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幫我找一下青年文摘以前登的關于劉翔的那篇文章
特立獨行的劉翔 劉話,一般不會超過三個句號。
他說,他喜單。
采訪到劉不是件簡單的事。
自從今年5月8日,劉翔在日本大阪戰勝世界頭號跨欄名將美國的阿蘭·約翰遜之后,劉翔就像國家“一級文物”一樣被嚴格保護了起來。
采訪他要經過數道關卡。
在石家莊科技賓館,我們還是想辦法見到了參加2004年全國田徑錦標賽暨奧運會選拔賽的劉翔。
晚上8點多,上海田徑隊的孫領隊帶我們敲響劉翔房間的門,半天沒人應答。
我們剛剛失望地轉頭,房間的門吱呀開了,探出一個腦袋,脖子上掛著耳塞,原來劉翔在聽歌曲。
房間的桌子上放著一罐敞開的蜜餞——聽歌曲吃零食是劉翔的兩大業余愛好。
劉翔顯然相當輕松。
因為大阪的成績,他已經提前領取到雅典奧運會的入場券,此次,他是為上海的城市榮譽而來參戰的。
早就聽說劉翔有“一歌三棲(國語、英語、粵語)”的本領,在接下來一個多小時的采訪里,劉翔先后三次哼唱起歌曲——只要你稍一停頓,劉翔的思路就飛快地滑翔開去,自由自在于他自己的世界。
約翰遜到山頂時他還在山腳 在相當一段時間里,媒體到處彌漫著劉翔“惜敗約翰遜”,劉翔“不敵約翰遜”的字眼。
在世界田徑跑道上,約翰遜無疑是橫在劉翔面前最難跨越的一道高欄。
可是,劉翔說,他從沒把約翰遜當敵人,也沒把他當目標。
“把別人當目標,那會很累。
” 劉翔第一次被教練帶到跨欄場地那年,已16歲。
站在一排伸向遠方的高欄前,這個瘦高的少年顯出一臉茫然。
他不知道跨欄從何處來,也不知跨欄要往何處去,對跨欄幾乎是零度認識。
在此之前,他以學業為主,課業成績也還不錯,只是在每天下午放學以后,去區業余體校練習跳高。
跳高一直沒有什么大的起色,全家人倒也不著急,按照劉翔爸爸的意思,練結實身體是主要目的。
所以,等劉翔認識跨欄的時候,已經是1997年。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黑人運動員約翰遜已經是奧運會冠軍,從90年代中期,他就一直是110米欄的世界統治者,大名鼎鼎,揚威四海。
打一個形象點兒的比方,如果跨欄是一座高山,當劉翔在山腳下還不知先用左腳還是右腳起步時,人家約翰遜已經在山巔上翩翩起舞。
不難理解,山腳下的人,自然只有抬頭仰望的份兒。
難怪劉翔這樣形容第一次跟約翰遜站在同一賽場同一起跑線上時,“感覺他很神圣,可望而不可及。
根本就沒想到‘贏’這個字,只想在他的帶動下成績有些提高就很好了。
”同場比賽完,劉翔找約翰遜簽了名,還興奮地跟約翰遜合了影。
那時,約翰遜是明星;劉翔是他的FANS。
匆匆例行公事合過影的約翰遜也絕然不會想到,這個黃皮膚的中國小伙不日就成為他強勁的競爭對手。
“革命+拼命”傻練不是法寶 提起田徑,相信大部分中國人腦中即刻就會飛起這些畫面:炎炎烈日下的苦斗,寂寞黑夜里的加時偷練……這不只是媒體刻意營造的氣氛,也是我們多年篤信“革命加拼命無往而不勝”精神的集中體現。
也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劉翔的家人開始并不同意劉翔做運動員。
劉翔是家中獨子,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親一大家子人的心肝寶貝兒,尤其是媽媽從小對他溺愛得很,就怕兒子吃一點兒苦。
13歲進運動隊的時候,劉翔不會洗衣不會疊被,媽媽每周都要求他把臟衣服背回家去。
但劉翔從小喜歡蹦蹦跳跳,是在爸爸的支持下練了幾年跳高,那幾年,把媽媽心疼得不知怎么才好。
跳高練了兩年,劉翔又被市第二少體校的一個教練選中,開始練起了跨欄。
進入跨欄場地沒多久,劉翔就被孫海平相中。
如果說劉翔是靠兩條腿起飛的,那其中一條腿,當是他的教練孫海平。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孫海平,就沒有劉翔。
今年50歲的孫海平1971年進入跨欄行業,1978年考入北京體育學院專習跨欄,畢業回到上海做了專業跨欄教練。
30多年扎根欄田,他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也有深厚的理論功底。
他清楚記得,許多年里,為了出成績,他們都依靠疲勞戰術,因為怕白天達不到運動負荷,晚上再靠“小太陽”繼續夜戰——為了看清跑道,用竹竿挑碘鎢燈夜戰。
盡管如此,練了多年,仍然沒練出什么名堂。
可是,時代進步了,這種“傻練”方式卻一直沒被徹底摒棄。
雖然孫教練靠自己的經驗帶出了像陳雁浩這樣的國內高手,但陳雁浩也只是創造了國家紀錄和亞洲紀錄,再往前似乎一步也挪不動了。
他們也出去參加世界級比賽,但僅限于“一槍”,一般國際比賽要鳴四槍:預賽、次賽、復賽、決賽,中國運動員往往跑完一槍就回來了,鮮嘗決賽的滋味。
孫海平不死心。
1998年4月,他看到了訓練中的劉翔,一眼瞅上了劉翔極強的三步節奏感,遂生出了收為新徒的想法。
可是還沒來得及開口,他便去備戰世錦賽了,一去三四個月。
當時的劉翔并不知道孫海平的想法,訓練相當辛苦又不見成績,并且影響了學業。
父母也著急了,怕兩邊都耽誤了,于是,練了一年跨欄的劉翔停止訓練,去市重點學校宜川中學讀書了。
當孫海平從世錦賽回來再找劉翔,劉翔已經回家了。
孫海平當即急了人,連忙找劉翔,找劉翔父親,經過再三勸說,劉翔又被父親連人帶鋪蓋一車給送了回來。
1999年2月,已“解甲歸田”的劉翔再次出征,拜孫海平為師。
這一次,師徒倆一同堅決地告別了“革命加拼命”的傻練。
劉翔每周訓練18個小時,平均每天訓練3小時。
這使他每天上陣時,精力飽滿。
玩兒心十足的劉翔,到今年7月才滿21歲,樂得如此充裕,如此教練。
孫海平則采取了有別于以往的全新攻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由劉翔的節奏感順藤摸瓜抓住了他神經系統功能特別強注意力程度極高的優勢,并由此迅速開發出他的潛力。
“如果按老方法先去練他的劣勢,一輩子也練不出來。
”孫海平如是說。
瀟灑面對自己人的質疑、外國人的輕視 看似神話又絕對不是神話,同年4月,劉翔就參加了全國比賽,誰也沒想到,第一次參加大賽的劉翔就得了第三名。
取得了其他新隊員磨煉幾年才可能達到的水平。
這等佳績委實讓業內人吃驚不小,但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一年以后,也就是2001年5月,劉翔就在中國田徑大獎賽110米欄分站賽中,連續兩站戰勝自己的師兄陳雁浩。
要知道,此時的陳雁浩已經穩坐了八年的全國冠軍寶座。
對于這個突然殺將出來的“小黑馬”,不少人包括陳雁浩在內都滿懷疑惑。
但是,賽后藥檢顯示,劉翔一切正常。
劉翔成績提高速度之快,連自己的同胞都難以置信,更不要說那些外國人。
決賽的邊兒你都摸不著——國際賽場上的歐美人,自然從不把黃皮膚當回事,亞洲人天生就不行
列強早就作了定論。
因此,發生這樣的事也就不奇怪。
那年,劉翔去法國參加世界室內大獎賽,決賽時,一名美國黑人選手摔倒,未完成比賽。
劉翔取得第三名。
但當他沖過終點回頭看電子大屏幕時,發現上面打出了“劉翔中途退出”的字樣。
萬幸的是,孫海平多年來已經養成一個習慣,凡大賽都會自帶攝像機進行拍攝,他恰巧拍下了這場比賽的全過程。
在事實面前,總裁判只得把第三名判還劉翔。
國內外的連連遭遇,讓劉翔笑不起來。
但他生性溫和,從沒有過激舉動。
中國演員里面,劉翔最喜歡王志文,并非因為身為上海同鄉,而是喜歡王志文的實力和瀟灑。
實力自會證明你的存在,終會為你贏得地位;瀟灑不單指外形帥氣,更是指不被煩瑣小事所羈絆,誤了前行。
這一點,頗有大將風度。
在國際賽場他找到了牧羊人的詩情 跨欄運動,起源于17~18世紀的英國。
起因是英國牧羊人經??缭窖蛉?,后來這種活動逐漸演變為跨欄跑,成為田徑比賽項目已有100多年歷史。
這個源頭,沒有殘酷沒有血性,更多是綠野田園的隨性和詩意。
2000年10月,劉翔第一次出國比賽,便去了離我們國家很遠的智利,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
當飛機經過20多小時的飛行,到達圣地亞哥,劉翔感覺頭腦跟腳跟一起發飄。
首次出國的興奮蓋過了遠涉重洋的疲憊。
呵,這里的空氣何等鮮純;呵,這里的姑娘多么美麗;呵,這里的場地如此紅得熱烈綠得養眼。
他的心在舞蹈。
發令槍響過,劉翔聽不到風的呼嘯,聞不見對手粗重的喘息,消失了看臺上期待的眼神,仿佛天地間只剩了他一個,他便輕快地追著遠處潔白的云朵去了。
這一次,劉翔跑了13秒75,取得第四名,這是他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績,打破了全國紀錄。
這次比賽的最意外收獲是,劉翔找到了牧羊人的隨性和自在,他第一次認識到,原來比賽大可不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緊張,那樣劍拔弩張。
在異國的天空下,這個卸掉壓力的“新牧羊人”激情賁張。
智利之行,開了個好頭,從此,只要嗅著異國的空氣,面對跑道上的各種膚色,他就興奮。
請看劉翔的粗略紀錄: 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110米欄冠軍; 2002年,瑞士洛桑國際田聯一級大獎賽以13秒12的成績打破男子110米欄世界青年紀錄,亞洲紀錄,排名世界第四; 2003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男子60米欄第三名,結束了中國男選手在該項賽事中18年未奪牌的歷史; 2004年,大阪田徑大獎賽,劉翔戰勝美國名將阿蘭·約翰遜,并以13秒06的成績再次刷新了室外110米欄亞洲紀錄。
從一定層面上,國外賽場,成就了劉翔,使他成為比賽型運動員,因為,智利之后,他的所有好成績,幾乎都是在國外比賽中創造的。
因此,他的獎牌含金量相當高。
這是他區別于國內所有跨欄運動員的地方,他把外國人 “中國凈出國內比賽好手”的譏諷丟進了太平洋。
如果不想拿獎牌去奧運會干什么
年輕意味著喜形于色。
劉翔也不例外。
因為勝利,他也曾“今夜無法入眠”。
那是2002年7月,他以13秒12打破世界青年紀錄之時。
劉翔不好意思地回憶曾經三天醒不過來,沒事就傻笑,不停地問自己:怎么就會跑這么快
回去以后我會怎樣
…… 而今,劉翔已然久經沙場,已然榮辱不驚。
雖然贏了永遠在他前邊撞線的約翰遜,但劉翔并沒有忘記自己是誰。
“把他甩在身后當然高興,但不能太高興。
”劉翔遠沒有媒體興奮,他冷靜地分析說,約翰遜從美國長途飛行到日本,難免疲勞;另外,誰能肯定人家不是故意放你一碼,以加大宣傳力度呢
——上海人的精細自有他的道理。
13秒06與約翰遜的最好成績12秒97是還有一段距離。
但是,“我覺得信心比壓力更大。
”孫海平教練這樣看,畢竟約翰遜已近34歲,為了應付四槍大賽,他必須時刻注意平衡體力。
4月份的室內錦標賽,約翰遜為防止寅吃卯糧,差點兒沒跑進預賽。
約翰遜是在為保級而拼命,而小他十幾歲的劉翔卻正呈旺旺上升狀態。
記者結束采訪回到北京,隨之就傳來劉翔石家莊之戰的110米欄成績:13秒40。
顯然,在劉翔,只要為上海隊爭得冠軍就達到此行的目的了。
國家田管中心的領導在會后的記者招待會上,提前亮出了中國田徑隊的“雅典底牌”:“目標是一塊金牌,但兩塊獎牌更現實。
” 男子110米欄和女子鏈球,是中國田徑的奧運奪牌重點項目。
劉翔在大阪的表現令人們對他雅典之行的期望值大增。
誰都能掂出劉翔肩上擔子的分量。
記得在采訪中,劉翔說:如果進不了前八又怎樣
他們會“咔”——他伸出右手幽默地作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崇尚瀟灑的劉翔不會自己給自己制造壓力。
不過,劉翔接著補充說:“如果不想拿獎牌,去奧運會干什么
” 如今還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政法系四年級學生的劉翔,短短的淺棕頭發柔軟地貼著頭皮,脖子上戴著一深一淺兩串項鏈,腕上是異型手表,酷酷的,透著海派青年經典的洋氣和秀氣,乍一看很像日本男影星。
已經有可口可樂等公司請劉翔拍了廣告片,問他是否有意到娛樂圈施展拳腳,始終笑瞇瞇的劉翔回答說,還沒顧上考慮這個。
這么帥氣的小伙,是不是身后追著如云美女呢
劉翔說還不著急這個,不過已經有了找女朋友的標準:體貼一點兒,對自己的父母好一點兒,互相能夠幫助一些。
“她對父母好了肯定會對我好
”劉翔用的是由己及人的邏輯。
在田徑界,劉翔的孝順是出了名的,他非常向往神秘的西藏,想到那里弄點蟲草回來給爸媽補補身子…… 不過看來,劉翔在這個夏天,只有面對紅色跑道,才會我心飛翔。
求《意林》《青年文摘》等摘抄
陳超創作年表 1976年 于拖拉機廠當工人期間開始詩歌創作。
與三位工友組成讀書寫詩小圈子。
完成自制詩集《柳葉刀集》。
1978年 入大學,開始接觸現代主義詩人作品,詩風發生很大變化。
發起成立省會大學生詩歌社團 “新松社”,任社長,編輯《崛起》。
完成自制詩集《解凍》。
1980年 4月,于《大學生文選》首次公開發表文章《做個人真實情感的歌手》。
1981年 1月8日,在《河北日報》首次公開發表詩作《未來》等。
在《新地》、《紅 豆》等發表短詩若干。
1982年 4月,于河北師大學報社科版發表《論魯迅早期新詩創作》。
完成自制詩集 《給西西》。
在《紅豆》、《長城文藝》、《蓮池》發表短詩。
1983年 2月,于河北師大學報發表《論聞一多詩歌藝術探索的得與失》。
10月,于 《飛天》發表《新的阻塞》,被《新華文摘》11期轉載。
1985年 赴山東大學訪學,主修現代詩學、美國現代文學、中國古代文論。
完成結業 論文《顧城的詩》(收入《中國當代詩歌評析》,《艾青與聶魯達:詩藝的平行比較》。
完成自制詩集《爾雅集》。
1986年 2月,于《詩神》發表《被遺忘的拾起》。
3月,于河北師大學報發表論文《艾 青與聶魯達:詩藝的平行比較》(被收入《新時期文論選》)。
5月,于《詩神》發表《中國詩歌新生代》。
6月,于《詩刊》發表《關于詩的形象密度》。
11月,于《黃河詩報》發表《騷動不寧的調色板——論第三代詩人(之一)》。
12月,于《詩刊》發表論文《“人”的放逐》。
與劉小放、楊松霖主編《太陽詩報》(膠印,共出四期)。
出席全國青年作家會議,于《詩神》、《太陽詩報》、《百泉》等刊發表詩作。
1987年 2月,在,《詩神》發表論文《悄然而至的挑戰—論第三代詩人(之二)》,在 《河北文學》發表《論青年詩人群落》。
6月,在《山花》發表《第三代詩人的語言態度》》。
10月,在《山花》發表《現代詩:個體生命的瞬間展開》。
于《青年詩人》、《山花》、《未名詩人》等刊發表短詩。
開始細讀專著《中國探索詩鑒賞辭典》的寫作。
擔任中國作協全國優秀新詩獎初評委員。
1988年 2月,于《詩歌報》發表《新的聲音——論第三代詩人(之三)》。
9月3日,于《文藝報》發表《第三代詩的發生和發展》。
10月,于《詩刊》發表《生命的意味和聲音》。
同年,于《詩神》發表系列專欄文章《揭示生存》、《語言的自覺》、《在空洞中接近神圣》等。
于《河北文學》、《詩神》發表組詩《詩歌寫作》、《夏夜,我你他》、《大鳥》等。
1989年 2月10日,于《光明日報》發表論文《談詩論方法的顛倒》,倡導文本細讀式批評。
于《詩歌報》發表《純粹》。
6月,于《星星》發表《精神蕭條時代的詩人》。
7月,于《詩神》發表長詩《青銅墓地》。
8月,文本細讀專著《中國探索詩鑒賞詞典》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 1月,于《詩神》發表組詩《渴慕》。
8月,于《詩神》發表長詩《空無與真實》。
9月,《中國探索詩鑒賞詞典》獲“北方十七省市社科優秀圖書獎”。
1991年 3月,于《詩歌報月刊》發表《詩歌信仰與個人烏托邦》。
9月,于《詩神》 發表組詩《曲喻與白描》。
同年,于《海內外新詩選粹》、《烏江》發表詩作。
1992年 6—8月,于《詩歌報月刊》連載長文《從生命原始到天空的旅程》。
9月, 于 《詩神》發表長詩《博物館或火焰》。
10月,《讀書》發表謝冕評價陳超文本細讀批評方法的文章《異端的貢獻》。
1993年 年內,于《詩歌報月刊》發表系列文章《深入當代》、《變血為墨跡的陣痛》、《火焰或升階書》、《現代詩人與傳統》、《可能的寫作》等。
9月,組詩《詩歌寫作》被收入《新生代詩卷》。
10月,于《詩神》發表《我看見轉世的桃花五種》。
12月,獲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莊重文文學獎”。
主編詩集《以夢為馬》由北京師大出版社出版。
1994年 2月,于《詩歌報月刊》發表長詩《藝徒或與火焰賽跑者之歌》,8月,于《詩歌報月刊》發表組詩《素歌或讖語》。
參與《現代漢詩》編輯工作。
10月,獲“河北十佳青年作家”稱號。
12月,詩學著作《生命詩學論稿》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5年 5—6月,于《山花》發表與歐陽江河、唐曉渡對話《中國式的后現代理論與其他》。
8月,于《當代人》發表作品小輯《裂開的空白》。
于《大河》、《詩神》、《綠風》、《詩人》等發表短詩。
11月,獲“河北文藝振興獎”。
12月,《山花》優秀理論獎。
1996年 3月,于《詩刊》發表《可能的詩歌寫作》。
5月,于《山花》發表“陳超作品小輯”。
8月,當選為河北作協副主席。
1997年 5 月,于《莽原》發表《當下詩歌走向》。
9月,于《學術思想評論》發表長文《現代詩:生存、歷史、個體生命話語的“特殊知識”》。
10月,于《詩神》發表組詩《并不暗示什么東西》等。
出席全國青年作家代表大會。
開始細讀專著《當代外國詩歌佳作導讀》的寫作。
1998年 7月,于《詩神》發表長詩《本學期述職書》,并被收入北京師大出版社《主潮詩歌》。
9月,于《山花》發表《愚人志或偏見書》。
1999年 1月,主編《中國當代詩選(上、下部)》出版。
3月,于《當代》發表長詩《一代人與寫作》。
4月,于《現代漢詩年鑒》發表論文《立場》。
7月,于《詩神》發表組詩《夜烤煙草》等五首。
于《北京文學》發表《對幾個常識問題的看法》。
11月,于《詩刊》發表長詩《博物館·火焰·詩歌》。
12月,增補版95萬字《20世紀中國探索詩鑒賞》出版。
2000年 1月,于美國《僑報》發表詩作《生命路上的歌》。
3月,于《上海文學》發表《陳超的詩》,于《作家》發表組詩《詩藝與交談(之一)》。
6月,于《當代》發表《詩五首》,于《山花》發表組詩《詩藝與交談(之二)》。
7月,于《人民文學》發表《神奇的望遠鏡》。
9月,于《山花》》發表組詩《堆滿廢稿的房間》。
11月,于《人民文學》發表文章《生命的現身和領悟》。
12月,組詩《交談》獲《作家》雜志“2000年度詩歌獎”。
2001年 1月,于《當代作家評論》發表文章《對神秘之物的敬意》。
3月6日,于《文藝報》發表《2000年的詩歌》。
5月,于《詩潮》發表《陳超的詩》。
6月,細讀著作《當代外國詩歌佳作導讀》(80萬字)出版。
10月,于《山花》發表長詩《正午:嗡嗡作響的光斑》。
12月,出席中國作家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全年于《星星詩刊》發表系列論文《向詩而生》12篇。
2002年 2月,于《莽原》發表詩、文小輯《未來的舊錄像帶》等。
3月,于《長城》發表《文學的求真意志》,于《詩刊》發表《對有效性和活力的追尋》。
4月16日,于《文藝報》發表個人詩歌創作談《從天真之歌到經驗之歌》,6月,于《揚子江》發表《回答四個問題》。
12月,于《詩神》發表《詩四首》。
4月,《山花》發表劉翔論文《讓災難化為平穩墨跡的陣痛——陳超詩歌綜論》。
6月,《詩選刊》發表西川、臧棣、于堅、唐曉渡評論小輯《筆談陳超著作——〈外國當代詩歌佳作導讀〉》。
2003年 1月,于《詩刊》發表《詩的困境與生機》。
4月,于《山花》發表長詩《案頭劇:室內荒原》。
5月,主編《最新先鋒詩論選》出版。
6月,于《詩刊》(下半月刊)發表組詩《無端淚涌》。
7月,于《揚子江》發表組詩《赤紅之夜》。
8月,詩學論集《打開詩的漂流瓶》出版。
9月,于《詩潮》發表《詩7首》,于《新詩界》發表《陳超的詩(13首)》。
12月12日,于《文藝報》發表《文學的想象力與可信感》。
個人詩集《熱愛,是的》出版。
2004年 4月,于《山花》發表組詩《是熟稔帶來傷感》,于《星星詩刊》發表組詩《復信》,于《揚子江》發表“詩四首”及文章《我說與它說》。
5月,于《紅巖》發表《陳超的詩(10首)》。
7—8月,于《詩刊》連載論文《談現代詩的結構意識》。
9月,于《詩刊》發表組詩《日記:天亮前結束寫作》。
11月,河北作協、河北師大聯合主辦“陳超詩歌朗誦音樂會”。
全年于《清明》發表系列論詩文章。
12月,獲國家文學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同年,《中國詩人》第二輯開設《領略陳超》專欄,發表詩人孫文波、臧棣、沈奇、西渡、陳仲義、霍俊明、李建周、沐之等人文章,評價梳理陳超詩學創作的特點和價值。
詩作共16首被分別譯為英、日、俄語發表。
2005年 1月,《關于當下詩歌的講談》被收入《在北大聽講座》(第十三輯),于《文藝報》發表《2004年詩壇:本土經驗的吟述》,于《詩潮》發表組詩《雨夜修書》。
4月,被聘為北京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研究員,《新詩評論》編委。
8月,于《明天》發表《詩四首》。
9月,于《詩刊》發表《熱愛,是的(詩6首)》,于《山花》發表詩、文小輯《暖冬》。
10月,赴新疆參加“帕米爾詩歌之旅”。
4月,《當代作家評論》第二期發表霍俊明論文《歷史記憶與生存現象的震悚與容留——論陳超詩歌》。
9月,《詩探索》發表苗雨時論文《論陳超的現代詩學體系》。
6月,接受深圳《晶報》訪談并發專版《打開漂流瓶是我的幸運——詩人、詩評家陳超訪談》。
完成詩集《在這兒》寫作。
同名人太多,還有武狀元陳超,不知道閣下需要的是哪個
8條運動會字條(加懸賞啊)
81班!!81班 齊心協力!! 力爭上游!! 永不言棄!! 心系81班,合作無間,力斬群敵,一覽眾山 . 凌云賽場,斗志昂揚.文韜武略,笑傲群芳.利劍出鞘,倒海翻江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賽出風格、賽出水平 團結拼搏、爭創佳績 飛躍夢想、超越劉翔 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奮發拼搏、勇于開拓 展現自我、爭創新高 奧運精神、永駐我心 強身健體、立志成材 頑強拼搏、超越極限 揮動激情、放飛夢想 青春無悔、激情無限 頑強拼搏、勇奪第一 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奮發拼搏、勇于開拓 遵規守紀、團結互敬 拼搏奮進、永遠進步 最好的 磨礪意志 奮發沖刺 團結拼搏 展現自我 英明神武 勇冠江山 史上最強 二年十班 放馬金鞍 惟我十班 超越夢想 激情無限!
湖北仙桃的杰出人士
當同學們問我佩誰時,我會說是媽媽.我的媽媽高個子.身材很均勻,圓圓的臉蛋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一張大大的嘴巴,笑起來兩個酒窩就出來了,也露出了潔白的牙齒. 媽媽很勤勞,每天家務事都是媽媽做,媽媽雙手敏捷,不一會就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媽媽每天很早起來做早飯時,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瓢進我的房間.聞到香味后我才起床,起床后,媽媽就給我準備好了熱騰騰好吃的早餐.每當我背好書包準備上學時,媽媽總是要叮囑我上課要認真聽講. 媽媽很善良,記得去年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上街,看見一位老爺爺,他白發蒼蒼,可憐兮兮,滿臉皺紋,衣著襤褸,走路蹣跚地過馬路。
此時媽媽立即跑過去攙扶著老爺爺過馬路,過了馬路后媽媽從口袋里掏出十元錢給老爺爺說:“你拿這些錢買點吃的充一下饑吧。
”老爺爺和顏悅色地說“謝謝你,你真善良。
”然后我和媽媽繼續狂街。
在路上我問媽媽為什么給老爺爺錢呀
媽媽眉開眼笑地對我說:“這位老爺爺多可憐呀,你知道什么叫助人為樂嗎
”意思是:“幫助別人,自己很快樂。
這件事讓我終難忘。
我為我有這樣的好媽媽感到驕傲,我敬佩我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