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白帝城在中國古代不僅是重要的軍事要塞,也是文化名城,有多少王侯將相,借此地據三峽之險,御敵于千里之外,多少文人墨客,或貶黜或游覽,揮毫出無盡的斐然文章,然而又有多少人會了解這座歷史上的明星的悲哀。
相傳,白帝城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面環水,雄踞水陸要津,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他便借此自號白帝,并名此城為白帝城。公孫述死后,當地人在山上建廟立公孫述像,稱白帝廟。
劉備與李白,一文一武,卻紛紛在此地書寫下了兩種不同的悲劇。誰能想像出才氣劉郎,本懷著開萬世之太平的抱負,卻落得“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的慘劇,最終飲恨長終于此。誰又能想像,自命不凡的超脫之人青蓮居士,遭受貶黜,再此度過的隱痛流年時的悲痛欲絕呢。不過也正是這些名人隱士造就了它,讓它得到了歷代文人的厚愛。成就了一篇篇千古名篇。
白帝城不止分擔了偉人們的悲痛,也有自己所要承受的壓力,那就是三峽之水,一年一年的侵襲,使多少無辜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直至現在,修建了三峽工程,雖然對洪水之泛有所控制,卻引發了許多地質災害,仍然對白帝城的生存構成威脅。另外,由于三峽工程的修建,白帝城現在已經成為一座孤島,在歷史的角落里享受著自己寂寞的生活,時常還會發生微震,這是否也在警醒我們應該注意自己與大自然關系的和諧相處問題。
白帝城的淚水瓢潑,將那錐心泣血的悲哀化作三峽中湍急的瀑流,一年一年的碰撞著大地的心弦,或許也有人會聽見空谷中她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悲吟。但誰又會了解她的良苦用心呢?是啊,白帝原本就受到了地理環境上不平的對待,希望人類不要在人為的對她進行傷害了。因為我們民族的文化,和存在早已與它凝結成了難以割舍的臍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