中學習做人的道理,感受真、善、美,從書中那些誠實、善良、樂觀和有責任心的主人公身上,感受到了正能量。
三.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她根據自己的興趣,輕松自由地閱讀。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家長一定不能用自己的好惡來干涉孩子,更不能硬塞給孩子“有用的”書籍,比如有一段時間,我們也嘗試過帶她看唐詩宋詞,但是后來發現,有一些我們大人看來很美很經典的詩詞,孩子本身未必能理解那種意境和種種悲歡離合的情緒,她對這些的接受程度,明顯不如各種童話,我們也就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再教她讀詩念詞。
再比如,《小牛頓科學館》這樣的書,一開始買來的時候,她翻過了之后,可能因為當時思維還沒發展到那一步,覺得有點難,所以就甩在一邊,我們也不強迫她,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可能是她自己的思維發展到了一個節點之后,她自己把那套書翻出來,如饑似渴地閱讀。
現在,關于xx的閱讀,她自己有絕對的自主權,她自己有幾箱的書籍,每天她想看什么愿意看什么,自己去拿,我們絕不干涉,閱讀已經成了她的生活習慣,作業做完了、彈琴累了,她都會自己找一本書出來,安靜地享受閱讀的時光。
四.不帶功利性。
不是為了炫耀孩子看了多少書,認識了多少字,而是讓她自己在閱讀中體驗美、感悟愛。
我和她的爸爸有一個共識:閱讀本身不是目的,在閱讀中感悟和體驗,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們為她選擇圖書的標準,除了根據年齡和思維特點之外,還強調兩點:愛和美。
愛:親人的關愛、朋友的友愛,還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大愛。
美:印刷的形式美,圖片的精美、文字的表達美、主題的真善美。
我們希望,閱讀是給孩子的一雙翅膀,讓她帶著一顆自由靈動的心飛翔,在閱讀中體驗各種美好的東西,做一個心中有愛、懂得欣賞美的孩子。
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小學生的發言稿
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
很高興大家能來參加這個讀書交流會。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的確, 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獲得豐富的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學會如何做個有修養的人;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說過:“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久遠”。
讀書能使人收獲知識和智慧,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啊,書中有知識,那是聰慧而勤奮的先人們,在漫長的時間之流中,探尋和打撈出來的閃光的珍珠;書中有情感,那是真誠與多情的人們,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結;書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堅韌的人們,在不斷的追求中,將理想上升為行動生長而成的生命之華;書中有思想,那是長久的思考與無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種植的永恒之果;書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證悟與理性的考問,融會而成的靈魂之光…… 讀書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極致。
一本好書,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個蒼白的早晨或風雪黃昏。
朱自清大師說:“緩緩地咀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
”這濃濃的滋味就是書味,讀書之味。
真個是:“博覽群書添雅趣,縷縷書香勝飯香。
”人生樂趣在讀書,有書為伴心甘甜。
讀好書,能知曉人生之難,體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創而不餒,受寵而不驚,如閑云野鶴,保持著一種雍容雅怡,瀟灑達觀的境界。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人生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書是一個人精神上的朋友,是這個世界能饋贈的最好、最優秀的禮物。
書香家庭親子共讀反饋表活動收獲家長的話怎么寫
詳見_扒樂網_親子活動方案回顧,您是想寫書香家庭親子活動的的感想吧或者是過程吧。
下面一些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營造書香家庭、開展“親子共讀”:第一是固定時間,養成習慣。
什么時間讀書無關緊要,但每天在相同的時間進行讀書是有益處的。
比如在睡覺前和孩子讀讀書,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第二是全家參與,人人關心。
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工作忙的、不太忙的,都來參與“親子共讀”活動。
在我們學校有許多政府、企業、單位的領導,他們一直堅持過問孩子的學習,陪孩子讀書,效果很好。
第三是做好準備,有書可讀。
大量事實說明,在裝滿圖書的房子里長大的孩子是有出息的,家長們應精心選擇,購買好書,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應反復讀,以加強對故事的理解,一些經典的古詩、散文應誦讀成背,以后才能出口成章,信手捻來,熟練運用。
第四是邊讀邊想,注意積累。
如何引導孩子看,從中學習什么,怎么引導孩子思考,這些如同給孩子選擇材料一樣重要。
以前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書好像也看得不少,但為什么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卻不見得高呢
我想如果讀書時能多思考、多積累,每一次閱讀都有一點小收獲,日積月累,就有大收獲了。
所以,起步階段可由家長能同孩子一起看,邊看邊講,在看和講的過程中,向孩子提一些思考性的問題,碰到不認識的字或意思不懂的詞,可引導孩子讀讀拼音記住讀音、聯系圖或前后文來理解,也可引導孩子通過查字典來解決。
看后還可以就某個問題與孩子展開討論,或一起回憶書的內容,如:文章講誰
講了一件什么事
或學到了什么知識
懂得了什么道理
自己有哪些想法
文中有好詞或精彩句子讓孩子多讀讀,最好能設一本采蜜本,專門摘錄好詞好句。
第五是利用媒體,兼收并蓄。
現在有數字電視了,可有選擇地引導孩子進行電視閱讀,有電腦的家庭,可讓孩子進行網上閱讀。
例如我們班級博客上有老師、同學及家長的文章,希望能引導閱讀,激發讀寫興趣。
為了便于老師了解和及時表揚孩子,最好讓孩子在回復中寫一兩句感想或簡單的寫上某某已讀。
第六是堅持下去,不要中斷。
讓孩子讀書,不是權宜之計,不是一日之功,養成不讀書就好像少了什么的習慣。
除了讀書之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寫一點日記,有多少寫多少,主要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增加學生練筆的機會,家里有電腦的,可把日記直接發表到我的博客上去。
世界讀書日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你們好
首先,讓我們來分享這樣一個故事。
據說,很小的時候,猶太人的父母就會將蜂蜜涂抹在《圣經》上,讓他們的孩子蘸著口水來翻閱,父母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告訴孩子們——書是甜的。
正是從這些蘸著《圣經》上的蜂蜜開始讀書的孩子中誕生了馬克思,愛因斯坦、門德爾松、弗洛伊德;正是從這些舔著嘴唇,嗅著書香的孩子中走出了129位諾貝爾獎得主。
鮮花與掌聲掀起的不過是世俗的喧囂,只有理性的思考才能使人追隨前進的腳步。
尊重智慧,崇尚讀書,使一個苦難的民族浪跡天涯,卻不失其志,他們用智慧一次又一次的拓展著他們的疆域,建立起了一個沒有邊疆的帝國。
我是一個老師,一個沒有野心的老師,我的帝國只有三尺。
但僅有的疆域也曾經讓我那么困惑。
我甚至害怕與孩子們相對,因為任何一雙純真的眼睛都可能將我的自信粉碎。
求知的眼睛在我的眼中燃燒,我卻用空洞的說教一次又一次的將他們熄滅。
學生的失望,家長的鄙夷,同事的蔑視,曾讓我深深的感到,教師的身份竟然那么容易讓人窘迫不堪。
《學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
對于一個講師而言,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缺少新穎的教學思想,僅憑一支筆,一本書,一張嘴,試圖將自己的舞臺裝點的流光異彩,試圖將自己的人生導演的精彩紛呈,那終將是一種奢望。
我慶幸自己今天能夠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代表在此發言。
我的世界并不精彩,但我的生活卻很成功。
我的成功源于我的自省。
17年來,我曾先后兩次前往武漢,歷時四年,相繼取得了歷史專科,中文本科,文學學士的資歷。
2002年,30歲那年我學成歸來,從駕輕就熟的歷史專業轉崗從事語文教學。
后來的成績為我自己的選擇做了最好的詮釋。
為勝任新時期的班級管理工作,我借助電腦網絡,拜讀名師經典,深入鉆研心理學,教育學,廣泛涉獵儒道法釋,兵法謀略。
11年來,憑借經驗的積累,理論的滲透,已日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班級管理體系。
為掌握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利用課余時間,我訂購了各種多媒體教材,充分借助學校資源,先后自學了多種流行軟件的操作技能。
所制課件曾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各級各類大獎。
如今我已經不再害怕注視孩子們的眼睛,也不再害怕接打家長們的電話。
與書籍結伴,讓我找回了自信;與智慧結緣,讓我贏得了尊重。
我用書籍和智慧締造了我的帝國。
雖僅有三尺疆域,卻有無限河山。
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滴水,教師應有一桶水。
這話固然有理,但杯水不添,何愁不干。
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惟有常學,方得常新。
也許有人會說:談何容易。
在校六事累:備、教、批、輔、考、評;回家七事忙:柴、米、油、鹽、醬、醋、茶。
好不容易夜深入夢,做個夢似乎都在日理萬機。
古人讀書講三上,馬上、床上、廁上。
忙里偷閑,見縫插針,何愁沒有時光
也許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想想,是事情困住了人,還是人困住了事。
任何知識,任何技能都會有一個保鮮期。
當我們用過期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發展的問題和矛盾,如何不累
如何不忙
博覽群書,才能“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引經據典,才能妙趣橫生、興味盎然。
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把生命讀得開闊、靈動、樂觀、豁達、鮮亮;才能把心靈的廣袤與深邃,世界的多樣與神奇,世事的無端與詭異,傳授給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學子們。
惟有用學習才能指導學習,用習慣才能引領習慣。
“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
為了學生,為了我們,我們必須堅持不懈的讀書。
讀書感想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便得快樂。
讀書一種,一種娛樂的方式。
讀書也可以使你身心健所以在書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
用讀書來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舉動。
良辰美景,賞心悅目,此為人間四美,通過讀書,讓我們體會在繁華浮躁的喧囂都市中那一刻難得的清凈,細細回味,仿佛脫離一切,如莊夢化蝶般,使我兩忘的寧靜,又有扶搖直上逍遙萬里的酣暢。
讀書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極致。
一本好書,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個蒼白的早晨或風雪黃昏。
朱自清大師說:“緩緩地咀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
”這濃濃的滋味就是書味,讀書之味。
真個是:“博覽群書添雅趣,縷縷書香勝飯香。
”人生樂趣在讀書,有書為伴心甘甜。
讀好書,能知曉人生之難,體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創而不餒,受寵而不驚,如閑云野鶴,保持著一種雍容雅怡,瀟灑達觀的境界。
讀書感悟400字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了書籍,就像沒有了陽光;智慧里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
”列寧也曾說過:“書籍是巨大的力量。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
不管怎么說,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現了書對人類的重要性。
的確,書對人類真是太重要了。
沉淪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熱愛生活,心里充滿仇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無比關心他人,心胸狹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心胸無比寬廣。
作為我們小學生,更應多讀些有益的書籍,這樣不但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
高爾基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
”對,書籍是知識的源頭,是人類的精神食糧。
書籍,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靈魂的工具,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讀書,能使人愉快,使人聰明,鼓舞人的思想感情去愛人類,愛和平。
書是有價的,但又是無價的。
世上的書那么多,價錢從幾元到幾千元,各不相同,可它們內存的知識是無價的天價難及的。
書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為了歷史的前進,社會的發展,人們渴求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產力。
只有知識才能構成巨大的財富源泉,既使土地獲得豐收,又使文化繁榮昌盛。
努力讀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
好讀書的人們,讓我們一起讀好書吧!
感恩父母老師主題班會學生發言稿快點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初一(10)班的xxx____一個活潑,快樂,我行我素的女孩。
?可能是剛剛脫離了小學的保護吧,初識翠崗,心里多少有些陌生,動不動就脫口而出:“我是xx小學的!”這才僅僅過了四個月,我的口頭禪就已變成了:“我是翠崗中學的。
”?這樣的變化我想是因為翠崗的景色讓我的心醉了。
?那黃綠二色的教學樓和諧,歡快。
使我******到了一片勃勃生長的小草,讓我有了奮發學習的動力。
校園東面的花園更是景色宜人。
亭臺,假山,石橋,綠樹,碧草,清水,靈魚……無不在這里肆意地釋放著它們潛在的靈氣。
坐在這里,我似乎聞到了濃郁的書香,陶醉在了知識的海洋。
美麗的翠崗使我心醉,它讓我沉醉在書卷的香氣中,無法自拔。
?這樣的變化我想還因為校園的文化讓我的心動了。
?翠崗共有31個班級,每個教室都掛了兩條名人名言。
這62條名言,教會了我們人生中最需要學習的一點——做人。
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我看見了:驕傲使人退步;在我反悔諾言的時候,我看見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在我亂花金錢的時候,我看見了:以儉立名,以侈自敗。
冰山的一角便已如此,整個的冰山又是怎樣,可是無法想象了。
?這樣的變化我想更因為翠崗的老師和同學讓我的心熱了。
?雖然剛開始大家都不熟,但憑著我們心中的那朵火焰,我們漸漸的聚攏起來。
一旦有同學遇到了困難,其他人就會熱心地走上前去,這一點我可是深有體會。
我的班主任,也就是張老師。
她對我很嚴厲,一直都是表揚得少,批評得多。
但我十分的感激她,因為她對我的批評使我更加全面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不斷奮進。
學校的老師,同學對我的關心無時無刻不使我感到了身在翠崗的溫暖與安心,也使我更愛翠崗這個“家”了。
?就是這樣,我愛上了翠崗。
現在,我想大喊一聲表達我心中真切的感受:“我是翠崗人!”(二)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回想起來,來到八小也有一個多學期了。
雖然在這兒的時間并不長,但是我卻深深地愛上了這里的老師、同學,這里的一草一木,優美的環境,明亮寬敞的教室,高大的教學樓,設備齊全的實驗樓,以及我們的學校領導公、開會的公樓。
我愛上了這里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愛這里的學生。
他們熱情好學,聰明能干,互幫互助,而且十分有禮貌。
同學們之間總會有一些小矛盾的,不可能沒有,但是他們并沒有通過打架來解決矛盾,而是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解決。
同學們都能做到互相諒解,就足以說明我們的同學團結友愛,已經融入到我們這個大家庭來了。
在學習上,同學們都各有自己的長處:有的口才很好、有的作文寫得很好、有的擅長解決難題等等。
但是同學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學好知識,考上理想學校,為親人爭光,為老師爭光,為學校爭光!在禮儀上,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出色。
不管是見到領導、老師,還是遇到家長,都會停下來,敬個隊禮,再有禮貌的問聲好。
在勞動方面,同學們也很棒。
每天上學放學,都有同學掃地、拖地,或者去草地除草。
每當大掃除時,同學們一個個埋頭苦干,累的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可是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因為同學們早已把學校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誰都希望自己的家干干凈凈、漂漂亮亮的,自己看著也賞心悅目,難道不是嗎? 我也愛這里的老師。
他們兢兢業業、平易近人,嘔心瀝血、全心全意地為祖國培養下一代接班人,為學校、國家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人。
他們拿著微薄的工資,每天早出晚歸,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把我們培養成才,是為了報效祖國而在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即使,這對祖國來說也許微不足道。
白天,他們進行緊張的教學工作:上課時,他們循循善誘,那聲音如清泉般沁透心脾,娓娓動聽;下課時,他們就要對那些調皮的、成績差的同學進行指導和教育。
晚上,他們也不能早早歇息:要批改白天同學們交的作業;要準備好明天上課的內容提綱;要想怎樣把差等生的成績提高上來;要向家長了解每位同學最近的學習情況,……他們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去塑造千百萬青少年美好的心靈,辛辛苦苦、嘔心瀝血、任勞任怨,十年、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奮斗在教學崗位上。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就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根草去的人”。
是啊,老師就是蠟燭,給我們帶來光亮;老師就是園丁,澆灌祖國的花朵;老師就是米蘭,默默的奉獻自我…… 我愛八小,我愛我可愛的學校。
其實,愛校就是愛家,愛校也是愛自己。
因此,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一起愛八小,愛護八小,讓我們的第二個家——八小,永遠年輕、美麗!一起行動起來吧,我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