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得利心不高,失利心不下,其心堅不動,譬如須彌山。《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
【第2句】:【東西與良心】失去了東西,人們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著急。
【第3句】:【禪心佛語】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得罪君子,其為怨淺;得罪小人,其為禍深。
【第4句】:所謂禪在當下,就是用禪的精神、禪的方法、禪的見地、禪的功夫指導我們如何面對生命的當下、生活的當下。
【第5句】:寧盡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起一念瞋心,于一蚊一蟻微細眾生起惱害想。“四十華嚴”卷十二
【第6句】:【禪語人生】許多人沒想到學佛修行,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無常觀,認為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花,有許多世間目標要追求。這種對世間的耽著,是阻擋眾生走入佛門修行的最大障礙。
【第7句】:一生處在底層,默默地支撐起上層的風光。熬出能見度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被拋棄的時候,這,或許就是根的宿命。
【第8句】:佛祖而來原無僧俗,但人人有諦當,親證真得處,名入佛心宗。——《宏智禪師廣錄》
【第9句】:【禪心佛語】人生處理四難之法:難懂之理宜停,難處之人宜厚,難為之事宜緩,難成之功宜智。為人處事要靈活,不要死板鉆牛角。
【第10句】:【佛心禪語】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內凈,猶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內八萬四千煩惱病本也。
【第11句】:原諒生活的所有不完美,禪是一種生命的坦然,歲月里,不管你的臉色是青是白,歲月還是歲月。不管你的臉是瓜子臉還是平底鍋,活自己的灑脫,其他都是啰嗦。
【第12句】:【禪語人生】心,包裹在肉體里,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伸手觸摸也不過只能感受心的律動,而心中想什么,心需要什么,心知道,我們知道,別人不知道。
【第13句】:【禪心佛語】僧人有心,即是佛前游客。游客無心,即是佛前僧人。心不定,浮萍一生;心堅定,神佛可成。
【第14句】:【圣經文案】156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第15句】:【禪心佛語】世人誤將假我當真我,以無常當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緣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第16句】:【佛心禪語】禪師微笑道: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內心的單薄,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靜。
【第17句】:社會形態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個人的修養。若能先培養好個人修養,進而料理好家庭,社會秩序自然能漸上軌道。
【第18句】:我們把一切眾生都當作佛,自己的心就是佛心;以佛心作佛事,就會佛光普照。
【第19句】:【佛心禪語】做老師的,這樣想:讓每一個我教的孩子,都廣種善根,惡業消滅,因果成熟,見佛聞法,離苦得樂,成就佛道。
【第20句】:我知道,我只向往這世間一點點的好,我便是那塵埃里的花,可以開的芬芳。雪小禪《無愛不歡》
【第21句】:【佛心禪語】水有美德,我們做人應該向水學習,因為水具備人類值得學習的十一種特質,分別為清凈、透明、恒順、原則、謙遜、包容、調與、毅力、勇氣、利生與平等。
【第22句】:【禪語人生】問:是不是人人都有緣成為上人的弟子?上人:你有真心就會有緣,若無真心,有緣也會變成無緣,如果有真心,沒有緣也會變成有緣。
【第23句】:盡心為,努力作,汗水換來金銀垛。勤勞致富財運久,巧取豪奪必招禍。大方不少,吝嗇不多,算什么?
【第24句】:【圣經文案】53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23:4)
【第25句】:【禪語人生】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第26句】:【禪語人生】問:一般人認為肉類比較有營養,對身體有益,請問上人您的看法如何?上人:其實并不是肉有營養,對身體有益健康。現在世界上很多吃肉的人,都生癌癥。
【第27句】:【禪語人生】修慧,是經過修行得到實證的智慧,這種智慧既是“慧”,也是“智”。
【第28句】:【禪心佛語】忙閑如棋,投一子必有深意。輕重如棋,棄一塊贏得先手。忍爭如棋,寬一氣即是勝機。窮通如棋,打一劫換來新路。
【第29句】:諸法無我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應病及受苦惱,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隨情所欲,是故當知色不生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佛說五蘊皆空經》
【第30句】:歷坎坷,經曲折,人生之路無假設。天堂地獄隨業造,各具因緣都沒錯。大道通天,腳底踩著,悔什么?
【第31句】:【佛家關于善良的禪語】人生幸福的簡單原則:【第1句】:心中無恨;【第2句】:腦中無憂;【第3句】:生活簡單;【第4句】:多些付出;【第5句】:少些期待。
【第32句】:心外無有物,物無心亦無。以解二無故,善住真法界。(古印度)無著《大乘莊嚴經論》卷二
【第33句】:【禪心佛語】請勿心存害人之意,因惡意則毀你所有善業,也毀你本性之善根。請勿欺詐他人,因一次欺騙會失百個信任。
【第34句】:大乘信為父,般若以為母,禪胎大悲乳,諸佛如貴子。《究竟一乘寶性論》卷三
【第35句】:【禪語人生】一個人非常容易去否定、排斥生命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東西。
【第36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活潑,不是逗誰玩,而是實實在在的教化與啟迪,心地的規范才是幸福的自在。
【第37句】: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馳求,不知返照回光。(印光法師)
【第38句】:【禪心佛語】能做到孝養雙親,我們可以稱之為孝子;能做到弘揚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可謂是民族的大孝子。
【第39句】:【禪心佛語】四是蘊藏在心底里的夢想,五是豐盈在大腦中的知識,六是父母給咱自己的身體。先做人,再做事;先知禮,后效行。則成功不遠矣。
【第40句】:一盞清茶,便是一段光陰;一方田園,便是一份心境,隔著一簾煙雨,看一場霧里看花的虛無。
【第41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最難做到的是放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愛憎之念常常占著我們的心房,哪里還有快樂存在的地方?
【第42句】:【禪語人生】心能夠產生業風,而業就是風。當我們的心到了,風也就到了。
【第43句】:【禪心佛語】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塵,人生在歷史上只是一剎那。在短暫的時間中,應好好體會生命的美妙,而不是把光陰花在競長短、爭雌雄。
【第44句】:【禪心佛語】錯誤的認識,顛倒的觀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為;或不了無常,執著永恒等。
【第45句】:【禪心佛語】“無求品自高”,求人不如求己。只要自己努力,就不怕才華被淹沒,付出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得到回報。
【第46句】:真愛博大、深邃、包容,如果能用生命的力量去守候自己的愛,情不死,愛就能永存。
【第47句】:【佛心禪語】慧忠禪師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說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實在你太辜負我了呀。”
【第48句】:釋迦牟尼,名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觀普賢行法經》
【第49句】:【禪心佛語】乳名是父母取的,惡名是自己惹的,肉體的形象是父母制造,精神的形象是自己塑造;生命在父母,命運在自己。
【第50句】:【禪心佛語】時間是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是個變數。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五十九倍。
【第51句】:【禪心佛語】生活在低處,必須勤奮,必須踏實,必須拼搏。而靈魂在高處,可以仰望,可以幻想,可以追逐。
【第52句】:有些人,有些事,只有用心去體味,才能了解得更真實。把心放平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心放下了,快樂與幸福也就隨之而來。
【第53句】:【禪心佛語】所謂,舍得舍得,必須有舍才有得,同樣要有所得,必然會有所失。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放棄的。只有學會放棄才能有所獲得,才能登上人生的巔峰。
【第54句】:【佛家禪語】人生難免遭遇挫折,要經得起考驗,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難關。
【第55句】:【禪心佛語】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第56句】:【膽量、機遇、智慧】膽量、機遇、智慧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第57句】:【禪語人生】我不嫉妒那些比我知道得更多的人,只憐憫那些比我知道得少的人。
【第58句】:【禪心佛語】人生一回,風雨一場,即便搖曳,不妨堅強,那一陣陣突如其來的風,不過是平常,經歷并默然無怨,轉眼就是陽光。
【第59句】:【禪心佛語】根據佛教哲學,所謂“眾生”、“個人”及“我”,只是經常在變動著的物質與精神力量或能力的綜合。
【第60句】: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一《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61句】:【禪心佛語】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業障。障礙你不能上升,乃至障礙你出不了三界。凡是對著境界而生出一種執著,就是情感。見到境界,便生執著,這皆是情感的作用。
【第62句】:【佛心禪語】“執著”就是在事物本身以外人們強加上去的種種分別計執。如其本來地認識一切事物,那就是中道。
【第63句】:缺失的部分也有精彩正是那個缺失的部分在起作用,使我們保持著生命的彈性。
【第64句】:【圣經文案】20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6:7)
【第65句】: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華嚴經》,普賢行愿品
【第66句】:【禪心佛語】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第67句】:【圣經文案】78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詩119:130)
【第68句】:【禪心佛語】你來我信你不會走,你走我當你沒來過。——我們該這樣對待緣分與愛。
【第69句】:【禪心佛語】上等人看穿對方、而又假裝看不穿;中等人看穿對方、也揭穿對方;下等人看不穿對方、還假裝看穿了對方。
【第70句】:【禪語人生】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
【第71句】: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路,是因為人們走的多了就踐踏出一條路來。要想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要不屈不撓堅持攀登,勤奮學習刻苦鍛煉,就一定能夠實現。
【第72句】:佛說,用覺悟的心修行就是最好的修行,而離開生活本質的修行算不上真正的人世修行。
【第73句】:【禪語】接納是一種恩典,使我們能夠看清楚生活中每一個經歷其實都是在教導我們成長。接納可以加速我們的個人成長,以及加深每一個體驗的美好品質。
【第74句】:許多時候,許多美好的事物,能得到的是秋之一葉,是值得珍重的緣分,而更多的是不屬于自己的,不該獲取,只應遠遠地欣賞,為之祝福為之陶醉!
【第75句】:問:“如何是佛?如何是眾生?”師云:“眾生即是佛,佛即是眾生。”——《趙州真際禪師文案》
【第76句】:問:“如何是清凈法身?”師日:“紅日照青山。”——《鏡清道慫禪師》
【第77句】:【禪語人生】有些人能清楚地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并以此行事。這些人要么變成了瘋子,要么成為傳奇。
【第78句】:天堂本來是黑的,只有天使才是亮的。天堂因為天使之純凈而美好顯現,地獄因為魔鬼之邪惡而示現恐怖。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天堂地獄隨心而現,隨識而變。
【第79句】:【圣經文案】296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于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5:12)
【第80句】:【禪語人生】壓力,使我們的人生變得痛苦;欲望,演化出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幻覺,導致了時空中的各種欲望;而證悟的智慧,卻能消滅一切幻覺。
【第81句】:善與惡本是一念之間的事,眾善奉行便成佛。時時心存善念,自然能夠積累福報,這是一個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
【第82句】:癥結出在自己的身上,因為“我”不會忍耐,不知吞下這口氣,更不懂消化掉這口氣。
【第83句】:【佛家禪語】對修行不負責的人分兩種。種是,到處皈依,從不修行;另一種是,從不皈依,到處學佛。
【第84句】:【禪語人生】一切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凈。亦無心系縛人。但為人自生虛妄系著。作若干種解會。
【第85句】: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楞嚴經》
【第86句】:【禪語人生】要看清前方的目標,也要記取來時的路。未來與過去的線索,才會隨時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第87句】:一相三昧者,。專念一佛,不舍是緣。如是菩薩于如來相及世界相了達無相。常如足觀,如是行,不離是緣,是時佛像即現在前,而為說法。《華手經》
【第88句】:【圣經文案】237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
【第89句】:【禪心佛語】沒有利益的戰斗我絕不參與,沒有任何好處的朋友我絕不結交,只要對生存有利,哪怕是敵人,也可以成為暫時的朋友。
【第90句】:【禪語人生】有一天你會后悔自己自己以前發脾氣,會后悔自己錯失了多么好的鍛煉自我的機會。
【第91句】:【禪心佛語】道由悟達,立志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圣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第92句】:【一杯茶】一杯茶,文人看風月,哲人看人生,市井看流言;戀人看情,癡人看怨,佛家看空;儒家看禮,商家看利,道家看氣。
【第93句】:【禪心佛語】做官不象官可以,但是做人一定要象人。做和尚不開悟可以,但行為不能不象個和尚。
【第94句】:【禪語人生】心寬自在:效法彌勒菩薩“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的氣度,不斤斤計較,即能自在無礙。
【第95句】:【禪心佛語】甲看后,嘆氣道:我這一生不正是這樣忙忙碌碌而無所得嗎?從此他更加萎靡消沉。
【第96句】:智者能迅速驅散涌起的悲傷,就像風兒驅散棉絮。應該拔掉自己的箭,自己的悲傷、欲望和憂愁。《經集》第三品,第八章《箭經》
【第97句】:而此菩提,非以住得,非不住得。何以故?以彼法性不離無生,非曾有非當有,亦非可壞,是故無得。《大寶積經》卷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
【第98句】:一切唯心當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薩法,由知自心即佛法故,則能凈一切剎、人一切剎。“四十華嚴”卷六
【第99句】:【禪語人生】在你不害怕的時間去斗牛,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時不去斗牛,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時還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下一篇:蒹葭用優美的文案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