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作文500字
重陽節(jié)習(xí)俗 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
我國是菊花的故鄉(xiāng),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賞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guān)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jié),而菊花又稱九花。
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jié)俗的組成部分。
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shù)種。
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無處無之。
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fēng)氣襲王府。
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shù)層。
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
” 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
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shù)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后輕(軒輊,車前高后低叫軒,前低后高叫軒,比喻高低優(yōu)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
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
”在《清嘉錄》中記蘇州賞菊活動說:“畦菊乍放,虎阜花農(nóng),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擔(dān)入城市。
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臺,梗中置熟鐵絲,偃仰能如人意。
或于廣庭大廈堆壘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菊花山。
而茶肆尤盛。
”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記》等書中也有賞菊之記載。
至今,重陽節(jié)期間,各大公園也仍組織大型菊展,并將菊縛扎成各類動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觀。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jié)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guī)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
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據(jù)《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fēng)吹走也不知道。
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南朝時,梁人吳均在《續(xù)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游學(xué),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
桓景照辦了,才逃脫災(zāi)禍。
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zāi)心理。
當(dāng)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并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jié)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
”記隋代風(fēng)俗,已與后世近似。
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zhuǎn)盼重陽。
……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
”南宋韓元吉《水調(diào)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
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
放目蒼崖萬仞,云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
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
”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明清時,北京地區(qū)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云:“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
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
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凈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
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
”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
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臺、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戲奏樂,聽歌看舞。
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陽于北海東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藍布圍障,防止閑人偷看。
在玉淵潭釣魚臺等處,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
故宮御花園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廣州地區(qū),游客多于重陽登上白云山,飲酒賦詩,熱鬧非凡,影響至今。
在上海,附近無山丘,便把滬南丹風(fēng)樓及豫園的大假山作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熱鬧。
至民國年間干脆又登二十四層高的國際飯店。
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東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等等,也都是登高勝地。
尤其是滕王閣,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陽節(jié)時在閣上寫出千古名文《滕王閣序》,更聞名天下。
至于湖北江陵龍山上的紀念晉代孟嘉落帽的落帽臺古跡,也吸引著許多游客。
由于重陽為秋節(jié),節(jié)后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jié)野游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游“踏青”之說法相對應(yīng)。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關(guān)于登高習(xí)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可能源于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zāi)害。
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災(zāi)禍。
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來才逐漸轉(zhuǎn)化成為一種娛樂活動了。
(古代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為老陽之?dāng)?shù),不吉利。
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長壽的活動,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稱九為“宜于長久”之?dāng)?shù)。
這是明代謝肇制《五雜咀》中的看法。
一說重陽時節(jié),秋收已經(jīng)完畢,農(nóng)事相對比較空閑。
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jié),農(nóng)民紛紛上山采集野果、藥材和供副業(yè)用的植物原料。
這種上山采集農(nóng)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
登高的風(fēng)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
至于集中到重陽這一天則是后來的事。
那意思是以此作為一種象征,起點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jié)的道理一樣。
此外重陽節(jié)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于登高望遠。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jié)有佩茱萸的風(fēng)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jié)”。
茱萸是重陽節(jié)的重要標志。
重陽節(jié)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
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佩茱萸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為出產(chǎn)于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zhì)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fù)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jié)實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后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
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
《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zé)幔梢灾魏?qū)毒。
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zāi)。
重陽佩茱萸的習(xí)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zāi);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
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重陽節(jié)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jīng)雜記》中就有記載。
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經(jīng)如此,歷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xí)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jié)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蟲防蛀。
因為過了重陽節(jié),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nèi),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
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
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fēng)俗正是這樣來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習(xí)俗逐漸稀見了。
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jié)俗的重心的潛移中去理。
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diào)的是避邪消災(zāi),隨著人們生活狀態(tài)的改善,人們不僅關(guān)注目前的現(xiàn)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
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甕”(茱萸)。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jié)的主要習(xí)俗。
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jié)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征的。
此習(xí),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放紙鷂 紙鷂亦現(xiàn)在的風(fēng)箏。
風(fēng)箏是五代以后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xí)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風(fēng)箏始見于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
相傳公輸般(魯班)“削竹為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
這里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fēng)箏的雛型。
不過,當(dāng)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制成。
清人筆記中說 “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風(fēng)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xiāng)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弟子八千人盡皆散去”。
這里所說的漢代風(fēng)箏,也只不過是牛皮制的風(fēng)箏。
東漢蔡倫造紙術(shù)面世后,始有紙制風(fēng)箏,出現(xiàn)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
“風(fēng)箏”之名的出現(xiàn),據(jù)記是出現(xiàn)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fēng)箏,即紙鳶,又名風(fēng)鳶。
初,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采風(fēng)為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fēng)入竹,聲如箏 鳴,俗呼風(fēng)箏。
”唐以后,風(fēng)箏盛行,并定清明節(jié)為風(fēng)箏節(jié),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
從這以后,風(fēng)箏的形狀已不局限于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風(fēng)箏制作已成為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shù)。
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為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為神狀風(fēng)箏的一種簡化。
在惠州民間,風(fēng)疹制作極為簡單,采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diào)好線,即可放飛。
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wěn)、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狀的紙鷂也偶而有之。
重陽這天,人們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fēng)箏,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壯觀。
按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慣,放飛風(fēng)箏多在清明。
重陽放紙鷂可說是惠州民間特有習(xí)俗。
其來由無從考究。
但從惠州的領(lǐng)南氣候觀之,時間上似乎頗為恰當(dāng)。
清明前后為雨季,春雨不斷,這時顯然是不適合于放紙鷂的,而重陽前后秋高氣爽,勁風(fēng)不斷,人們按傳統(tǒng)習(xí)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戶外活動,此時放紙鷂,天時地利人和,是頗多為適合的。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fēng),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fēng)尤盛。
重陽糕 據(jù)《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
餌,即古代之糕。
《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
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
蓬餌,想必也類似于黍糕之類。
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fēng)大盛了。
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干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干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jù)說,早年不家用發(fā)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有詩描述重陽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鳴機夜作忙, 織工一飲登高酒, 依然風(fēng)雨古重陽, 蒸出棗糕滿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
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當(dāng)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jié)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
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鐘蹈,祝他長壽。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佳節(jié),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tǒng)習(xí)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zāi)祈福的“吉祥酒”。
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
據(jù)《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
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fēng)俗習(xí)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jié),更要飲菊花酒。
《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 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
制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dāng)歸、枸杞諸藥。
由于菊花酒能疏風(fēng)除熱、養(yǎng)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明代醫(yī)學(xué)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fēng)、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jié)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jié)釀的。
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從醫(yī)學(xué)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時逢佳節(jié),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
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nèi)逑嘌嬀站疲操p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
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yè)神的酒神節(jié)。
如《山東民俗·重陽節(jié)》介紹,山東酒坊于重陽節(jié)祭缸神,神為杜康。
在貴州仁懷縣茅臺鎮(zhèn),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藥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
每當(dāng)烤出初酒時,老板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見《中國民俗采英錄》)。
在湖南寧遠,每于九月九日“競造酒,日重陽酒”。
這些風(fēng)俗說明,重陽與酒的關(guān)系極深。
生日為題,有什么好的經(jīng)典名句
經(jīng)典\\\/生日\\\/祝福\\\/鼓勵\\\/愛情\\\/警句\\\/短信\\\/我象一只孤獨的大雁,扇動著疲憊的翅膀,望天也迷茫望水也迷茫,但我衷心的祝福你-----過的比我好別太苦自己,別給自己壓力過大,放松自己,保重自己才會擁有其他的一切.不管工作有多么的繁忙,只要記得我時刻都在關(guān)望你、祝福你。
希望你每天都能擁有陽光般的心情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愿您能走出人生的低谷
多日不見,不知你是否安好。
那日的事別放在心上,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只要高興就好~~~~~睜開我的眼睛,我的眼里只有你,閉上我的眼我的眼里只有你,帶上眼鏡我的四個眼里全是你也許你覺得生活是充滿無奈的,但是當(dāng)你精心的擦拭,你才真正知道其實生活到處都是充滿陽光的。
忘了那些不快樂的事吧
連上帝都認為傷心和煩惱是不屬于你的。
走出來,今天的太陽比昨天更溫暖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擁有美好的一切!工作在忙也要注意健康呀!給你我特別的祝福,愿它每分每秒都帶給你健康、好運和幸福。
希望這是你度過的最美好的生日
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需要的是彼此相見時那份不顧一切的沖動!輕輕的一聲問候,不想驚擾你,只愿你好工作
好心情
每天都能擁有陽光般的心情
又是踏青出游的日子,祝你和家人在這踏青出游的五一節(jié)快樂、開心
或許你曾經(jīng)說你孤獨 或許你曾經(jīng)彷徨 而現(xiàn)在你有了我成為你的朋友 忘掉過去 往后的日子有我陪你God bless you! Happy Every time,Everywhere and Everything .Your friend關(guān)掉你的手機,慢慢的閉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會發(fā)現(xiàn)我和粽子一樣可愛。
端午節(jié)到了,祝你過的開心!人每天要做三件事:第一件是笑(^_^);第二件是微笑(^o^);第三件是大笑(^O^);相信你有愉快的一天*^o^*你餓了么
——我是面包
你冷了么
——我是蒙古包
你生氣了么
——我是沙包
送你一顆幸運╰☆╮,以后在你值夜班時,它都會陪著你,帶給你好運。
快樂時,請你想起我,我想品嘗你的快樂果;憂愁時,你更要想起我,我會為你唱一支解憂的歌。
祝你和你的嬌妻恩恩愛愛,此生愛情永恒,攜手相伴美好人生
天氣熱要多喝水,身體累要多休息,不要一個人走夜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要是空閑時無聊可以想想我:)有人說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顆眼淚 那么說我忱邊的眼淚就是躺在你心間的一面湖水如果你晚上做夢也會笑,那是我吩咐過月亮,讓她撐去我對你的祝福:好夢圓圓,好夢甜甜。
^O^夏日高溫不退,生活枯橾無味,革命工作太累。
向您友情提醒,自已身體寶貴,白天多吃水果,晚上早點體息。
晚上笑一笑睡個美滿覺 早晨笑一笑全天工作有情調(diào) 工作之余笑一笑一切煩惱全忘掉 祝天天快樂!發(fā)短消息給你,是不想驚擾你,只要記得我時刻都在牽掛你,擁有月光般的心情。
LOVE
愿你在生活中:十分熱情九分優(yōu)雅八分聰慧七分敏銳六分風(fēng)趣五分溫柔四個密友三分豪放二分含蓄一分浪漫。
讓我為你祝福,讓我為你歡笑,因為在你生日的今天,我的內(nèi)心也跟你一樣的歡騰、快樂
祝你,生日快樂祝福你,愿你和你的老公白頭到老
幸福永遠
我們永遠是朋友
祝你身體永無恙,工作順利荷包漲,事業(yè)愛情皆順暢,生活開心不惆悵,人生短短不算長,望一切都如你所想
同志,有難題?教你繞過去,跳過去,闖過去,晃過去,溜過去,混過去,實在不行,暈過去在這世界上不論我再活多少年,再認識多少朋友,我深信再也找不到另一個你。
愿你開開心心、幸福快樂。
我叫太陽每天都把幸福的陽光灑在你身上,我叫月亮每天都給你一個甜美的夢境,祝愿你笑容常在。
輕輕地,不驚你夢;只愿你,夢中有我。
安好
把煩惱寫在紙上,裝進玻璃瓶,投入河中,越遠越好,瓶子不見了,你的煩惱也走了.與你相遇在夏日黃昏的午后,想你在秋季漫漫的風(fēng)霜里,吻你在青草已綠的春天,只想輕輕的問你---讓我愛你一生,好嗎?都說流星有求必應(yīng)我愿意守在星空之下,等到一顆星星被我感動,劃破長空,載著我的祝福落在你枕邊,祝你永遠幸福快樂不知道什么樣的祝福才適合你,我只有一顆真誠的心。
祝你心想事成
花絮飄香,細雨寄情,在這花雨的季節(jié)里,綻放出無盡的希望,衷心祝福你夢想成真。
真誠的關(guān)懷,美好的祝福,無盡的心意,祝你好運 愿世界最美好的事物,永遠陪伴在你左右,祝你美夢成真
將心底最衷誠的祝福送給你,祝你心想事成,春風(fēng)得意。
以最真摯的心祝福你,希望你所有愿望皆如意一切都已隨云,往事不再重提,生命中的記憶留在心底,祝愿你快樂! 祝福的話語永遠都說不完,我只想親口告訴你,我——是你一輩子的朋友,一輩子的祝福。
日子在不同的空間流逝,想念在不同的時間來臨。
無論你是怎樣的心情,我都為你深深祝福。
祝愿你在以后的歲月里,以敏銳的智慧,獲得新的成功。
歷經(jīng)風(fēng)雨洗禮,盼你始終堅強如昔。
我把思念化為祝福,伴隨你三百六十五天。
一串串?dāng)?shù)也數(shù)不清的祝福,給我最掛念的人。
在這樣的季節(jié),把我的真摯的祝福捎給你,愿幸福常在你身邊。
秒針每走一下,就是我的一個祝福,老朋友,你欠我很多祝福呦
送你個午日的陰涼 再搭配個冬日的暖陽 只要你一直記著我 再添個世界也無妨 一句問安 一聲祝福 道不盡懷念的思緒 且祝福…… 快樂健康 永遠永遠讓我為您祝福 讓我為您歡笑 因為您閃爍的燭光 也照亮了我生命的一角 無論路途多遙遠 無論天涯海角 我也要送給您這份最衷心的祝福 最深的祝福總難以訴諸語言一切只在不言中祝福你歡樂吧朋友不管你身在何處幸運與快樂時刻陪伴這你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隨著你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里,我雖無鮮花與美酒獻禮,但心中有歌,僅祝你一生快樂愿我的祝福 能給帶來無比的溫馨 還有抹不去的快樂 遙遞祝福 頻頻佳音遞 暖暖祝語傳 僅祝我最心愛的——你 永浴多采多姿的世界里 情誼永固 無論路途多遙遠 無論天涯海角 我也要送給你這份最衷心的祝福 在這亮麗的日子,寄一份祝福給你 愿你永遠擁有真正的快樂和喜悅…… 煙波千里路漫漫 捻一把祝福 遙寄真摯的友人平安是問平安否,且把祝福遙相寄 有陰晴有圓缺 有悲歡有離合 每一次回顧 總懷念著你 深深祝福你 在這深情的季節(jié)里,我好想送你一份滿盈胸懷的思念和數(shù)不盡的祝福。
愿以一切美好的祝福,帶給你快樂、欣慰、平安,愿所有美好的祝福都屬于你. 一份永不褪色的祝福,我會以一襲款款的祝福,問候的永違的心 祝福你 喜悅幸福的歲月長留 溫馨甜蜜的時光永駐寄情 微風(fēng)吹過油然記起 美麗而甜蜜的回憶 懷念你且——祝福你 送你一片真摯的祝福 保存它 永遠不要忘了我—— 朋友 記取串串快樂回憶 讓每一剎那 都成為永恒 祝福你 幸福快樂 前程錦繡 友情的祝福 擁有一份美好的友誼 如擁有一份鮮美的祝福 愿你健康快樂但愿我千萬個祝福 永遠陪伴你左右 最是難忘的好友…… 象朵鮮花 散發(fā)芬芳友誼 說聲珍重 那聲珍重 有甜蜜的回憶和祝福 一句平安、句句心語 數(shù)不盡懷念思緒,應(yīng)是殷殷祝福您…… 幸福歡樂
平安如意
銀波為箋 風(fēng)帆為詞 祝福您無憂無慮 乘風(fēng)破浪,開拓遠大前程人生是一連串的努力和奮斗 只要你意志堅定努力不懈 一定會成功 祝福你一帆風(fēng)順歲月匆匆太匆匆 愿我的祝福長駐在你心中愿我虔誠的祝福 帶給你燦爛的歲月 幸福就是…… 快樂永遠與你同在揚起生命之帆 邁向成功之路 祝人生的幸福 每天與你同在 用滿懷真摯的友誼 給你祝福千萬千的賀禮祝福 自這端,到彼端 連綴著滿心愉快 直到永遠,永遠…… 輕聲問候 愿快樂甜美 至深祝福 常伴你左右 小小祝福 呈獻給你最誠懇的心意翱翔天際
展望更高 更美好的理想—— 祝福你…… 鵬程萬里
一帆風(fēng)順請別用尺量 別用斗量 我誠摯的友情 請用您的心靈去感應(yīng) 今后——無論您到哪里 請將我的祝福帶著…… 默禱 我心三愿 一愿友情溫暖心田 二愿歡樂長駐人間 三愿和你常常相見花開如夢,風(fēng)過無痕 只為心中的思念…… 遙寄一份濃濃的祝福給你悄悄問蒼穹:別來可無恙 寄語白云間:祝你永平安 溫馨的祝福 一聲祝福表心意 濃濃情誼長相系 掬一把溫馨的祝福給我心系的友人 我無法讓時光留步 但愿關(guān)懷與祝福 永遠與你同往請你接受我一份祝福…… 并愿 世上最美好的一切 永遠伴隨在你左右 愿你享有期望中的全部喜悅 每一件微小的事物都能帶給你 甜美的感受和無窮的快樂愿好友平安、幸福 將這份"超重"的祝福,送給最特別的朋友
二十四節(jié)氣中,為什么清明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
1)節(jié)氣意義,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排行第五,時間年公歷的44日或5日,此時,太陽到經(jīng)15°;清明與冬至相隔108天,處在仲春與暮春相交之時。
清明是表示物候的節(jié)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歷書》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dāng)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
”時至清明,春光明媚。
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濃濃,但時有冷空氣入侵、氣溫下降,為避免中稻爛秧、早稻死苗,水稻的播種、栽插應(yīng)避開暖尾冷頭;西北高原,要嚴防開春后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
但就一些地區(qū)而言,情況并非如此。
特別是華南西部,常有春旱;華南東部春雨雖較多,但4月上旬的降雨量,一般情況下,不能滿足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之需,往往要靠年前蓄水補充。
清明時節(jié),除東北與西北地區(qū)外,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日平均氣溫已升至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nèi)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春播景象。
“清明時節(jié),麥長三節(jié)”。
黃淮地區(qū)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jīng)開花,東北和西北地區(qū)的小麥也進入拔節(jié)期,人們正在抓緊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
“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播種。
“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名茶產(chǎn)區(qū)已陸續(xù)開采。
2)節(jié)日意義清明,作為中國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節(jié)氣管農(nóng)時和農(nóng)事,節(jié)日展現(xiàn)民族風(fēng)俗和某種紀念活動,二者本不是一回事。
據(jù)史料記載:清明,最開始時僅是一個節(jié)氣,由于寒食節(jié)在清明的前一天,兩個日子緊挨著,古人過寒食時,常常把活動延續(xù)到了清明,久而久之,寒食與清明合為一體,并以清明節(jié)取代了寒食節(jié)。
據(jù)說,被清明節(jié)取代的還有上巳節(jié)。
這是時間上的融和。
另外,二者合一,還有其內(nèi)在的文化淵源。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一陰一陽,一息一生,透露出季節(jié)交替、辭舊迎新,象征著新季節(jié)、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環(huán)的開始。
清明節(jié)又稱:寒食節(jié)、祭掃節(jié)、踏青節(jié)、植樹節(jié)、四月節(jié),是我國重要的“時年八節(jié)”(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其習(xí)俗中,除禁火,掃墓外,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體育活動。
清明,是一個既含祭奠悲酸、又有游樂歡愉的節(jié)日。
自古以來,清明節(jié)就受到當(dāng)政者和民間的廣泛重視。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jié)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jié),也叫民族掃墓節(jié);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將清明節(jié)認定為法定節(jié)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為三天,延續(xù)至今。
2006年5月20日,清明節(jié)的民俗活動,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參觀完名勝古跡的感受 400字以上
和你們在一起,真的好開心。
《最后一個六一節(jié)》要寫出自己對這最后一個六一節(jié)的感想 請把作文寫出來
每一個節(jié)日,都會帶來一次歡笑和快樂;每一個節(jié)日,都會成為一份美好的回憶;每一個節(jié)日,都會體現(xiàn)出我們彼此的蒙蒙回憶。
是當(dāng)你面對最后一個節(jié)日的時候,這種感受會很強烈。
六月一日-----兒童節(jié),這個節(jié)日,對于那些小學(xué)生來說,是一個快樂、是一個享受、是一個愉快的日子,可是,對于一個中學(xué)生來說卻是最后一個節(jié)日了,是一個最懷念、記憶最深的、最難忘的節(jié)日。
對于他們來說,他們就即將告別童年,擁抱青春,走上青春的旅途;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的不舍啊;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的有意義啊……我相信每一個人,當(dāng)你面對最后一個節(jié)日的時候,心中永遠是不舍的,永遠是記憶最深的。
當(dāng)面對你最后一個六一的時候,哪怕沒有隆重的場面,你也會念念不忘;當(dāng)你面對最后一個屬于你們的節(jié)日的時候,哪怕沒有太多太多的歡樂,你也會記憶猶新;當(dāng)你面對你最后一個你最喜歡的節(jié)日的時候,哪怕沒有舞蹈的陪伴,你也會把它永久的放在腦海里。
我已經(jīng)是一個中小學(xué)生了,對于我來說,這個節(jié)日是意義非凡的。
童年------在我們的腦海里,成為了一篇動人、有趣、值得懷念的篇章。
在那美妙的歌聲中,我們告別了童年,走上了青春的旅途
我的童年,永別了
每一個節(jié)日,都會帶來一次歡笑和快樂;每一個節(jié)日,都會成為一份美好的回憶;每一個節(jié)日,都會體現(xiàn)出我們彼此的蒙蒙回憶。
是當(dāng)你面對最后一個節(jié)日的時候,這種感受會很強烈。
幫外婆捶背150字感受
重陽節(jié)時光轉(zhuǎn)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jié)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現(xiàn)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個中國的老人節(jié)了,因為重陽不光是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guān)愛老人之風(fēng)傳向全國各地,讓他們都來尊老、敬老、愛老。
然而正值年少的我們,又能為身邊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shù)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wù),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干些什么了。
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
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jīng)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xué)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
說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
秋天天氣轉(zhuǎn)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么少,冷不冷
”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zhuǎn)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
”心里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蓯嵌V鲆瘓洌骸奧飛閑⌒目闖擔(dān)鴯饌娑
”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
”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xiàn)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么多,其實歸根結(jié)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
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
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最后,祝全社會所有老年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兒孫滿堂,安享晚年
端午節(jié)感想20字左右
在端午節(jié)這個懷念屈原的日子里,我們吃著粽子,在和家人的團圓中度過了假日。
望采納
上一篇:對哥嫂三十年珍珠婚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