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五個騾子一條線,三個毛驢一大片】
【第2句】:【老和尚念經——過一天算一天】(歇)指得過且過,敷衍地過日子。
【第3句】:【敲開場鑼鼓】見“打開場鑼鼓”。
【第4句】:【老母豬吃碗碴——肚里有瓷】(歇)瓷:諧“詞”。指說話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有時含譏諷意味。 也作“老母豬吃碗碴子——肚里挺有瓷兒”。
【第5句】:【讓圓就圓,讓扁就扁】(慣)形容非常聽話,讓怎么樣就怎么樣。也形容人軟弱,由人欺負。
【第6句】:【媳婦堂前拜,公婆背利債】(諺)指舊時窮人家要靠借債來娶媳婦。
【第7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兒酸】(歇)疙疸:同“疙瘩”,小球狀或塊狀的東西。本指六月的梨不成熟,味兒有些酸;轉指人有些迂腐。
【第8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 釋義:比喻人的個性不同。 例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就像天底下沒有相同的樹子,也沒有一模一樣的人。
【第9句】:【根不動,梢不搖】(慣)形容主意已定,毫不動搖。
【第10句】:【狐貍跳進大海,也洗不盡騷臭】
【第11句】:【拍馬屁】(慣)舊時稱贊馬好時常拍馬的屁股。比喻極力討好、奉承人。
【第12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釋義:遇到怪異之事,不理會它,它自己就會消失。 例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了。
【第13句】:【渾身是刀,沒一把是快的】
【第14句】:【官清民自安,法正天心順】
【第15句】:【動力綱,素為常,酒少量,莫愁腸】
【第16句】:【穿連襠褲】(慣)比喻串通、勾結,相互包庇。
【第17句】:【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
【第18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見“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第19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20句】:【輸棋不輸品,贏棋不贏人】(諺)輸了棋,人品卻不可輸;贏了棋,要保持虛心,不可顯得傲氣凌人。指下棋既要講究棋藝,更要講究棋德。
【第21句】:【前車有轍,后車有道】
【第22句】:【豁唇騾子賣了個驢價錢——吃虧就在嘴頭子上】(歇)豁唇:唇裂,上唇直著裂開。指入吃虧是因說話不注意。
【第23句】:【傀儡會跳動,自有提線人】(諺)傀儡:木偶戲里的木頭人。 指傀儡在幕前舞動,是幕后有人提著線在操縱。比喻出面搗亂的人,受幕后主謀指使。
【第24句】:【不種百頃地,難打萬石糧】
【第25句】:【千口吃飯,主事一人】(諺)主事:主管事務。指一個群體里入員再多,出面主事的頭領只能是一個。
【第26句】:【打打鬧鬧,白頭到老】(諺)指夫妻之間發生沖突爭吵,是正常現象。 也作“吵吵鬧鬧到白頭”。
【第27句】:【刀不出鞘,弓不上弦】
【第28句】:【勤為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第29句】:【拉到老虎當馬騎】(慣)比喻把危險的事情看得過于簡單了。
【第30句】:【打破悶葫蘆】(慣)指猜中極難猜透的話或解開事情的秘密。 也作“解開悶葫蘆”。
【第31句】:【翻老皇歷】(慣)皇歷:歷書。比喻按照陳舊過時的經驗、規矩辦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歷。 翻過去皇歷。 翻舊皇歷。
【第32句】:【奶媽抱孩子——人家的】(歇)指人或物屬于別人,不屬于自己。
【第33句】:【跛子走路——一腳高一腳低】(歇)比喻人思想、行動缺少一定準則或掌握不住分寸。
【第34句】:【上不巴天,下不著地】
【第35句】:【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慣)指不說還好,說出來的事情令人大吃一驚。
【第36句】:【無債一身輕】(諺)不欠人的債務,自然就一身輕松。指債務帶給人的負擔是沉重的,還清債務,就不再有負擔。 也作“無賬一身輕”。
【第37句】:【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
【第38句】:【量體裁衣,看菜吃飯】見“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第39句】:【衙門的錢,下水的船】(諺)下水的船:順水劃行的船,非常快速。 進衙門打官司,花錢如順水船一般容易。舊指打官司用錢多,窮人打不起官司。
【第40句】:【張公吃酒李公醉】(慣)姓張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處,卻由另一方枉擔其名。也比喻代人受過。
【第41句】:【急不得,惱不得】
【第42句】:【裝幌子】(慣)幌子:舊時店鋪門外懸掛的所賣商品的標志。比喻做出樣子給人看。也比喻出丑,出洋相。
【第43句】:【盡忠難以盡孝】(諺)指要報效國家,就不能在家孝敬父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也作盡忠者不能盡孝。 盡得忠來難盡孝。
【第44句】:【親幫親,鄰幫鄰】
【第45句】:【報喜不報憂】(慣)只報告喜慶的消息,不報告壞消息。指隱瞞真實情況。
【第46句】:【空口說白話】(慣)指光說不做或說了不兌現。 也作空口講白話。 空口說空話。
【第47句】:【大年初一捉個兔子——有它也要過年,沒它也要過年】(歇)比喻有沒有某人或某物都不會影響事情的進展。
【第48句】:【愛之深,妒之切】
【第49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 釋義:比喻自尋死路。也比喻人的困難或危險是自己造成的。 例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和我無關!
【第50句】:【十家鍋灶九不同】 釋義: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 例句:你姓張,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鍋灶九不同。
【第51句】:【說到風便扯篷】(慣)篷:船帆。 一說有風便立刻把帆升起來。1比喻一說什么便馬上要干什么。2比喻態度轉變得很快。
【第52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第53句】:【千叮嚀,萬囑咐】
【第54句】:【一張床上說不出兩樣話】(諺)能睡在一張床上的夫妻二人,心想的、嘴說的總都一致。指夫妻思維方式、是非觀念往往是相同的。
【第55句】:【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第56句】:【人貧智短,馬瘦毛長】
【第57句】:【彼一時,此一時】
【第58句】:【寧舍千金獻真佛,不拔一毛插豬身】
【第59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
【第60句】:【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諺)指要想使自己的技藝達到驚人的高度,就必須下一般人下不了的苦功夫才行。 也作“要練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第61句】:【孔子家兒不識罵,曾子家兒不識斗】
【第62句】:【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第63句】:【一只碗不晌,兩只碗叮當】
【第64句】:【小池塘養活不了大魚】(諺)比喻條件差、規模小的地方,難以使用高資格高水平的人才。
【第65句】:【腳不點地】(慣)形容走得飛快或不停地走。 也作腳不沾地。 腳不停趾。
【第66句】:【叫向東,不敢向西】
【第67句】:【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
【第68句】:【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
【第69句】:【不怨狼吃羊,只怨羊上坡】(慣)比喻黑白顛倒,是非不分。
【第70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71句】:【買賣攪莊戶,日子必定富】
【第72句】:【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第73句】:【摔碟子摔碗】(慣)形容摔摔打打,亂發脾氣。 也作摔盆子砸碗。 摔桌子砸板凳。 摔盆子摜碗。
【第74句】:【專咬硌牙的鐵核桃】(慣)比喻專門整治態度強硬或難對付的。
【第75句】:【屎不知道在哪里,屁就放下一大堆】(慣)比喻事情還沒動手就造出許多輿論。
【第76句】:【有冤沒處訴,有苦沒處說】
【第77句】:【抽刀斷水,水不斷流】
【第78句】:【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歇)指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 也作“過街的老鼠——到處有人喊打”。
【第79句】:【有了后娘,就有后爹】
【第80句】:【死了張屠夫,不吃渾毛豬】
【第81句】:【井底蝦蟆吞卻月】(慣)比喻心高妄想,無法辦到。
【第82句】:【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第83句】:【不愿金玉富,但愿子孫賢】(諺)不希望擁有金玉成堆的財富,只希望子孫后代有品德有才學。指子孫后代成材,比家產富裕重要得多。
【第84句】:【天子不差餓兵】見“朝廷不差餓兵”。
【第85句】:【鍋里有了米,不愁碗里沒有飯】(諺)比喻全局生活富裕了,個人就不愁沒好日子過。
【第86句】:【經還沒念,就先打起和尚來了】(慣)比喻事情還沒辦成,就先懲罰辦事的人。
【第87句】:【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火】
【第88句】:【既捅馬蜂窩,就不怕挨蜂蜇】
【第89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
【第90句】:【百無一有,百巧百窮】
【第91句】:【表壯不如里壯】(諺)外表強大,不如內里壯實。常專指丈夫有才干,不如妻子善理家。 也作“里壯強如表壯”。
【第92句】:【娶個媳婦,過繼出個兒】(諺)過繼:把自己的親生子給別人做兒子。指兒子娶了媳婦就疏遠了父母,等于把兒子過繼給了別人。
【第93句】:【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嘴里】
【第94句】:【出的牛馬力,吃的豬狗食】
【第95句】:【女人一朵花,全靠衣當家】(諺)指女人漂亮得像朵花,其實主要還是靠衣著打扮。
【第96句】:【當了兵不認親,吃了糧不認娘】
【第97句】:【木匠要巧,郎中要老】
【第98句】:【左耳進,右耳出】
【第99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上一篇:好奇心日報流行的夢想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