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完午飯后,我在后門玩耍,突然我在一個陰涼的地方,發現一個長滿青苔的石頭上有幾只蝸牛在爬來爬去,爬過的地方總會留下“蛛絲馬跡”。看到這里,我的腦海里陸續浮現了幾個問題。蝸牛為什么不在溫暖干燥的地方,而要在陰涼潮濕的地方呢?為什么它走過的地方都會留下白色的液體呢?于是,我拿起放大鏡,把蝸牛放在陽光下,繼續觀察
我用放大鏡從側面看蝸牛,只見它的腹足不斷做波浪式蠕動,還分泌出一些白色液體。我用手去摸蝸牛在陰涼處分泌的液體,又粘又滑;我去摸它在陽光下分泌出的液體,又干又硬。這下我大致明白了:蝸牛做波浪式蠕動的爬行,需要分泌粘液,減少腹足與地面的摩擦力,陽光會使這種液體干結,爬行更加緩慢;而在陰涼的地方,對它爬行很有利。
沒想到這么一只小小的蝸牛蘊藏著這么大的奧秘。
二
有一次,我發現陽臺上多了一張蜘蛛網,便捉了一只螞蟻,放在網上。隨著螞蟻的掙扎,蜘蛛網有節奏地震動起來。這時,一只黑色的小蜘蛛爬到了螞蟻前,吐出一種白色的絲將螞蟻全身纏起來,接著又在它腹部停了一會兒,便爬走了。我想:蜘蛛網是有粘性的,其他昆蟲都會被粘住,而它自己為什么不會粘住呢?
我正想著的時候,媽媽喊我吃飯,我只好暫時停下工作。可過了一會兒,我又來觀察,發現網上只剩下一具“透明螞蟻”模型——螞蟻的空殼。正當我盯著這句空殼時,一陣風吹來,蜘蛛網猛烈地搖晃起來。可蜘蛛卻沒有出來。看到這里,幾個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里:蜘蛛是怎樣吃昆蟲的呢?為什么昆蟲觸網蜘蛛就出來,而風吹網卻不出來呢?帶著一串問題,我查閱了許多資料,終于知道其中的奧秘。
原來,蜘蛛爬行時;它的腿會分泌一種油性潤滑劑,所以不會被粘住。蜘蛛捕捉到獵物并纏起來后,用鉗角里的毒液將獵物麻痹,然后將一種叫酵素消化液注入獵物體內。等這種消化液溶解蛋白質后,它再進行吮吸。昆蟲外殼不是由蛋白質組成,不能被溶解,蜘蛛就是這樣把獵物吃得只剩一具空殼的。風也能晃動蜘蛛網,但和昆蟲振動的頻率不一樣。蜘蛛就是根據振動的頻率來判斷什么時候出來捕獵物的。
沒想到觀察與查資料能讓我知道蜘蛛的奧秘,看來,讀書真好!