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疑則勿任,任則勿疑】(諺)對自己不信任的人,就不要任用;既然任用了,就不要再懷疑。指任用人一要明察,二要心誠,大膽使用,不可猜疑。 也作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第2句】:早上,姥姥切蘿卜準備炒菜,我讓她給我切青的那頭兒吃,姥姥說辣。我說那就吃根那部分,那部分甜。姥姥點著我的腦門說:“你這傻孩子,人家吃蘿卜是‘青的辣,白的淡,只吃當間二指半’。”(河南·臨潁)
【第3句】:棺材里打銃——嚇死人
【第4句】:【開弓沒有回頭箭】釋義:比喻事情無法挽回,無法改變。例句:“一句話,開弓沒有回頭箭,下午我們還得趕火車哩!這個地方我們是住夠了!”
【第5句】:【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見“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
【第6句】:【生意不怕折,只怕歇】(諺)折(she):折本,虧本。指做生意不怕折本,怕的是折本后停業(yè),那就沒有機會扭虧為盈了。
【第7句】:【千年的野豬——老虎的食】(歇)比喻終將成為強者的占有物。
【第8句】:【天牌壓地牌】天牌地牌是賭具“排九”中的兩張牌,天牌 大于地牌。借指以大壓小。清代《兒女英雄傳》:“就算老爺 委屈了奴才吧!主兒就是一層天,天牌壓地牌的事,奴才就 委屈,又敢說什么!”
【第9句】:一次我沒吃早飯,中午吃餃子,我吃了一碗后還嚷著沒吃飽。姥姥在一旁說話了:“一頓不刷鍋,兩頓同樣多!”(河南·湯陰)
【第10句】:大年初一沒月亮——年年一樣
【第11句】:【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釋義:吃了人家的宴請,接受了人家的饋贈,說話辦事就不容易堅持原則。例句:方亦鵬就曾屢次善意地提醒邢耀宋,要他保持應有的警惕,特別是不宜隨便接受他們饋贈。“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真是一點也不假的大實話。
【第12句】:何家姑娘嫁鄭家——鄭何氏(正合適)
【第13句】:【爬高枝】(慣)比喻攀附有權勢的人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也作爬高門坎兒。 攀高枝兒。 飛到高枝上。
【第14句】:【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說話算數(shù),說一不二。清代《紅樓 夢》:“你不當家,我也不來問你,你如今現(xiàn)在是說一是一,說 二是二。”
【第15句】:【喝酒見人心】釋義:一起喝酒,邊喝邊談,往往能吐出心里話,加深相互了解。例句:俗話說,喝酒見人心。一邊喝一邊談,豈不更痛快?
【第16句】:黃鼠狼不出洞門——死守臊窟窿
【第17句】:【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諺)閉住嘴巴,管住舌頭,不隨便講話,自然就保得安全,不會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禍。
【第18句】:【鬼門關】“鬼門關”用來比喻兇險的地方。原指迷信傳說中的陰陽交界的關口。其實,人間也有鬼門關,不過是地名,且有三處。一處,據(jù)《唐書·地理志》記載:“客州北流縣南,有兩石相對,遷謫至此者,罕得生還,俗稱鬼門關。”《北流縣志》中也有記載:天門隘高崖邃谷,路徑其中,舊名“鬼門關”。很清楚,“鬼門關”就在廣西北流縣以西,介于北流、玉林兩地之間。這里左右兩峰夾峙,其間只隔三十步。關南氣候溫熱,茂密的山林中彌漫著能使人生病的瘴氣。古代官僚文人獲罪遷謫蠻荒,多經(jīng)由此,而死者甚多,罕有生還。所以民謠說:“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 二處,在今南京中華門外約九公里處的鐵心橋鄉(xiāng)后莊,斷臂山與將軍山之間有一山坳。西側的龍泉寺前布滿黝黑巨石,狀如生物,或蹲或立,陰森恐怖,兩側斜伸的巖石擋道。當?shù)厝朔Q此處為“鬼門關”。三處,在南京通濟門。這里古樹蓊郁,奇石萬狀,小徑僻靜險要,被稱為“鬼門”。不管是傳說中的“鬼門關”,還是作為地名的“鬼門關”,都與兇險有關。
【第19句】:【圣人面前賣字畫】釋義:比喻在內行人面前逞能。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字畫呀!
【第20句】:【公雞抱窩,母雞打鳴】(慣)抱窩:孵小雞。比喻男人做女人的事,女人做男人的事,作用顛倒了。
【第21句】:【口頭不似心頭】(慣)指嘴上說的話并不是發(fā)自內心的。 也作“口不照心”。
【第22句】:【打兔子碰上了黃羊,撈了個大外快】釋義:比喻意外地得到了好處。例句:唐連生見廠長和工程師都信心十足,心里想:看來,這次也許真能抱個金娃娃呢!這真是打兔子碰上了黃羊,撈了個大外快。工廠出了名,他這位副廠長當然也光彩呀。
【第23句】:鴨背上潑水——勞而無功;有勞無功;不沾(粘)
【第24句】:【 前怕狼,后怕虎】謂膽小怕事,顧慮重重。類似的:前頭 怕狐貍,后頭怕野貓。成語:瞻前顧后、畏首畏尾。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說話、辦事兒,不能總是前怕狼,后怕 虎!”
【第25句】:【天上少有,地下無雙】(慣)形容人才出眾,非常難得。也形容東西珍貴、稀有。 也作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天上難找,地下難尋。
【第26句】:葵花扭頭——向太陽
【第27句】:【四六不懂】是一個俗語,在百姓當中比較流行。它是形容一個人不懂事理,形同“二百五”。 “四六不懂”源自駢文體。駢體文詞語,四字和六字相間,是為基本句式,俗名“四六文”,曾是撰文造句的經(jīng)典參照。故此,說某人“四六”,指的是有文化素養(yǎng),是對其行為規(guī)范的褒獎。如果在“四六”后面加上“不懂”二字,形成“四六不懂”句式,就是貶斥。“四六不懂”如同“不三不四”一樣,“三四”為好,三、四前面加上“不”字就是貶義。
【第28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諺)衙:公府衙門。當官一任三年,任滿隨即調離,故不修衙門;旅客隨住隨走,任憑旅店破舊,也絕不維修。 指臨時應付的差事,不會作長遠打算。
【第29句】:【閻王不在家,業(yè)鬼由他鬧】(慣)業(yè)鬼:即孽鬼,生時作惡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壞人乘機搗亂。
【第30句】:【成事在天,謀事在人】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31句】:茶館里開除的伙計——哪壺不開提哪壺
【第32句】:劉備對諸葛亮——無話不說
【第33句】:【合唱一臺戲】(慣)比喻勾結在一起做某事。
【第34句】:媽媽生病了。我問爸爸:“爸爸,我做一件什么事才能讓媽媽高興啊?”爸爸說:“你把你的成績單裝在口袋里,別讓媽媽看見,媽媽就高興了!”(河北·新樂)
【第35句】:【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諺)筲(sha。):水桶。指不騎馬就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不打水就不會把桶掉到水里。指凡干事情總不免會出差錯。
【第36句】:【 蓋屋子請教箍桶匠】請錯了人,不對頭。茅盾《清明前 后》:“啊喲喲,您真是蓋屋子請教箍桶匠,找錯了人吧?”
【第37句】:山雞吃著黃連子——苦在心窩不敢啼(提)
【第38句】:【忍宇中間一把刀,不忍分明把禍招】(諺)忍字的結構是“心”上有“刀”,是指如果遇事不忍,就會惹出殺身之禍。指遇事能忍,自會免除災禍。 也作忍自忍,饒自饒,忍饒相加禍自消。 忍自忍,饒自饒,忍耐比著饒恕高。
【第39句】:拿著門扇當窗戶——門戶不對
【第40句】:【天下官管天下事】(諺)天下:國家。國家設置官員,就是讓他們管理國家事務。指盡職盡責管理國家事務,是官員的本分。
【第41句】:我弟弟和小光吵起架來。我剛勸了一句,就聽小光沖著我吼道:“魚向魚,蝦向蝦,雞婆婆不向扁嘴鴨。你別幫他來對付我!”(河南·淅川)
【第42句】:一串銅錢九百九——不成吊(調)
【第43句】:小人手多,老人口多。
【第44句】:【知子莫若父】(諺)莫若:沒有比得上。指父親對兒子是最了解的。
【第45句】:村里挖水渠,叔叔總是早去晚歸,拼命干活。嬸嬸勸他悠著點兒,說:“你這樣發(fā)狠,會搞垮身體的!”叔叔笑著說:“別擔心,井水挑不干,力氣用不完。”(湖南·永州)
【第46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釋義:說明人處在不良的環(huán)境中,必然受到不良的影響。例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河邊相會時,火把大發(fā)雷霆,“不許你跟楊吉利蹬渾水。”
【第47句】:【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無據(jù)】(諺)扁(ji。ng):門閂,門環(huán)。 注:注子,酒壺。指嘴巴像有門閂一樣把得很嚴的人,說話很守信用;嘴巴像倒水一樣毫無約束的人,說話沒有根據(jù)。
【第48句】:【人不求人一般高】求人難,常要低三下四。《小說月報》 (1982,9):“走啊,人不求人一般高喲。喂,七仙女怎么還沒 有回來?還是找她靠得住些。”
【第49句】:【花又不損,蜜又得成】(慣)比喻既沒有受到損失,又得到了好處。
【第50句】:【狐貍尾巴露出來了】釋義:民間故事說狐貍會變成人,常常變成美女來迷人,但還帶著尾巴,偽裝由此而暴露。比喻露出破綻,暴露真相。“露”叉作“現(xiàn)”。例句:熊木祿心里暗暗罵了一聲:你小子狐貍尾巴到底露出來了!徐黑闖真會掐算啊,蘇完全按這條道跑呢。
【第51句】:【狗窩里落不下剩饅頭】釋義:比喻人貪婪,有便宜必貪。例句:舍不得羊羔,逮不住狼;舍不得姑娘,能逮住和尚?這常二光是狗窩里落不下剩饅頭的人,他能不就范?
【第52句】:高梁地里種玉米——秋后見高低
【第53句】:挑燈草的扁擔——擔空心
【第54句】:【到手的肥鵝又飛了】得而復失。類似的:到嘴的肥肉讓鷹 叼走了/到口的肥肉吐出來。劉云若《小揚州志》:“謝度芝 見到手的肥鵝又要飛去,怎肯坐失時機,就趕著,1道:大爺 回來,我同您說句話。”
【第55句】:【狼上狗不上】(慣)形容人心不齊,步調不一致。
【第56句】:【燕子不吃落地的,鵓鴣不吃喘氣的】(諺)鵓鴣(b。gu):鳥名,俗稱水鴣鴣。落地的食物不潔,燕子不吃;喘氣的小蟲有病,鵓鴣不吃。 借指注重飲食衛(wèi)生的人,不潔不凈的食物不入口。
【第57句】:【秤砣雖小壓千斤】(諺)指桿秤上的秤砣雖然小,卻能壓住千斤的重量。比喻歲數(shù)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謀與才能,不可小覷。
【第58句】:一天,在省城上小學三年級的表姐瑩瑩不小心把小狗貝貝帶進了一家商場。商場的保安叔叔沒有生氣,只是笑瞇瞇地摸了摸貝貝的頭,說:“親愛的貝貝,你怎么糊涂了,我們這兒是不準小狗帶小女孩進來的。出去時,千萬別忘了帶走你身邊的這位小姑娘啊!”(山西·平陸)
【第59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諺)你能敬我一尺,我就會還你一丈。 指你對我好,我定會對你更好。舊時江湖藝人表示講義氣的常語。 也作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第60句】:八月里的石榴——合不上嘴
【第61句】:【前不巴村,后不著店】沒有著落。明代《西游記》:“這半山 之中,前不巴村,后不著店,那討香燭?就有錢也無處去 買。”
【第62句】:【肚子里撐船】(慣)形容人心胸寬廣。
【第63句】:【一樹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賢】(諺)一樹結的果子酸的甜的都有,一母生的孩子愚的賢的都有。指同胞兄弟性格、智力各有差異。也泛指人與人不會一樣。
【第64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好的比不了,比差的還不錯。表 示中等,不好不壞,知足,或甘居中游。葉辛《蹉跎歲月》: “她家的生活水平處于上海的中等階層,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
【第65句】:【水是莊稼娘,無娘命不長】(諺)水就好比田禾的親娘一樣,沒了親娘,孩子就很難成長。指農業(yè)豐產(chǎn)要靠水利建設。
【第66句】:【匹夫】“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來解釋,常言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什么稱普通的平民百姓為匹夫呢?它起源于春秋時期。匹,原是數(shù)量單位,古代四丈為一匹。又說兩丈為一端,二端為兩,每兩就成一匹,長四丈。兩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這個意思,夫婦兩者也相合,故作匹夫、匹婦。由于古代只有貴族、富人才可能實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如《論語·正義》:“士大夫以上,則有妻媵;庶人無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雖單,亦通謂之匹夫匹婦。”這就是“匹夫”的出處。因此,實行一夫一妻的人也就是代表著地位低下和貧苦,所以,在封建社會里,便把沒有地位的平民百姓叫做“匹夫”、“匹婦”。段玉裁注《說文》中說:“雖其半,亦得云匹……猶人言匹夫也。”就是說匹夫、匹婦拆離開來單獨也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平民百姓。需要指出的是,匹夫本是貧富和不平等的產(chǎn)物,帶有歧視百姓的意味。如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稱為“匹夫之輩”、“匹夫之勇”,這就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背道而馳。
【第67句】:一天,我看到屋內的水管上冒出許多小水珠,就問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看了看說:“螞蟻搬家蛇過道,蜻蜓低飛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必有大雨到。”(河南·許昌)
【第68句】:【好漢死在證見手】(諺)證見:事件發(fā)生時親眼目睹的證明人。指任憑你是怎樣的英雄好漢,只要證人出面證明你犯罪,你就無法逃避罪責。
【第69句】:【守身如執(zhí)玉】釋義:愛自身的名譽如愛護璧玉一樣。例句:試看古圣先賢,守身如執(zhí)玉,到臨死時候,還是一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光景。
【第70句】:南泥灣開荒——自給自足
【第71句】:【說真方,賣假藥】話是真的,東西是假的,無法兌現(xiàn)。或 說:方是真的,藥是假的。歷史圖書:“當時很多人說他的辦 法是說真方,賣假藥。”
【第72句】:【開口告人難上難】(諺)告人:求人。指張嘴求人是非常為難的事。 也作“開口求人難”。
【第73句】:【酒】酒,對中國人來說,是太重要了。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曹操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反諷日:“借酒澆愁愁更愁。”李白還說:”舉杯邀明月”。蘇軾說“把酒問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當中,也是“無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誰發(fā)明的呢?關于酒的發(fā)明,說法很多。一種說法是“猿猴造酒”。傳說猿猴將采摘的蘋果儲存起來,時間一長,蘋果發(fā)酵成酒,醉倒猿猴。一說始于大禹時代的儀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朱翼中的《酒經(jīng)》記載,上古用桑葉包飯的發(fā)酵方法造酒,是指儀狄用此法造酒,獻給大禹而言的。儀狄是個官員,他造酒是為了獻給大禹邀功。另一種說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據(jù)《說文解字》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傳說杜康生于周朝,是個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裝進竹筒里帶著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樹下忘記帶走。半個多月后,他趕羊回來又在那棵樹下找到了他遺忘之物,打開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經(jīng)發(fā)酵變成液體了。村里人喝了都夸這種液體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釀酒了,并辦起了杜康酒店。
【第74句】: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第75句】:【河里淹死會水的】(諺)被河水淹死的,往往是自恃善于泅水的人。 比喻精通某一方面道術的人,常常會由于精通而疏忽大意,鑄成大錯。
【第76句】:樓梯上打架——階級斗爭
【第77句】:【好像欠他二百錢】形容人臉色難看,態(tài)度不好。海外張 愛玲《金鎖記》:“成天掛搭著個臉,倒像我該她二百錢似 的。”
【第78句】:二百錢一雙烏拉——賤皮子(不知羞恥)
【第79句】:【掛羊頭賣狗】肉這一俗語,家喻戶曉,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業(yè)行為,廣告吹得天花亂墜,而實際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實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謂得道高人,不厭其煩講經(jīng)說法,混淆視聽,欺騙群眾,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間弄虛作假、以賴充好,愚弄人、糊弄人。總之,這一俗語運用十分廣泛。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來,它出自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最早不叫“掛羊頭賣狗肉”,而叫“掛牛頭賣馬肉”,后轉為“掛羊頭賣狗肉”。典出《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據(jù)載:齊靈公喜歡看宮內女人著男裝,齊國女人皆效法。但靈公有點葉公好龍,卻討嫌宮外女子著男裝,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著男裝者撕衣斷帶,但還是制止不了。靈公便問齊相晏子,這是為什么。晏子回答說:“您喜歡官內女人穿男裝,卻禁止宮外女人穿,這如同在門上掛牛頭,而在門里賣馬肉。你如果先禁宮內女子,則宮外女子莫敢再穿。” 齊靈公采納晏子的建議,果然在一月之內沒有女人再穿男裝。后世,掛牛頭賣馬肉逐漸轉為“掛羊頭賣狗肉”。
【第80句】:【一只病雞帶壞一籠】個別連累整體。類似的:一條牛拉屎 連累一欄/一頭壞驢帶壞一圈馬。成語:害群之馬。清代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這個合了我們廣東人一句話:一 個小雞不好,帶壞一籠了。”
【第81句】:老水牛拉馬車——不合套
【第82句】:【 甘蔗沒有兩頭甜】難以兩全其美。《人民日報》(1991,12, 27):“我何嘗不愛自己的父母、丈夫和孩子,何嘗不想讓他 們生活得美滿一些呢?但是,甘蔗沒有兩頭甜,作為一個法 官,我只有舍棄一頭,用全副精力為群眾排難解憂!”
【第83句】:【 挑水的回頭,過了井走過了井臺,再回頭】井、景同音, 借指過了景,謂美好的時光已過去了。浩然《山水情》:“唉, 他豈不知,挑水的回頭,過了井(景),早已經(jīng)不是四十年前 那個年歲嘍!”
【第84句】:癩蛤蟆想飛——不是上天的料
【第85句】:象棋盤上的子兒——有進有退
【第86句】:【二人轉】“二人轉”是一種舞臺表演藝術形式。流行于東北各地,是以東北民歌、大秧歌為基礎,吸收“蓮花落”發(fā)展而成的,已有二百年歷史。過去它有蹦蹦戲、大口落子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后才定名為“二人轉”。原有三種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對口演唱的二人轉;二是一人演唱的單出頭;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場戲。近來又有發(fā)展,增添坐唱、群唱等形式。俗語所謂的二人轉主要指第一種,即二人對口演唱的形式。
【第87句】:【 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不用錐子,用針。針、真諧音, 表示贊揚。《人民日報》( 1981,10,24):“對此,農民交口稱 譽:供銷社熱心方便群眾,是绱鞋不用錘子,真(針)好!”
【第88句】:螃蟹的腳——彎彎多
【第89句】:【有智婦人,勝如男子】(諺)有智慧的婦女,往往比男子還能干。指不可輕視婦女。
【第90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諺)行軍打仗,沒有固定的陣勢,就像水的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指打仗要隨機應變,不能死守教條。
【第91句】:【面軟的受窮】(諺)面軟:重情面,該采取強硬態(tài)度時拉不下臉面。指面對過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對方說“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窮困。
【第92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釋義:姜太公:即呂尚,字子牙,八十歲遇周文王,文王拜他為相,后助武王伐紂,有功,封于齊。例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我老八有我乖乖的好眼光!
【第93句】:半夜里漲水——沒人見
【第94句】:【丟了三魂,喪了七魄】見“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 古國名,即今南洋群島的爪哇島,古人視為遼遠虛無之地。本指扔得遠遠的。比喻忘得一干二凈。
【第95句】:【涮羊肉】重慶火鍋最有名,然而,“涮羊肉”并非源自重慶。那么,它是誰最先制作出來的呢?相傳,“涮羊肉”的問世與忽必烈有關。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討其弟阿里不哥。宿營途中,忽必烈突然想起草原美味——清純羊肉來,于是就命廚師宰羊。誰知正當廚師準備將羊肉下鍋時,忽然探兵來報,“敵軍大隊人馬蜂擁而來,已離此不遠”。按照正常的烹調過程,清純羊肉要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然而在這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哪能坐等進餐呢?饑餓難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著“羊肉,羊肉!”廚師在這個時候急中生智,手持菜刀,將一塊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騰的水中,攪拌了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再加些調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饑不擇食,連吃幾碗后,翻身上馬率軍迎敵,有這幾碗羊肉墊底,力氣大增,旗開得勝,生擒敵將。忽必烈得勝還朝,嘉獎了這位廚師,并讓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這位廚師選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調配了多種作料,加入香油、麻醬、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的味道更加鮮美。群臣大飽口福后,贊不絕口。忽必烈高興無比,便賜名為“涮羊肉”。
【第96句】:【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釋義:行動出乎對方意料之外,趁對方?jīng)]有防備發(fā)動進攻。例句:要是里面真有人躲著,那就應該趁這夜里給他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樣才能手到擒來。
【第97句】:【往臉上貼金】(慣)比喻美化、夸耀自己或他人。 也作“給臉上貼金”。
【第98句】:染坊里的木勺——色色各別
【第99句】:【天下船載天下客】為顧客服務是義務,來者不拒。明代 《警世通言》:“天下船載天下客,不消說,自然從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